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学吧 关注:12,441贴子:94,938
  • 11回复贴,共1

也发个讨论帖,关于:“不孝有三 无后为大”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如题,这个问题是昨天下午@君子豹别 在QQ群里提出来的,出自《孟子·离娄上》,原文是:“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舜不告而娶,为无后也,君子以为犹告也”。


IP属地:北京1楼2015-08-23 00:28回复
    不认同这个说法,不孕不育症患者怎么办。中国重男轻女和这个也或许有关系?现在男女比例严重失调。


    来自iPhone客户端2楼2015-08-23 08:07
    收起回复
      我查了一下,发现一个有趣的东西:
      基本解释:后
      (③后⑥后)
      hòu
      上古称君主:商之先后(先王)。
      hòu
      【名】
      (会意。象人之形,施令以告四方,古之,从一口,发号者君后也。按从坐人,从口,与君同意。本义:君主,帝王)
      同本义〖sovereign〗
      后,继君体也。——《说文》
      班瑞于群后。——《书·舜典》
      允王维后。——《诗·周颂·时迈》
      后王命冢宰。——《礼记·内则》
      昔我先世后稷。——《国语·周语》
      皇皇后帝。——《左传·文公二年》
      夏后皋之墓也。——《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5-08-23 11:39
      回复
        读过《孝经》的朋友都知道,《孝经》其实说的并不是现代意义上的对长辈孝顺,而是“忠孝”,那么三楼这个解答那八个字,也说得通。但是问题又来了:后面的 不告而娶,君子以为犹告也。这里的告,是告谁?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5-08-23 11:45
        收起回复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5-08-23 11:47
          回复
            呵呵,
            这个事儿其实不复杂。
            古人应该告而娶,
            不告即是不孝。
            至于告谁,
            我以为活着的族长和家长,
            还有故去的祖先。
            但无后是大不孝,
            不告而娶与无后相比即是小不孝,
            娶的目的自然是为了有后,
            故而其不告的小不孝是可以原谅的。


            IP属地:北京8楼2015-08-23 14:06
            回复
              @君子豹别 解答的章指发一下: 量其轻重 无后不可 是以大舜受尧二女 夫三不孝 蔽者所暗 至于大圣 卓然匪疑 所以垂法也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15-08-23 14:34
              收起回复
                人是群居动物。
                古代的生产力和生产水平不发达,必须要以宗族血缘关系来维系群体生活,相互接济扶持才能生存。
                故而重视子嗣及宗族关系的稳定。
                所以有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养子防老、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诸多古语。
                这都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当这种价值观制约生产力发展时必然会被质疑。


                IP属地:北京10楼2015-08-24 09:13
                回复
                  如果用王阳明心学来解释,舜认为为什么其他人可以家人幸福快乐,和和美美的一起生活,我们家的人就要在互相怨恨下,让自己孤零零的生活呢。这就让舜自己的良知得到不安,感觉自己有愧于自己的父母、有愧于自己、有愧于家庭,有愧于任何爱自己的人,所以他不告而娶主动结婚,通过自己的仁孝来感化家人,感染其他人,进来感化别人,感化社会风气。这就是所谓的格物致知的魅力!


                  11楼2015-11-01 20:1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