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次长沙会战吧 关注:7贴子:72
  • 6回复贴,共1

【古代兵书】建议大家认真读一本古代兵法书:《司马法》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司马法》又称《司马兵法》或者《司马穰苴兵法》,为中国著名兵书之一,其成书年代和作者均具争议。
一般认为此书是齐国司马穰苴所著,比大名鼎鼎的《孙子兵法》还要古老。
《司马法》保存着春秋前期的一些非常古典的作战原则,有浓郁的贵族色彩,此书讲军礼的地方甚至超过兵法的部分,是典型的三代兵法的化石。尽管如此,《司马法》依然不愧为我国古代的一部优秀兵书。它所提出的许多战略战术原则,在今天对于我们来说,仍有借鉴意义。


IP属地:浙江1楼2015-05-23 10:21回复
    天子之义第二
    天子之义必纯取法天地而观于先圣。士庶之义,必奉于父母而正于君长。故虽有明君,士不先教,不可用也。
      古之教民,必立贵贱之伦经,使不相陵。德义不相逾,材技不相掩,勇力不相犯,故力同而意和也。古者,国容不入军,军容不入国,故德义不相逾。上贵不伐之士,不伐之士,上之器也,苟不伐则无求,无求则不争。国中之听,必得其情,军旅之听,必得其宜,故材技不相掩。从命为士上赏,犯命为士上戮,故勇力不相犯。既致教其民,然后谨选而使之。事极修,则百官给矣,教极省,则民兴良矣,习惯成,则民体俗矣,教化之至也。
      古者,逐奔不远,纵绥不及,不远则难诱,不及则难,陷。以礼为固,以仁为胜,既胜之后,其教可复,是以君子贵之也。
      有虞氏戒于国中,欲民体其命也。夏后氏誓于军中,欲民先成其虑也。殷誓于军门之外,欲民先意以行事也。周将交刃而誓之,以致民志也。
      夏后氏正其德也,未用兵之刃,故其兵不杂。殷义也,始用兵之刃矣。周力也,尽用兵之刃矣。
      夏赏于朝,贵善也。殷戮于市,威不善也。周赏于朝,戮于市,劝君子惧小人也。三王彰其德一也。
      兵不杂则不利。长兵以卫,短兵以守,太长则难犯太短则不及。太轻则锐,锐则易乱。太重则钝,钝则不济。
      戎车:夏后氏曰钩车,先正也;殷曰寅车,先疾也;周日元戎,先良也。旗:夏后氏玄,首人之孰也,殷白,天之义也;周黄,地之道也。章:夏后氏以日月,尚明也;殷以虎,尚威也;周以龙,尚文也。
      师多务威则民诎,少威则民不胜。上使民不得其义,百姓不得其叙,技用不得其利,牛马不得其任,有司陵之,此谓多威。多威则民诎。上不尊德而任诈匿,不尊道而任勇力,不贵用命而贵犯命,不贵善行而贵暴行,陵之有司,此谓少威,少威则民不胜。
      军旅以舒为主,舒则民力足。虽交兵致刃,徒不趋,车不驰,逐奔不逾列,是以不乱。军旅之固,不失行列之政,不绝人马之力,迟速不过诫命。
    古者,国容不入军,军容不入国。军容入国,则民德废;国容入军,则民德弱。故在国言文而语温,在朝恭以逊,修己以待人,不召不至,不问不言,难进易退,在军抗而立,在行遂而果,介者不拜,兵车不式,城不上趋,危事不齿。故礼与法表里也,文与武左右也。
      古者贤王,明民之德,尽民之善,故无废德,无简民,赏无所生,罚无所试。有虞氏不赏不罚,而民可用,至德也。夏赏而不罚,至教也。殷罚而不赏,至威也。周以赏罚,德衰也。赏不逾时,欲民速得为善之利也。罚不迁列,欲民速规为不善之害也。大捷不赏,上下皆不伐善。上苟不伐善,则不骄矣,下苟不伐善,必亡等矣。上下不伐善若此,让之至也。大败不诛,上下皆以不善在己,上苟以不善在己,必悔其过,下苟以不善在己,必远其罪。上下分恶若此,让之至也。
      古者戌军,三年不兴,覩民之劳也;上下相报若此,和之至也。得意则恺歌,示喜也。偃伯灵台,答民之劳,示休也。


    IP属地:浙江7楼2015-05-23 10:34
    回复
      开篇即提出,凡贤明的君主,不使用未经军事教育的士卒作战。
      本篇军事教育的内容主要有:
      1、贵贱等级观念;
      2、人伦道德规范;
      3、认识朝廷礼法与军中礼法的区别;
      4、树立不夸功、不争功的思想;
      5、以服从军令为核心的赏罚原则。
      本篇通过回顾历史,论述了有虞氏与夏、殷、周三王时代战前动员、武力使用、军事赏罚、兵器的配备和战车、旌旗、徽章等制度的不同特点。
      在治军原则上,《司马法》既反对治军过于严厉,又反对治军没有威严。
      主张恰当地使用民力、畜力、任用官吏和有技能的人。尤其在用人上,要善于选择、启用有德行、有道义、服从命令而又善良的人,要坚决排斥奸邪、残暴、武断专横以及恃勇逞强的人。
      在作战原则上,主张舒缓地进攻,徒不趋,车不奔,保持严整的战斗队形,即使追逐逃敌,也不可逾越战斗行列。因为军队的稳固性,正在于行列的整齐性。
      使用人、马不得过力,进攻速度也不可以超出命令的规定。
      这些古朴的战争观念和战术原则,反映周代早期的战争还保存着较多的原始性质。
      本篇还指出,将士在朝廷和在军队要表现出不同的气度。在朝廷要温文尔雅,谦虚谨慎;在军中则要勇猛果决,体现出礼与法、文与武相辅相成的精神。
      接着,论述军中赏罚的起源。认为有虞氏不赏不罚,是至德之世。夏有赏无罚,是至教之世,殷罚而不赏,是至威之世。周代有赏有罚,是德衰之世。提出军中的赏罚,宜于快,以便迅速起到教育士卒的作用。大捷不赏,培养将士不夸功的美德;大败不罚,培养将士勇于承担责任的美德。最后提出,要让服役的士卒得到充分休息。这也是以仁为本的战争观的一个重要方面。
      在第二篇里,我们也可以看到《司马法》的局限性:过度美化古代思想,墨守成规,认为周不如商,商不如夏,夏不如虞,以至把战争看成是“德衰”的结果等等。在《司马法》中思想上的精华和糟粕总是同时存在的。


      IP属地:浙江9楼2015-05-23 10:42
      回复
        第三,《定爵》篇,统论为进行战争而作的政治、思想、物资、军事和利用自然条件等各种准备以及阵法运用的原则等。
        从政治准备上说,有确定军中的爵位,制定赏罚措施,颁布治军原则与教令,征求各方意见,根据人心动向制定作战方略。
        人才、法纪、宣传、技巧、火攻、水战、兵器是军中七政,要努力搞好,充分发挥它们的作用。
        荣誉、利禄、耻辱、刑罚是军中的四种法纪,要将士严格遵守。
        仁爱、信用、正直、统一、道义、权变、专断是治理军中乱政的原则,要运用得当。
        凡军中的规章制度,都要依据广大士卒的要求来制定,并在实践中得到检验,经反复执行形成"法规"。
        凡军中法制,要使人能接受,要清楚严明,要雷厉风行执行,树立法制权威。
        要规定军中各等级服制,并用颜色区别,坚决禁绝百官服制混乱。
        在军中,执法要"专",不服从法纪者要制裁,从将军到士卒,上下都要"畏法"。从思想准备上说,是统一军中意志,使士卒的意志统一到将军的意志中去。
        军令不统一,军中有"不服、不信、不和"以及玩忽职守、猜疑厌战、分崩离析、推诿责任等现象,都是战争的祸患。
        而骄傲、畏惧、吵闹、犹豫、做事反复等则会破坏军威,要坚决制止。
        在军中,一切都要服从将帅指挥,将帅调动士卒应像以手调指那样自由。这样的军队才是具有战斗力的军队。从物资准备上说,要"阜财",即广集资财,特别是利用敌国的资财。
        达到"众有有,因生美",即民众富足、国力充沛。从军事准备上说,要"右兵",即重视兵器的运用,了解"弓矢御、殳矛守、戈戟助"的特点,充分发挥"长以卫短,短以救长"的作用。要训练军队,熟练掌握"攻战守、进退止、前后序、车徒因"的各种战法,以便临机制敌。
        要演练阵法、布阵:行进时行列要疏,战斗时行列要密。兵器使用要多样配合,士卒要训练有素。
        上下遵守信义,军中指挥信号系统,即金鼓旌旗等要鲜明,号令不得随便改动。
        要对全军进行作战教育:"作其气,发其政",即鼓舞士气,颁布纪律。
        教育要和颜悦色,言辞恳切,利用士兵的畏惧谈戒律,利用士兵的愿望谈事功。
        教育他们进入敌境要控制有利地形,按分派的职份完成任务。
        从利用自然条件上说,就是"顺天、利地",即顺应天时,利用气候条件;利用地形,控制隘口、险要、阻绝等要地。


        IP属地:浙江12楼2015-05-23 10:49
        回复
          用众第五:
          凡战之道,用寡固,用众治;寡利烦,众利正。用众进止,用寡进退。众以合寡,则远裹而阙之;若分而迭击,寡以待众;若众疑之,则自用之。擅利则释旗,迎而反之。敌若众,则相众而受裹。敌若寡若畏,则避之开之。
            凡战,背风,背高,右高左险;历沛历圮,兼舍环龟。
            凡战,设而观其作,视敌而举。待则循而勿鼓,待众之作;攻则屯而伺之。
            凡战,众寡以观其变,进退以观其固,危而观其惧,静而观其怠,动而观其疑,袭而观其治。击其疑,加其卒,致其屈,袭其规。因其不避,阻其图,夺其虑,乘其惧。
            凡从奔勿息,敌人或止于路,则虑之。凡近敌都,必有进路,退必有反虑。
            凡战,先则弊,后则慑;息则怠,不息亦弊,息久亦反。
            其慑书亲绝,是谓绝顾之虑;选良次兵,是谓益人之强;弃任节食,是谓开人之意;自古之政也。


          IP属地:浙江16楼2015-05-23 10:58
          回复
            第五,《用众》篇比较短小,但它也是短小精悍的一篇短文。
            本篇主要论述临阵待敌、用众用寡、避实击虚的战略、策略原则等。开篇以兵力的众、寡作为一对矛盾概念,提出用众、用寡的策略原则。
            用众要求部队严整不乱,适于正规作战,适于进攻,适于包围敌人或者分批轮番攻击;
            用寡要求阵营巩固,适于能进能退,适于虚张声势迷惑敌人,适于出奇制胜。
            如果敌人占了有利地形,则佯装卷旗败退以诱敌,寻机反击。
            如果敌众我寡,则察明情况,准备在被包围下作战。
            如果敌兵也少,就先退让,然后乘隙消灭它。
            作战应采用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大敌当前,可以先用或多或少的兵力去试探,观察敌人的变化;可以采用或进或退的行动,观察敌人阵势是否稳固;可以逼近敌人,观察它是否恐惧;可以按兵不动,观察敌人是否懈怠;可以佯动,观察敌人是否疑惑,可以突然袭击,观察敌人阵容是否严整。打击犹豫的敌人,进攻仓猝无备的敌人,迫使敌人兵力无法施展。掩袭敌阵,造成它的混乱,利用敌人的轻进,阻断它的企图,粉碎它的计划,乘它恐惧时予以消灭。
            选择作战地点要"背风背高,右高左险"。在作战中,摆好阵势后不忙于交战,看敌人怎样行动,再相应进行动作。敌人设好圈套,我方不要顺敌意进攻,等待敌军主力的行动。
            如敌人进攻,则集中兵力乘隙打击它的弱点。凡追击逃敌,不要停止。
            如敌人中途休息,则考虑它的企图。
            凡逼近敌人的都城,进攻必研究好道路,后退必考虑好计划。
            两军作战,行动不要过早或过迟,以免使军队疲惫或丧失斗志。在军中要禁止士兵与亲属通信,断绝他们的思家之情。在火攻时,要选拔优秀战士作前锋部队。舍弃笨重装备,少带粮食,以激励战士拼死战斗的决心。


            IP属地:浙江18楼2015-05-23 11:01
            回复
              好了,我们可以说已经把《司马法》读完了。
              从上可见,《司马法》在讲论古代军政事务和战略战术原则中,是教导人从实际出发,从客观存在的天、地等自然条件和人力、物力等物质条件出发来考虑问题。它提出了一系列对立统一的法则,如大小、多少、强弱、虚实、攻守、疏密、动静等,要求人们从发展变化中看问题。这些都是符合古代朴素唯物论和辩证法精神的。


              IP属地:浙江19楼2015-05-23 11:0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