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白密螺旋体的资料,需要的吧友们可以传阅
苍白密螺旋体又称梅毒螺旋体,人是唯一自然宿主。
(一)临床意义
梅毒螺旋体有很强的侵袭力,致病物质主要有荚膜样物质、外膜蛋白和透明质酸酶。有毒株能以宿主细胞的纤维粘连蛋白覆盖其表面,以保护菌体逃避宿主吞噬细胞的攻击。梅毒患者机体出现的组织破坏和病灶,主要是患者免疫系统对该部位螺旋体感染的免疫损伤过强所致。
梅毒螺旋体在自然情况下只感染人类,引起性传播疾病——梅毒。人是梅毒的唯一传染源。梅毒可分为获得性和先天性两种,前者主要经性接触传播,后者通过胎盘从母体传染胎儿。
1.获得性梅毒临床上分为三期。
I期(初期)梅毒感染后3周左右,在感染局部出现无痛性硬下疳,多见于外生殖器。硬下疳溃疡渗出液中有大量梅毒螺旋体,感染性极强。一般4~8周后,硬下疳常自愈。
Ⅱ期(中期)梅毒多发生于硬下疳出现后2~8周。全身皮肤、黏膜常有梅毒疹,可出现全身或局部淋巴结肿大,有时亦累及骨、关节、眼及其他脏器。在梅毒疹和淋巴结中有大量梅毒螺旋体存在。初次出现的梅毒疹经过一定时期后会自行消退,但隐伏一段时间后又可出现新的度疹。I期、Ⅱ期梅毒传染性强,破坏性较小。
Ⅲ期(晚期)梅毒发生于感染2年以后,亦可长达10~15年。病变波及全身组织和器官,常累及皮肤、肝、脾和骨骼。基本损害为慢性肉芽肿,局部因动脉内膜炎引起缺血而使组织坏死。晚期梅毒损害也常出现进展和消退交替出现。病损部位螺旋体少但破坏性大。若侵害中枢神经系统和心血管,可危及生命。
2先天性梅毒又称胎传梅毒。
系母体梅毒螺旋体通过胎盘感染胎儿所致,多发生于妊娠4个月之后。梅毒螺旋体经胎盘进入胎儿血流,并扩散至肝、脾、肾上腺等大量繁殖。引起胎儿的全身性感染,导致流产、早产或死胎;或出生呈现马鞍鼻、锯齿形牙、间质性角膜炎和先天性耳聋等特殊体征的梅毒儿。
(二)生物学特性
梅毒螺旋体大小为(0.10~015)μm×(7~8)μm,有8~14个致密而规则的小螺旋,两端尖直,运动活泼。有细胞壁和细胞膜,细胞壁外尚有包膜,细胞膜内为含细胞质和核质的螺旋形原生质圆柱体。圆柱体上紧绕着3~4根周浆鞭毛(也称轴丝或内鞭毛),与运动有关。运动方式有移行、屈伸、滚动等。革兰染色阴性,但不易着色。Fontana镀银染色法可将螺旋体染成棕褐色,也可用荧光抗体染色(图21-1)。
目前,梅毒螺旋体尚不能在无细胞培养基中生长。在3%~4%氧浓度条件下,在含活兔尾上皮细胞培养中能有限生长,但增殖慢,约30小时才分裂一次,并只能维持数代。在体内,可用新西兰雄兔睾丸进行梅毒螺旋体的分离、传代。
梅毒螺旋体的抵抗力极弱。对温度和干燥特别敏感,50℃5分钟被杀死,100℃即刻死亡,血液中的梅毒螺旋体在4℃放置3天后死亡,因此,4℃血库存放3天以上的血液无传播梅毒的危险。梅毒螺旋体离体1~2小时死亡。对常用化学消毒剂敏感,1%~2%石炭酸处理数分钟可杀灭。对青霉素、四环素、红霉素或砷剂均敏感。
苍白密螺旋体又称梅毒螺旋体,人是唯一自然宿主。
(一)临床意义
梅毒螺旋体有很强的侵袭力,致病物质主要有荚膜样物质、外膜蛋白和透明质酸酶。有毒株能以宿主细胞的纤维粘连蛋白覆盖其表面,以保护菌体逃避宿主吞噬细胞的攻击。梅毒患者机体出现的组织破坏和病灶,主要是患者免疫系统对该部位螺旋体感染的免疫损伤过强所致。
梅毒螺旋体在自然情况下只感染人类,引起性传播疾病——梅毒。人是梅毒的唯一传染源。梅毒可分为获得性和先天性两种,前者主要经性接触传播,后者通过胎盘从母体传染胎儿。
1.获得性梅毒临床上分为三期。
I期(初期)梅毒感染后3周左右,在感染局部出现无痛性硬下疳,多见于外生殖器。硬下疳溃疡渗出液中有大量梅毒螺旋体,感染性极强。一般4~8周后,硬下疳常自愈。
Ⅱ期(中期)梅毒多发生于硬下疳出现后2~8周。全身皮肤、黏膜常有梅毒疹,可出现全身或局部淋巴结肿大,有时亦累及骨、关节、眼及其他脏器。在梅毒疹和淋巴结中有大量梅毒螺旋体存在。初次出现的梅毒疹经过一定时期后会自行消退,但隐伏一段时间后又可出现新的度疹。I期、Ⅱ期梅毒传染性强,破坏性较小。
Ⅲ期(晚期)梅毒发生于感染2年以后,亦可长达10~15年。病变波及全身组织和器官,常累及皮肤、肝、脾和骨骼。基本损害为慢性肉芽肿,局部因动脉内膜炎引起缺血而使组织坏死。晚期梅毒损害也常出现进展和消退交替出现。病损部位螺旋体少但破坏性大。若侵害中枢神经系统和心血管,可危及生命。
2先天性梅毒又称胎传梅毒。
系母体梅毒螺旋体通过胎盘感染胎儿所致,多发生于妊娠4个月之后。梅毒螺旋体经胎盘进入胎儿血流,并扩散至肝、脾、肾上腺等大量繁殖。引起胎儿的全身性感染,导致流产、早产或死胎;或出生呈现马鞍鼻、锯齿形牙、间质性角膜炎和先天性耳聋等特殊体征的梅毒儿。
(二)生物学特性
梅毒螺旋体大小为(0.10~015)μm×(7~8)μm,有8~14个致密而规则的小螺旋,两端尖直,运动活泼。有细胞壁和细胞膜,细胞壁外尚有包膜,细胞膜内为含细胞质和核质的螺旋形原生质圆柱体。圆柱体上紧绕着3~4根周浆鞭毛(也称轴丝或内鞭毛),与运动有关。运动方式有移行、屈伸、滚动等。革兰染色阴性,但不易着色。Fontana镀银染色法可将螺旋体染成棕褐色,也可用荧光抗体染色(图21-1)。
目前,梅毒螺旋体尚不能在无细胞培养基中生长。在3%~4%氧浓度条件下,在含活兔尾上皮细胞培养中能有限生长,但增殖慢,约30小时才分裂一次,并只能维持数代。在体内,可用新西兰雄兔睾丸进行梅毒螺旋体的分离、传代。
梅毒螺旋体的抵抗力极弱。对温度和干燥特别敏感,50℃5分钟被杀死,100℃即刻死亡,血液中的梅毒螺旋体在4℃放置3天后死亡,因此,4℃血库存放3天以上的血液无传播梅毒的危险。梅毒螺旋体离体1~2小时死亡。对常用化学消毒剂敏感,1%~2%石炭酸处理数分钟可杀灭。对青霉素、四环素、红霉素或砷剂均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