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更号
天朝,凤圣元年。
偏远之地的百姓,并不知道为什么日子过着过着,却突然成了“凤圣元年”。一个月前,明明还是“宸光三年”啊。这眼下就快到年里了,这让已经做好年历准备贩售的商人们怎么办啊?知不知道油印成本很高啊?无数年历商贩默默的掀桌。
这倒真的不怪商贩们没有高瞻远瞩之态,实在是百姓们都知道:建良帝是不喜更换年号的,他曾经曰过“年号亦是国之本,动辄更替,与国本无益!”。
所以,建良帝自登基起,总共只换过两个年号,一个是“建良”,这是建良帝登基之初的年号,这个年后用的颇久,直至“建良十六年”,天南兵变被镇后,建良帝才在众臣的力谏下更年号为:“宸光”。
依建良帝的性子,“宸光”这个年号,怎么着也该用个八九十年吧,突然更了年号,这说明什么?
这说明天朝要大变啊!!天朝偏远之地的市井闲人如此议论着…
他们并不知道,在他们茶余饭后议论纷纷之时,千里之外的紫禁城中早已是另一番景象了。
年号不可随意更替!而帝王之位更不可随意更替!除非……
除非……先帝驾崩!
因为……所以……
所以,没错,建良帝驾崩了。
登基十九年后,建良帝于五十五岁之年,驾崩了。这个消息不可谓不令朝纲震动!
幸得建良帝原配嫡妻——皇后钮祜禄氏黄妍力挽狂澜,将先帝驾崩之事暂压了下来,这才没造成时局的动荡。
所以,民间只知年号更迭,虽猜测纷纷,却并不敢非议建良帝的生死。
然而,我知道,我比谁都更清楚:建良帝驾崩了。
建良帝是在华贵人的承华宫中饮酒过度,突中邪风,驾崩的!
华贵人一直被称为“妖妇”!建良帝于她宫中仙去,更坐实了她”妖妇“之名!
此刻,华贵人仍被羁押在建良帝梓宫偏殿里。
建良帝遗妃中最德高望重的诚妃提出应让华贵人殉葬,以慰建良帝在天之灵!
此语一出,宫中瞬间炸开了锅。
诚妃素来与华贵人不睦,宫中人人皆知。
可是,骤然提出”殉葬“,却超出了众人的想象。
华贵人再怎么妖冶不端,但她至少也为建良帝诞下了十二阿哥————让有子嗣的妃嫔“殉葬”,此事非同小可!何况,建良帝并无遗诏,理论上说:十二阿哥也是有可能成为新帝的!
当然,宫人们更关心的还是自己:如果,华贵人这样有子嗣的妃嫔都必须殉葬的话,那么建良帝后宫里那数十位尚无龙裔的妃嫔岂不是都得死?
紫禁城里的众人,心全乱了。
毕竟,帝王之死,再怎么用高贵典雅的辞藻去修饰,再怎么拼命掩饰,那也仅仅是一件无法改变的事实。
而关系自身生死的事,才是众人最关心的事。
宫中大部分的人都因此恨毒了诚妃,她也不过是和华贵人一样,只为建良帝诞下了一位皇子而已。若不是她出身高贵,又最早侍奉建良帝,更在建良帝未登基前就已是建良帝的侧福晋;单凭她的姿色和才敢又怎配高踞妃位?又怎会有资格在建良帝仙去后,惘议别人的生死!?
但偏偏,宫中的事,一阶分位压死一片人!
诚妃地位高贵,除了建良帝的皇后,谁能压得过她?
于是,最终的话语权落在了建良帝的皇后——钮祜禄.黄妍的身上。皇后没有多说什么,她似乎正全身心的沉浸在建良帝的亡故之痛中,难以自拔,她只说了一句————
“国不可一日无君,所有的事情,就交由新帝去抉择吧!”
此话一出,无论是后宫还是前朝,皆赞钮祜禄氏皇后贤德!
然而,建良帝到底走的突然,并未立下遗诏,储君一事终究是悬而未解的谜题。
但建良帝既已驾崩了,再去追究终他生前所想,终是枉然。
国不可一日无君!
那么,就为了这个国,立个君吧!
众臣们商议着:论长论贤论贵论德,建良帝的皇子们皆是各有千秋。但若只论出身,那么,还有谁能比由皇后亲自抚养成人,由已故宜贵妃所生的皇子更适合登基为帝呢?
如此这般,新帝人选已经了然!
遂,建良帝亡故四十九日后。新帝定!
他便是建良帝与故宜贵妃所生,由建良帝之后钮祜禄氏抚养成人的建良帝第三子————
爱新觉罗.礼祀!
礼祀性和善,自然未追究华贵人之责,更未提”殉葬“之语。前朝因此皆赞新帝纯良善义!
而新帝登基又怎能没有年号呢?
建良帝之后——钮祜禄氏黄妍虽诸多推辞,但新帝年少未满十六,尚在舞勺之年,最终钮祜禄氏只得和重臣商议着,拟立新号为“凤圣”。
故而,新帝便称“凤圣帝”。
这便是偏远之地众人所不解的更号之谜。
说到底,无非是先帝亡故,新帝登基这等大事,尚未公开。但更迭国号之事,却已昭告天下。
期间种种,到底是有多少难言之隐,又有谁知晓呢?
或许,普天之下,唯有一人最清楚的吧……
那便是突然坐上龙椅的新帝。
那人……便是我。
爱新觉罗..礼祀。
天朝,凤圣元年。
偏远之地的百姓,并不知道为什么日子过着过着,却突然成了“凤圣元年”。一个月前,明明还是“宸光三年”啊。这眼下就快到年里了,这让已经做好年历准备贩售的商人们怎么办啊?知不知道油印成本很高啊?无数年历商贩默默的掀桌。
这倒真的不怪商贩们没有高瞻远瞩之态,实在是百姓们都知道:建良帝是不喜更换年号的,他曾经曰过“年号亦是国之本,动辄更替,与国本无益!”。
所以,建良帝自登基起,总共只换过两个年号,一个是“建良”,这是建良帝登基之初的年号,这个年后用的颇久,直至“建良十六年”,天南兵变被镇后,建良帝才在众臣的力谏下更年号为:“宸光”。
依建良帝的性子,“宸光”这个年号,怎么着也该用个八九十年吧,突然更了年号,这说明什么?
这说明天朝要大变啊!!天朝偏远之地的市井闲人如此议论着…
他们并不知道,在他们茶余饭后议论纷纷之时,千里之外的紫禁城中早已是另一番景象了。
年号不可随意更替!而帝王之位更不可随意更替!除非……
除非……先帝驾崩!
因为……所以……
所以,没错,建良帝驾崩了。
登基十九年后,建良帝于五十五岁之年,驾崩了。这个消息不可谓不令朝纲震动!
幸得建良帝原配嫡妻——皇后钮祜禄氏黄妍力挽狂澜,将先帝驾崩之事暂压了下来,这才没造成时局的动荡。
所以,民间只知年号更迭,虽猜测纷纷,却并不敢非议建良帝的生死。
然而,我知道,我比谁都更清楚:建良帝驾崩了。
建良帝是在华贵人的承华宫中饮酒过度,突中邪风,驾崩的!
华贵人一直被称为“妖妇”!建良帝于她宫中仙去,更坐实了她”妖妇“之名!
此刻,华贵人仍被羁押在建良帝梓宫偏殿里。
建良帝遗妃中最德高望重的诚妃提出应让华贵人殉葬,以慰建良帝在天之灵!
此语一出,宫中瞬间炸开了锅。
诚妃素来与华贵人不睦,宫中人人皆知。
可是,骤然提出”殉葬“,却超出了众人的想象。
华贵人再怎么妖冶不端,但她至少也为建良帝诞下了十二阿哥————让有子嗣的妃嫔“殉葬”,此事非同小可!何况,建良帝并无遗诏,理论上说:十二阿哥也是有可能成为新帝的!
当然,宫人们更关心的还是自己:如果,华贵人这样有子嗣的妃嫔都必须殉葬的话,那么建良帝后宫里那数十位尚无龙裔的妃嫔岂不是都得死?
紫禁城里的众人,心全乱了。
毕竟,帝王之死,再怎么用高贵典雅的辞藻去修饰,再怎么拼命掩饰,那也仅仅是一件无法改变的事实。
而关系自身生死的事,才是众人最关心的事。
宫中大部分的人都因此恨毒了诚妃,她也不过是和华贵人一样,只为建良帝诞下了一位皇子而已。若不是她出身高贵,又最早侍奉建良帝,更在建良帝未登基前就已是建良帝的侧福晋;单凭她的姿色和才敢又怎配高踞妃位?又怎会有资格在建良帝仙去后,惘议别人的生死!?
但偏偏,宫中的事,一阶分位压死一片人!
诚妃地位高贵,除了建良帝的皇后,谁能压得过她?
于是,最终的话语权落在了建良帝的皇后——钮祜禄.黄妍的身上。皇后没有多说什么,她似乎正全身心的沉浸在建良帝的亡故之痛中,难以自拔,她只说了一句————
“国不可一日无君,所有的事情,就交由新帝去抉择吧!”
此话一出,无论是后宫还是前朝,皆赞钮祜禄氏皇后贤德!
然而,建良帝到底走的突然,并未立下遗诏,储君一事终究是悬而未解的谜题。
但建良帝既已驾崩了,再去追究终他生前所想,终是枉然。
国不可一日无君!
那么,就为了这个国,立个君吧!
众臣们商议着:论长论贤论贵论德,建良帝的皇子们皆是各有千秋。但若只论出身,那么,还有谁能比由皇后亲自抚养成人,由已故宜贵妃所生的皇子更适合登基为帝呢?
如此这般,新帝人选已经了然!
遂,建良帝亡故四十九日后。新帝定!
他便是建良帝与故宜贵妃所生,由建良帝之后钮祜禄氏抚养成人的建良帝第三子————
爱新觉罗.礼祀!
礼祀性和善,自然未追究华贵人之责,更未提”殉葬“之语。前朝因此皆赞新帝纯良善义!
而新帝登基又怎能没有年号呢?
建良帝之后——钮祜禄氏黄妍虽诸多推辞,但新帝年少未满十六,尚在舞勺之年,最终钮祜禄氏只得和重臣商议着,拟立新号为“凤圣”。
故而,新帝便称“凤圣帝”。
这便是偏远之地众人所不解的更号之谜。
说到底,无非是先帝亡故,新帝登基这等大事,尚未公开。但更迭国号之事,却已昭告天下。
期间种种,到底是有多少难言之隐,又有谁知晓呢?
或许,普天之下,唯有一人最清楚的吧……
那便是突然坐上龙椅的新帝。
那人……便是我。
爱新觉罗..礼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