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普及吧 关注:7,026贴子:40,177

【谦和庐】伤寒第一讲:伤寒论简述及桂枝汤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我先自报家门,师从于甄先生,第六代弟子,师门行二。
师门家训:谦恭俭让,和道懿德。故名谦和庐,师门自清至今传承五代。
我师父对我们的教学相对比较独特,中医基础自己学习,有一定基础后,直接进伤寒,有方有证,带着讲出基础知识,并且时刻和实际病例结合。初期教学不注重于药及药性,注重法。
在伤寒方面,我师父从刘渡舟刘老那里学习的最多,刘老也是我师父非常非常尊重的老师。所以给我们讲伤寒基本是按照刘老的比类方法讲述。
我在中医普及吧分享出来,因为这里是中医之学术净土。
另外,也请诸多高人,有不同意见多多发表,我师父也非常愿意听取意见,只有这样才能相互提高。
我尽量保持了听课录音的原话,基本没有什么改动,所以白话较多,希望大家不要笑话。
下面上正文。


1楼2016-07-07 23:02回复
    伤寒论第一节伤寒论简述及桂枝汤
    【《伤寒论》简述】
    【综述】
    张仲景自己的经历及在中医史上的地位大家都十分的熟悉了,就不做过多的赘述了。
    【经方的定义】
    所谓的经方就指的是张仲景的方子,学习中医的人要明确知道,大家要记住经方的定义。经方出自于张仲景著作:《伤寒杂病论》和《金匮要略》,同样也可以说出自于《伤寒杂病论》和《金匮要略》方子,就叫经方。
    【经方的地位】
    自古至今《黄帝内经》一直是众医家的理论基础,而经方的出现相当于是中国从有了《黄帝内经》、有了中医以后,它相当于方剂中唯一的尺寸制定者,《伤寒论》就是第一部能够制定方剂尺寸的医学著作。在《伤寒论》中,他通过制定方剂的尺寸,使药症合一,药症合一后,才开始有了理法方药的这个概念。这个时间大概在公历100年到200年之间,就是将近2000年了,1800年到1900年之前,中国有了第一部所谓的方剂典范,从而就有了规矩了。原来开方子没规矩,单方、双方、复方都没有规矩,也就是说就没有一个大家共同承认的规范。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和《金匮要略》受到了大家的承认,应时而至,叫应时而至出现了这一部经典著作。
    【六经辨证】
    当然《伤寒论》,最早他目的不是做伤寒论,他当时是根据某一地区的病态做出某一种病的诊断方法,他完善了六经辩证。所谓六经,我们讲的手三阴和足三阴,手三阳和足三经,总共为六对经,他完成了六经的辩证基础。
    【影响】
    目前,《伤寒论》在世界影响最大的在日本,日本就是一部《伤寒论》走遍天下。日本人用的398个经方用得比中国人还熟,但是他们不改方子。
    日本人对于《伤寒杂病论》和《金匮要略》是永远不改,分量不改,方子不改。这个也是因为他们学中医没学到家而不敢改。
    实质是他们不知道机理。他们知道六经辩证,也知道六经辩证属于寒热虚实。但是寒热虚实传导,他没有用五运六气等方法去解决,他仅仅是以病症解决的,他是以病和症来解决每一个处方的方意的。这种我们叫笨的办法,比如梳头的时候,拿拢子梳头一样,拢子粗全过去了,拢子细全篦不过去,能篦过去的就留下了,篦不过去的就算了。他是以这种方式来治病的,所以他没有理论指导。
    中国研究伤寒大医家非常挺多,数百家之多,但是最现代来讲影响比较大的伤寒,一个是张锡纯(清),张锡纯对当时社会他影响比较大。再一个就是目前中国唯一的对伤寒有全面解释的,就是刘老刘渡舟,已经去世了,刘老他对伤寒是研究了一辈子的。


    2楼2016-07-07 23:03
    收起回复
      【方歌】
      告诉大家一个趣味性很强的方歌:要支走蒋干(药枝走姜甘)。药是什么?芍药。枝是桂枝,走是辅名词,姜就是姜,甘是甘草。这个方歌就背下来了。但是正常教学方歌如下:桂枝汤治太阳风,芍药甘草姜枣同,解肌发表调营卫,表虚有汗此为攻。这是咱们学院派用的东西。桂枝汤治太阳风,病为太阳风要牢记;芍药甘草姜枣同,这是用药;桂枝汤的作用:解肌发表调营卫,也叫营(rong)卫,也可以叫营卫,中医术语多称营(rong)卫。表虚有汗此为攻:这个攻不是功劳的功及,攻克的攻,是攻克一个山头,进攻的攻。
      【辩证注意】
      第二个辩证,病长汗出,此为太阳病第二条辩症这个方式。病长汗出,这个汗是什么汗,是自汗。所谓自汗是阴虚,汗有几种,有盗汗,有自汗、有大汗,有血汗,还有黄汗,还有冷汗,各个脏腑归置的不同,那么自汗出说明气虚,体表不顾,表虚了,出现自汗。或有时发热而汗出,日晡潮热的人就出现这个情况,日晡指的是下午4点到6点之间,叫日晡。这段时间发热了,就自汗出了,很多阴虚的病人都这样,人们常用六味地黄丸治疗这种阴虚发汗,是错误的方法。现在有很多人认为自己虚了,就去吃六味地黄丸是错误的。有方为证,这种自汗出跟肾经没关系,而是表不固,以固表为主。这是第二条辩证的综述。
      第三条辩证,发汗或下之,而表未解者,所谓发汗或下之,这是误治,或者说失误治。所谓失误治指的是:很多药都有发汗作用,一味桂枝就可以发汗,这汗没发透,这是失治即药完全没有达到病位。误治为使用下法,比如桂枝汤证却用下法,造成了病邪引邪入里。我在强调治病勿要引邪入里。但是引邪入理以后如何处理呢?在表未解者还同时存在着出汗,脉虚弱,浮弱,同时出现如上症状时,用桂枝汤予以治疗。
      给你们讲述一个不容易理解的病,为阳明病。所谓阳明病是指在消化系统的病。
      如阳明病,脉迟,虽汗出,而恶风寒,微恶风寒。治疗中使用了暖胃的药,虽然出了汗了,病人还怕冷,属于表未解,没有解决病的问题,此时也可以用桂枝汤来治疗。
      在部队里面我曾经碰到过这种病案:在那个年代,军队寒冬去拉练,中间没有正常饮食,在山里面大家把馒头放在火上烤这吃,烤一层吃一层,因为冻得很硬。实际上吃的是有烤焦的部分还有带冰的部分。所以很多人马上就胃疼难受,寒邪直中了。在出现这种症状时候,病人稍微一活动会有所缓解,因为出汗了,汗出但是表邪未解,他出现发烧了,发热了。其实就是一种未成型的肠胃型感冒,此时桂枝汤也可以治疗。(徒注:此病很难理解,下面解释)
      此病胃疼,胃难受,因为在寒冬大量运动后,腠理开并吃非常寒的食物,出现很重的寒邪直中,病人的脉是迟的,脉来迟,就是脉达不到正常的节奏。
      徒弟:在脉上如何分辨两种脉呢?好像很难分辨
      师:能分辨。在浮取和沉取分,脉迟,一定有浮脉存在,有浮有迟也可以治,有浮有弱也可以治,以一脉为主。你们曾问我:病人怎么出现两个脉?不是两个脉的概念。首先你要辩浮沉迟数,第二辩长短微。基础知识要打牢,我总在强调这个概念,先辩阴阳,凡是迟的都是寒的,如果开始不辩阴阳,就去辩其他脉了,你本身就错了,没有辩证的概念。
      就如刚才所讲,病人脉浮紧一定是表实,脉浮缓一定是表虚。不要先考虑表实表虚,而首先我要考虑它是寒虚直中,然后我再考虑他出现的,他本身体质可以反映表实或者表虚。所以我们在辩证当中首先考虑的是表里、虚实、寒热。表里就是脉浮,在外,外来的东西叫表。内生的东西叫里。
      徒弟:脉迟的话就明显应该在里,不应该在表。
      师:所以有直中,我刚才讲的那例子不有直中嘛,吃寒凉的东西,外面也凉,一动出汗。外感风寒,风寒再进来,不就出现这个情况了吗?
      题外话:虽然脉浮,但脉浮有缓的,脉浮有迟的,脉浮还有紧的,脉浮紧,后面我们讲太阳病,脉浮紧的还有。还有脉浮数的,高热了,除了脉浮以外,还有一个数,出现高热了,那是大黄牡丹汤症了。
      这就完全不一样了,辩证的时候,首先我还强调那个,基础十分重要,八纲辨证中辩证的顺序一定要注意,先辩阴阳,然后辩表里,再辩虚实,最后辩寒热。表里、虚实、寒热,这个排列顺序不能变的。你不知道这个人是阴症阳症,你怎么去给他判断他是表还是里。
      徒弟:师父,比如就以这个桂枝汤证寒邪直中的例子,这个病症的话,它的阴阳,太阳经症肯定是阳症。
      师父:我们现在讲太阳经症,牵涉到里证的问题,里证不作为桂枝汤证讨论的对象。
      师父:我们讲的是辛温解表,是解表剂,这里不牵涉里寒症,它是直中,只有直中才出现里寒。为了解决里寒症,造成跟表症合一的情况下,桂枝汤也可以用。


      4楼2016-07-07 23:04
      回复
        这是我们讲的第四条,病下利而脉浮弱者,病下利而脉浮弱,所谓下利就是大便不成形了,不停地大便或多少次,病下利。注意,这里的下利不是下利清谷,如果下利清谷,那是肾的问题了。这个病下利指的是外感风寒的时候正好直中,直中以后造成胃、肠经有些问题了,造成大便特别多。很多感冒的病人拉稀,常常判断是胃肠型感冒,是错误的,实际上是有外感风寒而兼症在胃肠。
        徒弟:还是没太明白。
        师父:没有体表,只是内感冒,纯粹的胃肠经感冒几乎没有,另外,胃肠经感冒发热。
        徒弟:对,会发热。
        师父:病位在哪里?在表。并不是因为里症而造成发热的。没好好学基础,唉,让你们看基础,背了这么多没背明白。
        徒弟:不是没背明白,是看着它不理解,那个字是字,意是意,是分开的,理解不了它。(后注:这真是实话,只有到实践时候才真正明白,所以学习中医基础理论时候应该和实践一起。)
        师父:回去还得看我给你写的五脏歌。我们讲病位、病性、病程,你得搞清楚。病位在哪,首先我们知道,你知道表里、虚实、寒热以后,这个病位在哪。那我们现在讲的是太阳症,太阳症病位在表,最外面,人的最外层,跟里不搭界,所以现在讲的这个病例和里证不搭界,只是因为外感后直中,出现兼症,才可以讨论。
        徒弟:等于是混合型的。
        师父:也不是混合型的,你这老是曲意理解,得改。
        徒弟:比如说您刚才举的例子。
        师父:如果没有外感,我指的是有拉肚子了,和我讲的太阳症有什么关系?
        徒弟:我明白了。
        师父:比如病人吃寒凉的,要么拉肚子,要么发烧。拉肚子后期阴虚了才会发热,它是没有表症的。
        徒弟:我明白,明白了。
        师父:我们讲表虚寒,表寒、表实、表虚弱,只要有就是有太阳经症了,出现这个太阳经症的时候,一定有汗出,发热。
        太阳经症的辩证要点就这样,汗出发热脉浮,三点抓住,一定要抓住要点。如果有下利,为兼症,寒邪直中也是兼症。如果你没有表症,只是下利,那就是另一个病了,跟太阳经症不搭界了。比如吃坏肚子,下利了,那是其他病了。
        是有了表症以后有兼症,没有一个外感是单独的一个外感。比如就鼻子堵了,别的症状没有,现实中没有可能,而是会有很多兼症的。
        (题外话)比如说胃疼,胃疼也有兼症。有排气的,无排气的,有堵在那儿的,等等。一个胃疼有很多种,有烧心,有不烧心的,有的消化,有的不消化的,它有兼症。
        桂枝汤的另一个用法:它疏解太阳经的作用。这个作用我们北方基本上不太常用,南方用的比较多,就是霍乱期间用,霍乱拉吐不止,出现高热。霍乱时吐、利,突然停了,也不吐,也不拉了,病情也入里了,我们指的是病邪将要入里了,此时可以桂枝汤。霍乱我们叫时疫,它从表及里的,霍乱病是从表及里。
        我们在支援非洲的时候,很多霍乱病人突然不拉不吐了,这就是危症了。此时,要把邪表出去,也可以用桂枝汤。这时候首先解决的身痛,因为桂枝有疏经解经的作用,可以解决身痛的问题。


        5楼2016-07-07 23:04
        回复
          徒弟:药留邪这个说法我第一次听说。
          师父:医生一定要知道,药也留邪。比如黄药子,非常好,治肝癌效果第一。但是要是病人长期吃,肝肾损害的非常大,可恰恰黄药子本身就是治肝的。
          药的偏性就是邪性,所以说药也留邪。咱们治疗要中病即止,这个方子的药力到达一定的程度,就不要再吃了。因为方子吃完以后,药还有一个推动力。
          比如开车,挂档加油门开到了一定的速度,你把车的挡摘了,车还会继续往前滑行,最好让车自己慢慢停,没有必要再多一脚刹车。
          但有的时候咱们方子后面继续跟另一个方子就是踩刹车呢,因为前一个治疗的方子后劲非常大,你必须踩刹车。如果不踩刹车,这个药力就过去了,过这个病程了,那你就过度治疗了。反而给病人造成了新的病,所以,一定要注意药留邪的问题。
          一定药达病灶即止,称作中病即止。达到这个病灶了,你看这有变化了,不吃了,等病人自然好。
          咱们家在开方子的时候,总是开五剂药,即使开20剂药,也要求必须吃五天休息两天,然后再继续吃药。为什么咱们家的方子要吃五天休息两天?为什么不是七剂八剂停两天?为什么恰恰是五剂停两天?
          五是咱们整个辩症和整个大规律的一个节点。它是个人体运行的大规律,到后两天的时候让他自己能够调整一下,该发散的发散,该排出去的排出去病毒。方子的邪让它走掉,缓一下胃气,然后再继续吃五副。这是最合理的,七副十副都不对,没那么吃的。你吃七副不休息缓不了胃气。
          徒弟:我看很多医生都直接开七副,非常非常多的。
          师父:你们去看古代医书主方的没有七副,全是三付、五付,没有说开七副的。其实一次开五副药,咱们家的方子已经很大了,就是大夫能力很大的时候敢开五副,一般都三副,没有开七副,开七副是没有什么道理的。
          开几幅药的道理很简单,第一,这七副药你能掌握第一天吃了什么变化,第二天吃了什么变化,第三天什么变化,第四天什么变化?有这么大能耐吗?实际是控制不了转归的,图省事。第二个,药力我给的少,该给5钱的给3钱。
          师父:有时候我开20副,为什么我敢开20副呢?他这个病程就是20副,因为我了解病程以后可以开。
          但是在小的时候,老爷子要求我最多开三副,因为没这么大能耐。他说得很明白:你没这么大能耐,你开十副八副的,你开得了吗?你吃完三副药病人什么变化,这你能掌握。比如说第一副吃完了,肚子有点鼓着,第二副拉出来,第三副基本收了,你这能知道。五副你知道吗,后面是拉是不拉,是汗是不汗,你掌握不了。
          所以刚开始我开方子就是两副三副,就这么慢慢学习出来的,逐渐到能开出五副了。再让我多开,我现在没有那个能力,五副不变,我是可以知道病的转归。
          比如咱们治疗个植物人孩子,这几副药以后下去什么变化,我是知道的。
          比如癌症病人,我告诉你第七副拉稀,第八副你要出黑屎,第九副你要怎么样,我都知道。
          比如给于老爷子(某癌症病人)开方子,我都知道,这五副药下去我知道他这几天什么状态,再有五副,我知道什么状态,我给你开十副也没关系。为什么,我总是五副十副,我知道病的转归状态。
          这个能开几副不是书上写的,也不是哪个大夫的能耐,是你自己本身能掌握的病程程度。
          再一个就是药能达到什么目的,这是最重要的,所以说不在几副。但是这开七副上不上下不下,没有道理。
          就像有些人拔罐似的,40分钟一次,就没有道理。29分钟多算一个气血循环,要是45分钟,我可以说你走一个半疗程,您这40分钟怎么算,40分钟从哪儿算的,谁给你算出40分钟了。
          徒弟:我以前遇到的都是这样子的,顶多是半个小时,醒一醒针,然后再接着。
          师父:不对,15分钟,5分钟、10分钟、15分钟醒针的都可以,中间醒一次针也可以。但是不要超过30分钟,29分钟到30分钟,人体一个气血循环。
          你超过30分钟最少得加半个,一个人的气血循环一天48个气血循环。为什么有时候扎完针急着起针,别让再他走循环了。
          要么就刺激一下,不走循环,走循环你就必须半个小时、一个小时。所以有些针灸为什么伤气,扎完针,病应该好了,结果还伤气了,一个是可能你扎的不对,另一个是你控制流注,这叫流注,流注不对了,流注出问题了。
          所以我严格掌握流注,对所有病人我都严格掌握,要不要急针,嗒嗒嗒下来。


          8楼2016-07-07 23:05
          回复
            希望大家多多讨论,有不同的意见可以一起说说,共同进步!


            13楼2016-07-08 11:27
            回复
              谢谢楼主百忙之中为本吧吧友讲学。辛苦了,希望继续,也请各位有志中医学习的朋友们交流学习心得。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4楼2016-07-08 16:25
              收起回复
                谢谢虹老及各位吧主的厚爱,我也特别想听听各位的批评意见,毕竟是一家之言,总有偏颇。


                15楼2016-07-08 22:35
                回复
                  伤寒论第二节 桂枝加桂方
                  师父:上次文正(大师兄)提出一个问题来,就说直中那个事,你想想它是两个经,我们刚开始太阳经的叫外感。然后到阳明经就有内生了,所以有时候是外感转内,叫入里了。这是阳明经的事,就是刚刚我讲的阳明病。阳明病,脉迟,虽汗出多。这是第四条,上次第四条我这个事,上次我说了六条,还记得吧。这是阳明病,你看看前面的经,虽然你没看明白。
                  还有一个问题是12枚大枣,12枚有两种讲法,有的是要用12枚钱去买这么多大枣,还有一个就是12颗大枣。这个我又查了一下,有的是买12枚钱的大枣,有的是直接就拿12个枣就成了。
                  徒弟:我觉得12枚枣靠谱。
                  师父:但是这个为什么讲一讲呢,当时出这方子是冬天的时候,那个年代枣很贵,所以他就说12枚钱的枣,实际上12枚大枣是对的,就是理解不一样。这两个纠正完了,要辨清两个经,一个是原来在太阳经,叫太阳病。另一个是阳明病,到阳明就比较入里。
                  【桂枝加桂汤】
                  今天讲桂枝加桂方。桂枝加桂里面的桂枝跟桂枝汤的桂枝不一样,这要去皮。
                  桂枝去皮5两,量很大,5两相当于15克。芍药3两。
                  徒弟:钱吧。
                  师父:两,叫两。
                  徒弟:他写的是两,实际上就是现在的钱。
                  师父:生姜3两,甘草用炙甘草,待会儿我讲为什么用炙甘草,用2两,6克。大枣12枚。
                  师父:我把歌诀念给你们,桂枝加桂剂量增,奔豚冲心来势凶;平冲降逆解外寒,补心代肾立奇功。
                  这个方子很难讲。
                  代肾,以肾来解决心的功能,立奇功。为什么叫加桂汤呢?因为它这个量是桂枝汤的倍量。桂枝原来我们说去皮的3钱,等于3两,9克。这里多少?
                  徒弟:5钱。
                  师父:5钱,它倍量了,所以叫加桂。另外这里面有一个比较难懂的名词--奔豚气,气冲上逆,就形成咱们肠痉挛的状态。
                  气中上逆,这个上逆到什么程度呢,就像把人埋在沙土里头就露一脖子,实际上就是全身都出现痉挛状态,
                  来自于少腹这股气,突然就来自下而上,像只猪撞圈一样,很快就上去了。一直冲嗝至咽,要强调的心跳特别快,有窒息感。
                  说一下病因:肝郁化火--心阳受损--寒饮上逆。
                  奔豚气大家知道它的来源,一种是我们说的外感造成的,一种是突然受到惊吓,我们叫做情志病,突然受到惊吓,出现这种肝郁化火。
                  因为如果没有肝郁,他也不会出现这种风动的动症。说到动就首先想到风,风引外邪,百病之长,主动善行而数变。(自家的歌诀,基础知识非常重要)
                  这是咱们都学过的东西。这里他只要一动,就生风怒火,就生风,生风就容易出火,就出热。肝郁化火,就是长期的肝郁,突然受到外邪的浸刃。
                  刘渡舟刘老说这个浸刃,我当时学习的时候也琢磨了很久,所谓浸刃,就是非常快的速度渗透过来的。
                  小孩经常看这种情况,小孩一上火以后,你突然叫他,他会一激灵,这时候如果你没加以注意预防,他可能就要发烧了,因为有内热。
                  成人也这样,如果你有内热的时候,一个是造成五官的感受不一样了,耳鸣、耳聋、口苦、咽干、目眩等等出现这种情况是热,有内热了。有内热的时候就可以辨别,如果是肝热的情况下就容易化火,肺热可不化火,炼痰。记住,肺热是炼痰的,肝热是化火的。
                  现在有一种新药,老美发明的新药,伟哥。


                  16楼2016-07-09 00:08
                  收起回复
                    我治疗好几个病例了,服用伟哥,造成肾妄行,以前咱们中医没这个病因造成的症状,肾阳妄行。
                    因为这种妄行是有热的妄,是有源的,跟原来的中医无源之热是不同的。无源之热为阴虚,它跟这个妄行不是一回事。
                    这种有源的肾阳妄行会产生奔豚气,书上也没有写过,这种病例恐怕你们网上也查不到。
                    这种服用伟哥的肾阳妄行,造成心气虚、心慌、心悸、窒息感。歌诀的最后一句话吗,叫补心代肾立奇功。
                    因此碰到服用伟哥产生奔豚气病人的时候,这是急救方,用这个方子就这个人很快能救过来。如果是靠西医输液或者平心率,很容易出危险。这个方子见效非常快。
                    我曾经用过,很多食用了伟哥的,像郁XX(某病人)吃完这个以后,功能提高了,但是心悸、心慌、窒息感,马上来了。这时候如果你不及时救治,咱们现在据北京这些五星级饭店的统计,每年都有因此死亡的人数。这个方子我希望你们记住,能救人一命。
                    桂枝加桂汤,治这种病非常好。为什么?病人肝、肾、阴虚,我们叫能量的不足,造成虚火上延,这时候服用伟哥又给了一把力,。功能突然增加,起自于下焦,跟我们讲的奔豚气是一样的病!
                    那么,还有一种跟这类似的病,就是这个人平常是阴水不足,阴虚,肾阴虚。阴水不足不能涵木,为水不涵木。在这种情况下,易引动肝风,引动肝风取于中下焦,这和我们症很相近。起自于中下焦,肝风内动了,出现这种窒息感,奔豚气上来了。
                    还有一种病人,心阳受损了。所谓心阳受损,我们指心是主火的,这个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咱们点煤气,先打开煤气的开关,过一会儿你去点,火“呯“就上来了,而且一下子火就灭了。这造成心阳一下就跑了。和我们的症状很相似的,心阳受损。
                    心阳受损两个症状表现,很常见的两个症状,一种为呼吸急促,出现数脉,这可不是热,出现数脉。这时候因为心为了维持整体循环,心脏不停地加速。
                    还有一种叫气短音微,气短声微,呼吸变浅,脉迟沉。这也是心阳受损的一种表现。这就是肾阳不能固摄的情况下,心阳出现寒症。
                    在这里我要强调一个概念,心阳是要出现寒症的,我们说阳不足则寒,气不足则虚,气不足可不寒。
                    徒弟:对,气不足只是推动不足。
                    师父:气不足,不见得冷。但是阳不足一定是有寒。
                    徒弟:应该也有可能寒,造成寒。
                    师父:不是,你说的是第一个症状。气不足,时间长了,功能不足了,时间长了以后的后期会出现阳不足。它是一系列,首先气不足,比如跑步,我气短了,气不足了,你说他寒吗?没有寒。但是你要老这样喘,你可就出现寒症了,出现寒痰。
                    还有一种,刚才说的气不足,长期的气不足,阳气不足造成脾的问题出现了,叫做脾失健运。脾失健运而留邪,它的病理反应,我们讲是痰饮。题外话很多,不谈了。
                    接着往下说桂枝加桂这个方子,解方子。
                    【刘老病例】
                    刘渡舟刘老在《伤寒通论》里面有这么一个病例:一个患者自汗症,自汗,气虚不固了,时而汗出。
                    自己知道出汗是自汗,晚上睡觉不知道出汗是盗汗。
                    一会儿身上湿了,倍凉。上午来个病人就是,一会儿身上湿了,不是上午,是下午自汗。但一会儿身上凉了,是自汗。身体疲、软、惫、不堪,就是很虚弱。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说外行或者医学比较浅薄的人,他们就说了这是身体自汗症,身体疲惫不堪,你气虚了,补气吧。
                    大多数正常判断应该这样的。但是,我告诉你,这是错的。曾经这个人用黄芪、党参、龙骨、枣仁、苦小麦,用敛汗顾表都挺无效。
                    我分析为什么无效,他这几味药,黄芪、党参、龙骨、枣仁、苦小麦,一概是在表。
                    徒弟:对,没错。
                    师父:它在表,它没由里来解决问题,也就是说没用桂心,我们说桂枝这是桂芯,咱们现在说的桂枝等于是桂芯,去皮了嘛。没从里面来解决这个问题,所以这个病人吃了好长时间的药,也没有效果。
                    刘老碰的这个病人,他的学生也用的是上面的方子,用了好长时间没效果。
                    这个人虽然虚,但是没有烦热,不是甘麦大枣汤药。
                    他没烦热,他只是虚、自汗。刘老就用这个方子,桂枝加桂,解决了。一剂药,自汗就没有了,能站直腰了,能挺起胸来了,就解决了。
                    徒弟:那他的病机在哪儿呢,什么造成的他气虚自汗?
                    师父:他是自汗症。
                    徒弟:什么造成的这个气虚自汗?
                    师父:自汗症本身就是个病名。
                    他可能是脾气虚,所谓自汗是阳不固摄。
                    身体疲惫,疲惫就两个原因:一个是肾,一个是脾,脾主肌肉,肾主骨,支不住自己了。


                    17楼2016-07-09 00:08
                    回复
                      正好他们俩来巧了,佳佳跟杨洁(两个病人朋友,夫妻)来巧了,两个人都感冒了。
                      杨洁的病为表邪入里,化热了。那么佳佳的病呢,是表邪入里,化热而出。从汗而出了,表不见了,那么它没留邪。
                      反过来杨洁的留邪了,杨洁的病能不能用桂枝汤?
                      徒弟:这本身就是热的,然后再用桂枝的热不妥。
                      师父:邪已经入里了,关键不是热不热,是入里了。入里应该让邪出来,为什么使桑叶,桑叶有引邪外出的功能。桑枝能达四肢,桑皮用肺经,清肺热。要用这些药把邪托出去。邪从哪儿进从哪儿出,这是最好的办法。
                      徒弟:您那里面还用了荷叶,还用了淡豆豉。
                      师父:都是表出来的,我反而不用清热。因为他不是特别热,轻轻的给点药就行了。这个解决问题就很方便了,思维要变过来。
                      下一节我想这样,咱们还这么讲方子,我把这方子一味一味药给你讲一遍,我逐渐把六经的东西给你带进来。六经就是六爻,这个我不用说太多了。这六爻进了以后,你们俩人更容易明白,他们就糊涂了。
                      这完全是五运六气的知识。所以刚开始你们老问五运六气的知识,你这个基础没有,你很快就绕晕了,思维转不出来了。所以这个咱们要小心一点,先不着急,慢慢我六经先从太阳经开始,一点一点讲,慢慢的,别着急。
                      我把桂枝加桂这方子解一下。
                      桂枝去皮,现在就是桂心,桂心对心阳起作用,温暖心阳的。
                      芍药有两个作用,一个是血中的气药,它能够平抑心阳过剩或心阳不足的能量。
                      生姜是发散的。
                      炙甘草也是护心阳的。
                      大枣健脾的。
                      所以这个方子总的成效是热的。
                      病邪的热从下焦而上。
                      我再讲一遍生姜。生姜是走而不守。
                      这里服法特别小心,叫五达一,就是五杯水,五升煎一升。为什么要五升煎一升,七升取三升,温服一升。七升取三升,我们常用的就是7:3,5:1。服一升,就是七升煮成三升,它这个煮的时间长了,看见了吗,跟上一个方子不一样了。上一个方子(桂枝汤)没煮这么长时间,那是20分钟左右就行了。
                      桂枝加桂煎煮时间长,第一个要去其燥性,去其燥,光白芍能去燥还不够,用煎法上来弥补。
                      桂枝加桂方子相对比较简单,这个等于是桂枝方的一个补方。
                      师父:以前煎煮是7取3。实际上咱们现在用的都是5:1左右了。为什么呢?现在的药比原来干净了,原来的药渣子太多,都要去渣,咱们现在不用去渣了,5取1就行了。
                      这个方子适当的多熬一会儿,应该说在半小时左右,也不能太长。这药必须热服,不能冷服。
                      有些冷药热服,有些热药冷服的,咱们这个药热服。
                      这个方子治的病很容易解释,奔豚气,它主要对奔豚气去的。这个方子是在所有的经方里面除了它治奔豚气。还有一个葛根汤也治奔豚气,那个奔豚气跟这个不是一个概念,咱们不考虑。下次比较的时候我告诉你不一样在哪里。
                      做比较的时候,最后咱们做一个统一比较。
                      桂枝汤和桂枝加桂汤,这两个方子我要给你比较一下。
                      两个的药剂差不多,味数差不多,基本上是一样的。
                      桂枝汤重点在啜热稀粥,补充能量。因为过汗了,慢慢的出着发汗,不是大汗,汗比较多,伤阴了。伤阴了以后,以啜热稀粥的方式来补阴。
                      桂枝加桂方子热服是因为这个病人素体寒湿,或者是阳过剩阴不足。按理说这个方子是治三型的病人,三个型的病人,我们现在不讲多,讲多了你就记不住了。咱就记住两个就行,一个是素体寒湿的病人。还有一个就是阴虚阳亢的这种病人。
                      哪里阴虚?肾阴虚。肾阴虚引起什么呢?引起肾水的不足,再引起肝热,叫做肝郁化火,变成肝郁化火的状态了。
                      一个是用于外感直中的病人,刚才我们说了外感直中,有点内热,忽然冷风冷雨,外感直中。
                      另一种就是长期心脏功能差,心阳不足,就像咱们说的心肌缺血或者是肺心病,长期心阳不足,老年人比较多,尤其11月份、12月份老年人发病比较多,就是心阳不足。
                      很多老人到10月份以后,阳历10月份以后老喘不上气来,窝在那儿,吐出白粘痰,寒痰。如果出现奔豚气的症状,痰从下焦来,来了以后口感是腥的。这要记住,你问他你的痰粘不粘,不怎么粘,有点腥,他会跟你说。这个白的痰是清晰的,有点腥。它绝不是特别粘滞或者黄的苦臭,没有,它是腥的。
                      徒弟:这个时候他会出现呼吸急促吗?
                      师父:不是,他是素体,我讲他的素体,素体是这种状态,比如70岁老人。
                      痰不是特别粘,比较清晰,有点腥。痰量偏大,它叫痰,它跟饮不一样,还不是饮,还没到饮的地步,是痰。这是寒痰。
                      还有一种叫做,经常见的是一种什么样的病人呢,胃病的病人。我这一说,你们更明白了,胃寒的病人打嗝,胃寒的好多病人老打嗝,一打嗝就停不住,用什么方法没用,而且完谷不化。这种情况下这个人形体消瘦。
                      徒弟:这应该是脾阳虚。
                      师父:脾阳很虚,肾阳也虚。每天早上鸡鸣粪,是脾肾阳虚。脾肾阳虚,胃寒滞中的病人也可以用桂枝加桂这个方子。
                      引下焦之热,桂枝可不是进心经的,桂心才进心经,它兼顾心经,它跟附子一样,它是温下焦开始的。以肾之热而代心之阳。
                      这个方子它的基本定义是以肾之热而代心之阳,它通过三焦能够把三焦之寒驱于体外,从下焦往上走,通过三焦的代谢可以把下焦的寒,中上焦所路过的这些寒都带走。所以它还治胃寒的嗝逆,胃寒症的嗝逆。
                      辩证胃寒,我们一句话就问出来了,喜欢喝什么水啊?喝热水。再问喜欢喝水吗?不怎么喜欢。这就知道他是胃寒。第一个有寒不热,不爱喝水说明什么,他阴盛阳虚,阴盛阳虚所以就不爱喝水,女孩子爱喝水的少,所以女孩子好多得通大便的,就这个问题,阴盛阳虚,手脚冰凉。女孩子手脚冰凉的多,阴盛。阳虚则手脚冰凉,不能温暖四肢。
                      这方子今天就讲到这儿,咱们今天太晚了,就讲这一个方子。这三种病人记住了吗?第一个长期心阳不足的人,还有一个肝热的,肝郁化火的。还有一个肾阳虚。
                      实际上治的病,我们说呕嗝,寒气上逆的嗝逆,可以治。胃寒的,脾胃虚寒的,嗝逆,老打嗝,这可以治。吃伟哥吃出问题了,可以治。心阳不振,造成紧迫感,泄肺心功能失常的,叫肺心功能失常。可以治。这是咱们的西医名词,叫肺心功能失常,更简单的说是肺心病,风湿性肺心病。


                      18楼2016-07-09 00:08
                      收起回复
                        伤寒论第三节 桂枝加芍药汤和桂枝加大黄汤
                        【桂枝加芍药汤】
                        师父:前两个方子咱们都是叫做太阳证,今天讲这个有误下的可能,因为误下,出现这个问题。
                        就是出现感冒、外感风寒以后,以下法为治的,叫做误下。这个汤的名字是桂枝加芍药汤,它有解痉作用的。
                        这跟咱们目前治疗这小孩有点搭界,但是也不完全搭界。如果这孩子初期的时候用这方子比较合适,叫桂枝加芍药汤。
                        桂枝加芍药汤。原文是本太阳病,医反下之。
                        本太阳病,就是太阳经病,医反下之,就是这庸医用下法。
                        医反下之,因而腹满时痛,腹满时痛,属太阴也。它是治大实痛者,就是真痛,确实有痛,不是隐痛,类似于奔豚气,但不是奔豚气。就是说这个病我们叫做沮逆之病。
                        这个病常见,因为很多咱们的外感病人,比如说感冒了,像咱们这老二(干儿子)似的,感冒了,自己吃过凉的食物或过凉的药物解决自己的病痛,实际上就引邪入里,这是引邪入里造成的病。凡是胃气弱的病人易动之。
                        【方歌】
                        桂枝芍药甘草炙,温阳和络腹痛止。
                        桂枝芍药甘草炙,用的是炙甘草,和炙甘草汤可不同,现在不能混在一起看,炙甘草汤可不是这状态。温阳和络腹痛止,这个病首见它的症状是腹满痛,咱们现代话叫满腹痛,是一种冷痛状态,拧着疼。属于表症误解误下。很多胃肠经感冒的人这种比较多,出现痢疾状态,寒痢。
                        徒弟:上吐下泻。
                        师父:不吐,没有吐,有吐就不是这方子了,那是白头翁汤了,没有吐。只是说痢疾状态,就是胃肠型感冒,下痢不止,就是出现痢疾以后还疼,拉着还疼,有点水泻状态了,寒痛,出现这种情况。
                        刘老在治了一个病例的时候,这个也比较典型,有一个男的52岁,大便下痢不止,是因为感冒自己吃凉药以后,大便下痢不止,很长时间了,夹杂少量脓血,容易辩证为白头翁症。用了抗敏松用了一年,不起作用,并不是菌痢。
                        痢疾有很多种,有血痢,有夹热夹湿的不一样,有夹脓的,夹血的都不一样。这个病人实际上是也也存在里急后重。判断这个病当中一定要问清病因,他有感冒,感冒直中进少阳,有直中的现象。这个热也是低热,就是他的辩证当中有一个特别奇怪的现象,他一定是舌微红苔薄白,是淡白苔,只是我们在下焦能看见寒症那种白苔,就是舌的根和中部能见到微白的寒性的苔,舌质不是红的,是淡红色,舌浅。这也是它辩证的一个要点,一定要记住,否则很容易变症为白头翁汤症。你看舌头上有白腻苔,是血痢吧,不是,那个是白头翁汤主治。这个叫木郁抑土,反过来说造成什么呢,土以后反侮木,土来抑木。从六经辩证当中就是相生相克了,出现这种情况。就是从阳治疗,我们把这种病症归结为,阴把阳压制于下,所以要生阳。
                        阳被阴压制了有腹疼,那我们就用桂枝,用桂枝生阳。
                        芍药就是止疼作用,解痉止疼作用,它在这里没有太多的作用。这里芍药跟甘草的定量要记住,炙甘草跟芍药是3:1,这一定要记住,这要改了尺寸就不对了。芍药18克,炙甘草6克,3:1。古方是2:9,现代咱们使了不合适,试过多少次都不好用,可能和药品质有关系,现代用还是18:6比较合适,就是3:1,这要知道。
                        徒弟:桂枝呢?
                        师父:桂枝是芍药的一半,桂枝虽为君药,但用量是芍药的一半。
                        徒弟:9克。
                        师父:9、18、6,好记。桂枝9克、芍药18克,炙甘草6克。用姜3片,也就是3两, 3片就够了,3大片姜,基本一片两三克的样子。枣12枚,你要掰开用。桂枝汤的枣是掰开用,取其甘,缓其阳的。为什么枣掰开用,用它的甘,这里不是健脾,这个枣是掰开用,它不是炙枣,发觉了吗?


                        23楼2016-07-15 00:01
                        回复
                          肺心病的咳嗽,肾源性的咳嗽,痰湿的咳嗽,这都不一样。
                          我还跟你说,还有挺特别的咳嗽呢,什么咳嗽呢?闹虫子。小孩闹虫子,从屁股里爬虫子。
                          徒弟:屁股里爬虫子?
                          师父:小虫子,小白点。
                          徒弟:像下米虫似的。
                          师父:对,他也咳嗽。为什么呢,伤于湿,他也咳嗽。这个咱们中医专门有研究咳嗽这一章,八十一难里面有这个,难经里面有一章节专门治咳的,他说的有十几种咳。但是分开,我们叫六淫之咳和七情之咳,十三种咳嗽。当时是这么说的,六淫之咳和七情之咳,它另开一章叫虫咳,就是蛊咳,实际上就是虫咳,这是在难经里面看见。这本书读完了,咱们再读难经,难经是治病的标准答案。
                          难经是经典,四部经典当中的第二部。第一部是内经,第二部是难经,第三部是伤寒,第四部是本草有的说是温病。这四部经典最难读的是难经,最容易读的是伤寒。最难搞的是温病,温病辩证气血辩证、六经辩证,加脏腑辩证都在一块,比较乱。
                          五阴六气藏于温,而不藏于伤寒。伤寒的六经辩证和温病的六经辩证还不是一回事,你们看书容易看错,两本书不属于同一种六经辩证,很容易看错了。你一用这个五运六气就晕,它和伤寒温病不是一回事。
                          徒弟:我前面都看了,我觉得没法看了。
                          师父:不能看,你先别着急,咱们把这一二三四五弄明白了以后,再说那个。
                          刚开始我压着你们不让你们过多的看就是这意思,讲五运六气讲完就晕。
                          【桂枝大黄汤】
                          下面再讲一个方子,大黄汤,桂枝加大黄汤。太阳经症,不必皆由少阳传来,不全是少阳传来的,有兼顾自太阳直传的,太阳症直达的。然少阳转来为传经此第之症状,就是说第二个症状和第三个症状,它都不见得是从太阳传来的。自太阳传来就是误治之坏症也,就是说我们如果太阳病来了以后误治了,那还有一个方法,除了刚才我们讲的桂枝加芍药汤以外,还有一个方法,贼邪入里,也有两个解决方法,一个是退里外出,还有一个方法,我常用的下法。所以这两个方子一块讲就比较合适了。
                          伤寒原文这么说的,本太阳病医反下之,因尔腹满时痛者属太阴也,桂枝加芍药汤主之。大实痛者,如果出现大实痛者,桂枝加大黄汤主之。就是腹痛不是那种绞痛,轻轻疼一下过去了,特别疼,好,下法,引邪出外就完了,就很简单。
                          这个汤最常用的人是张锡纯,他发展了一下,他加了一个下法,这个方子不用讲太多了,就是加6克大黄。
                          如果腹痛,大实痛,拒按,病人刚开始痛还可以按,就是那种痛。我们如果用芍药汤和大黄汤的辨别,这个辨别很简单,芍药汤可以热着,手心热摸着能舒服。大黄汤一按疼,受不了,不能按着疼的地方了,手往这搁不敢按了,用下法。就这一个判别标准,明白了吧。
                          徒弟:明白了。
                          师父:就是如果出现按着舒服了,那就是桂枝加芍药汤。如果一按还越按越疼,拧着疼,桂枝加大黄汤。这两个方子一块讲,一个是使外邪通过腠里一出,把阳提上来。另一个是既不能够提阳解决了,那好,把病从下来出,引邪排之外。
                          徒弟:实邪在中焦那待着。
                          师父:下焦。
                          徒弟:热病就是汗从下焦倒。
                          师父:有清法,也有和法,你不能这么说,热病可不能说,汗、吐、下、和、温、清、补,八法都可以治,甘温还能除大热呢?
                          一热怎么能乱了呢,所以你别拘泥。中医八法用于任何病都可以,所以说一个方子一种病人,八个大夫开可能八个方都不一样,但是吃哪种药都可能管事,起始点不一样,但是病转规选择谁最好的,谁最合适的,那就是真正的学问了。
                          所以说这个分得特别细,在桂枝汤出现下焦有寒邪直中的情况下,太阳病误下,直中的情况下出现太阳症,有两个解决方案,一个是腹痛喜按喜温,那是桂枝芍药汤。如果不喜按喜温,桂枝加大黄汤,泻下而饮。
                          桂枝加大黄汤这个汤药有一个特点叫做中病即止,不能深用。我强调一句,这个方子有个特点叫中病即止,不可轻用。你用了以后病人好之后,说再吃一副吧,巩固巩固,这个不要巩固,这是治时疫的,没有巩固一说。
                          这个没有巩固一说。一次开三副,不要开五副。开五副,吃的不难受,稍微舒服一点,停了。它这药劲还有,有惯性,所以你要中病即止,不要吃得太多,否则反而留邪了。
                          如果你治疗过度了以后,外感风寒,外感风热,情志所伤,全来了。所以中病即止。后两个方子可千万别啜热稀粥,我可提醒你们,别一看桂枝汤啜热稀粥,后面的方子都没有。
                          病人正拉着呢,您再啜热稀粥,阳中加阳了,走得更快了,那个不行,那个会见血症的。热加热出现血,出现血症了,就是大便跟小便都见血了,红便出来了,热了,太热了,热过了以后就渗血了。热伤了络了,便血,尿是红尿,从西医讲就是伤了肾了,从中医讲就是伤了络了,络血,伤了络了。
                          这两个方子可不能一直吃,见好就收。你要记着,我给咱们大乔(一个小孩子泄泻)开的药吗,还记得这事吗,大乔拉稀,是不是这药。
                          徒弟:对。
                          师父:是不是开的这方子,桂枝加芍药汤,吃第五副就管事了。
                          徒弟:对,没错。
                          师父:这都知道吧,大乔吃到第四付的时候还拉呢,打电话问我,我说你回家接着吃完最后一副就行了,吃完这一副,当天晚上就不拉了。是不是,到第五副准不拉。为什么吃四副还拉,那药劲得缓着给,如果一拳把病打死了,那小孩就留邪了,一下止住就留邪了。
                          徒弟:一点一点走。
                          师父:后面还有劲呢,缓冲呢。
                          缓冲的是药劲,还有一个是留邪。就是你太早的把它控制住这个病以后,它留邪,比如说肚子里面还有好多菌,好多凉气,寒滞的东西,寒邪还留着呢。所以你差不多让它慢慢慢慢停下来,挺好。说你吃五天就好,就五天好。如果太快了,容易伤到孩子,力量需要缓着给,但是病到什么程度心里要有数。
                          徒弟:比如说大乔或者年龄段孩子用的时候,它这个比例是一样的。


                          27楼2016-07-15 00:02
                          回复
                            师父:比例是一样的。
                            徒弟:但要减量吧。
                            师父:减量,按岁数减。像大乔用咱们的方子,成人的1/3,再比大乔大的1/2,12岁到14岁可以使成人的量,但是要小心日三服。
                            徒弟:一天分三次喝。
                            师父:再大点正常了,大乔那个是个阶段,4到6岁,咱们说七损八益,你按照七损八益操这个盘没错。
                            为什么七损八益是中医对整个人类做贡献,它是按生理节律来的,这个贡献非常大。将来咱们讲七损八益的时候会讲,这里可讲的东西太多了,很多病都是亲身经历的。比如好好那孩子(智力发育不好,五软五迟),比如这个孩子(天使综合征),都是七损八益,你去测,恰恰在这个年龄段,错不了。是这么一个状态。
                            这个方子我们常用于秋,春天少用,常用于秋或者仲夏,常用于这个,季节上算是常用于这个季节。
                            今天讲两个方子,不重复了,明白了。大黄和芍药在这种用法上就差这一点,按着疼不疼。
                            徒弟:是否拒按。
                            师父:是否拒按,按着舒服,那你就使芍药汤。按着也疼,这里面要小心一个事,我再提醒要小心一个事,咱们说的阑尾炎,那个是大黄牡丹皮汤治,一定要鉴别清楚。
                            徒弟:对对,大黄牡丹皮汤。
                            师父:阑尾炎也出现这种症状,一定要鉴别清楚了。阑尾炎跟这个症状可是一样的,要鉴别清楚了。
                            那个阑尾点有个反跳痛,在你按住的时候有反跳痛,你按着的时候不疼,抬着疼,这是阑尾炎,那叫反跳痛。在足三里附近有个阑尾点,使毛笔轻轻一刷,他能踢你,就是足三里附近,拿毛笔一刷,他疼得能踢你,这就是阑尾炎。
                            如果刷这儿不疼,刷肩膀疼了,那是胆囊炎,同样都是肚子疼,同样都是少腹大腹痛,都出现寒凝状态。
                            这要鉴别清楚三种病,一个是咱们今天讲的太阳病,直下少阳,这是一种。另一种是阑尾炎,器质性病变的,那么这个阑尾炎它一定有反跳痛和阑尾点的扫动,轻轻一扫就特别疼。另外还要鉴别一个胆囊炎,胆囊炎的疼是绞痛,它跟热寒没关系,它的点在背上,在两个肩膀这儿有两个点,叫胆囊点。
                            这要鉴别开,好多人肚子疼,这吃点,不对,你要先鉴别这个,弄清楚了。他有两种病是吃这个药不管事的。
                            徒弟:阑尾炎,胆囊炎。
                            师父:所以在每开一个方子的时候,你脑子里要过这么多东西。
                            徒弟:胆囊炎除了肩痛。
                            师父:不是肩痛,肩上有两个胆囊点。在肩井附近有两个胆囊点,这个疼,有的左边,有的右边,个人反应不一样,两个胆囊点,疼法不一样,胆囊一般都是绞痛的多,隐痛的少,除了结石隐痛,如果是胆囊炎,急性胆囊炎是绞痛。
                            徒弟:阑尾是反跳痛。
                            师父:阑尾是反跳痛,和阑尾点的反跳疼。阑尾点那地,你拿拳头打都不疼,就怕拿毛笔轻轻一扫,碰一下,踢你,疼。下边再讲就是一个肾绞痛,跟这又有区别。这个东西要慢慢品。今天讲了两个方子都明白了吧。
                            徒弟:都明白了。
                            师父:也好背这个方子。9、18、6、12、6,加上3片姜。很简单这个,加症有时候出现坐骨神经疼,加上葛根,加点羌活,加点桑枝,羌活寄生汤这都可以,这就比较容易解决。这个方子比较好用,但是不常用于咱们成人,常用于一些成人加症。行了,今天讲到这儿,祝愿大家春节快乐。
                            (第三节完)


                            29楼2016-07-15 00:02
                            回复
                              伤寒论第四讲 葛根汤
                              师父:上次咱们讲的桂枝加大黄汤,有大黄的这个,应该是桂枝加大黄汤的,应该有痞块以后以清解化结为主,是吧。它的兼症就是有痞块,腹痛拒按。
                              徒弟:对,腹痛拒按。
                              师父:这个桂枝加芍药汤是有奔豚气,气冲上逆这个作用的。
                              徒弟:上次您讲了一个奔豚气不足的情况,是从后背往上走的。
                              师父:两种,那个娄明(病人)第二天来了以后,他就说这个事。说这个事的时候,正好我在旁边呢,徒弟问这个是不是奔豚气,我说是奔豚气。奔豚气从肾区开始有冷痛,然后上冲,这是一种奔豚气。还有有痞块,单侧痞块也可以用这个方子,单侧的痞块也有出现奔豚气的,因为单纯的奔豚气单侧的很少,几乎不见。
                              徒弟:如果遇到又有痞块又有奔豚气的话,到底是用芍药还是大黄呢?
                              师父:用大黄。这个汤它的辩证要点是有痞块。这个痞块可能是气,也可能是瘀,它只是痞块。有气滞疼的,气疼的机会比较多,以气为主,胀气,闷痛比较厉害。为什么说这个那么厉害,太阳经这儿,太阳腑这儿。太阳经两种症状,一种经的,一种腑的,它没有加重的情况下就是太阳经的和太阳腑的。太阳经的在表,太阳腹在里,在下焦,就是大肠经了,这是太阳经和腑的两个区别。
                              这都明白了,我今天讲葛根汤,就是桂枝加葛根汤。
                              这个是解肌发表升津回营,原文是这么说的:太阳病相背强几几,这在这儿不念ji,念shu。项背强jiang(四声)Shu Shu(一声)。无汗,恶风。同时兼症如果有寒症比较厉害的,可以看到骨疼、阴痹、腹胀、腰痛、大便难。这几个它是兼症,都不是主症,兼症在于寒病的一种状态,就是骨痛,寒痛彻骨。
                              阴痹,这里阴痹指的是见热得解,就是阴痹。还有一个腹胀、腰痛、大便难,这里出现一个气机不畅的问题,腹痛,它有气机不畅的状态。腰痛、大便难。
                              所以咱们很多外科病人,比如腰闪了以后,咱们拿远洋(胸七一下截瘫)来说,这个小孩不停地放屁,你还记得吗,刚开始这个孩子不停地放屁,就是腹气不通,他出现这种状态。腹气不通,身体为了调整腹气,就自己自身的一种保护状态,放屁。
                              还有腰椎盘突出的病人和腰闪的病人小肚子疼,这是最常见的。你去按,小肚子疼,实际上是腰疼。就说明他这个地方,我们叫肝经的的问题出现了,布两胁环阴器,肝的经络是布两环阴器的。他会出现这种气滞状态,所以造成少腹疼,两胁少腹疼,有气滞状态。
                              他这个主症一个比较明显的叫项背强几几,项背强几几,项是指脖子,背指的就是我们的后三角区这一块,不是整个背,就是离脖子比较近的三角区这块。他疼的什么状态呢,就是像泼了凉水以后打不开,几几这个解释就是几,几何的几,在这儿念Shu。jiang是强,就是小强的强,项背强几几,这里不念几,念Shu,别弄错了。
                              出现这种情况的,还有一种叫下痢的病人,所谓下痢就是便特别差,有溏泄状态或者完谷不化状态。这属于兼症,我们叫做太阳与阳明合并,如果出现合并症了,一定出现这种必自下痢,出现合并了就下痢,这诊断很明确。
                              这时候看他的脉是沉,沉主寒,寒主收引,脉象沉。迟也主寒,脉也迟。这两项其实是有寒,寒和太阳相对。如果寒在阳明,出现下痢,腹痛,大便难,他大便难并不是干燥,是不易解。这个千万别认为大便干燥,并不是干燥的事,他大便并不便秘,他是因为气滞造成的,叫自闭,下焦自闭,经关自闭了。因为有寒,寒主收引,形成自闭状态。
                              单纯的太阳病,我们讲他一般都是无汗,小便小,气上冲胸,有点像奔豚气似的,但是它并不是奔豚气。小便反少,气上冲胸,口噤不得语。跟抽了风似的,说不出话来了,这个最明显的咱们看到的,就是在夏天去捞麻的病人,你去这么想,就把这个症状弄清楚了。
                              很多收麻的人在河沟里泡着,很凉,天气很热,一般都入秋了以后才能去捞麻。人跳下去在上来的时候,你看这状态,口噤说不出话来,项背强几几,口噤。这时候你让他撒尿,撒不出来。所以寒主收引在这方面特别明显。
                              他就跳到冷水里面去,外面又特热,突然跳下去,把太阳经一下就闭住了,寒闭于内,就造成反而小便没有。像咱们有时候游泳小便特别多,这时候你不是病状,是正常状态,正常状态你小便多。但如果出现小便反少,口噤,甚至有一股气冲在这儿,憋在这儿了,叫气上冲胸,胸满,就不能深呼吸了,有想痉挛的状态,叫做欲作刚痉,就是想痉挛没痉挛了这种状态。这个我们说应该用葛根汤。
                              这药的组成,首先君药是葛根,葛根有疏解作用,解经作用。它又不缺阴,所以很多就用葛根。麻黄,葛根12克,麻黄9克,芍药6克,生姜9克,甘草6克,大枣12枚,桂枝6克。
                              在这里面我们讲桂枝它可以作为君使药或使药,而不作为它的主要的。这里桂枝不是君药了,因为它属于同一太阳病,所以我把它归类在一起,但是在这里桂枝并不是君药。桂枝用的很少,用6克。反而表症的药比较多,像麻黄的用9克,麻黄咱们药店抓的极限量就是9克。
                              徒弟:这个芍药是指的什么芍药呢?
                              师父:应该是白芍,是6克。它解经作用主要是两个,葛根、芍药,还有酸酐和化阴的甘草,这是解经作用,它解经作用用的这个。去表邪的作用使的是麻黄,桂枝是引经,桂枝是太阳经症,太阳表症,太阳里症,所以的太阳证,它的引经药太阳。桂枝作为引经药来使用的。
                              吃了这药以后是不是就好了?我们讲吃了这药病缓了以后马上回到桂枝汤,作为收功。
                              吃完这个葛根汤以后,我们讲三到五剂应该达到作用了,达到作用以后就不要吃它了,就换成桂枝汤了。桂枝汤吃三到五剂,就能够完全解决这个,整个病就解决了。否则你不用桂枝汤,光用它一段时间以后还会出现太阳经症。用桂枝汤来升温。
                              它常用的病案我们讲一个,刘渡舟刘老治项背强几几基本是这个汤。好多颈椎病的病人用这个药非常好,叫项背拘急,顾盼不能自如。所谓顾盼不能自如知道什么意思吧,顾盼不能自如,来回看东西不行,身子转要跟着一块转,他不能动脖子,叫顾盼不能自如。自汗而恶风,经常出现,凡是有动作的时候就爱出汗,气虚表现就是出汗、怕凉、怕风。大便溏细、溏泄,舌苔是白的。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30楼2016-07-15 00:0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