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三和第四部分中,研究人员加入了一些平淡无奇的说法(比如,“大部分人都有自己喜欢的音乐类型”)和广为流传、往往被认为意义深刻的格言警句(比如,“水滴穿石,贵在坚持”),来确保人们不是看到什么都觉得深刻。平均而言,人们的确倾向于给真正深刻(或者至少相对深刻)的句子打出最高的分数,但许多人并没有这么做。四分之一的被试者把最高分打给了看似深刻的胡说八道。
人们究竟为什么会从含混不清的流行语,以及合乎语法但完全随机的句子中看出意义来,具体原因还不清楚。有些人可能没有意识到,他们不理解某句话的原因,其实是这句话根本没什么可理解的。或者,他们对自己听到或读到的东西不够有怀疑精神。
那些更倾向于相信看似深刻的胡说八道的人们中,有一些共同的特征。特别地,在对胡说八道的接受程度之外,研究者们还测试了参与者们其他方面的个人特征,并描述如下:
“倾向于相信胡说八道的人较不擅思考,认知能力(即语言智力、流体智力和计算能力)较低,更容易产生本体困惑(即相信没有实证证据支持的事物)——比如祈祷能治病,也更容易相信阴谋论、宗教和超自然现象,更倾向于支持补充医学和替代医学。”
“我觉得很多人什么都愿意信,”彭尼库克说。“他们对自己听到和读到的东西太没有怀疑和批判的精神了。”
彭尼库克并不是第一个对胡说八道的流行和效果产生兴趣的人。还有许多人也做了同样的事,这其中就包括普林斯顿大学的哲学家哈利•弗兰克福特(Harry Frankfurt),他在一篇写于2005年的文章,以及同名文集《关于胡话》(On Bullshit)中,探讨了胡说八道在当代社会中的重要性。但彭尼库克的角度相当独一无二。其他人关注炮制胡说八道的人的动机,而彭尼库克则专注研究使人们更容易相信胡话的因素。
“这些结果都还十分初步,但这篇论文、这项研究的真正意义,不仅仅在于展示出许多人愿意相信他们本不该相信的东西,研究还表明,的确有个不错的方法,能够衡量出人们对胡说八道的接受程度究竟如何。”他说。
换句话说,如果你想知道你的朋友到底有多好骗,就试试让他们读几句毫无意义的废话,然后让他们谈谈觉得这些句子有什么意义吧。(编辑:Ent)
应用达人
活动截止:2100-01-01
去徽章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