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前提问:
问题:早上大家是如何快速恢复清醒的?答:用冷水洗脸、定了一个极其可怕的闹钟、想着心中的目标、只要被人惊吓就瞬间清醒、用舌头挠上颚的痒、每次起床都看一下时间 我就吓醒了。
问题:为什么会出现“反正迟到了那就慢慢动吧”这种想法?Nick回答:那我们先来分析一下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吧。其实很简单,如果我们把上课的场景换成考试或者赶火车又或是赶飞机你还会觉得无所谓迟都迟了嘛?除非你是完全错过了,不然一般来说咱们还是会抱有搏一搏的想法的对吧。那其实,这个问题就可以看出来啦,对于我们来说,一件事我按时/不按时完成会造成两种结果,而对于这两种结果的预期其实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咱们对于这个事情的态度。我们举个例子来说。比如大家的寝室离教室有15分钟的路程,在离 上课/考试还有15分钟的时候大家才醒,穿衣服刷牙洗脸出门需要5分钟。那么这个时候面对问题的时候我们的大脑就会做出不同的判断从而直接影响我们接下来的行为。比如如果是考试,那么我们可能会选择减少不重要的步骤来缩减时间 -- 比如不刷牙洗脸了,考完再说,又比如不吃早餐了,节省时间。当然我们也可能会选择借助其他的手段来提升我们到达考场的效率比如我们会借一辆自行车或者打个车去这样。这是符合大家的认识的对吧?那么我们再来看,为什么在考试的时候我们会愿意这样做呢?是不是意味着对于大部分同学来说,在满足一定要前往教室考试的前提下,做出例如不洗脸or花费一定的成本来缩短时间,这样的代价相对考试迟到可能带来的后果来说是值得的 这样的判断呢?在明确了这个问题之后,我们再来看上课的场景就会发现,很可能对大家而言,在潜意识下就认为错过上课带来的不好的后果 VS 花钱打车去or不吃早餐,两者pk之下高下立分,所以我们会不自觉的选择偷懒。不难发现在这个过程中,其实关键就在于我做了一个不够正确的选项之后可能产生的后果 并不能引起我本体的重视【这里包括无所谓的态度&不愿意花费额外的成本去纠偏】。那对应的只有两个解决办法,一个就是让【加重这个不良后果对我们生活的影响】,另一个就是【不要让自己做出不正确的选择】。第一个就像是大家说的,设定不会停的闹钟,选择可怕的声音作为闹钟 甚至比如说冬天不想起床直接掀被子这种惨无人道的方法。第二个就是想办法从根源上把可能让自己做出错误判断or选择的可能性掐死在摇篮里面。以上就是我们在课程开始前的一段讨论,Nick给我们分析了为什么会出现“反正迟到了那就慢慢动吧”这种想法。接下来,就是我们的课程正文啦!
本期课程——我为什么说“早起毁一天”演讲者:亲切可爱平易近人萌萌哒的师兄Nick
内容如下:对于初学自我管理的同学来讲,大家可能都会有一个太用力的过程。可能你真的很希望通过自我管理变成一个更好的我,但是你不知道该用几分力气,不知道自己该定一个什么样的目标,不知道如何做才能使自己保持一个更好更平衡的状态。“早起毁一天”这个话题也是我偶然在知乎上看到的问题。在这个问题下面回答最多的是一个关于睡眠的研究,作者最后说的是“你要多听听你身体的声音,让成功学和时间管理见鬼去吧!”我很认同这句话,我们也要想一想,要用什么样的方法去倾听你身体的声音呢,我觉得这个是我们可以去探讨的问题。在这个问题下面,有一个人的回答我觉得同样非常好,叫“船长”。(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去搜一下他的精力管理理论哦!)
大家可能都不太清楚如何倾听自己身体的声音。我觉得,建立一个精力管理的意识,把这种意识培养起来,然后慢慢地,就像你去健身一样,前期你可能通过一些基础的有氧训练来知道你自己的极限在哪里,然后据此设计自己的健身目标。同样的,如果我们能够对自己的精力体力有明确的认知,会对我们的自我管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精力和体力是一样的存在可以被补充、消耗和锻炼增强。
这里我们可以举个例子。大家都会遇到这种情况,我们会出现周期性的情绪低落低落,意志萎靡,整个人都不在状态什么,事情都不想干。已经参加实习或者工作的同学会知道,当你工作了一天,下班的时候你会想我回去以后要做什么什么来完成自我管理,但是当你回到家,倒在床上拿起手机,你就再也起不来了,什么都不想干。这个现象分析起来,其实就是因为你的精力不够用了,这和手机非常相似,手机在电量不足的时候可能会打不开某些应用,甚至自动关机,人在精力不足的时候,也会陷入这种状态,就是“阻止我们工作”的状态,此时如果不能够及时补充精力,就只能“自动关机”了。
二、不同种类、难度熟悉程度的事物对人的精力消耗程度不一样。
一般来说,困难的、陌生的、缺乏主动意愿的、反馈周期时间长的、没有正反馈的事情消耗人的精力比较严重。大家可能都有过这样的感受,某个时间你突然会很难过,然后你去找朋友哭诉,大哭一场后,你又突然觉得其实这些事情没那么烦恼,自己还是活得很幸福的。有这样一种理论说,人每过一段时间要通过哭的方式来释放自己的压力,这其实就是一种应激保护,通过让你的情绪崩溃以后,快速地,以一种摧毁后重建的方式恢复你的精神状态,让你用更好的面貌去面对接下来的挑战。
三、精力是可以通过规律健康的睡眠、饮食、休息及时恢复和补充的。学会主动休息和及时放松是非常关键的经理管理手段。
1、规律。为什么要规律呢?这里我们要引入一个名词“生物钟”。我们以高考为例,我们都知道高考上午考语文,下午考数学,在高考前的一段时间,老师给我们安排的学习时间也是这样的,上午学语文,下午学数学。这其实就是在培养大家的“生物钟”,让你的身体去适应这样的状态,上午的时候你的思维以及你的身体应激反应会更适合于语文的学习,下午你身体的反应与想法会更有利于数学的学习。再举个例子,比如早起。可能平时你会睡到九点半甚至十点,如果你想要进行自我管理,把早晨的时间充分利用起来,那么你就要早起。刚开始的时候你会非常不习惯,但你也知道,当你坚持二十八天,你就会养成早起的习惯,甚至不需要闹钟,你也能每天六点准时醒来。这其实就是通过规律的作息让自己的身体达到生物钟的水平,通过生理上的自动调节,让自己进入到规律的行为模式当中。从精力的层面来看,我们的身体按照惯性去处理固定的事情,会极大地减少精力的消耗,这有助于我们用更多的精力去处理更困难的事情。
2、主动适时的休息。当你觉得自己很疲劳的时候,请宽恕自己,赶快去休息,调整好状态,才能更高效地做事,而不是强制自己去学习。比如考研期间,你的作息是7点起床,12点睡觉,但是晚上有同学找你来玩,你们一起玩到了晚上两点,这时候如果你依旧要求自己第二天7点起床,那么可以预见你的起床计划会变得非常困难,即使起来了你的状态也会很不好,并且陷入一种责备自己不该出去玩的消极情绪里。这时候我们要知道,人除了“本我”以外,还有“超我”,“超我”就是“理想我”,和“理想我:对比,人会产生自责心理,这种自我责罚,会导致更大的内耗。铁锹实验是被称为科学管理之父的弗雷德里克·温斯洛·泰勒所进行研究的三大试验之一,也称铁砂和煤炭的挖掘实验。它是指系统地研究铲上负载后,研究各种材料能够达到标准负载的锹的形状、规格,以及各种原料的最好方法。这个实验最终的结论是,适度强度、适度时间、在疲劳之前及时的休息,可以有效地延长我们的工作时间,持续时间太长、劳动强度太大、休息间隔太长、每次休息时间太短都会不同程度地降低我们总的工作时间工作效率。过长的劳动和过长的时间会对身体和情绪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反而会加大对精力的消耗。这样一种没有合理合适的规范休息与工作之间平衡的方式,在很大程度上有悖于我们的管理学理论以及大家自我管理的初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