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善堂吧 关注:182贴子:492
  • 17回复贴,共1

【谦和庐】伤寒第一讲:伤寒论简述及桂枝汤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伤寒论第一节伤寒论简述及桂枝汤
【《伤寒论》简述】
【综述】
张仲景自己的经历及在中医史上的地位大家都十分的熟悉了,就不做过多的赘述了。
【经方的定义】
所谓的经方就指的是张仲景的方子,学习中医的人要明确知道,大家要记住经方的定义。经方出自于张仲景著作:《伤寒杂病论》和《金匮要略》,同样也可以说出自于《伤寒杂病论》和《金匮要略》方子,就叫经方。
【经方的地位】
自古至今《黄帝内经》一直是众医家的理论基础,而经方的出现相当于是中国从有了《黄帝内经》、有了中医以后,它相当于方剂中唯一的尺寸制定者,《伤寒论》就是第一部能够制定方剂尺寸的医学著作。在《伤寒论》中,他通过制定方剂的尺寸,使药症合一,药症合一后,才开始有了理法方药的这个概念。这个时间大概在公历100年到200年之间,就是将近2000年了,1800年到1900年之前,中国有了第一部所谓的方剂典范,从而就有了规矩了。原来开方子没规矩,单方、双方、复方都没有规矩,也就是说就没有一个大家共同承认的规范。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和《金匮要略》受到了大家的承认,应时而至,叫应时而至出现了这一部经典著作。
【六经辨证】
当然《伤寒论》,最早他目的不是做伤寒论,他当时是根据某一地区的病态做出某一种病的诊断方法,他完善了六经辩证。所谓六经,我们讲的手三阴和足三阴,手三阳和足三经,总共为六对经,他完成了六经的辩证基础。
【影响】
目前,《伤寒论》在世界影响最大的在日本,日本就是一部《伤寒论》走遍天下。日本人用的398个经方用得比中国人还熟,但是他们不改方子。
日本人对于《伤寒杂病论》和《金匮要略》是永远不改,分量不改,方子不改。这个也是因为他们学中医没学到家而不敢改。
实质是他们不知道机理。他们知道六经辩证,也知道六经辩证属于寒热虚实。但是寒热虚实传导,他没有用五运六气等方法去解决,他仅仅是以病症解决的,他是以病和症来解决每一个处方的方意的。这种我们叫笨的办法,比如梳头的时候,拿拢子梳头一样,拢子粗全过去了,拢子细全篦不过去,能篦过去的就留下了,篦不过去的就算了。他是以这种方式来治病的,所以他没有理论指导。
中国研究伤寒大医家非常挺多,数百家之多,但是最现代来讲影响比较大的伤寒,一个是张锡纯(清),张锡纯对当时社会他影响比较大。再一个就是目前中国唯一的对伤寒有全面解释的,就是刘老刘渡舟,已经去世了,刘老他对伤寒是研究了一辈子的。


1楼2016-05-27 12:14回复
    桂枝汤
    师:
    上面所提到的经方辩证、经方,我们叫经方辩证,咱们学习要掌握要点,不走那个老路。
    桂枝汤来源于《伤寒论》的首方,也称作天下第一方。在方剂学中桂枝汤属于辛温解表剂。
    【伤寒原文】(补)
    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方一。[12]
    桂枝三两(去皮) 芍药三两 甘草二两(炙) 生姜三两(切) 大枣十二枚(擘)
    右五味, 咀三味,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适寒温,服一升。服已须臾,啜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温覆令一时许,遍身漐漐微似有汗者益佳,不可令如水流漓,病必不除。若一服汗出病差,停后服,不必尽剂。若不汗,更服依前法。又不汗,服后小促其间,半日许,令三服尽。若病重者,一日一夜服,周时观之。服一剂尽,病证犹在者,更作服。若汗不出,乃服至二三剂。禁生冷、粘滑、肉面、五辛、酒酪、臭恶等物。
    13、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桂枝汤》主之。方二。
    师:
    桂枝汤组成比较简单,桂枝3钱;
    芍药3钱,《伤寒论》的芍药如果不写白,就应该不是白芍,如果写赤,也不应该是赤芍,很可能在《伤寒论》的年代芍药不分类。此处桂枝汤所用的芍药,我们考虑是赤芍,当年我和刘老特意讨论过《伤寒论》方剂中的芍药哪个是赤芍而哪个是白芍。在桂枝汤中的芍药,根据病性,应该为赤芍3钱。
    生姜3钱略过;
    大枣大枣十二枚(擘),大枣我常常提醒大家,如果不烤,不掰开,药用意义很小。我在使用大枣时常用4枚。桂枝汤中的大枣也是按枚算,原方用12枚和现在可能有所区别:一种可能是《伤寒论》那个年代尤其在冬天,大枣很贵,用12枚钱数购买的大枣;二是《伤寒论》那个年代的枣应该比现代小许多。故在现代使用可以少用。
    甘草2钱,要炙的,炙甘草,有护心阳、心液之功效。
    还要注意在服用当中有个特殊情况,原文中:服已须臾,啜热稀粥一升余。须臾的意思是过了一会儿,即吃完药过了一会要啜热稀粥。
    【结合辩证须注意】
    桂枝汤用于外感风寒。我们辩证第一的是正常人的外感风寒,而并不是表虚症、表实症。桂枝汤症是正常人的外感风寒造成的。
    我在以前的教学中发现,很多学生都把辩证顺序颠倒了。总在先判定表实症,表虚症,这是十分错误的。一定要先辩证是外感风寒还是外感风热,先知寒热,再从外辩。在六经辩证当中,叫做太阳病。
    发热汗出,它指太阳病发热汗出,为膀胱经、太阳经。发热汗出,这就说明它不是表实症。恶风和脉浮,有的版本中后面有一个弱字,可加可不加,为何要加一个弱呢?我推断张仲景的想法,在后面的方子中有脉浮紧,这里是脉浮弱,有所区别。桂枝汤证是脉浮,首先是脉浮,其次是弱,就是没有底气。
    加一个“弱”字的原因:在治疗方法中有啜热稀粥,即反应出此时病症为出汗以后造成阴的不足,就是实质的生物动力。因此病症是脉浮而无力,是“弱”。如果此时啜热稀粥就是在补阴,相当于给了一定的动力,给了一定的能量。所以桂枝汤中要给能量,能量从何而来?---啜热稀粥。桂枝汤中里没有用补充能量的药,总不能直接给加能量,加5斤小米,2斤红糖(笑)。需要在服药以后,在药力未达时推动一下,即啜热稀粥。这个“啜”字非常重要,一定要记住。啜,小口吸着喝,证明粥很烫,而不能急,一口喝下去起不到作用。一是粥本身的热能使病人出汗,二是热粥服用后,热对热(病)容易接受。在中医术语中为通因通用。
    推而广之,在治一些梗阻类的病时,我们热因热用,寒因寒用。有很多这样的用法,也叫同病同药的。这是一种治疗方式,总体叫做通因通用。这是在中医里面比较重要的名词。


    2楼2016-05-27 12:14
    收起回复
      干货 收藏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6-06-02 21:28
      回复
        胡希恕老师对伤寒论的解释也非常精辟和全面。此外,还有彭子益


        来自iPhone客户端4楼2016-06-08 16:57
        收起回复
          【方歌】
          告诉大家一个趣味性很强的方歌:要支走蒋干(药枝走姜甘)。药是什么?芍药。枝是桂枝,走是辅名词,姜就是姜,甘是甘草。这个方歌就背下来了。但是正常教学方歌如下:桂枝汤治太阳风,芍药甘草姜枣同,解肌发表调营卫,表虚有汗此为攻。这是咱们学院派用的东西。桂枝汤治太阳风,病为太阳风要牢记;芍药甘草姜枣同,这是用药;桂枝汤的作用:解肌发表调营卫,也叫营(rong)卫,也可以叫营卫,中医术语多称营(rong)卫。表虚有汗此为攻:这个攻不是功劳的功及,攻克的攻,是攻克一个山头,进攻的攻。
          【辩证注意】
          第二个辩证,病长汗出,此为太阳病第二条辩症这个方式。病长汗出,这个汗是什么汗,是自汗。所谓自汗是阴虚,汗有几种,有盗汗,有自汗、有大汗,有血汗,还有黄汗,还有冷汗,各个脏腑归置的不同,那么自汗出说明气虚,体表不顾,表虚了,出现自汗。或有时发热而汗出,日晡潮热的人就出现这个情况,日晡指的是下午4点到6点之间,叫日晡。这段时间发热了,就自汗出了,很多阴虚的病人都这样,人们常用六味地黄丸治疗这种阴虚发汗,是错误的方法。现在有很多人认为自己虚了,就去吃六味地黄丸是错误的。有方为证,这种自汗出跟肾经没关系,而是表不固,以固表为主。这是第二条辩证的综述。
          第三条辩证,发汗或下之,而表未解者,所谓发汗或下之,这是误治,或者说失误治。所谓失误治指的是:很多药都有发汗作用,一味桂枝就可以发汗,这汗没发透,这是失治即药完全没有达到病位。误治为使用下法,比如桂枝汤证却用下法,造成了病邪引邪入里。我在强调治病勿要引邪入里。但是引邪入理以后如何处理呢?在表未解者还同时存在着出汗,脉虚弱,浮弱,同时出现如上症状时,用桂枝汤予以治疗。
          给你们讲述一个不容易理解的病,为阳明病。所谓阳明病是指在消化系统的病。
          如阳明病,脉迟,虽汗出,而恶风寒,微恶风寒。治疗中使用了暖胃的药,虽然出了汗了,病人还怕冷,属于表未解,没有解决病的问题,此时也可以用桂枝汤来治疗。
          在部队里面我曾经碰到过这种病案:在那个年代,军队寒冬去拉练,中间没有正常饮食,在山里面大家把馒头放在火上烤这吃,烤一层吃一层,因为冻得很硬。实际上吃的是有烤焦的部分还有带冰的部分。所以很多人马上就胃疼难受,寒邪直中了。在出现这种症状时候,病人稍微一活动会有所缓解,因为出汗了,汗出但是表邪未解,他出现发烧了,发热了。其实就是一种未成型的肠胃型感冒,此时桂枝汤也可以治疗。(徒注:此病很难理解,下面解释)
          此病胃疼,胃难受,因为在寒冬大量运动后,腠理开并吃非常寒的食物,出现很重的寒邪直中,病人的脉是迟的,脉来迟,就是脉达不到正常的节奏。
          徒弟:在脉上如何分辨两种脉呢?好像很难分辨
          师:能分辨。在浮取和沉取分,脉迟,一定有浮脉存在,有浮有迟也可以治,有浮有弱也可以治,以一脉为主。你们曾问我:病人怎么出现两个脉?不是两个脉的概念。首先你要辩浮沉迟数,第二辩长短微。基础知识要打牢,我总在强调这个概念,先辩阴阳,凡是迟的都是寒的,如果开始不辩阴阳,就去辩其他脉了,你本身就错了,没有辩证的概念。
          就如刚才所讲,病人脉浮紧一定是表实,脉浮缓一定是表虚。不要先考虑表实表虚,而首先我要考虑它是寒虚直中,然后我再考虑他出现的,他本身体质可以反映表实或者表虚。所以我们在辩证当中首先考虑的是表里、虚实、寒热。表里就是脉浮,在外,外来的东西叫表。内生的东西叫里。
          徒弟:脉迟的话就明显应该在里,不应该在表。
          师:所以有直中,我刚才讲的那例子不有直中嘛,吃寒凉的东西,外面也凉,一动出汗。外感风寒,风寒再进来,不就出现这个情况了吗?
          题外话:虽然脉浮,但脉浮有缓的,脉浮有迟的,脉浮还有紧的,脉浮紧,后面我们讲太阳病,脉浮紧的还有。还有脉浮数的,高热了,除了脉浮以外,还有一个数,出现高热了,那是大黄牡丹汤症了。
          这就完全不一样了,辩证的时候,首先我还强调那个,基础十分重要,八纲辨证中辩证的顺序一定要注意,先辩阴阳,然后辩表里,再辩虚实,最后辩寒热。表里、虚实、寒热,这个排列顺序不能变的。你不知道这个人是阴症阳症,你怎么去给他判断他是表还是里。
          徒弟:师父,比如就以这个桂枝汤证寒邪直中的例子,这个病症的话,它的阴阳,太阳经症肯定是阳症。
          师父:我们现在讲太阳经症,牵涉到里证的问题,里证不作为桂枝汤证讨论的对象。
          师父:我们讲的是辛温解表,是解表剂,这里不牵涉里寒症,它是直中,只有直中才出现里寒。为了解决里寒症,造成跟表症合一的情况下,桂枝汤也可以用。


          5楼2016-06-16 11:49
          回复
            这是我们讲的第四条,病下利而脉浮弱者,病下利而脉浮弱,所谓下利就是大便不成形了,不停地大便或多少次,病下利。注意,这里的下利不是下利清谷,如果下利清谷,那是肾的问题了。这个病下利指的是外感风寒的时候正好直中,直中以后造成胃、肠经有些问题了,造成大便特别多。很多感冒的病人拉稀,常常判断是胃肠型感冒,是错误的,实际上是有外感风寒而兼症在胃肠。
            徒弟:还是没太明白。
            师父:没有体表,只是内感冒,纯粹的胃肠经感冒几乎没有,另外,胃肠经感冒发热。
            徒弟:对,会发热。
            师父:病位在哪里?在表。并不是因为里症而造成发热的。没好好学基础,唉,让你们看基础,背了这么多没背明白。
            徒弟:不是没背明白,是看着它不理解,那个字是字,意是意,是分开的,理解不了它。(后注:这真是实话,只有到实践时候才真正明白,所以学习中医基础理论时候应该和实践一起。)
            师父:回去还得看我给你写的五脏歌。我们讲病位、病性、病程,你得搞清楚。病位在哪,首先我们知道,你知道表里、虚实、寒热以后,这个病位在哪。那我们现在讲的是太阳症,太阳症病位在表,最外面,人的最外层,跟里不搭界,所以现在讲的这个病例和里证不搭界,只是因为外感后直中,出现兼症,才可以讨论。
            徒弟:等于是混合型的。
            师父:也不是混合型的,你这老是曲意理解,得改。
            徒弟:比如说您刚才举的例子。
            师父:如果没有外感,我指的是有拉肚子了,和我讲的太阳症有什么关系?
            徒弟:我明白了。
            师父:比如病人吃寒凉的,要么拉肚子,要么发烧。拉肚子后期阴虚了才会发热,它是没有表症的。
            徒弟:我明白,明白了。
            师父:我们讲表虚寒,表寒、表实、表虚弱,只要有就是有太阳经症了,出现这个太阳经症的时候,一定有汗出,发热。
            太阳经症的辩证要点就这样,汗出发热脉浮,三点抓住,一定要抓住要点。如果有下利,为兼症,寒邪直中也是兼症。如果你没有表症,只是下利,那就是另一个病了,跟太阳经症不搭界了。比如吃坏肚子,下利了,那是其他病了。
            是有了表症以后有兼症,没有一个外感是单独的一个外感。比如就鼻子堵了,别的症状没有,现实中没有可能,而是会有很多兼症的。
            (题外话)比如说胃疼,胃疼也有兼症。有排气的,无排气的,有堵在那儿的,等等。一个胃疼有很多种,有烧心,有不烧心的,有的消化,有的不消化的,它有兼症。
            桂枝汤的另一个用法:它疏解太阳经的作用。这个作用我们北方基本上不太常用,南方用的比较多,就是霍乱期间用,霍乱拉吐不止,出现高热。霍乱时吐、利,突然停了,也不吐,也不拉了,病情也入里了,我们指的是病邪将要入里了,此时可以桂枝汤。霍乱我们叫时疫,它从表及里的,霍乱病是从表及里。
            我们在支援非洲的时候,很多霍乱病人突然不拉不吐了,这就是危症了。此时,要把邪表出去,也可以用桂枝汤。这时候首先解决的身痛,因为桂枝有疏经解经的作用,可以解决身痛的问题。


            7楼2016-06-16 11:50
            回复
              楼主,能认识一下吗?我也想学医。🙏


              IP属地:重庆来自iPhone客户端9楼2016-06-19 22:38
              收起回复
                大哥,你多少岁开始从医?


                IP属地:重庆来自iPhone客户端11楼2016-06-22 09:24
                回复
                  徒弟:药留邪这个说法我第一次听说。
                  师父:医生一定要知道,药也留邪。比如黄药子,非常好,治肝癌效果第一。但是要是病人长期吃,肝肾损害的非常大,可恰恰黄药子本身就是治肝的。
                  药的偏性就是邪性,所以说药也留邪。咱们治疗要中病即止,这个方子的药力到达一定的程度,就不要再吃了。因为方子吃完以后,药还有一个推动力。
                  比如开车,挂档加油门开到了一定的速度,你把车的挡摘了,车还会继续往前滑行,最好让车自己慢慢停,没有必要再多一脚刹车。
                  但有的时候咱们方子后面继续跟另一个方子就是踩刹车呢,因为前一个治疗的方子后劲非常大,你必须踩刹车。如果不踩刹车,这个药力就过去了,过这个病程了,那你就过度治疗了。反而给病人造成了新的病,所以,一定要注意药留邪的问题。
                  一定药达病灶即止,称作中病即止。达到这个病灶了,你看这有变化了,不吃了,等病人自然好。
                  咱们家在开方子的时候,总是开五剂药,即使开20剂药,也要求必须吃五天休息两天,然后再继续吃药。为什么咱们家的方子要吃五天休息两天?为什么不是七剂八剂停两天?为什么恰恰是五剂停两天?
                  五是咱们整个辩症和整个大规律的一个节点。它是个人体运行的大规律,到后两天的时候让他自己能够调整一下,该发散的发散,该排出去的排出去病毒。方子的邪让它走掉,缓一下胃气,然后再继续吃五副。这是最合理的,七副十副都不对,没那么吃的。你吃七副不休息缓不了胃气。
                  徒弟:我看很多医生都直接开七副,非常非常多的。
                  师父:你们去看古代医书主方的没有七副,全是三付、五付,没有说开七副的。其实一次开五副药,咱们家的方子已经很大了,就是大夫能力很大的时候敢开五副,一般都三副,没有开七副,开七副是没有什么道理的。
                  开几幅药的道理很简单,第一,这七副药你能掌握第一天吃了什么变化,第二天吃了什么变化,第三天什么变化,第四天什么变化?有这么大能耐吗?实际是控制不了转归的,图省事。第二个,药力我给的少,该给5钱的给3钱。
                  师父:有时候我开20副,为什么我敢开20副呢?他这个病程就是20副,因为我了解病程以后可以开。
                  但是在小的时候,老爷子要求我最多开三副,因为没这么大能耐。他说得很明白:你没这么大能耐,你开十副八副的,你开得了吗?你吃完三副药病人什么变化,这你能掌握。比如说第一副吃完了,肚子有点鼓着,第二副拉出来,第三副基本收了,你这能知道。五副你知道吗,后面是拉是不拉,是汗是不汗,你掌握不了。
                  所以刚开始我开方子就是两副三副,就这么慢慢学习出来的,逐渐到能开出五副了。再让我多开,我现在没有那个能力,五副不变,我是可以知道病的转归。
                  比如咱们治疗个植物人孩子,这几副药以后下去什么变化,我是知道的。
                  比如癌症病人,我告诉你第七副拉稀,第八副你要出黑屎,第九副你要怎么样,我都知道。
                  比如给于老爷子(某癌症病人)开方子,我都知道,这五副药下去我知道他这几天什么状态,再有五副,我知道什么状态,我给你开十副也没关系。为什么,我总是五副十副,我知道病的转归状态。
                  这个能开几副不是书上写的,也不是哪个大夫的能耐,是你自己本身能掌握的病程程度。
                  再一个就是药能达到什么目的,这是最重要的,所以说不在几副。但是这开七副上不上下不下,没有道理。
                  就像有些人拔罐似的,40分钟一次,就没有道理。29分钟多算一个气血循环,要是45分钟,我可以说你走一个半疗程,您这40分钟怎么算,40分钟从哪儿算的,谁给你算出40分钟了。
                  徒弟:我以前遇到的都是这样子的,顶多是半个小时,醒一醒针,然后再接着。
                  师父:不对,15分钟,5分钟、10分钟、15分钟醒针的都可以,中间醒一次针也可以。但是不要超过30分钟,29分钟到30分钟,人体一个气血循环。
                  你超过30分钟最少得加半个,一个人的气血循环一天48个气血循环。为什么有时候扎完针急着起针,别让再他走循环了。
                  要么就刺激一下,不走循环,走循环你就必须半个小时、一个小时。所以有些针灸为什么伤气,扎完针,病应该好了,结果还伤气了,一个是可能你扎的不对,另一个是你控制流注,这叫流注,流注不对了,流注出问题了。
                  所以我严格掌握流注,对所有病人我都严格掌握,要不要急针,嗒嗒嗒下来。


                  13楼2016-06-27 12:00
                  回复
                    徒弟:这太好记了。
                    师父:无汗就得换。
                    无汗就不是这方子了。桂枝汤这个方子叫辛温解表,辛温解表方。实际上这个方子是在哪个经?太阳经。用的什么药?可不全是太阳经的药。
                    这时候五运六气现在可以进行分析了。它既有脾胃的,又有肺的,又有络药,走络的。
                    凡是走络的药都是枝,桑枝走络,桂枝走络,五爪龙也是用的枝。我没跟你们讲过使五爪龙,五爪龙是专门治外感风寒的,就是在外感风寒有热,有内热相结的用五爪龙。这个药咱们北方不常用,但是我用过几次,效果不错。它有内热,内热相结,外热和内热相结造成外感风寒的可以用它,而不用麻黄汤,五爪龙非常安全,而且清热解毒。咱们很多嗓子疼,久治不愈的,挺管事。但是我不常用,因为北京不好买这个药。
                    徒弟:老师,刚才说那个老爷子他的病位在哪儿?
                    师父:还是在表。
                    病还在表,他如果再继续输液,很有可能就入里了,病邪入里了。变成什么了?肝热了,就抽搐了。
                    肝风内动要抽了。风为阳邪,其性开泄。为什么有风,才有阳邪,风是阳邪,这是第一,知道了。其性开泄,别忘了开泄,它善行而数变,这是它的功能。它开泄,首先开泄有汗,所以万病之长是风。不管你什么病,从风治不错。
                    徒弟:像植物人那小姑娘治的时候,她身上脸上全是汗,攥的手心是汗,身上全是汗。然后治疗到一半的时候,汗出偏袒,一半脸出汗,一半脸不出汗,都是风。我在想她刚开始在表,但是发现她的病已经入里了,光桂枝已经不足以。
                    师父:那小孩不是咱们现在说的病,那个病要从痰治。
                    就是说这个风在这里面起了很大作用,风邪是第一,第二是寒,叫风寒。它不叫寒症。
                    风寒跟寒是两回事。寒从内生,可以。他就是寒从内生,下焦虚寒,寒从内生。
                    徒弟:我觉得刘荣(朋友)也是寒从内生,她特奇怪的一个现象,就是她的手脚都是暖和的,但她身上已经开始冷了,开始哆嗦了,内寒。包括看她的手等等的。
                    师父:那是柴胡汤证,不一样的。
                    徒弟:师父您接着说枝类的药走络。
                    师父:我们讲凡是带枝的药,桑枝、桂枝,一般都走络,络药。香药,我们说是发散的,但是香药还要开窍,香药开窍发散。
                    香和辛可不是一回事,记住了,辛是有热的,是燥的。香可不是有燥的,比如沉香、檀香,它也开窍,但是它不发散。它怎么发散呢,你用檀香的时候,这人昏迷了用檀香,你给他熏醒了以后,它是发散吗?是固守,它要守。所以说还要去好好考虑。
                    药性要熟悉,一定要熟悉这个药性。同样一个药,你说咱们发散,有风寒了能不能使牛蒡子,可以,时疫可以用。感冒了用点牛蒡子正常,好吗?不好。你要用你必须已经印证了。把热从里面排出来的时候才用牛蒡子,我一定不在表虚寒的时候用。
                    徒弟:有内热的时候用。
                    师父:你用了以后就错,叫引邪入里。当时感冒好了,没问题。过两月咳嗽了,胃疼、晨泻,都出来了。所以用药一定要考虑后期效果,桂枝汤非常好,这个方子我成就了一个人。
                    徒弟:我就觉得您如果没去的话从病理,就是理法方药来讲的话,他用桂枝汤是选对了,但是他没加这些附子。
                    师父:就是3片附子,一片3克。
                    徒弟:对,那这个怎么判断呢?
                    师父:杨怀道知道桂枝汤除这个热,但是他不知道他的病位还有兼症,还有这个病人他本身的体质。
                    人有25种体质,咱们中医里面分了25种体质。现在中国中医学院和国家体育总局,包括国家防疫协会,把中国的体表素质,人的体质分了9种。这9种你要去明白,它跟我们25种不搭界,它是混的。但是中医学院也承认这9种,但不用。
                    徒弟:现在有一个专门体质的门诊,专门测体质的门诊。
                    师父:那都是我们前台小孩干的事。
                    在国医堂的时候,我们前台小孩都是大学生,有的业余,有的打工的想挣点钱,都特敬业,出来方子以后,他们不停的抄。那会儿没有照相机什么的,不停地抄,抄完了以后,人家说我这怎么了,他们都会。那是前台干的活。
                    徒弟:师父您说说这个解肌发表调营卫,调营卫体现在什么?
                    师父:就是营卫不和才造成表虚,营是指营养物质,卫指卫气功能。这两个功能和物质不和,病人不是吃饱撑的就是饿着了,外感风寒。
                    徒弟:桂枝汤,比如说桂枝是兼顾这个。
                    师父:桂枝在这里就是发散,不干别的,桂枝汤就清津发散快,开腠理,桂枝起这个作用。开腠理,病邪就出去了,这就解决了,一味汤也可以治。但是为了顾及到他其他的症状,其他的问题,所以要出这么多。
                    徒弟:师父,正好讲到这儿了,再问一下甘草这味药。
                    师父:这里用的是炙甘草。为什么要炙甘草?炙甘草有两个作用,一个作用是和药性,用它之和,去药性之锐。第二个,炙甘草壮心阳,防止心气过伤。我讲明白了这方子,听明白了吗?
                    徒弟:师父,刚才甘草的我没问完。这个炙甘草我知道它起什么作用了,但是甘草本身这一味药性的话,所有的方子您后面基本都用甘草来和药性。这个和药性是什么意思啊?
                    师父:其实我跟你讲,有的时候我这用的甘草是非自愿用的,为使方子规矩,我是好多甘草可用可不用,非自愿用。因为那时候给首长治疗,或者在药店抓药。
                    甘草和药性。但是有时候为了保持这个方子的锐性,可以不用的,有时候用桂枝跟大枣。叫酸甘合化为阴,酸的东西和甜的东西搁一块一定出唾液,叫酸甘合化为阴,可以这么用。
                    甘草长期在方子用也不好,它叫挫,使其药挫,也不好。
                    再一个就是,你到药店抓去,这个大夫连甘草都没有。其实用不用都可以,如果用一般就是6克。
                    甘草最多是用30克,单味甘草汤。呕恶,比如孕期了,女同志怀孕老吐,一味甘草,别用姜,姜有燥,它动,动了胎气怎么办。说喝点姜糖水吧,喝坏了,动了肝气了,那不行。使甘草,它和,它又缓,有这个作用。
                    徒弟:我还是没明白这个和字,为什么什么药的药性到甘草这儿,它都能往一块攒呢。
                    师父:它不是,这甘草有一个什么特点,你知道吗?第一个,它既不甜又不咸,等于它是这碗粥里面的水。
                    徒弟:它这个和我理解是不是有缓和的意思。
                    师父:就是缓。
                    徒弟:缓和,但是就是说那个和是融合的意思。
                    徒弟:我理解是缓和。
                    师父:有缓有融,其实缓的作用比较多的时候用于桂枝汤。然后麻黄汤也用甘草,但是麻黄跟桂枝分开。
                    君臣不一样,所以有时候你看我方子,有时候山药在前面,有的山药搁后面,君臣不一样,这方子品性就不一样。同样一个方子差几克,你看两个方子一样,差几克,一个方子那个药放前面,一个方子同样的药放后面了。可能有人说说这个大夫真懒,换一个地算一个方子。其实药换一个地方就真是换了一个方子,是有道理的。
                    徒弟:其实里面用赤芍就像您刚才说的,它实际上是香味的,真是,这个怎么会这么配一个方子呢。我想想挺奇怪的。
                    师父:赤芍是寒的。
                    用其寒克其热,这对了。就像一匹马一匹牛两个东西拉一个犁,那牛使劲往前拱,这马往前窜,但牛还有一个坐后的力量,我让你快不了,跟我使上劲行,你快不了。
                    徒弟:桂枝肯定是马,跑得最快的。
                    师父:你再搁一牛坐着后劲,车稳步前进。可是两头牛特慢,没有拉得跑起来的力量。要全是俩马,拉不动,不长久,没后劲。所以桂枝它是往前窜的,很快能达到作用。但是为了这个作用缓一点,和其他药共同作用,所以用这个赤芍,来控制一下它往前驱的作用。
                    徒弟:我想当时您当时不加这个附子,假如把这个赤芍给它去掉,就用桂枝的窜劲。
                    师父:人受不了。心脏受不了,首先心脏受不了。
                    徒弟:师父还紧着用炙甘草呢,怎么可能会用赤芍呢。
                    师父:你得用,但是你要升火,这个老人家他的火没这么壮,你要喝桂枝汤出汗了,他喝完了不见得出汗,肾阳没那么壮,相火不足。
                    徒弟:这是从体质上考虑的。
                    师父:年龄体质都要考虑,而且他心脏还有毛病。
                    徒弟:如果同样的问题,如果是个20岁的小伙子碰到这种情况,桂枝汤可能就解决了。
                    师父:如果桂枝汤解决了,我不用附子。这个杨怀道拿不准这个方子也是因为知道这个问题。他长期跟随首长,他知道其实首长心脏不好。
                    徒弟:他不敢下。
                    师父:他都知道。但是你一平脉,知道你哪儿不好。我知道了,这以后再治。急则急其标,缓则治其本,你标在这儿呢,我先退热,再烧,老人一烧肺炎就有危险。咱们的感冒不当事,你到欧洲感冒试试,一烧肺炎马上就一级护理,非常重要。
                    徒弟:桂枝汤在国外好使,快。
                    师父:你们都不信在美国、欧洲一个感冒,肺出一个阴影以后,那种给你治疗的速度,你想不到。而且他们体质跟我们不一样,他是阳性体质。咱们中国人是中性体质,他是阳性体质,阳对阳不是负负得正的问题了,是绝对值,就上去了,纯阳了,那就很容易出问题。
                    所以在用桂枝汤这个方子,我讲这一个病例对你们印象非常深,以后再碰到病人,很容易解决。比如心脏不太好的,那我就稍微搁点附子,不用麻黄,用桂枝。
                    徒弟:桂枝附子。
                    师父:附子我用一煎,不要多,正常附子应该先煎30分钟,先煎让它柔和了,这个疾病用不着,一块下,20分钟以内把这药拿出来。
                    徒弟:我现在想起来,那个李可中医就是很会用这个,急诊的时候用附子用的比较好,有的下的量也很大。
                    师父:附子量还不能太大了。
                    徒弟:有特别微症的,我看到李可的疑难杂症里面的。
                    师父:所以这个病例是非常非常有说服力的,而且效果也非常好。
                    徒弟:一般人真不敢轻易用附子,没那个水平。
                    师父:用是敢用,但是量,你得心里有数。
                    徒弟:对啊,我觉得那个学生可能那个时候也有点缩手缩脚。
                    师父:不是缩手缩脚,他没这个能力来处理这个问题的。那会儿也是给他们讲课,他也知道甘温除大热,也碰上这样的病例了。但是没有一个病例,我们讲是没有一个单纯的病例,和书上是一模一样的。你说你感冒了,可能有鼻涕,他感冒了可能没鼻涕,那个感冒的拉稀了,直中有拉稀。所以不一样,素体不一样,这都有问题。南方北方不一样,地域不一样,都是南方的,地域还不一样,你都要考虑进去。所以考虑进去,在成方的时候一定要把这考虑完整。


                    15楼2016-06-27 12:08
                    回复
                      楼主 你个你师父在哪里啊 能过来找你们看病吗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17楼2016-06-30 08:34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