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美国学者的研究显示,在预防骨质疏松症,吃大豆食品比喝牛奶的补钙效果好。 成人补钙只能减缓钙流失 最近几年在全国各地一些传媒上,每天都有大量补钙的广告,宣传补钙可以防止骨质疏松症,这种宣传是片面的。 成年人的身体里,大约有850~1200克钙质,相当于体重的1.5%~2%,其中99%分布于骨骼和牙齿中,剩下的1%则在血液中负责与肌肉收缩、神经传导、血液凝固、心脏跳动等活动。血液中的钙含量虽然很少,但却被严格控制在一定的水平内,过多或过少,都会发生生命危险,当血液中钙含量低于1%这个水平时,骨骼中的钙就会自动释放来补充。每个人从胎儿、婴幼儿开始直到长大,是骨骼形成、发育与成熟阶段,这期间钙的供应与吸收越充分,对骨骼的形成越有利。成年后,骨骼停止生长,但有一个加强过程,这时骨骼变得更密,医学上称之为“峰值骨密度”。此后大约从40岁起,钙质会逐渐缓慢地流失。虽然人们每天从食物中摄取钙,但总的来说,还是流失量大于摄取量,于是,人到老年就会发生骨质疏松症,容易发生骨折。 应该明确的是,人体在成年前摄取足够的钙是非常必要的,中年人达到“峰值骨密度”后,即使摄取再多的钙质,也不会使骨骼变得更强壮。此时从食物中摄取钙,只是避免钙流失的太快。吃豆制品比喝牛奶流失少 长期以来,国际医学界一直认为骨质疏松症是一种营养缺乏病,只要补充钙就可以预防。牛奶被认为是补充钙质的理想饮料,只要每天喝牛奶就可以预防骨质疏松症。可是,最近的研究显示实际情况并非完全如此。欧美各国,是牛奶和乳制品平均消费最多的地区,但是,老年人发生骨质疏松症的并不少,而非洲一些不喝牛奶的黑人骨密度反而比欧洲白人高,发生骨质疏松症的人也很少。以80岁妇女为例,北欧妇女臀部(髋部)骨折率比非洲同龄黑人妇女高2倍。 美国营养学界建议,每人每日摄取钙质800~1200毫克,日本建议量仅为600毫克,美国居民钙质摄取量比日本高33%~100%,可是美国骨质疏松症的罹患率却高于日本。早在1930年,美国学者就提出以动物蛋白为主的膳食结构,将会导致尿液中的钙质大量增加,对骨骼产生不良影响,同时还要指出的是,高蛋白食品中含有大量的磷、人体中的钙与磷结合,也会从粪便中排出,造成钙的流失。因此,学者们主张中年以后预防骨质疏松,最好的办法是适当减少动物蛋白的摄取量,适当增加植物蛋白,特别是大豆蛋白的摄取量,以便减缓钙质流失的过程。 美国学者曾对一些自愿参与实验的人提供相同分量含钙质、蛋白质的食物,实验分为3组,A组为肉类、乳酪;B组为豆类、植物蛋白、奶酪;C组只摄取豆浆和豆制品。结果A组体内钙流失的情况最严重,其次是B组,至于C组则流失最少,仅为A组的50%。由此可见,大豆食品是预防骨质疏松症的理想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