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少逛贴吧,今天在逛其他吧的时候看到了自己关注的贵州大学科技学院吧,就点进来了,看到最多的帖子就是说科院目前的比较令人苦恼的环境,让我想到了自己在科院的一些......
我是2005级的科院学生,也是科技学院来小关办学的第一届学生,还记得那个时候小关的水资源不好,每天只有4个小时供水(早上7-9点,晚上7-9点),每个学生都备有1-2个水桶存水,有时候早上忘记或者因为上课没有时间接水了就只有不洗脸不刷牙睡觉。
那个时候没有公交车到科院,只有一趟145路黄色面包车从市北路(现在的37路公交站位置)跑科院。好像最晚一班是开到9点(有点模糊了),因为有一次10点钟到市北路什么车都没有去小关的,连出租车都不走...最后只有步行回去。
第一年我是住在3号楼,最开始进校的时候感觉被骗了,住在一个常年没有人住的老楼里,厕所也是公用的,半夜起来上厕所还有点虚...
说说新村,当然,我这里说的是科院操场后面那个新村(南垭路口的新村是我们进校以后才逐渐修起来的)。我们进校的时候新村还没有现在这么发达,就和只有三条老街修了房子,后面修了专门出租给学生的一些一室一厅一厨一卫的套房,还记得当时的租金是300左右。人流也没现在那么多,印象最深的就是新村的那家烤鱼,每次外校的朋友来了都带着去吃。我们进校以后逐渐发展起来了。
谈谈科院的餐馆,去年回去一次,发现餐馆全部换完了,留下来的应该是学生饭店(不知道老板换没有),胡子餐馆,好像姐妹餐馆也没在了,我们在校的4年,最火的餐馆就是姐妹餐馆、曹老三盖饭、学生饭店、老陈哥饭店、杨胖子餐馆、胡子餐馆,还有一些我记不起来了。一般吃火锅选择姐妹餐馆,生意太好了,每天下午5点到晚上9点都是满的。盖饭当然是曹老三了,很有特色,老板的厨艺也很好。大一的时候我们整间寝室的都在杨胖子餐馆包月卡,30餐好像是100元、盖饭炒饭随便吃。
谈谈教学楼,教学楼应该没什么变化,A教和B教,还记得当时A教里面教学部的楼层分布是3楼工学部、4楼商学部、5楼法学部、6楼文学部。还记得法学部在我们毕业的时候改成了法学与公共管理学部,因为把商学部的工商管理和公共事业管理划到法学部了。B教主要是上英语课和公共大课的地方,B教在进校以后也复修过,不然没有这么多教室。实验楼的电脑是科院来了以后逐渐增加的。图书馆的藏书也是。
说说操场,操场从我们进校到毕业基本上没什么变化,但每年都会举办运动会,运动会期间也是同学们最开心的时候,因为报名参加比赛的可以去运动,没有报名参加比赛的点完名就几乎不在学校了。
说说社团,在小关的科院的第一个社团应该算是贵州大学INTERNET发展中心,2005年12月建立,当时科院只有1200人左右的学生,报名参加IT发展中心的就有500多人,最后留下了100人左右。IT发展中心主要是帮助老师和学生义务维修电脑,协助贵州大学党委宣传部设计制作各个学院的网站。还有贵州大学魔术协会,记得每年都会有魔术表演,在校的4年里有很多出色的社团和社团活动。
在小关呆了四年,给我了很多很多的回忆,看到现在这个环境的科院从心里来说确实不好受,所以在电脑里面翻了下关于科院的照片,今天只找到了这些,如果还能找到我会再发上来。
都是一些口水话,但都是真实的记录,请不要见笑,多谢。
上面提到每天只供4个小时水,好像在第二年学校通过与政府交涉,从扁井花钱加压送水,保证了科院的用水。
上面提到的公交车的事情,经过学校多次与公交公司交涉(因为当时很关注,基本上科院的学生都知道公交来得不容易),37路应该是07年上半年才从南新苑延长到贵大科技学院,37路开上来的第一天学校所有的领导和老师都去现在的终点站欢迎他们。

























我是2005级的科院学生,也是科技学院来小关办学的第一届学生,还记得那个时候小关的水资源不好,每天只有4个小时供水(早上7-9点,晚上7-9点),每个学生都备有1-2个水桶存水,有时候早上忘记或者因为上课没有时间接水了就只有不洗脸不刷牙睡觉。
那个时候没有公交车到科院,只有一趟145路黄色面包车从市北路(现在的37路公交站位置)跑科院。好像最晚一班是开到9点(有点模糊了),因为有一次10点钟到市北路什么车都没有去小关的,连出租车都不走...最后只有步行回去。
第一年我是住在3号楼,最开始进校的时候感觉被骗了,住在一个常年没有人住的老楼里,厕所也是公用的,半夜起来上厕所还有点虚...
说说新村,当然,我这里说的是科院操场后面那个新村(南垭路口的新村是我们进校以后才逐渐修起来的)。我们进校的时候新村还没有现在这么发达,就和只有三条老街修了房子,后面修了专门出租给学生的一些一室一厅一厨一卫的套房,还记得当时的租金是300左右。人流也没现在那么多,印象最深的就是新村的那家烤鱼,每次外校的朋友来了都带着去吃。我们进校以后逐渐发展起来了。
谈谈科院的餐馆,去年回去一次,发现餐馆全部换完了,留下来的应该是学生饭店(不知道老板换没有),胡子餐馆,好像姐妹餐馆也没在了,我们在校的4年,最火的餐馆就是姐妹餐馆、曹老三盖饭、学生饭店、老陈哥饭店、杨胖子餐馆、胡子餐馆,还有一些我记不起来了。一般吃火锅选择姐妹餐馆,生意太好了,每天下午5点到晚上9点都是满的。盖饭当然是曹老三了,很有特色,老板的厨艺也很好。大一的时候我们整间寝室的都在杨胖子餐馆包月卡,30餐好像是100元、盖饭炒饭随便吃。
谈谈教学楼,教学楼应该没什么变化,A教和B教,还记得当时A教里面教学部的楼层分布是3楼工学部、4楼商学部、5楼法学部、6楼文学部。还记得法学部在我们毕业的时候改成了法学与公共管理学部,因为把商学部的工商管理和公共事业管理划到法学部了。B教主要是上英语课和公共大课的地方,B教在进校以后也复修过,不然没有这么多教室。实验楼的电脑是科院来了以后逐渐增加的。图书馆的藏书也是。
说说操场,操场从我们进校到毕业基本上没什么变化,但每年都会举办运动会,运动会期间也是同学们最开心的时候,因为报名参加比赛的可以去运动,没有报名参加比赛的点完名就几乎不在学校了。
说说社团,在小关的科院的第一个社团应该算是贵州大学INTERNET发展中心,2005年12月建立,当时科院只有1200人左右的学生,报名参加IT发展中心的就有500多人,最后留下了100人左右。IT发展中心主要是帮助老师和学生义务维修电脑,协助贵州大学党委宣传部设计制作各个学院的网站。还有贵州大学魔术协会,记得每年都会有魔术表演,在校的4年里有很多出色的社团和社团活动。
在小关呆了四年,给我了很多很多的回忆,看到现在这个环境的科院从心里来说确实不好受,所以在电脑里面翻了下关于科院的照片,今天只找到了这些,如果还能找到我会再发上来。
都是一些口水话,但都是真实的记录,请不要见笑,多谢。
上面提到每天只供4个小时水,好像在第二年学校通过与政府交涉,从扁井花钱加压送水,保证了科院的用水。
上面提到的公交车的事情,经过学校多次与公交公司交涉(因为当时很关注,基本上科院的学生都知道公交来得不容易),37路应该是07年上半年才从南新苑延长到贵大科技学院,37路开上来的第一天学校所有的领导和老师都去现在的终点站欢迎他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