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巷镇位于东经118°04′,北伟32°53′,明光市东北部,距市中心15公里,属丘陵地带,是典型的“两湖夹一丘”地形,中部为南北分水岭,地势高低不平,境内地面高程一般在15—55米之间,地面高低相差40多米之多。苏巷镇背靠女山湖十三公里,腹内有石坝河流经苏巷镇十二公里,南抵七里湖与石坝镇隔河相望,西部与明东街道为邻,明旧公路横穿境内。 行政区域面积109平方公里,辖6个行政村,174个村民小组,5641户,总人口23062人,耕地面积50893亩(二轮承包土地),其中水田34344亩,旱田16549亩。苏巷镇属于北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的湿润、半季风气候,其特点是季风明显,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适中,春季多东风,夏季多东南风,秋季多西南风和东风,冬季多西北风,常年主导风向以东北风为主。年平均温度15℃左右,年平均降雨量900毫米上下,日照在2560小时,全年无霜期223天左右,平均地面径流深189毫米,内河源短水少。
苏巷镇是一个农业大镇,种植业主要是水稻、小麦、玉米等,经济作物主要以籽瓜、西瓜、豆类、花生、芝麻等为主。苏巷镇的养殖业、林果业、畜牧业有了较大的发展,形成以焦城圩水产养殖场为龙头的万亩渔业生产基地;以村庄林果化为基础的万亩林果生产基地;以大郢养猪场为龙头的“三元”杂交猪生产基地,全镇年生猪出栏20000余头,存栏18000余头。另外,肉用牛、波尔山羊养殖在全镇有所发展,并逐步推广。
苏巷,旧名陡涧庙。在明朝初期陡涧庙是当地苏、牛、豆三大姓氏的祠堂,是处理宗族事务和土地归属的场所,每逢祭祠,三大家族必举家族聚会。后来,苏家和牛、豆两家因土地打起官司,牛豆两家输,让出祠堂,陡涧庙因此更名苏家庙,后又因苏家街道窄小,留有巷道,故名苏巷。
苏巷是原苏巷区公所所在地,苏巷区始建于1949年,原名津里区,驻地津里;1955年撤区,并入涧溪区,1961年恢复津里区,1980年迁址苏巷,改称苏巷区。1992年撤区并乡,原苏巷乡和大郢乡合并设立苏巷镇;1996年大郢乡从苏巷镇划开,设立大郢办事处;2000年底,大郢办事处再次并入苏巷镇。
苏巷镇是一个农业大镇,种植业主要是水稻、小麦、玉米等,经济作物主要以籽瓜、西瓜、豆类、花生、芝麻等为主。苏巷镇的养殖业、林果业、畜牧业有了较大的发展,形成以焦城圩水产养殖场为龙头的万亩渔业生产基地;以村庄林果化为基础的万亩林果生产基地;以大郢养猪场为龙头的“三元”杂交猪生产基地,全镇年生猪出栏20000余头,存栏18000余头。另外,肉用牛、波尔山羊养殖在全镇有所发展,并逐步推广。
苏巷,旧名陡涧庙。在明朝初期陡涧庙是当地苏、牛、豆三大姓氏的祠堂,是处理宗族事务和土地归属的场所,每逢祭祠,三大家族必举家族聚会。后来,苏家和牛、豆两家因土地打起官司,牛豆两家输,让出祠堂,陡涧庙因此更名苏家庙,后又因苏家街道窄小,留有巷道,故名苏巷。
苏巷是原苏巷区公所所在地,苏巷区始建于1949年,原名津里区,驻地津里;1955年撤区,并入涧溪区,1961年恢复津里区,1980年迁址苏巷,改称苏巷区。1992年撤区并乡,原苏巷乡和大郢乡合并设立苏巷镇;1996年大郢乡从苏巷镇划开,设立大郢办事处;2000年底,大郢办事处再次并入苏巷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