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乐17157吧 关注:26贴子:274
  • 4回复贴,共1

议论文素材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一期一会,过期不忘,献给孩子们。


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6-06-30 18:40回复
    心中有爱,胸中有识,目中有人,手上有艺
    梁启超在《中学以上作文教学法》中称议论文为“辩论文”,他认为“辩论之文,是自己对于某种事情发表主张,或修正他人的主张,希望别人从我。”
    整理好三大母题(我与自然,我与社会,我与人生)
    依据:文化其实体现在一个人如何对待自己,如何对待他人,如何对待自己所处的环境。在一个文化厚实的社会里,人懂得尊重自己——他不苟且,因为不苟且所以有品位;人懂得尊重别人——他不霸道,因为不霸道所以有道德;人懂得尊重自然——他不掠夺,因为不掠夺所以有永续的生命。
    人本是散落的珍珠,随地乱滚,文化就是那根柔弱又坚韧的细线,将珠子串起来成为社会。当社会不再依赖皇权或神权来巩固他的底座时,文化、历史就是社会最重要的黏合剂。


    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6-06-30 18:42
    回复
      一、我与自然:
      现代作家沈从文先生在他的散文集《水云》里写道:“地上的一切花果都从阳光取得生命的芳馥,人在自然的秩序中也只是一种生物,还待从阳光中取得营养和教育......我一面让和暖的阳光烘炙我的肩背与足,取得生命所需的热和力,一面却用面前这片海教育我,淘深我的生命。”自然无私地长养着我们的身体,也以她的博大、神圣和纯洁滋养着我们的精神。你凝视过一棵树、一株草、一片湖吗?你聆听过高山的心声、秋月的细语吗?它们曾引起过你怎样的情思呢?


      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6-06-30 18:42
      回复
        二、我与社会:
        杨绛:百年杨绛,风华绝代
        卑微是最好的隐身
        经典作品的启示:《干校六记》以整个时代背景的惴栗荒谬烘托出人们如蜉蝣、蝼蚁的无助和渺小,但杨绛又以之记情,点滴可见钱钟书与杨绛夫妇的鹣鲽情深,仿佛这悲剧里还能滋长浪漫。于是那小小的温情仿佛黑暗中的微光,让人不至于过度绝望。
        (这里我说下,因为杨绛先生前不久刚离世,所以在2016年的高考作文里成为了热点素材,这些材料在她逝世前可能是新颖的,希望之后的考生可以适当借鉴或引用)
        身处卑微,人家就视而不见,视若无睹。存在成了最无奈的悲哀。在字里行间,他们是这般的卑微,直低到尘埃里去了,末了却从那尘埃里,开出最动人的花儿。


        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6-06-30 18:43
        回复
          谦卑之人也能生敬畏之心。《庄子·德充符》中有句曰:“人莫鉴于流水,而鉴于止水,唯止能止众志止。”一个人不能在流动的水面照见自己,唯有静止的水才能见出身影,也只有静止的事物才能使别的事物也静止下来。人的谦卑一如水的德行,使人为之驻足,敬畏中照见自己,照见天地,照见众生。
          月盈则缺,水满则溢。常怀谦卑敬畏之心,承认残缺和不足,才会在令人敬畏的大自然里触及最美的瞬间。
          忽然想起“茶”这个方块字,人谦卑地处在草、木之间,怀有一丝对自然的敬畏,在一杯茶的功夫里读出人生的况味。或许正如冈仓天心《茶之书》所言,本质上茶道是对“残缺美”的崇拜,是在我们都明白不可能完美的生命中,为了成就某种可能的完美,所进行的温柔试探。这残缺或许就是承认不足的谦卑,而温柔的试探是无限接近真理接近道的敬畏吧。


          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6-06-30 18:4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