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心人不难发现,灾难发生后,人们一开始往往会沉浸在悲伤中,为受灾地区和人民祈福;而几天过后,尘嚣之下的诸多疑问又开始渐渐浮出水面:质疑灾后应急响应的速度、关注相关责任人是否收到了应有的惩罚、担心类似的事故是否还会再次发生……
这种变化是个例还是共性?或者说,灾难之后的情感变化是否有什么心理规律可循呢?哥伦比亚大学心理学教授凯文·奥克斯纳(Kevin Ochsner),于今年3月发表在《心理科学》(Psychological Science)上的一项研究发现,随着时间推移或者空间距离拉远,我们的悲伤情绪会慢慢消退,取而代之的是逐渐滋生的焦虑情绪[1]。灾难发生几天后,我们变得没那么伤心了,甚至开始表现出“冷漠”,这种变化也符合我们平日的观察。
当焦虑逐渐取代悲伤
研究者对美国历史上第二严重的校园枪击案——2012年发生在美国康涅狄格州纽敦镇桑迪·胡克小学的枪击案进行了纵向研究。奥克斯纳和他的助手打算从网民们的推特账户上找点证据,通过逐条分析推文中情感词汇的使用比例,来评估人们的情感变化。
这种变化是个例还是共性?或者说,灾难之后的情感变化是否有什么心理规律可循呢?哥伦比亚大学心理学教授凯文·奥克斯纳(Kevin Ochsner),于今年3月发表在《心理科学》(Psychological Science)上的一项研究发现,随着时间推移或者空间距离拉远,我们的悲伤情绪会慢慢消退,取而代之的是逐渐滋生的焦虑情绪[1]。灾难发生几天后,我们变得没那么伤心了,甚至开始表现出“冷漠”,这种变化也符合我们平日的观察。
当焦虑逐渐取代悲伤
研究者对美国历史上第二严重的校园枪击案——2012年发生在美国康涅狄格州纽敦镇桑迪·胡克小学的枪击案进行了纵向研究。奥克斯纳和他的助手打算从网民们的推特账户上找点证据,通过逐条分析推文中情感词汇的使用比例,来评估人们的情感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