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次长沙会战吧 关注:7贴子:72
  • 5回复贴,共1

【科普贴】中华民国鼎盛时期——黄金十年 (南京十年)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1927年到1936年,这段历史在我们国人记忆中貌似是战乱频仍不堪回首的,所谓“梦里依稀慈母泪,城头变幻大王旗”的十年。然而,事实上,这十年却是民国历史,甚至是中国历史上建设最快,经济最繁荣的十年。可以说,没有这十年打下的基础,中国的八年抗战不可能取得胜利。因此,这是一个不该被忘记的十年。


IP属地:浙江1楼2015-05-23 01:47回复
    再来看重教育。
    在这段时间里,政府从扫除文盲的识字运动做起,到1928年中央研究院成立,教育体制终于搭成了一个完整的建构。为了迎头赶上西方列强,政府对实用科学人才的培植更有时不我予的警惕和不遗余力的倡导,所以二十年代可以视为我国迈向现代科学研究扎根与发轫的重要时期。1934年蒋中正发起新生活运动,教育本是百年大计,时值祸在眉睫的存亡之际,当局仍不忘道德深耕,可谓用心良苦。在1931年至1937年间,小学生人数增长了86%,大学生人数增长了94%。在中国历史上,国家的货币第一次得到统一。


    IP属地:浙江5楼2015-05-23 01:50
    回复
      那么,这些成就都是怎么取得的呢?一句话,顺应潮流,力主改革。
      以金融为例,训政时期的财政训政伊始,蒋介石面临的财政局势异常严峻,中央政府入不敷出,金融货币混乱至极,用"百孔千疮"来形容也毫不过分。为了眼前维系住一个政权的需要,南京政府对上海工商界的粗暴搜刮(14个月筹款一亿),激起了上海资产阶级的严重不满。但如果不采用这种饮鸩止渴的办法,南京政权眼下就维持不住。对此,蒋介石别无选择。
      为了解决财政危机,国民政府采取了几项重大举措,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平心而论,南京政府的财政措施是极为成功的。这几项举措主要是:关税自主,裁撤厘金,发行公债,改组银行,币制改革。


      IP属地:浙江7楼2015-05-23 01:51
      回复
        首先来看一下关税自主。
        关税自主有着财政和外交两方面的意义。国民政府实现关税自主的动力,主要出自财政考虑。在南京政府的统治年代里,关税收入要占全部税收的半数以上,因此,征得关税自主权,不仅是一个外交上的面子问题,而且是一个关系国民政府生死存亡的实质问题。
        1928年6月,二次北伐收复北京(改名北平),7月,宋子文就到北平与各国协商关税问题。美国人为了在中国扶持起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权,率先与中国合作,7月25日,美国驻华公使马克谟与宋子文签定了《中美关税条约》,承认了中国的完全国税自主权。接着,挪威、比利时、意大利、丹麦、葡萄牙、荷兰、英国、瑞典、法国、西班牙等国先后都与中国缔结了关税条约,承认中国关税自主。但是,日本人一直在关税问题上同中国过不去,迟迟不肯修约。在最惠国条款的约束下,一国不承认中国关税自主,其他国家就可援引。在国民政府的多方努力下,1930年5月,与日本也缔结了关税条约,关税自主终于实现。
        关税自主后,国民政府不但有了较为稳定且数量可观的财源,而且有了采取其他措施(如发行公债)的担保手段。从关税收入的数量来看,如果以1925年的指数为100,1 928年上升为149,1929年为229,1931年为307,1934年为318。关税收入的持续增加,为国民政府提供了财力支持。


        IP属地:浙江8楼2015-05-23 01:52
        回复
          其次是裁撤厘金。
          厘金是晚清政府在镇压太平天国时采用的一项特殊征税措施,对于国内工商业的发展起了极大的消极阻碍作用,外国商人也极为反感。1921年的华盛顿会议,曾要求中国政府裁撤厘金。
          1928年议定中国关税自主权时,虽然申明不以裁撤厘金为附加条件,但撤厘的意图十分明显。南京政府为此专门召开了裁厘会议,决定从1929年开始裁厘,半年完成。在中国历史上实行了半个多世纪的厘金制度,最终在南京政府手里寿终正寝。裁厘后,国内商品流通条件有了重大改善,加上度量衡的统一,交通的统一,国内市场的大环境有了改观,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再次是发行公债,改组银行。为了解决政府的财政困难,南京政府沿用了北洋政府的老路——发行公债。国民政府在发行公债中,采取了极大的让利政策。1927至1931年,政府共发行公债10.58亿元,而实际收入为5.38亿元,让利达5.2亿元,几近对折。这些巨利,使银行业迅速发展起来。1928至1931年,仅上海一地,就新成立银行23家。全国28个重要银行的总资产,由19 26年的13.91亿元增长到1931年的25.69亿元(当时全国工业资本不到10亿元)。
          1935年以后,财政部长孔祥熙用公债作武器,拿公债作官股,增加向民营银行的投资,使中国银行、交通银行的官股都占到了50%以上,孔还出任豫、鄂、皖、赣四省农民银行改组的中国农民银行的董事长。从此,以中央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中国农民银行四大行为首的国家金融系统支配了整个中国的财政金融。中国通商银行、中国实业银行、四明商业储蓄银行、新华信托银行小四行,也被官商合办、政府控股、干预人事等方式拉进了国家金融系统。国家资本在金融业中占据了主体和主导位置。


          IP属地:浙江9楼2015-05-23 01:52
          回复
            本贴内容转自铁血社区。


            IP属地:浙江11楼2015-05-23 01:5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