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汉服吧 关注:845贴子:8,758
  • 1回复贴,共1

【礼仪研究】拱、揖、厌、撎、肃、肃拜、扱地、拜小辩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原帖:http://tieba.baidu.com/p/941182653
拱、揖、厌、撎、肃、肃拜、扱地、拜小辩
拱。
拱,行礼起始型。拱手,男子左手压右手,左手大拇指掩右手大拇指,女子右手压左手,右手大拇指掩左手大拇指,当胸。此先秦之明,甚至之清皆如此也。然,行于凶礼,男子则右手压左手,女子亦反之。此男子吉事尚左,女子吉事尚右。左阳而右阴,吉阳而凶阴,男阳而女阴,是故阳阳而阳,阴阳而阴,阴阴而阳。行于阳事则以阳显,行于阴事则以阴显是也。
《礼记•内则》曰:凡男拜尚左手,女拜尚右手。
《礼记•檀弓上》曰:孔子与门人立,拱而尚右,二三子亦皆尚右,孔子曰:“二三子之嗜学也,我则有姊之丧故也。”二三子皆尚左。 郑玄注:丧尚右,右,阴也。吉尚左,左,阳也。
孙希旦《礼记集解》卷八:凡拜,男尚左手,左阳也。其拱亦然。凶事则尚右手,反吉也。妇人则吉事尚右,凶事尚左。
《说文》之一,徐铉注:两手大指相柱也。故此处存疑。
揖,厌。
揖,拱手后推手向外。厌,拱手后引手向内,近于胸。厌,汉代之后鲜见,与揖同。《仪礼,乡饮酒义》:“主人揖,先入;宾厌介,入门左;介厌众宾。”郑玄注:“宾之属相厌,变于主人也。推手曰揖,引手曰厌。今文皆作揖。”《说文•手部》:“揖,攘也。一曰:手着当胸曰揖。”则《说文》之一曰:“揖、厌同,与《仪礼》今文同。”
揖、厌,必辅以磬折,即鞠躬。《礼记•玉藻》:“进而揖之,退则扬之。”郑玄注:“揖之谓小俯也。扬之谓小仰也。”
先周,秦汉时期,揖,小俯,手可不垂。长揖,则垂手。宋以后,无长揖,揖则垂手至膝。
宋,王虚中《训蒙法》:凡揖人时。则稍阔其足。其立则稳。揖时须是曲其身。以眼看自己鞋头。威仪方羙。观揖时亦须直其膝。不得曲了。当低其头。使手至膝畔。又不入膝内。则手随时起。而乂于胸前。揖时须全出手。不得只出一指。谓之鲜礼。揖尊位则手过膝下。亦以手随身起。乂手于胸前也。
明,屠义英《童子礼》:肃揖,凡揖时,稍阔其足,则立稳。须直其膝,曲其身,低其首,眼看自己鞋头,两手圆拱而下。凡与尊者揖,举手至眼而下;与长者揖,举手至口而下。皆令过膝。与平交者揖,举手当心,下不必过膝,然皆手随身起,乂于当胸。
撎,肃,肃拜。
撎同揖,亦特指长揖,肃拜。
《说文》云:“撎,举首下手也。”
《文选•潘岳<西征赋>》:“肃天威之临颜,率军礼以长撎。”刘良注:“撎,揖也。”
《周礼•大祝》,“辨九拜”,郑司农云:“肃拜,但俯下手,今时撎是也。”可见,撎为汉后才有之礼。
肃,俯首,两手垂,不跪。肃为军人所用,鞠躬垂手而不屈膝。《礼记•少仪》:“武车不式,介者不拜。”郑玄注:“军中之拜肃拜。”
《左传•成公十六年》曰:“为事之故,敢肃使者。”言君辱命来问,以有军事不得答,故肃使者,肃,手至地,若今撎。
此处之“至”,应理解为“伸向”。
肃拜,女子拜礼,不跪,不鞠躬,垂手屈膝低头。唐以后,万福礼之源头也。
宋、明人认为肃与肃拜大体同,鞠躬屈膝之事有礼仪权益,分行礼情况场合而变。朱子注云:“古者,妇女首饰盛多,如副笄六珈之类伏于地上。”因此女人不跪。而清人则认为肃与肃拜不同,肃不跪,而肃拜跪。清人段玉裁释拜云:“肃与肃拜,当为二,《左传》之肃,不言拜,则肃而不拜,未尝跪也。’《礼记•曲礼》曰:‘为其蓌拜。’”段玉裁按《公羊传》注:“作为其如蹲,此皆言不便于跪,故肃以为礼,肃,盖如后世长揖……肃拜者,跪而举首下手也。揖者,立而举头推手也,肃者,立而低头下手,如今人之揖也。跪而举头下手为肃拜,下手如拱,并未分散。”
另一引证是,《礼记•曲礼上》:“介者不拜,为其拜而蓌拜。”郑玄注:“蓌则失容节。蓌犹诈也。”此处多文有引。唐陆德明《经典释文》:“蓌,子卧反又例嫁反,诈也,挫也……卢本作‘蹲’。按谓甲胄在身,不能折腰,欲拜则如蹲踞然,故不拜。”故又有清人认为肃时不跪而蹲。


IP属地:安徽1楼2016-01-26 08:43回复
    本楼回复,你们不添加任何字符,单独永远打不出瞭望的“liao”字。不服来试试,打出来楼主吃翔,有多少吃多少。


    17楼2016-04-12 14:2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