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页
资讯
视频
图片
知道
文库
贴吧
地图
采购
进入贴吧
全吧搜索
吧内搜索
搜贴
搜人
进吧
搜标签
日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
个签到,
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
一键签到
可签
7
级以上的吧
50
个
一键签到
本月漏签
0
次!
0
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
如何使用?
点击日历上漏签日期,即可进行
补签
。
连续签到:
天 累计签到:
天
0
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使用连续签到卡
11月28日
漏签
0
天
汉武帝吧
关注:
7,277
贴子:
58,167
看贴
图片
吧主推荐
视频
游戏
15
回复贴,共
1
页
<返回汉武帝吧
>0< 加载中...
【水一贴】中国古代小学怎么上
只看楼主
收藏
回复
清风与归
巫蛊之祸
14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送TA礼物
1楼
2016-06-02 14:16
回复
清风与归
巫蛊之祸
14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楼楼很好奇古人是怎么上学的?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
2楼
2016-06-02 14:17
回复
收起回复
清风与归
巫蛊之祸
14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开学时间和现在有什么不同?入学年龄有何要求?古代小学怎么考试?学校管理有哪些手段?
古代小学何时开学?
南北朝时期“春夏务农冬入学”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
3楼
2016-06-02 14:19
回复
收起回复
清风与归
巫蛊之祸
14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古代的入学时间与学期的长短,各个朝代并不一样,也与现代统一的“秋季入学”有较大差别。
中国古代是传统的农业社会,一切围绕农事展开,小学教育亦然。入学时间,除“秋季入学”外,还有“春季入学”和“冬季入学”。
在汉代,这三个入学时间很流行。据汉崔寔《四民月令》记载,具体入学时间是这样安排的:正月农事未起、八月暑退、十一月砚冰冻时。从中可以看出,汉代的小学教育主要是利用农闲时间,这也是中国古代教学的一大特点。
三种开学时间,以“八月暑退”与现代开学时间最接近。如果是春季开学,一般在“正月望后”,即正月十五之后。到了南北朝时期,开学时间相对统一,“冬季入学”成为主流,《北齐书·李铉传》中便有“春夏务农,冬入学”的说法,一个名叫李铉的神童,当年便是冬天上学。
后来,冬季入学成为古代乡村小学较为普遍的选择,但具体时间与汉代有所不同,农历十月份开学。宋陆游《冬日郊居》一诗中云,“儿童冬学闹比邻,据案愚儒却自珍。”自注即称,“农家十月,乃遣子弟入学,谓之冬学。”
4楼
2016-06-02 14:19
回复
收起回复
清风与归
巫蛊之祸
14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古代入学年龄有何要求?
先秦时期“年八岁而出就外舍”
现代一般规定孩子六七岁入学,古代晚于现代,大体在8岁至15岁之间。其中,为一些现代家长所忌讳的“八岁八糊涂”的8岁入学年龄,在古代最主流。好多名人都是8岁入学的,如东汉哲学家王充、宋代文学家苏东坡都是8岁入学。
《大戴礼记·保傅》称,“古者年八岁而出就外舍,学小艺焉,履小节焉。”从中可以看出,先秦时代是8岁入学。但《尚书大传·略说》则称“古之帝王者,必立大学、小学……十有三年始入小学”,是13岁入学;同篇中还有“十五始入小学,见小节,践小义”的记载,是15岁入学。
由此可见,先秦时期对入学年龄并无明确统一的规定,只要在8至15岁之间,都可读小学。
7楼
2016-06-02 14:21
回复
收起回复
清风与归
巫蛊之祸
14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一直到明清时期,这种“大龄入学”传统都未改变。《嘉靖太平县志》记载,明代太平县“令民间子冀盼八岁以上、十五岁以下,皆入社学”;《嘉靖香山县志》则称,有读书潜质的“八岁至十有四者,皆入学”。
相对来说,唐代孩子入学年龄与现代差不多,要比之前和之后的朝代提前1至2岁,即6岁、7岁入学也可以,如唐代医学家、药王孙思邈便是“七岁就学”。
具体几岁入学,古人也视孩子的心智发育情况而定。据《旧唐书·孙思邈传》,孙思邈虽是7岁入学,但他当时已能“日诵千余言”,以至于洛州总管独孤信见到他时大为惊叹,称“此圣童也”,所谓“圣童”即现代所说的神童。
在古代,甚至20岁读小学都是正常的。明魏校《庄渠遗书·渝民文》称,“凡为父兄者,如有子弟年六七岁至二十岁未冠者,俱要送入社学。”社学,即地方官府奉朝廷诏令所设的“乡村小学”。
8楼
2016-06-02 14:22
回复
收起回复
清风与归
巫蛊之祸
14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古代还有30多岁读小学的特例。据《魏书·刘兰传》,北魏人刘兰,便是“年三十余,始入小学”。
9楼
2016-06-02 14:22
回复
收起回复
清风与归
巫蛊之祸
14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古代管理学生有哪些手段?
明代“逃学一次罚诵书二百遍”
古代对小学生的行为管理相对严厉,家长也大多认同“不打不成器”。学习不认真或学得不好,被打板子、抽鞭子、罚跪……如同家常便饭。王充《论衡·自纪篇》称,“书馆小僮百人以上,皆以过失袒谪,或以书丑得鞭。”可见,在汉代就流行体罚学生。
体罚,在古代叫“挞罚”。到后来,挞罚手段不仅没有取消或减轻,反而加重了。在明代,“挞罚”便为乡村小学普遍采用,严重时连学生家人都跟着受罚。明黄佐《泰泉乡礼·乡校》中规定,“如若无故而逃学一次,罚诵书二百遍;二次,加朴挞,罚纸十张;三次,挞罚如前,仍罚其父兄。”
当然,也有的老师很人性,如给学生开“免打条”,表现、学习都不错的“三好生”免打。明理学家沈鲤就主张,“学生勤学者、有进益者、守学规者,给免帖一纸,遇该责时,姑免一次”。
体罚其实只是古人规范学生行为的方法之一,古人同时还会采取多种手段教育孩子。有时甚至直接请家长、年长者坐进教室,参与班级教学秩序管理。明代良吏叶春及在惠安办学时即如此,其《石洞集·惠安政书》中这样记载,“轮笃实老成者二人,平旦坐左右塾,以序出入。”
此外,古代还很注重对学生日常行为的稽考,以约束学生行为。如明代有的小学设立“扬善簿”、“改过簿”、“记过格”,好事坏事均记录在案,作为学生升学录取时的参考。
这种“功过簿”并非一定由老师填写,如明代儒学家刘宗周,其家塾修业课程中,要求学生早上起来第一事就是填“记过格”,上面列出数百种日常行为,有“微过”、“隐过”、“显过”、“大过”、“丛过”、“成过”等6项评语,让学生自己评价昨日表现。
10楼
2016-06-02 14:24
回复
收起回复
清风与归
巫蛊之祸
14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11楼
2016-06-02 14:24
回复
收起回复
清风与归
巫蛊之祸
14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古代小学怎么考试?
清代“朔望课半月一考”
古代小学教育内容主要是识字、写字、习经史、学六艺,《急就章》、《千字文》都曾是小学课本。每学期的课程和教学进度,依学生的年龄和入学的早晚而定。
据《宋会要·崇儒》,宋代国子监小学“条制”要求:“小学生八岁能诵一大经,日书字二百”;“十岁加一大经、字一百”;“十二岁以上,又加一大经、字二百”。
古代检查学生的学业情况,也靠考试,俗话说“小考天天有,大考三六九”,在古代还真有这情况。如在宋代,老师会逐日测试学生的学习掌握情况,这叫“日考”;另外还有“月考”、“季考”等多种。
具体考试日期,各个朝代、乃至各个学校都不同。
如元代的上元县(今天南京市内)便对小学考试时间作出具体规定。据《庙学典礼·行省坐下监察御史申明学校规式》,上元小学的考试日期,固定安排在每月的初三、十六两天。而且,考试相当严格,出题和监考要分两班人。
明代又有不同,明代理学家沈鲤称,“朔望日考试,分等第,行赏罚”。但不同的教育家,对考试的要求并不相同。儒学家刘宗周便主张,“三六九会课,以二题为率”。
到清代,小学考试更形成了制度,依讲课和教学方式与内容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考试形式。公课、月课一月考一次,朔望课半月一考,季课一年考四次。另有会课的多次考,义学的抽考等等。如果重要考试考砸了,还允许“补试”。
古代考试成绩评定方式较丰富,有“十分制”、“打钩制”、“评语制”等,但无现代流行的“百分制”。以“打钩制”来说,优秀的打,一般的打,差的打×。
12楼
2016-06-02 14:25
回复
收起回复
清风与归
巫蛊之祸
14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13楼
2016-06-02 14:25
回复
收起回复
清风与归
巫蛊之祸
14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古代小学分“快慢班”吗?
宋代“三舍升补法”学生分三等
古代没有“中学”这一级学校,是把现代的中学与小学联在一起的,小学一般是“七年制”或“八年制”,长的“十年制”,最短的也要三年。所以,古代不是“小升初”,而是“小升大”,即小学读完可以直接进入太学、国子监一类的高等学府深造。所以,“13岁上大学”在古代一点也不稀奇。
与现代将学生分“快慢班”一样,古代不少时候也存在这种情况。如宋徽宗政和四年(公元1114年)十二月,颁小学条制,立三舍法,在国子监实行“三舍升补法”,班级分“外舍”、“内舍”、“上舍”三种。新生入学后皆分在外舍,考试成绩好的升入内舍;内舍生考得好的,升入上舍。实际上,这种快慢班有点一、二、三年级的味道,升不了的“留级”。
“三舍法”后来还被推广到地方,一度成为当时全国小学教学的管理模式。设“快慢班”,对小学生进行分等,有很多不合理的地方,所以“三舍法”遭到反对,并没存在多久。
虽然说可以“小升大”,但并非每个小学生都能上大学的,对于乡村小学生则根本不可能。即便是在国子监读书的官吏子弟也有名额限制,如宋代,便控制“升学率”,《宋史·选举志三》记载,熙宁十年(公元1077年)曾推出面向宗室学生的“宗子试法”,规定“十取其五”,即升学率50%。
需要注意的是,古代“教育不公”现象很严重,在宋代以后,解决教育不公受到重视。到元明清三代,中国古代的小学教育走向兴盛,特别是元代,大力推广乡村小学,要求“遍立学校”,五十为一社,“每社立学校一”,农村孩子受教育机会大增。
明清时期,由地方官府或慈善人士开办的义学(义塾),得到进一步发展。义学是免费的,面向穷苦人家孩子的“上学难”问题,这可视为古代的“希望小学”
14楼
2016-06-02 14:26
回复
收起回复
冰河朔漠
小吧主
10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哈哈。这个比较有意思 很贴近我们现在的生活
来自
Android客户端
15楼
2016-06-03 22:23
回复(1)
收起回复
心的壁障
小吧主
12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
查看此楼
IP属地:北京
来自
iPhone客户端
16楼
2016-06-04 09:09
回复(1)
收起回复
登录百度账号
扫二维码下载贴吧客户端
下载贴吧APP
看高清直播、视频!
贴吧热议榜
1
黑神话是否会上春晚舞台
2125620
2
BLG官宣XUN离队
1677099
3
黑神话吧寻找TGA年度锦鲤
1555036
4
红米K80系列值得买吗
1175688
5
澳众议院通过未成年人社媒禁令
876434
6
小虎手势舞真做成表情了
693275
7
马斯克反对《宣誓》加性别代词
657168
8
电影《美人鱼的夏天》吓退观众
528172
9
朱开连麦战队高层曝转会内幕
517462
10
Faker谈Zeus离开T1原因
457023
贴吧页面意见反馈
违规贴吧举报反馈通道
贴吧违规信息处理公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