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懿吧 关注:18,039贴子:628,860

【历史智慧谋略库】长期更新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孟尝君被齐驱逐,后来返回齐国。
谭拾子在国境迎接他,问孟尝君:你还恨当初离弃你在你落难时袖手旁观的齐国大臣们吗?
孟尝君说:恨。
又问:你想杀了他们吗?
孟尝君说是的。
谭拾子说:事情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一定有必然,世间的事务也都有他发生的规律,您知道吗?
孟尝君说不知道。
谭拾子说:事情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会终结是他的必然,富贵的人多宾客,贫穷的人少朋友,事情本来如此。
您难道没看到人们奔向市集吗?天刚亮,人们向市集里拥挤,侧着肩膀争夺入口;日落之后,经过市集的人甩着手臂连头也不回。不是人们喜欢早晨而厌恶傍晚,而是由于所期望得到的东西市中已经没有了。从前您失去了官位,宾客都离去,如今您返回,不能因此怨恨宾客而平白截断他们奔向您的通路。希望您对待宾客像过去一样。
孟尝君回来后就取出写着五百个怨恨的齐国大臣的名单,全都销毁掉,不再提这件事。
更多历史智慧故事请关注微信:历史智慧谋略库(微信号:moulueku)


IP属地:广东1楼2015-09-04 00:29回复
    正能量,顶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5-09-05 12:27
    回复
      【施救时机】
      魏国庞涓率军攻打韩国。韩国派人向齐国求救。齐威王召集大臣商议说:“是早救好呢,还是晚救好呢?”
      成侯邹忌建议:“不如不救。”
      田忌不同意,说:“我们坐视不管,韩国就会灭亡,被魏国吞并。还是早些出兵救援为好。”
      孙膑却说:“现在韩国、魏国的军队士气正盛,我们就去救援,是我们代替韩国承受魏国的打击,反而听命于韩国了。这次魏国有吞并韩国的野心,待到韩国感到亡国迫在眉睫,一定会向东再来恳求齐国,那时我们再出兵,既可以加深与韩国的亲密关系,又可以乘魏国军队的疲弊,正是一举两得,名利双收。”
      齐威王说:“对。”便暗中答应韩国使臣的求救,让他回去,却迟迟不出兵。
      韩国以为有齐国的支持,便奋力抵抗,但经过五次大战都大败而归,只好把国家的命运寄托在东方齐国身上。
      更多历史智慧故事请关注微信:历史智慧谋略库(微信号:moulueku)


      IP属地:广东6楼2015-09-05 12:52
      收起回复
        支持一个!


        IP属地:广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15-09-10 00:50
        回复
          【得师者为王】诸侯得师者王,得友者霸,得疑者存,自为谋而莫己若者亡。
          魏武侯处理政事得当,大臣中没有谁能比得上他。
          魏武侯退朝后面带喜色,吴起上前对他说:“请问有人和大王您讲过楚庄王的故事吗?”
          魏武侯问:“楚庄王是怎么说的?”
          吴起回答说:“楚庄王处理政事得当,大臣中没有谁能比得上他,退朝后他面带忧色。申公巫臣上前询问其原因,楚庄王说:‘我处理政事得当,大臣中没有谁能比得上我,我深感忧虑。我听人说,一个诸侯的大臣如果能做他的老师,那么这个诸侯足以称王;大臣如果能做诸侯的朋友,那么这个诸侯足以称霸;而如果大臣的才能不如诸侯的话,那这个国家就要灭亡了。现在凭我这样没能耐的人,在朝廷上商量大事,群臣就比不上我了,我们国家大概要灭亡了吧,我因此现出了忧愁的神色。’同一件事,楚庄王担忧,而您却高兴,这是为什么?”
          魏武侯后退了几步,拱手向吴起拜了两次说:“是上天派先生来挽救我的过错啊。
          更多历史智慧故事请关注微信:历史智慧谋略库(微信号:moulueku)


          IP属地:广东14楼2015-09-13 12:33
          回复
            【趋吉避凶】
            公元前197年秋天,陈豨叛乱时,刘邦令各诸侯王率兵同他一起征讨,但除了自己的儿子齐王刘肥和齐相曹参派出了精锐协助中央军,其他诸侯王的反应都很冷淡。
            彭越年纪大了,又正病着,就派部将率兵到邯郸会师刘邦。
            刘邦这时最想得到的,是彭越的帮助,彭越称病不出,让他很生气。
            回到洛阳后,刘邦就派使节去梁国责备彭越。
            彭越很害怕,打算亲自前往谢罪。他的部将扈辄说:“大王当初不去,被他责备了才去,去了就会被捕。不如就此出兵造反。”
            彭越不听从他的意见,仍然说有病。原以为事情就此告一段落,但是扈辄的这次提议却在后来为彭越惹来杀身之祸。
            彭越有个太仆,彭越对他很不满,打算杀掉他。太仆慌忙逃到汉高帝那儿,将彭越和扈辄阴谋反叛的事情告诉汉高帝。刘邦听后派使臣抓住了彭越,把他囚禁在洛阳。
            彭越的谋反之罪被定,但是刘邦又赦免了他,只是将他废为平民,流放到蜀地青衣县。
            彭越流放途中遇到了吕后,对着吕后哭泣声辩自己没有谋反意图,并恳求吕后替他求情。
            吕后答应下来,带他一块回到洛阳。吕后向刘邦陈述说:“彭王是豪壮而勇敢的人,如今把他流放蜀地,这是给自己留下祸患,不如杀掉他。所以,我带着他一起回来了。”(微信号:moulueku)
            于是,吕后就让彭越的门客诬告他再次阴谋造反。廷尉王恬开呈报请诛灭彭越家族,刘邦就批准,于是诛杀了彭越,灭其家族,封国被废除。
            成熟之人处事不应只看对错,应多衡量利弊。彭越之死不是因为他做得不对,而是他未能看清形势因势利导。人生在世,所有冤屈都只是因为未明事理,一味执着于世俗标榜的对错,而不去学习如何应对才能趋吉避凶的人生就只能听天由命。


            IP属地:广东19楼2015-09-20 18:44
            回复


              来自Android客户端21楼2015-09-25 10:25
              回复
                楼主若在贴内注明记述来源,也算成人之美。个人赏析部分算是点睛之笔,不妨打个标题。举例:
                白马非马(故事标题)
                故事内容故事内容故事内容故事内容故事内容故事内容故事内容
                故事内容故事内容故事内容故事内容故事内容故事内容故事内容
                ——选自《公孙龙子·白马论》(内容来源)
                楼主赏析:(此处的标题是为了使不了解的读者明确以下部分为楼主观点,并非古籍原文)
                赏析内容赏析内容赏析内容赏析内容赏析内容赏析内容赏析内容
                赏析内容赏析内容赏析内容赏析内容赏析内容赏析内容赏析内容
                想了解更多,欢迎关注XXXX(为你的公众号引流)
                以上,既能为吧友分享你的知识见解,又能为你的微信号挖掘忠实粉丝。而且如果你分享的内容够多,我不介意给你加精。建议你采纳我的观点。


                IP属地:黑龙江23楼2015-09-28 21:56
                收起回复
                  【智者所图者远】
                    李牧奉命守卫雁门关,防备匈奴的进犯。
                    他不请示朝廷,自行设置当地官吏,把所收的租税都交给幕府,作为边防部队的军费。他善待士兵,每天都要杀牛犒赏士兵。
                    他要士兵每天训练,骑马射箭,还严令他们,匈奴如果来抢财物,要赶快收拢人马退入营垒固守,有胆敢去捕捉敌人的斩首。
                    匈奴每次入侵,烽火传来警报,立即收拢人马退入营垒固守,不敢出战。像这样过了好几年,人马物资也没有什么损失。时间久了,匈奴都以为李牧害怕他们, 守边的士兵们也觉得李将军过于软弱。
                    赵王知道了,就责备李牧,要他好自为之。但李牧仍旧我行我素,惹得赵王大怒,就把他召回,换了另一位将军去接替他。
                    那位将军倒是敢打敢拼。匈奴每次来抢财物,他都出战,但屡战屡败,伤亡惨重,弄得边境一带再也无法种地放牧了。
                    赵王叹口气,只好请李牧重新出任。李牧却推说有病,坚决不肯就任。
                    赵王说:“我知道你是有心病。过去的事情就过 去了,不要再提。边关的事情还得靠你。”
                    李牧说:“如果一定要命我做边将,我还是照以前的老办法干。大王要是同意,我才能奉命。”
                    赵王只好说:“一切都由将军自行决定吧。”
                    李牧回到边关,一切恢复了老样子。匈奴一年到头也没有抢到什么,却仍然认为李牧胆怯。守边的将士们也因为每天得到犒赏而不打仗,感到过意不去,就纷纷请战。
                    李牧见时机成熟,就准备了一千三百辆战车,十几万士兵,练习打仗,大搞畜牧。边境一时富足,就连匈奴的百姓也前来投靠。
                    单于听说,就率大军来攻。在与匈奴的交战中,李牧佯败,丢下几千人给匈奴。单于踌躇满志,率大军深入赵地,李牧则出奇兵,以两翼包抄战法,出其不意包抄匈奴军,一举歼灭匈奴骑兵十余万人。接着又乘胜灭檐槛,破东胡,降林胡,吓得单于远远逃走。
                    其后十多年,赵国北边稳固,匈奴再不敢接近赵国边境的城邑。
                  ——选自《后汉书·李牧戌边》
                  【评析】
                    大智者,图谋深且远。而李牧的做法一般人不能看出,匈奴蔑视他,朝廷责怪他,甚至连手下的士兵也认为他怯懦。
                    李牧在每次匈奴来袭时都退入营垒固守,避免伤亡与守住财物,私下却不断训练士兵。休养生息多年后百姓富足,兵强马壮了,再加上长期以来的不抵抗引起匈奴的轻敌,在时机成熟时用妙计给予匈奴致命一击。
                    李牧镇守边关,不求一时之功,求的是长治久安。不动则已,一动就得把敌人打狠打怕,用最小代价取得最大成就。一时之功易得,长治久安却难。李牧能隐忍,能造势,能图谋,因此能取得别人无法企及的功绩。
                  (更多历史智慧故事请关注微信:历史智慧谋略库(微信号:moulueku)


                  IP属地:广东24楼2015-09-30 20:58
                  回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事出反常必有妖】
                    公元前274年(魏安厘王三年),地处中原心腹地带的魏国,已成为秦国和赵国共同选择攻击的目标,屡次遭受秦国和赵国的联合打击。
                    魏安厘王为了摆脱两个强国竟相攻击的被动局面,开始调整对外战略部署,采取联合赵国对抗秦国的合纵应变策略。
                    不久,秦国约赵国一起攻打魏国,说定取得胜利后,把魏国的邺城(今河北邻漳县西南邺镇)分给赵国。
                    魏安厘王受到秦赵两国的威胁,心中十分焦急,连忙召集群臣商议对策。魏将芒卯说:“大王不要忧虑,臣下有一对策可退敌兵。”魏安厘王连忙请芒卯说下去。
                    芒卯说:“赵国和秦国本来就有矛盾,这次联合,无非是为利益。大王可派一位能言善辩的人出使赵国,对赵王阐明利害关系。再抛给他一点甜头,要他与我们联合,共同对付秦国。以后的事,臣下自有办法。”
                    魏安厘王说:“好倒是好,先生可愿去担此大任?”
                    芒卯说:“这事臣下不宜出面,臣下推荐大臣张倚前往。”
                    于是,魏安厘王同意张倚出使赵国。临行前,芒卯又对张倚如此这般地交待了一番。
                    张倚到赵国后对赵惠王说:“现在大王既然要联合秦国来攻打我们魏国,邺城这个地方我们是保不住的了。为了避免军事争端,魏王情愿把邺城献给大王,不知大王可肯接受?”
                    赵惠王心中暗喜,嘴上却问:“魏王的美意敝国领受了,但不知贵国对我们有什么要求?”
                    张倚回答说:“其实也说不上什么要求。魏国与赵国世代友好,原来出于一国(晋国),而魏国与秦国却有着世仇。秦国是虎狼之国,秦兵凶狠残暴。魏王的意思,不外乎希望与大王永结邦交,如果大王看得起敝国,就请与秦国断绝关系。我们的邺城正等待着大王前去接收啊!请大王三思。”
                    赵惠王为了稳妥起见,又征求了大臣们的意见,大臣们说:“与秦国联合攻打魏国,兴师动众,最终也不过是得到邺城,现在不动一兵一卒就可以得到,何乐而不为呢?请大王接受。”
                    赵惠王就答应了魏国的条件,立即宣布与秦国绝交,下令关闭关卡,不准秦国人通过。
                    秦赵两国撕破了脸,秦国放弃了进攻魏国的计划,反而把矛头转向了赵国。
                    赵惠文派使节兴冲冲地到魏国去接收邺城,魏将芒卯却领兵拒使节于边境之外。
                    使节说明来意,芒卯说:“我国之所以派张倚出使贵国,目的就是为了保全邺城,怎么去把它拱手相让给你们呢?如果张倚真有这种说法,那是他弄错了,我可不知道。”
                    赵国使节垂头丧气地回去报告赵惠王。
                    赵惠王一听大惊,才知道上了魏国的当了,正要讨伐魏国背信弃义,又听说秦国正在拉拢魏国一起来进攻赵国,更加惶恐不安,连忙召开紧急会议,反过来自动退让了占领魏国的五个城邑,以求联合魏国共同抵抗秦国。
                    【评析】
                     万事皆有自然规律,某些事情的违背常理、峰回路转,必然有妖,当慎重为妙。风起小心有雨,无事殷勤谨防奸盗。赵国正是因为当事情出乎常理时未能深虑其中的缘由使得一城未得反输五城。
                    更多历史智慧故事请*关*注*微*信*:历史智慧谋略库(微*信*号:moulueku)


                    IP属地:广东26楼2015-10-13 09:10
                    回复
                      十五字十五字十五字十五字十五字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27楼2015-10-30 12:21
                      回复
                        【明哲保身】
                        张仪相魏,楚王因张仪不忠不信,想叫魏国驱逐他。陈轸则以张仪虽不忠不信却无害于楚为由,劝阻了楚王。
                        楚王想让魏国赶走张仪。陈轸问楚王:“大王为什么要赶走张仪呢?
                        楚王说:“作为人臣,他既不忠心,又不守信用。”
                        陈轸就说:“不忠心,大王又不要他作臣子;不守信用,大王也不和他缔约结盟。况且魏国的臣子不忠不信,对大王又有什么好处呢?您要赶他走,魏国答应还罢,如果不答应,会使大王您的尊威受损。又何况命令一个万乘大国的王免掉自己的相国,如同城下之盟(指在敌方兵临城下时被迫签订的屈服的和约),谁也不会愿意。”
                        更多历史智慧故事请关注微信:历史智慧谋略库(微信号:moulueku)


                        IP属地:广东28楼2015-11-02 11:53
                        回复
                          --------------------------
                          【软弱招祸】
                          秦国解除对赵都邯郸的包围之后,又去进攻魏国,攻下了魏国的宁邑。
                          吴庆担心魏王会和秦国结盟,就对魏王说:“秦国转而进攻大王,您知道其中的缘由吗?
                          是诸侯说的魏国距离秦国近吗?秦国距离魏国并不近,反而离秦国很远。是诸侯说的魏国弱吗?可魏国并不比东周、西周弱。
                          秦军离开赵都邯郸经过东周、西周进攻魏国,是因为大王容易控制的缘故。大王可知道,其实软弱是可以招来兵祸的。”
                          【评析】
                          为人处世中需要适度的示弱,能避免许多不必要的摩擦与消耗。但一味的示弱只会招致更多的祸患。
                          更多历史智慧故事请关注微信:历史智慧谋略库(微信号:moulueku)


                          IP属地:广东29楼2015-11-12 09:16
                          回复
                            帮楼主暖贴来了


                            来自Android客户端30楼2016-02-24 08:20
                            回复
                              TJ了


                              IP属地:河南32楼2016-02-25 17:0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