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煮牛肉及其系列的风味菜肴,的确是很有个性、很有特点的,而其霸道的超麻辣风味,也是其魅力所在,正可谓是:莫道说水煮,我辣我招摇。
2015-08-06 四川烹饪杂志
本刊发布内容,拒绝网络整合,违者必究!
微信平台:四川烹饪杂志 微信号:@scprweixin
新浪微博:@四川烹饪
腾讯微博:@四川烹饪
搜狐新闻媒体平台:四川烹饪杂志社
投稿邮箱:1789122089@qq.com
水煮牛肉
水煮牛肉这道菜,不知让多少不了解川菜的外省人、外国人上了当,弄出不少的笑话来。
为何四川人对如此刺激的风味菜还要坚称为“水煮”?这可能是很多外乡人心中难解的一个谜题。诸位客官,如果你想完全弄清川菜“水煮”这样一个概念,那就还得先从了解“水煮”之源——自贡盐府菜及川菜自内帮菜开始。
自贡,位于四川盆地南部沱江支流的釜溪河畔,自古便以盐卤而闻名于世。公元前256年,李冰任蜀郡太守时,做了两件改写四川历史的大事,一是动员民众大规模地修建了都江堰,二是在自贡开凿了世界上最早的人工盐井。从那以后,自贡便成为了中国第一大井盐产地。可以说自贡因盐成市、因卤而兴,加之当地水陆交通相对方便,因此,盐逐渐成为四川对外商贸的一种重要资源。到清代时,自贡盐业已入鼎盛期。当时, 各大盐井全靠牛力来提卤,一口大盐井往往要用牛数十头,小井也至少需数头牛力量才够。据资料记载,那时自贡这个地方为采盐,每年大约要采购和宰杀1万头牛。由于当地牛肉的价格十分便宜,所以牛肉自然也就成为了老百姓家里的主要肉食。
自贡特殊的环境及中国各地盐商与客商的大量汇集,使自贡的饮食业十分地兴旺发达,并且尤以牛肉菜肴最负盛名,比如其中最具典型性的“水煮牛肉”、“清汤牛肉”、“干煸牛肉丝”、“火边子牛肉”等。而同一时期,长期驻守在自贡的盐官及盐商们,不仅在自贡修建本省的会馆,而且还从外面带来了原籍的大厨师。这些官商们常常是你请他邀——筵宴成风。那时自贡上流社会的人,在饮食筵宴方面好像都格外讲究,而盐官盐商们在吃喝上攀比猎奇现象更是日盛,当然,在此社会背景下也创出了不少的“名肴”。在当时自流井盐商巨头李琼甫公馆宴请的菜单上,已经出现了一些奇肴怪馔,像“泡岩蛙”、“血泡鹅掌”、“猪血泡”等。而另一款“退秋鱼”则酷似江团,当时品鱼的场面和气势据说已不逊色于宫廷华宴。正是这样,在经历了长期与自贡本土民间风味菜的融汇过程后,便逐步形成了一种被称之为“盐商菜”或“盐府菜”的地方风味特色。
其后,在四川菜系的成都帮、重庆帮、大河帮(川南)、小河帮(川北)以外,自贡菜也发展成为特色鲜明的自内帮(还包括内江、富顺、资中、资阳、简阳等地)。自贡菜既有别于成都帮之婉约精致、风味多样,重庆帮之粗犷豪放、味浓味厚,又不像大河帮以江河鱼鲜为重点,小河帮口味和形式相对中庸,自内帮的代表菜往往能体现其香辣鲜突出、好走极端的特点,其鲜辣、香辣的经典菜肴有:掌盘牛肉、坛子美蛙、血泡肉、香嘴肉、鲜椒兔等。
不少人曾误以为,自贡产盐,那么自贡菜很可能也是盐重味大,其实那不过是民间的一种调侃而已。川菜与川盐的关系,应该说十分密切,因为以自贡产井盐为代表的川盐,富含多种矿物质、氨基酸、微量元素及其它化学物质。而川盐在食物和菜肴的烹饪过程中,经加热高温溶解后,其有效成分便会与其它调味料产生分解、中和、融汇而起到定味增香、提鲜杀菌和去除异味的作用。
所谓的自贡菜“盐重”,应改写为“重盐”,亦指自贡菜因其擅长巧用高品质的井盐来调味,不同的烹饪方式、不同的菜式,蒸炒烧炖拌均用不同品质的盐来调味,从而使成菜尤显鲜香醇厚、香美多滋。例如水煮牛肉,虽是味为麻辣,但香辣香麻、辣而不燥、麻而舒凉、香鲜醇浓。
自贡菜厨师亦以小煎小炒见长。所谓的小煎小炒,是猛火短炒,不换锅、不换油、临时兑滋汁、一锅成菜。其代表菜品为“小煎兔”、“小煎鸡”。
自贡菜在风味及调味上亦是善用辣麻,它往往追求的是辣中求香、麻中求酥的风味特性。像自贡代表菜之一的小米椒兔,以鲜红小米椒和鲜嫩子姜为料下锅炒制,吃来先是小米椒的清香鲜辣,再是嫩仔姜的辛香,而后才是兔肉的细嫩,总之是口感丰富、层次分明。
那么水煮牛肉在自贡是怎么出现的呢?水煮牛肉大约起源于北宋庆历年间,并且与自贡一带采卤制盐的盐工生活有关。旧时的自贡是街短牛肉多,因为盐场经常淘汰老牛、病牛,所以宰杀以后的牛肉牛杂往往成了生活艰难的盐工们的最爱。由于采卤制盐是重力苦活,需要耐力、热能。牛肉营养耐饿,加之起早摸黑的艰苦劳作,盐工门需要较重的口味刺激。于是他们通常烧一大锅清水,加入盐、干辣椒、花椒熬出味以后,再把牛肉牛杂放进去煮熟。捞出来后,或手撕或切成片佐酒助饭。牛肉的纤维多、营养丰富,故能有效地补充盐工体能。而成菜后大辣大麻的味道,则可生热御寒,盐工们就把这种他们平日里熟悉的牛肉烹制法称为“水煮牛肉”。再后来,这一凄凉辛酸的盐工民肴逐渐地为市井饭馆所借用,继而在烹调工艺上做了很大的改进,不过呢,虽然餐馆厨师的做法差不多已经颠覆了原来盐工的老方法,但是人们还是喜欢沿用“水煮牛肉”这一古老的叫法。
需要说明的是,水煮牛肉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地方名肴,并且登上大雅之堂,的确是历经一代代专业厨师的改良。
按传统方式烹调水煮牛肉,需精选牛柳或上等牛肉按横筋来切片,切好后再加川盐、料酒和水豆粉拌匀,另准备蒜苗节、芹菜节和青笋尖片。炒锅置火上,下混合油(化猪油、熟菜油)烧热后,放干辣椒和花椒炸至色棕红时出锅,然后在案板上剁为粗末待用。锅里另下混合油烧热,下蒜苗、芹菜、青笋尖炒断生,起锅盛入碗内垫底;锅里再下混合油烧热,下郫县豆瓣煵炒几下后,加姜蒜米炒香并掺进肉汤,烧沸即打去料渣并加入川盐、酱油,随后把牛肉抖散了下锅,用筷子去将肉片拨散开,待牛肉伸展开来且汤汁浓稠时,起锅盛碗内青笋尖上面,同时把铡细的辣椒花椒撒在表面上。最后,往锅内下混合油烧热后,直接浇上去,这道水煮牛肉就算是完成了。
如今,水煮牛肉作为一道典型的川菜已经发展衍生为一个系列,比如主料换成猪肉时,往往被称为水煮肉片。目前水煮牛肉演绎过来的水煮系列佳肴有:水煮腰片、水煮脑花、水煮鸭肠、水煮毛肚、水煮黄喉、水煮泥鳅、水煮黄腊丁、水煮烧白、水煮鱼片、水煮鸡片、水煮鳝鱼、水煮牛蛙、水煮肥肠、水煮螃蟹、水煮琵琶虾等上百种。当然,对于不同质感的食材在“水煮”过程中要达到水煮的风味和效果,往往需要有针对性地去对主料进行处理,比如猪腰、脑花等质地柔嫩的食材,往往需要先焯水处理,切不可把生料直接“水煮”。而对于一些绵韧的食材,比如肥肠、牛筋类,则需事先加工至软熟才入锅“水煮”。不过像鱼片、鸡片、泥鳅、黄腊丁、牛蛙等原料,则可直接“水煮”。
水煮牛肉及其系列的风味菜肴,的确是很有个性、很有特点的,而其霸道的超麻辣风味,也是其魅力所在,正可谓是:莫道说水煮,我辣我招摇。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难享动车通
阳泉北站寿终日
家祭勿忘告乃翁
中国鲁尔今何在
太行明珠杳无踪
三城同创初震耳
千亿百万又欲聋
2015-08-06 四川烹饪杂志
本刊发布内容,拒绝网络整合,违者必究!
微信平台:四川烹饪杂志 微信号:@scprweixin
新浪微博:@四川烹饪
腾讯微博:@四川烹饪
搜狐新闻媒体平台:四川烹饪杂志社
投稿邮箱:1789122089@qq.com
水煮牛肉
水煮牛肉这道菜,不知让多少不了解川菜的外省人、外国人上了当,弄出不少的笑话来。
为何四川人对如此刺激的风味菜还要坚称为“水煮”?这可能是很多外乡人心中难解的一个谜题。诸位客官,如果你想完全弄清川菜“水煮”这样一个概念,那就还得先从了解“水煮”之源——自贡盐府菜及川菜自内帮菜开始。
自贡,位于四川盆地南部沱江支流的釜溪河畔,自古便以盐卤而闻名于世。公元前256年,李冰任蜀郡太守时,做了两件改写四川历史的大事,一是动员民众大规模地修建了都江堰,二是在自贡开凿了世界上最早的人工盐井。从那以后,自贡便成为了中国第一大井盐产地。可以说自贡因盐成市、因卤而兴,加之当地水陆交通相对方便,因此,盐逐渐成为四川对外商贸的一种重要资源。到清代时,自贡盐业已入鼎盛期。当时, 各大盐井全靠牛力来提卤,一口大盐井往往要用牛数十头,小井也至少需数头牛力量才够。据资料记载,那时自贡这个地方为采盐,每年大约要采购和宰杀1万头牛。由于当地牛肉的价格十分便宜,所以牛肉自然也就成为了老百姓家里的主要肉食。
自贡特殊的环境及中国各地盐商与客商的大量汇集,使自贡的饮食业十分地兴旺发达,并且尤以牛肉菜肴最负盛名,比如其中最具典型性的“水煮牛肉”、“清汤牛肉”、“干煸牛肉丝”、“火边子牛肉”等。而同一时期,长期驻守在自贡的盐官及盐商们,不仅在自贡修建本省的会馆,而且还从外面带来了原籍的大厨师。这些官商们常常是你请他邀——筵宴成风。那时自贡上流社会的人,在饮食筵宴方面好像都格外讲究,而盐官盐商们在吃喝上攀比猎奇现象更是日盛,当然,在此社会背景下也创出了不少的“名肴”。在当时自流井盐商巨头李琼甫公馆宴请的菜单上,已经出现了一些奇肴怪馔,像“泡岩蛙”、“血泡鹅掌”、“猪血泡”等。而另一款“退秋鱼”则酷似江团,当时品鱼的场面和气势据说已不逊色于宫廷华宴。正是这样,在经历了长期与自贡本土民间风味菜的融汇过程后,便逐步形成了一种被称之为“盐商菜”或“盐府菜”的地方风味特色。
其后,在四川菜系的成都帮、重庆帮、大河帮(川南)、小河帮(川北)以外,自贡菜也发展成为特色鲜明的自内帮(还包括内江、富顺、资中、资阳、简阳等地)。自贡菜既有别于成都帮之婉约精致、风味多样,重庆帮之粗犷豪放、味浓味厚,又不像大河帮以江河鱼鲜为重点,小河帮口味和形式相对中庸,自内帮的代表菜往往能体现其香辣鲜突出、好走极端的特点,其鲜辣、香辣的经典菜肴有:掌盘牛肉、坛子美蛙、血泡肉、香嘴肉、鲜椒兔等。
不少人曾误以为,自贡产盐,那么自贡菜很可能也是盐重味大,其实那不过是民间的一种调侃而已。川菜与川盐的关系,应该说十分密切,因为以自贡产井盐为代表的川盐,富含多种矿物质、氨基酸、微量元素及其它化学物质。而川盐在食物和菜肴的烹饪过程中,经加热高温溶解后,其有效成分便会与其它调味料产生分解、中和、融汇而起到定味增香、提鲜杀菌和去除异味的作用。
所谓的自贡菜“盐重”,应改写为“重盐”,亦指自贡菜因其擅长巧用高品质的井盐来调味,不同的烹饪方式、不同的菜式,蒸炒烧炖拌均用不同品质的盐来调味,从而使成菜尤显鲜香醇厚、香美多滋。例如水煮牛肉,虽是味为麻辣,但香辣香麻、辣而不燥、麻而舒凉、香鲜醇浓。
自贡菜厨师亦以小煎小炒见长。所谓的小煎小炒,是猛火短炒,不换锅、不换油、临时兑滋汁、一锅成菜。其代表菜品为“小煎兔”、“小煎鸡”。
自贡菜在风味及调味上亦是善用辣麻,它往往追求的是辣中求香、麻中求酥的风味特性。像自贡代表菜之一的小米椒兔,以鲜红小米椒和鲜嫩子姜为料下锅炒制,吃来先是小米椒的清香鲜辣,再是嫩仔姜的辛香,而后才是兔肉的细嫩,总之是口感丰富、层次分明。
那么水煮牛肉在自贡是怎么出现的呢?水煮牛肉大约起源于北宋庆历年间,并且与自贡一带采卤制盐的盐工生活有关。旧时的自贡是街短牛肉多,因为盐场经常淘汰老牛、病牛,所以宰杀以后的牛肉牛杂往往成了生活艰难的盐工们的最爱。由于采卤制盐是重力苦活,需要耐力、热能。牛肉营养耐饿,加之起早摸黑的艰苦劳作,盐工门需要较重的口味刺激。于是他们通常烧一大锅清水,加入盐、干辣椒、花椒熬出味以后,再把牛肉牛杂放进去煮熟。捞出来后,或手撕或切成片佐酒助饭。牛肉的纤维多、营养丰富,故能有效地补充盐工体能。而成菜后大辣大麻的味道,则可生热御寒,盐工们就把这种他们平日里熟悉的牛肉烹制法称为“水煮牛肉”。再后来,这一凄凉辛酸的盐工民肴逐渐地为市井饭馆所借用,继而在烹调工艺上做了很大的改进,不过呢,虽然餐馆厨师的做法差不多已经颠覆了原来盐工的老方法,但是人们还是喜欢沿用“水煮牛肉”这一古老的叫法。
需要说明的是,水煮牛肉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地方名肴,并且登上大雅之堂,的确是历经一代代专业厨师的改良。
按传统方式烹调水煮牛肉,需精选牛柳或上等牛肉按横筋来切片,切好后再加川盐、料酒和水豆粉拌匀,另准备蒜苗节、芹菜节和青笋尖片。炒锅置火上,下混合油(化猪油、熟菜油)烧热后,放干辣椒和花椒炸至色棕红时出锅,然后在案板上剁为粗末待用。锅里另下混合油烧热,下蒜苗、芹菜、青笋尖炒断生,起锅盛入碗内垫底;锅里再下混合油烧热,下郫县豆瓣煵炒几下后,加姜蒜米炒香并掺进肉汤,烧沸即打去料渣并加入川盐、酱油,随后把牛肉抖散了下锅,用筷子去将肉片拨散开,待牛肉伸展开来且汤汁浓稠时,起锅盛碗内青笋尖上面,同时把铡细的辣椒花椒撒在表面上。最后,往锅内下混合油烧热后,直接浇上去,这道水煮牛肉就算是完成了。
如今,水煮牛肉作为一道典型的川菜已经发展衍生为一个系列,比如主料换成猪肉时,往往被称为水煮肉片。目前水煮牛肉演绎过来的水煮系列佳肴有:水煮腰片、水煮脑花、水煮鸭肠、水煮毛肚、水煮黄喉、水煮泥鳅、水煮黄腊丁、水煮烧白、水煮鱼片、水煮鸡片、水煮鳝鱼、水煮牛蛙、水煮肥肠、水煮螃蟹、水煮琵琶虾等上百种。当然,对于不同质感的食材在“水煮”过程中要达到水煮的风味和效果,往往需要有针对性地去对主料进行处理,比如猪腰、脑花等质地柔嫩的食材,往往需要先焯水处理,切不可把生料直接“水煮”。而对于一些绵韧的食材,比如肥肠、牛筋类,则需事先加工至软熟才入锅“水煮”。不过像鱼片、鸡片、泥鳅、黄腊丁、牛蛙等原料,则可直接“水煮”。
水煮牛肉及其系列的风味菜肴,的确是很有个性、很有特点的,而其霸道的超麻辣风味,也是其魅力所在,正可谓是:莫道说水煮,我辣我招摇。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难享动车通
阳泉北站寿终日
家祭勿忘告乃翁
中国鲁尔今何在
太行明珠杳无踪
三城同创初震耳
千亿百万又欲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