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血宰相吧 关注:28贴子:216
  • 5回复贴,共1

从德意志统一战争看俾斯麦的外交手段(1)普丹战争中俾斯麦的外交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6-01-11 17:05回复
    尽管在一些人看来,战争是军事统帅的职责。但是这也许是远古时期的战争,或许还是内战。在列强环伺的近代欧洲,战争所需要的,绝对不仅仅是军事家,外交家甚至比军事家更重要。一个超一流的外交家也是一个超一流的战略家,他能够拥有长远的战略眼光,走几步可以较为准确地预见几百甚至几千米后发生的事情,会不会摔倒或跌入坑中,并做出相应的预防措施。他们还能斡旋于多国之间,为自己的国家赢取利益和发展空间,而许多军事家都只是单纯的军事家,只是战术家,不是战略家,他们缺乏战略家的远见卓识。普鲁士国王弗雷德里希二世是这方面的典型案例,他说一位能力相当突出的军事家,在战术方面成果斐然。但他在外交上的不利导致了在七年战争中被列强围歼,若不是俄国新沙皇彼得三世倒戈并退出列强联盟,恐怕普鲁士当时就已经被撕碎,而不是在"二战"之后了。至于威廉二世和希特勒,他们没有弗雷德里希二世的军事才能,又没有杰出的外交能力,以一国之力挑战众多列强,都以德国失败告终,一个退位流亡国外,一个自杀并亲自下令焚尸,结局悲惨。由此可见外交对于战争的重要性,近现代战争若想取胜,必须首先实现外交谈判桌上的优势。


    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6-01-11 17:06
    回复
      俾斯麦向来不打无准备之仗,哪怕对于小国丹麦,他必须防范各个列强会不会上演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为此必须在列强之间纵横捭阖,使它们需要普鲁士,与普鲁士保持中立或支持态度。否则,如果他做不好外交工作,列强同情丹麦,防范普鲁士,那么普鲁士的结局或许将相当悲惨,被列强撕成碎片也是有可能的。俾斯麦在三次统一战争中一直积极防范这一问题,他必须八面玲珑,每次使自己只与一个主要国家为敌,这对于普鲁士的统一战争不会因破坏欧洲平衡,促使其他国家来干涉十分重要——它们对普鲁士的需要大于对它的担忧,为了本国的利益,它们只能作壁上观。因为在外交上,国家利益决定一切。没有永远的敌人,也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


      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6-01-11 17:07
      回复
        普鲁士的西侧是世界霸主英国和一直觊觎这德意志领土的法国。英国奉行均势政策,打压欧陆强国,常用手段是利用欧陆第二强国制衡欧陆第一强国,坐山观虎斗,从中牟取英国在欧洲的最大利益。法国是一个不靠谱的邻居,它经常从德意志掠取土地,而且窥视莱茵河西岸已久。法国是欧陆传统强国,直到普法战争前,它还具有碾碎普鲁士的实力。尽管面对这样的可怕而可恨的邻国,为了不让它在普鲁士背后偷袭,也必须先讨好它,让它意识到普鲁士对它的"友谊"和重要性,暂时在战争中保持中立。为了解决西边的问题,普鲁士承诺了法国在莱茵河的利益,纵容法国向东扩张——这一主张在对奥地利开战前还会深化,并书面承诺,也是给法国日后设置的圈套。领土和利益的诱惑使法皇拿破仑三世暂时保持了中立。至于英国,长期均势政策让它对此袖手旁观。俾斯麦小心翼翼,避免使英国怀疑普鲁士的扩张对欧洲均势的破坏,从而让英国甚至希望利用普鲁士制衡法国,确保英国不会武力干涉。西部的列强也被俾斯麦用手段笼络,保证了普鲁士的后方安全。


        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16-01-11 17:10
        回复
          欧洲传统列强英法俄既然都对此视而不见,默许普鲁士的进攻,而奥地利是自己的盟友,俾斯麦现在只需要寻找理由开战了。他的契机是丹麦通过了正式吞并荷尔斯坦因和什列斯维希的法案。他利用丹麦议会制议事时间长的缺陷,向丹麦最后通牒,要求丹麦两天内撤销该法案,并以丹麦没有做到为由开战。1864年年初,普奥联合进攻丹麦。小国丹麦尽管在海战中占优,但是在陆地上无法抵挡中欧两大强国的进攻,日德兰半岛被占领。列强出面调停,双方停战。由于普奥等国的意见分歧,以及丹麦仍然冀希望于大国,拒绝割让荷尔斯坦因和什列斯维希,和谈于是破裂,普奥联军继续进攻并彻底打败丹麦,丹麦被迫同意割地给普鲁士和奥地利。普奥战争结束。


          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16-01-11 17:10
          回复
            值得一提的是,在一年之后也就是1865年,普奥签订了《加斯坦因条约》,什列斯维希划归普鲁士,荷尔斯坦因划归奥地利,只是奥地利不知道,这时俾斯麦已经开始再次在外交上谋算它了,他将要用外交为下一场战争做准备,彻底解决德意志邦联内部的普奥争霸问题。


            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16-01-11 17:1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