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路上,痛并快乐着
万学•海文
题记:
考研像场旅途,而这场旅途中的酸、甜、苦、辣,唯有经历了的人才会明白。
前年十一假期回家,我没有和爸妈讨论是不是应该考研的问题。对于仅有小学文化,整日为温饱奔波的父母来说,他们关注我的也依旧是温饱。而这种关怀在他们那里已经是饱和了。回校了,我把困惑讲给了大军——我最好的朋友(高中我俩就睡一个宿舍的铁哥们),也是我的老乡。他认真而严肃的考虑了半个多小时,然后,郑重的和我说,“考吧,兄弟,咱俩一起考”!紧接着他又补充了一句:“该是我们拼命的时候了”。他的话在我心里一直都很有分量,他是个说到做到的人。我知道这话是负责的,是对我这个兄弟负责,也是对他自己的明天负责。眯着眼,透过高大的皂荚树的茂密枝干,看到斑斑驳驳的阳光。就在一瞬间,我的第六感作祟,我对他说:“我预感咱俩都能考上”。
开学了,自习室一下子冒出了很多抢位子的人。幸好我返校早,抢占了七号楼一个教室最后面的两个位置。我和大军两人在接下来的考研时光里“相依为命”,并肩作战。夏季的尾巴,教室闷热,再加上学习的人很多,我们“挥汗如雨”,如蒸桑拿。
有些人会拿考研和高考做比较,但两者确实存在很大的不同。高考由老师为你安排复习计划。你只要照着做就可以了。但是考研就不同了,没有人管你复习的程度,完全是自己给自己加压力,而且没有对比,很难看清楚自己的水平。这就需要你和研友交流,或向成功考研的人取经,抑或是参加一个辅导班,向有经验的老师学习。我和大军前期复习计划是一样的,每天复习时间都不少于10小时以上(除了特殊时期,这个后面详说)。早上6:30,晚上23:00回宿舍复习当天所学。
我们的复习的顺序:⒈ 先对照大纲看教材;⒉做上年的真题,再对照考试分析看差距在哪里;⒊再看教材和其他资料;⒋做往年的真题;⒌做些模拟题;⒍最后再回到教材,再做历年真题。
到了复习中期,我们的复习计划有了分歧,我认为有必要参加辅导班,这样可以节省一些时间,避免走弯路,只要注意不过分依赖辅导班,保持自身自主学习性就行了。而大军认为,他善于自主复习,自己已经适应了复习计划并且找到了自认为有效的学习方法,没有必要参加辅导班。最后,他依旧按原计划复习,我则参加了万学•海文的辅导班。此后的日子,一个人孤零零的奔波于辅导班和自习室之间。最初我的不习惯慢慢演变成了一种坚定——辅导班确实对我帮助很大。这是后话。也许有的人适合自学,有的人学习能力和理解能力有限,就需要辅导班辅以帮助提高。
考研的困难除了前面我提到的以外,还有自身面对强大的压力或应对突发而来的困境的心态。说到这里,那段最艰难、压抑的时期又回到了脑海里。
有一段时间,每当自修完回寝的路上,大军总要去电话亭打上十多分钟的电话。他的话越来越少。我对他突如其来的反常表现很费解,问他他却沉默。很久以后我才从别人那里打听到,他母亲病了,而且很严重。过了暑假回来后,他母亲就去世了。那段日子他就好像失去了精神的支柱,每天都无精打采,饭也不吃,课也很少上,经常躺在自己的床上胡思乱想,不管跟他说些什么,他都不会有太多的反应。我这个人几乎不懂得怎么去安慰别人,也不知道该如何去开导他,每天唯一能做的事情,就是跟在他左右,偶尔对他说说话,而他时常是过了挺长时间才‘嗯’一声。那段日子给我的感觉也像煎熬,总有一种爱莫能助的滋味。就这么沉郁了两、三个月吧,他开始变了,每天总是找我一起去通宵教室自修,每次去了那里他都能一直全神贯注去学习。
日子在飞逝,“一定能考上”这句互相鼓励的话语,到了临近考研的时候却成为了一股压力,弥漫上了一层悲壮的色彩。最后一个月,我终因不堪压力的重负,逃到外面自己租房子住;快要考试的前几周,我仿佛就生活在地狱中,每天被政治折磨得接近崩溃边缘,其他的课程也突然间发现好像都不会了,巨大的压力让我几乎想放弃考试。我开始抱怨为什么要考这个研,原本我就可以本科毕业了,凭我的学校不会找不到工作的,但是又不甘心,复习了这么久,如果什么都得不到岂不是很对不起关心我的人。于是我又一次在自习的教室里哭了,难受得心情不知该如何排解。大军什么也没说,出去买了一杯冰镇的可乐递给我,那一刻,我感觉心里暖暖的——绝对不能放弃;考前最后三天,我几乎没怎么睡觉,考前一天就发烧了,第一天,特别是听力,感觉就像在梦游一样……考完专业课,整个人感觉虚脱了,看着床上对着的资料,有点失魂落魄的感觉。那时候有种彻底完蛋的味道,只是精神上不敢去接受。诚惶诚恐等待成绩发榜。
我永远不会忘记发榜那天的情景。那时我在家里还没有回学校。当我手里的短信出现一个分数的时候,我的心猛烈得跳动,全身发抖。我看了半天,不敢相信那是我的成绩。当妈妈帮我看过短信,当她告诉我那是我的成绩时,我激动得跳了起来,我大声地告诉她,我考上了。泪水不由自主地流了下来。
现在,我和大军处于两地,各自求学。当第一个月的研究生生活结束的时候,我给大军打电话,问他在那里怎样。他很兴奋的对我说很好。眼前似乎出现了大军穿着白大褂,在实验室里鼓捣他的那些瓶瓶罐罐的情景。我想,若干年后我们会聚到一起,一起回忆这段岁月,回忆共同为一个目标奋斗的时光。
万学•海文
题记:
考研像场旅途,而这场旅途中的酸、甜、苦、辣,唯有经历了的人才会明白。
前年十一假期回家,我没有和爸妈讨论是不是应该考研的问题。对于仅有小学文化,整日为温饱奔波的父母来说,他们关注我的也依旧是温饱。而这种关怀在他们那里已经是饱和了。回校了,我把困惑讲给了大军——我最好的朋友(高中我俩就睡一个宿舍的铁哥们),也是我的老乡。他认真而严肃的考虑了半个多小时,然后,郑重的和我说,“考吧,兄弟,咱俩一起考”!紧接着他又补充了一句:“该是我们拼命的时候了”。他的话在我心里一直都很有分量,他是个说到做到的人。我知道这话是负责的,是对我这个兄弟负责,也是对他自己的明天负责。眯着眼,透过高大的皂荚树的茂密枝干,看到斑斑驳驳的阳光。就在一瞬间,我的第六感作祟,我对他说:“我预感咱俩都能考上”。
开学了,自习室一下子冒出了很多抢位子的人。幸好我返校早,抢占了七号楼一个教室最后面的两个位置。我和大军两人在接下来的考研时光里“相依为命”,并肩作战。夏季的尾巴,教室闷热,再加上学习的人很多,我们“挥汗如雨”,如蒸桑拿。
有些人会拿考研和高考做比较,但两者确实存在很大的不同。高考由老师为你安排复习计划。你只要照着做就可以了。但是考研就不同了,没有人管你复习的程度,完全是自己给自己加压力,而且没有对比,很难看清楚自己的水平。这就需要你和研友交流,或向成功考研的人取经,抑或是参加一个辅导班,向有经验的老师学习。我和大军前期复习计划是一样的,每天复习时间都不少于10小时以上(除了特殊时期,这个后面详说)。早上6:30,晚上23:00回宿舍复习当天所学。
我们的复习的顺序:⒈ 先对照大纲看教材;⒉做上年的真题,再对照考试分析看差距在哪里;⒊再看教材和其他资料;⒋做往年的真题;⒌做些模拟题;⒍最后再回到教材,再做历年真题。
到了复习中期,我们的复习计划有了分歧,我认为有必要参加辅导班,这样可以节省一些时间,避免走弯路,只要注意不过分依赖辅导班,保持自身自主学习性就行了。而大军认为,他善于自主复习,自己已经适应了复习计划并且找到了自认为有效的学习方法,没有必要参加辅导班。最后,他依旧按原计划复习,我则参加了万学•海文的辅导班。此后的日子,一个人孤零零的奔波于辅导班和自习室之间。最初我的不习惯慢慢演变成了一种坚定——辅导班确实对我帮助很大。这是后话。也许有的人适合自学,有的人学习能力和理解能力有限,就需要辅导班辅以帮助提高。
考研的困难除了前面我提到的以外,还有自身面对强大的压力或应对突发而来的困境的心态。说到这里,那段最艰难、压抑的时期又回到了脑海里。
有一段时间,每当自修完回寝的路上,大军总要去电话亭打上十多分钟的电话。他的话越来越少。我对他突如其来的反常表现很费解,问他他却沉默。很久以后我才从别人那里打听到,他母亲病了,而且很严重。过了暑假回来后,他母亲就去世了。那段日子他就好像失去了精神的支柱,每天都无精打采,饭也不吃,课也很少上,经常躺在自己的床上胡思乱想,不管跟他说些什么,他都不会有太多的反应。我这个人几乎不懂得怎么去安慰别人,也不知道该如何去开导他,每天唯一能做的事情,就是跟在他左右,偶尔对他说说话,而他时常是过了挺长时间才‘嗯’一声。那段日子给我的感觉也像煎熬,总有一种爱莫能助的滋味。就这么沉郁了两、三个月吧,他开始变了,每天总是找我一起去通宵教室自修,每次去了那里他都能一直全神贯注去学习。
日子在飞逝,“一定能考上”这句互相鼓励的话语,到了临近考研的时候却成为了一股压力,弥漫上了一层悲壮的色彩。最后一个月,我终因不堪压力的重负,逃到外面自己租房子住;快要考试的前几周,我仿佛就生活在地狱中,每天被政治折磨得接近崩溃边缘,其他的课程也突然间发现好像都不会了,巨大的压力让我几乎想放弃考试。我开始抱怨为什么要考这个研,原本我就可以本科毕业了,凭我的学校不会找不到工作的,但是又不甘心,复习了这么久,如果什么都得不到岂不是很对不起关心我的人。于是我又一次在自习的教室里哭了,难受得心情不知该如何排解。大军什么也没说,出去买了一杯冰镇的可乐递给我,那一刻,我感觉心里暖暖的——绝对不能放弃;考前最后三天,我几乎没怎么睡觉,考前一天就发烧了,第一天,特别是听力,感觉就像在梦游一样……考完专业课,整个人感觉虚脱了,看着床上对着的资料,有点失魂落魄的感觉。那时候有种彻底完蛋的味道,只是精神上不敢去接受。诚惶诚恐等待成绩发榜。
我永远不会忘记发榜那天的情景。那时我在家里还没有回学校。当我手里的短信出现一个分数的时候,我的心猛烈得跳动,全身发抖。我看了半天,不敢相信那是我的成绩。当妈妈帮我看过短信,当她告诉我那是我的成绩时,我激动得跳了起来,我大声地告诉她,我考上了。泪水不由自主地流了下来。
现在,我和大军处于两地,各自求学。当第一个月的研究生生活结束的时候,我给大军打电话,问他在那里怎样。他很兴奋的对我说很好。眼前似乎出现了大军穿着白大褂,在实验室里鼓捣他的那些瓶瓶罐罐的情景。我想,若干年后我们会聚到一起,一起回忆这段岁月,回忆共同为一个目标奋斗的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