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时分析文吧 关注:10,090贴子:89,765

【非官方解密】鸣金收兵,且战且退——不可言说二师公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特别的人 - 方大同

世上所有的人终其一生,都寻求某个宝贵的东西,但能找到的人不多,即使幸运的找到了,那东西也大多受到了致命的损伤。但是我们必须继续寻求,因为不这么做,活着的意义就不复存在。——村上春树
对每个人来说,要意识到自己只是个人,这需要很高的智慧。——伊拉斯谟《愚人颂》


1楼2015-08-25 10:57回复
    作为世界上最美的女人,海伦的美丽是无法言说的。而荷马在史诗里这样描写海伦之美:在特洛伊战争结束之后,希腊的长老们商议着如何处置海伦,是把她送回她丈夫那里,还是把他直接作战犯处死。正在争议不决的时候,海伦被带了进来,刹那间,从没有见过海伦的长老们全部惊呆了。他们说为了这么美丽的女人再打十年仗也值。
    荷马一他高超的文字技巧成功的处理了这个不可言说的言说,那么荷马对海伦之美做出了正确的描写吗?但是如果这个描写是正确的,我们可以根据这个描写来为海伦塑一个惟妙惟肖的雕像吗?
    颜路之奇难道不是和海伦之美一样吗?颜路之奇使很多人开始路转粉,人气飙涨,好评一边倒,和晓梦大师这个“妖孽”出场后的两极分化对比一下,就能看出来“妖孽”我们见多了,而奇人少有。
    如果用一个胜负心去分析这个毫无胜负心的颜路,感觉就有点不对味。
    无论楚南公还是张良对颜路的评价都是一个奇人,在现场的每位观众对颜路的表现也是目瞪口呆,为什么呢?因为我们都是一个俗人,我们心中都有一个胜负心,无论都要有个排名,各种武力排行是层出不穷。所以大部分人对颜路的所作所为的分析都是建立在一个胜负心上的,他是在表演吗?他是在谋略些什么吗?他为的是儒家的面子或大秦的面子吗?如果是这样他还是个奇人吗?



    2楼2015-08-25 11:01
    收起回复

      颜路从登场到示剑,再到最后的收剑,“仁”至而“义”尽,处处合“礼”,不偏不移,一点不越轨,儒家君子的完美展现。


      5楼2015-08-25 11:09
      回复
        内圣”怎么就能到“外王”呢?答曰:坐忘。
        坐忘是什么?
        《庄子·大宗师》里编排了一段孔子和颜回的对话,颜回感觉自己进步了,把礼乐都忘记了,但孔子说这还不够。颜回再接再厉,又把仁义忘记了,但孔子还觉得不够。颜回第三次来向老师报告自己的进步,说自己已经“坐忘”了。
        孔子很惊讶,问:“什么是坐忘?”
        颜回说:“忘记了肢体的存在,抛弃了聪明和智识,和大道融为一体,这就是坐忘。”
        孔子很感叹,反而要拜颜回为师。
        现在看来,所谓坐忘,应该就是通过打坐冥想而产生的一种心里状态,在气功和许多宗教修炼中都有出现。即便说《庄子》的故事我们仅仅可以当作寓言,但这种神秘的坐忘体验确实被后人不断验证过,必如新柏拉图主义的创始人普罗提诺。他的哲学体系的建立很大程度上就是基于天人通感的神秘体验,这在他自己的著作里多次被提到的。中国这样的例子当然就更多了。
        从思想史来看,凡是讲静坐的,基本都可以归入神秘主义,进而从神秘主义产生出宗教感。尽管从形式上看,佛教有打坐,基督教有默祷,儒家有静坐,婆罗门有瑜伽,分属不同的思想体系,实则在精神状态上大同小异。
        凡悖伦曾经怀着“小人之心”作出过这样一番分析:为了要打动、甚至欺骗没有知识的人,学识中的神秘内容始终是很有吸引力的、也很有效的因素。在一个目不识丁的人看来,一位大学者的声望大半是根据与那类神秘力量的密切程度来衡量的。在这些善良、天真的人看来烦死在宗教界具有高位的人士,在神秘和魔术的使用方面总是十分精通的。
        与这种看法同时并存的是这样一种一般的见解,即高深学术和“不可知的”性质这两者之间总是有密切的关系的。有些人的思想习惯并不是在与现代工业的接触中形成的,这些人仍然觉得“不可知的”知识即便不是唯一真正的知识,也是根本的知识。(《有闲阶级论》)


        8楼2015-08-25 11:14
        收起回复
          君子无争,含光无形,坐忘无心,遇弱则弱,是不是都得到了合理的解释,至少是合乎逻辑的解释。这是建立在横渠四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之上的,也就是张载《西铭》中的“民胞物与”思想,消除了自我和物我之间的差距,与万物一体了还争什么争?

          这样的“三无青年”是不是奇人呢?儒家给大家的印象,要么像伏念那样刚直不阿,宁折不弯;要么像张良那样能言善辩,唇枪舌剑。像颜路这样日用常行,不移中庸的实在是凤毛麟角,颜路之奇就在他是儒家理论的抽象概念,能做到感觉有点不可能,有点颠覆“常识”的味道。
          看来一些分析,都没有把颜路当一个奇人来分析来看的。也许出于同样的感受,伯兰特·罗素在谈论伟大的柏拉图的时候,才会以这样一句话作为开场白:“颂扬柏拉图——但不是理解柏拉图——总归是正确的。这是伟大人物的共同命运。”


          10楼2015-08-25 11:17
          收起回复

            造成这种局面完全是他俩各自行为模式的自然结果。
            颜路一上来准备的就是“仁至义尽”,不管对手是“圣光与你同在”的光明骑士,还是“原力与你同在”的绝地武士,他所准备的套路都一样。这个难度真的有点高,没有足够的实力和自制能力是绝对做不到的,全靠自己来掌握火候。
            胜七一上来就属求胜的,对手的实力他不知道,他先是试探性攻击,根据对手的反馈,然后一档,二档,三档逐步提升,这完全靠战斗的本能。
            大家都知道牛顿三大定律吧。
            1、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2、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跟所受的外力的合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合外力的方向相同。
            3、牛顿第三定律: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如果胜七遇到了赵王李元霸这样的人,他用力全力攻击当然是越打越爽快,但是遇到了混世魔王程咬金这样的鸡贼选手,也用全力攻击,那还不被玩死?根据力学原理,胜七的每次攻击强度是根据对手的反击强度来确定的下次的攻击的强度,这需要野兽的般感知能力。再看巨阙的设计,被它拍一下非死即残,它的优势就是质量,惯性呀,再加上铁链那离心力要是转起来谁受得了?巨阙的优势明显,当然缺点也很明显。

            看胜七和颜路的比剑,完全是自己在和自己玩,只有自己发力而没有收到回馈,他的战斗本能被麻痹了。他只用主观意识来判断,也就是所谓的“通感”(这是水寒剑的擅长领域),当颜路“仁至义尽”,收剑并立的时候,他以为是颜路被自己制服了。当他看到“仁”字时才知道,他搞错因果关系了。他是输在了他自己的主观意识做出来一个错误的判断,他自己对这个也很清楚。对颜路来说他有胜吗?本来就没有争胜之心,何来胜利而言。他要的是修己和治人,他自己不用说,至于对方胜七有没有觉悟那已和他无关,不能强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嘛。
            至于外人怎么看,那就呵呵了。


            11楼2015-08-25 11:20
            收起回复

              遇弱则弱是本事,讲究克制;遇强则强是本能,讲究感知。
              遇弱则弱是随遇而安,遇强则强是循序渐进。
              不管遇强则强,还是遇弱则弱,遇到问题他们都是从自身找原因,而不是从外部找借口,他们都是“自我导向”,而不是“他人导向”,用不着别人来恭维自己的失败。


              12楼2015-08-25 11:21
              收起回复

                文章最后再回到颜路,颜路的无争和遇弱则弱,就容易理解成不能争胜或说在实战中没啥作用。颜路的遇弱则弱是自己给自己定下的一个坚实的限制,一个底线,他无争是孟子所说“不为也,非不能也”。真用含光杀人,那不要太爽了,要不赵高找它干嘛。
                我们举个例子看看。
                暑假期间熊孩子遍地串,孩子们无论多么熊,无论看上去有多少疯狂和违反律令,最终都向权威人物隐藏和表达了一种要求——要求权威人物设定坚实的限制,即划定界线,以之表明“到此为止,不可得寸进尺!”这使儿童能够获得清晰的图绘,知道什么是可能的,什么是不可能的。(当然了现在的很多家长自身都没有规矩,当然也不会给孩子们设定什么限制,至于孩子们只会越来越放肆,越来越无法无天,而家长认为这很自然,没有什么不正常的,以至于上了大学了还是一无所知。“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这话不是没有道理的)
                有些自相矛盾的是,正是设定坚实的限制这一行为,才具有解放性力量;缺乏坚实的限制,则是令人窒息的体验。这是康德式的主体自治如此难的原因。其内涵恰恰在于,因为没有人,没有“自然权威”这以外在行动者能为我们做这件事,为我设定界限,所以我必须亲自动手,为自己的天性的“无法无天”设定限制。尽管康德曾经写到认识需要主人的动物,但我们不应上当受骗:康德主要表达的,并非那个鸡汤哲学滥调,根据这以滥调,动物的行为模式以遗传的本能为根基,人则和动物不同,他缺乏这些坚实的根基,因此不得不通过文化权威,把坚实的根基从外部强加于自己。
                相反,康德要指出,对于外部主人的需要是欺骗性的诱惑:人需要主人,是为了使自己无视自己面临的艰难的自由和自我责任直接的僵局。正是从这个意义说,真正开明的,成熟的人,是不再需要主人的主体,是完全承担“界限自身界限”这一重负的主体。
                颜路表现出一个君子的底线,但是当有人不断的去挑战他的底线,或者说为了儒家的尊严,为了儒家的未来不得不突破这个底线呢?他会不会像叶问那样,怒目圆睁,双拳紧握“我要打十个”;像阿凯老师那样“八门齐开”释放爆炸性力量呢?那就看玄机了,我已经尽力了。


                14楼2015-08-25 11:26
                收起回复
                  我们大多数人能遇到颜路的老师实在是微乎其微,那有没有想过自救呢?给自己设定了限制,找到一个自己拼了命也要守护的东西呢?现在大多数都没有梦想,没有自己要守护的东西,自然而然就会去嘲笑那些有梦想的人,有自己要守护东西的人。人生意义无非就是让所有人过的不幸福。玩游戏喷队友,看个视频喷解说,浑浑噩噩的活着。
                  现在的我们多少缺点守夜人精神。
                  “长夜将至,我从今开始守望,至死方休。我将不娶妻、不封地、不生子。我将不戴宝冠,不争荣宠。我将尽忠职守,生死於斯。我是黑暗中的利剑,长城上的守卫。我是抵御寒冷的烈焰,破晓时分的光线,唤醒眠者的号角,守护王国的坚盾。我将生命与荣耀献给守夜人,今夜如此,夜夜皆然。”



                  15楼2015-08-25 11:32
                  收起回复
                    很到位的分析。可见楼主读书颇丰。一直认为秦时里最君子的就是颜路了,不怒不喜,不怨不争。最后的守夜人的誓言也很感动,虽然冰火只看了一点……不过这段话印象很深。


                    来自Android客户端16楼2015-08-25 16:03
                    回复
                      棒!!!!!
                      不过啥时候去更新旧贴呢
                      .
                      .
                      苍生涂涂,天下寥寥。诸子百家,唯我纵横
                      ——纵横联手,天下我有!
                       “秦时明月纵横吧”欢迎你O(∩_∩)O~


                      来自Android客户端17楼2015-08-25 17:06
                      收起回复
                        帖子信息量好大!
                        无论是排版,还是步步渐进的论证,多而不乱,为此强大逻辑折服!
                        楼主讨论“奇人”时,我想起大一时一堂思修课上的有神无神之争。老师是有神论(因为一些亲身经历从无神转变为有神),当时有同学反驳老师的“神”,认为所谓的神只是还未被科学解释的事物,不可能存在神。从态度上,同学的咄咄逼人和老师谦逊平和,高下立分。从观点上,一般的无神论者的理解达不到有神论者(尤指经历了从无神到有神的人)的高度。和楼主的“奇人”之说亦有同理。
                        楼主似乎说的多却极少参与讨论,是否能抽出一些时间讨论……


                        来自Android客户端18楼2015-08-25 17:58
                        收起回复
                          楼主的文章一如既往的高大上,每次看完都受益匪浅。
                          弱弱的表示,作为一个西方哲学完全无力的人,每次看楼主的文章,都有一种想“自动过滤哲学向引用”的想法(此为“吐槽”,请自动忽略)。


                          IP属地:河北19楼2015-08-26 12:59
                          收起回复
                            冰卿大哥分析的果然有意思


                            来自Android客户端20楼2015-08-26 17:24
                            收起回复
                              之前我对于道家为何要分出天宗人宗来有些困惑,或者说没有一个可以入手的角度,简单的说庄子与老子的区别感觉还是不太够,看了这篇觉得还是很有道理的。
                              下面请教几个问题:
                              如何来看人宗的“粗野”?
                              为何胜七在意识到自己对巨阙的依赖后的解决方案是再次找卫庄而不是继续找盖聂(虽然盖聂没有与他对决的意思)?因为卫庄同样存在着和胜七一样的毛病。
                              不少人认为玄机对于颜路遇弱则弱的设定有逻辑上自相矛盾之处,个人以为问题不在于理解坐忘,而在于怎么理解“坐忘”何以成为“心法”或者说在“坐忘”这个修为境界基础上如何来设定“心法”这个问题。


                              IP属地:浙江21楼2015-08-26 18:22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