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人比人得死,货比货得扔。梅州和河源同为山区城市,虽然河源经济也不怎么样,但是起码人家人均GDP没有倒数第一吧。
从机场这个例子可以看出,梅县机场亏损了还能申请新建扩建,说明梅州水太深,能人太多,只是这些人啊,没有用对地方。
梅州经济不好,广东省府负有相当大的责任。比如给梅州这一笔钱,梅州拿回去,顺序是这样的:梅江区肯定是第一个来拿,梅县第二,大埔丰顺平远蕉岭五华第三,兴宁最后。为什么梅江区第一,因为我是大哥,为什么兴宁最后,因为你是县级市啊!你都叫市了,让一下别的贫困县会死。
当然这个全国都这样的,本来是没有什么好说的,问题是这笔钱不多也不少,发展了经济但也饿不死你。梅江区一拿完,基本上像样的就没有多少了。换做在其它城市,最后来拿的县市起码还能拿的像样点。反观在梅州,最后的就只能拿到渣了。
所以财政省直管政策一放开,第一批,兴宁上榜。第二批,五华上榜。第三批,丰顺上榜。第四批,大埔上榜。梅州下面的县市,翅膀稍微硬点的都单飞了,梅城你自己慢慢玩吧。剩下的平远和蕉岭是想跑不敢跑,人口太少经济太弱。
反观河源,四批下来就只有龙川一个财政省直管。 为什么梅州的经济落后,就是因为上面对你不行,自己又不行。梅州怎么能行?
所以说在下面的县市看来,梅城官样文章写出来啪啪啪,口号喊起来比谁都响,看你朝中有人以为你挺行的,以为跟你能享点福,原来这一切都TMD是虚的。要权没权,要钱没钱,还一天到晚瞎指挥,怎么会没有怨气?怎么和你同心同德?
梅州经济不行,绝对不是什么梅县盆地限制发展,绝对不是什么政策不好,省府也不是占全部责任,都是人的错。自己都扶不上墙,就怪省府另眼相待,那是阿斗好吗。
本人小时候都在外地,从小学到初中在兴宁居住了九年,之后一直在深圳。所以家乡的很多事情了解的不够深刻,举得例子也非常有限。希望各位谅解。
而梅州第一次建设高铁,就是一个非常好的拉拢人心取得共识的契机,多听取其它县市的意见。听听人民的心声需要什么样的高铁。而不是梅州市自己闭门造车,想修哪条就修哪条。如果当初那样做了那该有多好,以前河源市市委书记陈建华就是一个很好例子,陈建华大家都叫他华哥,很务实还很亲民。还主动跟网友互动。
2010年兴宁的财政省直管,本身就是一个危险的信号。可惜梅州市没有重视。如果梅州市当初把高铁方案拿出来,鼓励大家参与讨论,看看有多少是支持走梅龙线的,有多少是支持梅汕线的。不是很好吗?
当然不是说大家说想修哪里就能修哪里,这个梅州说了也不算,把两条线路的困难和方案摆出来比较,问题是梅州当初有跟大家讨论过吗?反正我认识的很多五华人兴宁人,说起这条高铁就是一句话:关我五华兴宁叼事。
即使当初大家多数主张修梅龙线,但是梅州没有争取成功,失败了。大家也不会怪梅州市。我相信梅州大多数人还是务实的、识大体顾大局的。梅州市真的是尽过力了,只是因为选择权不在我们这边而已。
但是通过这么一个举动,让梅州的所有人都看到了一个事实:政府和我们心连心在一起。我们一起为了梅州发展共同出过声发过力。态度很关键,共同的参与与经历更是弥足珍贵。
可惜的可惜就是,梅州这些年主政的都是庸官和垃圾,都是一些朱泽君、李嘉、李纯德之流,他们在梅州的历史长河记载上,永远都刻写在耻辱的本子上。
如果当初选择建设梅龙高铁,就算得不到平远、蕉岭、丰顺的支持,五华、兴宁、梅县、大埔四个人口大县,加起来的人口也占了梅州五分之四了,已经团结到了梅州绝大多数人了。因为我们(五华、兴宁、梅县、大埔)共同争取过,共同努力过,这是我们共同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