王阳明:天下无心外之物
阳明有一天和朋友同游南镇,朋友指着山间盛开的花说:“阳明先生,你平时常说‘天下无心外之物’,你看这些山间的花,只在深山中自开自落,跟我的心有什么关系呢?”
阳明说:“你没有看这些花时,这些花和你的心同归于寂寞;你来看这些花时,就在一瞬间,这些花的颜色和姿容一下子明白呈现出来。由此可知,这些花并不在你的心外。
以前一直以为幡动心动是先生的,今天才知道自己张冠李戴了,真不好意思。以前对先生了解实在太少了,其实先生的言论,对普通人的生活指导意义更强。今天听了心外无物,也很有收获。现将学习心得记录如下
心外无物可以分二层意思来理解
一是心外无物不是否认了客观事物的存在。先生说没见花时,花和心同归于寂,花是存在的,我也是存在的,可是我们彼此没有给予付出,所以是同归于寂,见花时,彼此都有了直观的认识,花就在我心内了。寂也是一种存在状态,只是它的存在我并不知道,所以它的存在也不是我的心外之物。老子“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都是在说假如心不在事物身上,即使看见了听见了品尝了,对该事物也是一无所知,这些事物的存在也不是我的心外之物,因为心不在焉,我根本没将心用在这些事物上。所以他说的天下无心外之物,说的是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链接,当你关心的事物越多,你的客观世界就越大,也就是所谓的眼界、胸怀。
二是心外无物是一种生命境界,是一种人生境界。仁者以天下万物为一体,天下一切事物都在仁者的关怀之列,天下一切人、一切物都是和圣人相关心的,都是和仁者相关心的,关心,即和我心相关的,关心了才有意义,不关心有什么意义,心不在焉是什么结果?——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那是不关心的结果,心不在那里,我心在那里,那么就是你和我关心,如果说一个事物它在成为我的对象之前,在被我的主体性相含摄之前,它的存在跟我是不关心的,它的存在对我来说没有意义,一个真正的仁人是与天下万物为一体的,天下任何事,任何物都是要相关心的,圣人是怎么做到的?圣人也和我们常人一样,圣人无非是能够扩充他的四端之心,扩充他的仁义之心,以至于把天下一切万物都容纳到了他的主体的心灵世界里,然后才和天下一切事物相关心,老百姓的生存状态不是和我没有关系,如果我是县长,在我的领导之下,仍有人民吃不饱穿不暖,那么我就应该扩充我的良知,马上解决问题,关心他们,不要对他们漠不关心,把他们的存在状态容纳到你的主体世界当中来,你就会有感同身受,百姓之痛你就会有切肤之痛,那才是仁人,否则的话那叫麻木不仁,先生要求我们每一个个人都要致良知,使我们的良知显现出来,并且通过知行合一尽可能地去扩展我们自己的心灵世界,使一切万物都能够到达进入我的主体世界,这样我的心就是和天下一切事物相关的,那最后的圆融境界叫做无心外之物,若有心外之物,便是你良知有不到,便是你心有私欲,所以心外无物,是生命的一种崇高境界。(这一段是浙大董平教授讲《王阳明心学》时候的话,因为自己实在写不来就照录了)
由以上内容可知,心外无物是圣人的境界,通过致良知和知行和一,不断发现物并关心物,达到心外无物。
我们每个人的状态都是无心外之物,但事实上,物都是以寂的状态存在着的,只是我对它不理会,它便没了颜色和姿容,要想看到物,就要不断的致良知,并让良知显现出来。
天下无心外之物对生活、工作学习的启示
一、花和心同归于寂寞。我常常感觉自己寂寞,可是网上有一个测孤独指数的表,测了一下发现自己只不过是一级水平,可见寂寞真的很亲民,它是大多数人的伙伴,因为我们的心太小了,最近看了一档节目《非凡搭档》,它的品牌口号是“敢爱.成就非凡”,随着年龄增长,踏入社会,敢爱便渐行渐远,我对别人视而不见,漠不关心,甚至别人视而见,有关心,也会拒绝,所以我们同归于寂寞。人是情感动物,终究还是不喜欢寂寞的,而且长久的寂寞也不利于健康,要想摆脱寂寞,就要很勇敢的付出跟珍惜,敢爱,成就非凡!
二、关心让生活呈现色彩。天下无心外之物要求我们对身边的人和事关心,负起责任。像一对夫妻,时间久了,就有点儿怨偶的意味。抱怨、不想和对方交流、麻木等等,到了这一步,有许多时候是因为心不在焉,对方成为了一个心外之物的存在,如果没有关心,没有纳入你心的范畴,时间久了大家只能是同归于寂的结局,而且夫妻走到一起,双方都是肩负了陪伴、照顾、关心的责任的,这是该有的良知,即使你怎么都不爱,不能产生情愫,但既然选择了这段婚姻,就要夫如夫,妻如妻,担负起责任,不能有愧于人。就像先生讲的:“你没有看这些花时,这些花和你的心同归于寂寞;你来看这些花时,就在一瞬间,这些花的颜色和姿容一下子明白呈现出来”,关心让生活呈现色彩。
这同样适用于我们身边的各种感情,都是打开本心,在自己的位置上做到问心无愧。如女儿、母亲、朋友。
天下无心外之物,虽然是圣人的境界,可是也给我们普通人讲了一个道理,担起责任,开拓眼界,不断地丰富自己的人生,就能看到花的颜色和姿容。
阳明有一天和朋友同游南镇,朋友指着山间盛开的花说:“阳明先生,你平时常说‘天下无心外之物’,你看这些山间的花,只在深山中自开自落,跟我的心有什么关系呢?”
阳明说:“你没有看这些花时,这些花和你的心同归于寂寞;你来看这些花时,就在一瞬间,这些花的颜色和姿容一下子明白呈现出来。由此可知,这些花并不在你的心外。
以前一直以为幡动心动是先生的,今天才知道自己张冠李戴了,真不好意思。以前对先生了解实在太少了,其实先生的言论,对普通人的生活指导意义更强。今天听了心外无物,也很有收获。现将学习心得记录如下
心外无物可以分二层意思来理解
一是心外无物不是否认了客观事物的存在。先生说没见花时,花和心同归于寂,花是存在的,我也是存在的,可是我们彼此没有给予付出,所以是同归于寂,见花时,彼此都有了直观的认识,花就在我心内了。寂也是一种存在状态,只是它的存在我并不知道,所以它的存在也不是我的心外之物。老子“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都是在说假如心不在事物身上,即使看见了听见了品尝了,对该事物也是一无所知,这些事物的存在也不是我的心外之物,因为心不在焉,我根本没将心用在这些事物上。所以他说的天下无心外之物,说的是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链接,当你关心的事物越多,你的客观世界就越大,也就是所谓的眼界、胸怀。
二是心外无物是一种生命境界,是一种人生境界。仁者以天下万物为一体,天下一切事物都在仁者的关怀之列,天下一切人、一切物都是和圣人相关心的,都是和仁者相关心的,关心,即和我心相关的,关心了才有意义,不关心有什么意义,心不在焉是什么结果?——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那是不关心的结果,心不在那里,我心在那里,那么就是你和我关心,如果说一个事物它在成为我的对象之前,在被我的主体性相含摄之前,它的存在跟我是不关心的,它的存在对我来说没有意义,一个真正的仁人是与天下万物为一体的,天下任何事,任何物都是要相关心的,圣人是怎么做到的?圣人也和我们常人一样,圣人无非是能够扩充他的四端之心,扩充他的仁义之心,以至于把天下一切万物都容纳到了他的主体的心灵世界里,然后才和天下一切事物相关心,老百姓的生存状态不是和我没有关系,如果我是县长,在我的领导之下,仍有人民吃不饱穿不暖,那么我就应该扩充我的良知,马上解决问题,关心他们,不要对他们漠不关心,把他们的存在状态容纳到你的主体世界当中来,你就会有感同身受,百姓之痛你就会有切肤之痛,那才是仁人,否则的话那叫麻木不仁,先生要求我们每一个个人都要致良知,使我们的良知显现出来,并且通过知行合一尽可能地去扩展我们自己的心灵世界,使一切万物都能够到达进入我的主体世界,这样我的心就是和天下一切事物相关的,那最后的圆融境界叫做无心外之物,若有心外之物,便是你良知有不到,便是你心有私欲,所以心外无物,是生命的一种崇高境界。(这一段是浙大董平教授讲《王阳明心学》时候的话,因为自己实在写不来就照录了)
由以上内容可知,心外无物是圣人的境界,通过致良知和知行和一,不断发现物并关心物,达到心外无物。
我们每个人的状态都是无心外之物,但事实上,物都是以寂的状态存在着的,只是我对它不理会,它便没了颜色和姿容,要想看到物,就要不断的致良知,并让良知显现出来。
天下无心外之物对生活、工作学习的启示
一、花和心同归于寂寞。我常常感觉自己寂寞,可是网上有一个测孤独指数的表,测了一下发现自己只不过是一级水平,可见寂寞真的很亲民,它是大多数人的伙伴,因为我们的心太小了,最近看了一档节目《非凡搭档》,它的品牌口号是“敢爱.成就非凡”,随着年龄增长,踏入社会,敢爱便渐行渐远,我对别人视而不见,漠不关心,甚至别人视而见,有关心,也会拒绝,所以我们同归于寂寞。人是情感动物,终究还是不喜欢寂寞的,而且长久的寂寞也不利于健康,要想摆脱寂寞,就要很勇敢的付出跟珍惜,敢爱,成就非凡!
二、关心让生活呈现色彩。天下无心外之物要求我们对身边的人和事关心,负起责任。像一对夫妻,时间久了,就有点儿怨偶的意味。抱怨、不想和对方交流、麻木等等,到了这一步,有许多时候是因为心不在焉,对方成为了一个心外之物的存在,如果没有关心,没有纳入你心的范畴,时间久了大家只能是同归于寂的结局,而且夫妻走到一起,双方都是肩负了陪伴、照顾、关心的责任的,这是该有的良知,即使你怎么都不爱,不能产生情愫,但既然选择了这段婚姻,就要夫如夫,妻如妻,担负起责任,不能有愧于人。就像先生讲的:“你没有看这些花时,这些花和你的心同归于寂寞;你来看这些花时,就在一瞬间,这些花的颜色和姿容一下子明白呈现出来”,关心让生活呈现色彩。
这同样适用于我们身边的各种感情,都是打开本心,在自己的位置上做到问心无愧。如女儿、母亲、朋友。
天下无心外之物,虽然是圣人的境界,可是也给我们普通人讲了一个道理,担起责任,开拓眼界,不断地丰富自己的人生,就能看到花的颜色和姿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