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魏历史吧 关注:146贴子:5,085
  • 4回复贴,共1

精读:2015年北京社会建设分析报告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IP属地:江西1楼2015-11-07 15:33回复
    昨天,由北京工业大学、北京市社会工委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举办的《社会建设蓝皮书:2015年北京社会建设分析报告》发布会在京举行。报告指出,北京社会阶层结构和人口结构还需进一步优化。
    >>社会阶层
    中下层偏大 形如蒙古包
    蓝皮书指出,根据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社会中上层只占社会各阶层的2.97%,中产阶层占35.85%,社会中下层占61.17%。社会阶层结构图近似一个蒙古包,社会中下层的比例过大,中上部过小(上图)。
    第六次人口普查已过去5年,按中产阶层每年增加1%计算,估计目前北京中产阶层占40%左右,到2025年可能达到50%,那时能形成中间大两头小、接近理想橄榄形的社会。
    >>人口结构
    人才仍短缺 性别不平衡
    蓝皮书指出,北京人口素质普遍有所提高,但人才资源仍然比较短缺。作为国际大都市,国际化人才匮乏。此外,由于北京区域发展差异较大,资源配置不均衡,有些郊区县引进人才但留不住成为常态。
    此外,北京人口红利处于高峰期,但少子老龄化的问题将日益凸显。人口性别比失调,性别不平衡问题突出。
    >>人才流动
    生活成本高 居留受影响
    蓝皮书调查显示,所有被调查的外地户籍大学毕业生中,60%的被调查者表示未来会离开北京。至于离京原因,主要是无法置办房产、看不到职业发展前景、经济状况长期得不到改善等。如果这些困扰始终得不到解决,将近八成的大学毕业生会在35岁之前选择离开。
    课题组专家认为,北京就业机会多是吸引外地户籍大学毕业生在京工作的最大因素。但高昂的生活成本,特别是居住成本,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他们生活水平和质量的提高。这是影响他们居留北京的最重要因素。


    IP属地:江西2楼2015-11-07 15:33
    回复
      六成北京人口属社会中下层,社会阶层结构呈现蒙古包形
        北京市社会阶层结构距离理想的橄榄形社会阶层结构还有一定的距离。根据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北京党政机关、事业单位负责人占从业人员的0.48%,企业负责人的比例是249%。这两个阶层是社会的中上层,只占社会各阶层的2.97%。北京市专业技术人员占从业人员的20.39%,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占15.46%,这两个阶层属于中产阶层,加起来中产阶层的比例只有35.85%。商业、服务业人员比例最大,占33.82%,生产、运输设备操作人员等占21.54%,农、林、牧、渔、水利业生产人员比例较小,占5.81%,这三大职业的从业人员属于社会中下层,合计起来比例为61.17%。社会阶层结构图近似一个蒙古包,社会中下层的比例过大,中上部过小。五年过去了,按照中产阶层每年增加1%计算,估计北京市中产阶层的比例达到40%左右,到2025年才可能达到50%。那时才能形成中间大两头小、接近理想橄榄形的社会。


      IP属地:江西3楼2015-11-07 15:34
      回复
         多数在京外来人口认为自己在老家的经济地位在来京后并没有发生明显变化
          蓝皮书进行数据分析发现,聚集区的外来流动人口在城市工作生活感受到压力与焦虑。他们来到北京工作生活,期待的是获得向上流动的机会,以实现自身社会经济地位的提升,但这一点似乎并不容易。关于外来流动人口流向北京能否提高他们在老家的经济地位,多数人认为自己在老家的经济地位在流动前后并没有发生明显变化(占71.6%),感受到经济地位发生向上变化的比例不足1/4(占21.3%),感受到经济地位发生向下变化的比例是7.2%。不过,多数人还是认为现在的工作生活质量较之前有了提高(62.4%),这或许能够解释为什么在生活压力较大、经济地位变化感受并不明显的状态下,外来流动人口依然会选择来北京,他们在这里能够获得不同于原先生活地域的生活质量,也就容易形成生活的幸福感。


        IP属地:江西4楼2015-11-07 15:34
        回复
          八成在京外地大学毕业生选择在35岁之前离开北京,七成去二、三线城市
            蓝皮书调查显示,对于今后自己是否会留在北京,所有被调查的外地户籍大学毕业生中,60%的被调查者表示未来会离开北京。至于离京原因,主要是无法置办房产、看不到职业发展前景、经济状况长期得不到改善等。如果这些困扰始终得不到解决,将近八成的大学毕业生会在35岁之前选择离开。
            而他们之所以当前还愿意留在北京,看重的是这座大城市给予他们的“机会”。他们认为这座城市可以给予他们更多公平发展的机会、学习深造机会、和好的工作条件等。他们希望通过这些“机会”实现自我价值(占应答总数的19.8%)、成就自己的理想(占应答总数的19.3%)、让父母和下一代过上更加舒适的生活(占应答总数的43.7%)。
            至于未来发展地,将近七成的被调查者选择去二、三线城市。由此可见,他们接受过高等教育,其生活方式也已“市民化”,根本回不了“村”,但又迫于大城市难以承受的生活压力,只能退而求其次,选择在二、三线城市定居。
            总体来看,通过对北京外地户籍大学毕业生生活状况的实证分析可以看出,北京就业机会多是吸引外地户籍大学毕业生在京工作的最大因素。但高昂的生活成本,特别是居住成本,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他们生活水平和质量的提高。这是影响他们居留北京的最重要因素。目前来看,这一群体的心理预期与现实之间还有较大差距。他们迫切需要政府采取一定的措施,使他们在住房政策、就业、社会保障等方面有机会享受到与当地人同等的社会福利和公共服务,缓解其生活及就业压力。


          IP属地:江西6楼2015-11-07 15:3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