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神剧里,中国军队个个装备齐全,英勇无比;日军则虚弱疲惫,不堪一击。这种神话中国军队、矮化日本军队的电视剧,固然能够赢得观众满堂彩,但与实际历史相差甚远,甚至可以说,中日军队的形象完全描绘反了。
因为,在真实的抗战史上,往往是中国军队不堪一击。很多时候一个师打不过日军一个大队。
在抗战中,国军司令部统计了1944年国军与日军的力量对比。在1战区,敌我兵力比是14:100,在第2战区是13:100,在第3战区是20:100,平均国军6—7人才可以抵抗1个日军
当时国军一个师是5000—7000人,日军一个大队是1000来人。按照上面的力量对比,可以看出,国军一个师刚好对抗了日军一个大队。
这还是在水田山地上,国军以防御姿态对阵。如果到了平原,正常情况下国军一个师根本就抵抗不了日军一个大队。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分析一下,大致有下面几种原因。
一是国军训练缺乏。
由于国情使然,国军文化水平偏低,后期招募的新兵几乎都是文盲。他们难以掌握枪械、机枪和火炮的正确使用和保养方法,也掌握不了班级战术。在训练中,国军通常把不堪训练的人不管不问就放在一边,只专心训练少数堪教的壮丁。打仗的时候,就是那些堪教壮丁在打,其他那些人就是山上摇旗呐喊,让自己显的人多一点就可以了。如果这少数堪教壮丁被打败了,那山上的人自然也就很自觉的溃散了。
日军呢,从入伍开始,就进行最严苛的军事训练。以步兵为例,除了射击技术外,挖战壕、工事伪装、侧防、障碍物开辟、近迫作业……全都要日夜练习。所以,日军在进攻时行军速度很快,而在防御时战斗力更强。日军还善于独立作战,哪怕一个小队,一个分队被优势对手包围也可以不谎不忙的沉着战斗。还利用夜间进行夜袭反击
二是国军装备奇差。
国军分为嫡系部队和杂牌军。有王牌之称的国军74军,除了少数的河南制造的中正式步枪以外,其他都是汉阳厂制造的笨重的老套筒。机枪也不多,一个团也只有2-3挺重机枪。一个师只3门很老的克鲁格山炮。直到常德会战,参战的第74军师级部队都没有1门山炮,而只有迫击炮。
杂牌军的装备就更差了。有些国军杂牌军,全师全是当地作坊土造步枪,还有点磨掉了线的机枪,一个师的重火力就是几门迫击炮。杂牌军士兵还是用竹桶子当军用水壶,竹扳子做背包。
日军一个正规野战步兵大队是1110人,2门70MM步兵炮,4门曲射步兵炮,20挺重机枪,38挺轻机枪,50个掷弹筒和670只步枪。在火力上可以对国军一个师形成压制。
三是国军后勤寒酸。
国军在抗战期间,根本没有一天三顿饭一说,只能吃两顿饭。只有最精锐的机械化部队第五军以及后方黄埔军校最受重视的学员,一天才能吃三顿饭。米也不全是大米,能找到什么米就是什么米。米里面往往有不少石子沙土之类,吃饭时候必须很小心,因为不注意就会把牙齿崩坏。
这么可怜的米饭也未必全部保障。电影《三毛从军记》中,国军中央军士兵蜂拥盛饭,三毛挤进去的时候 已经是空饭盆了。这其实也符合历史,因为饭肯定是不够的,盛饭时候往往大家都去抢,慢一步也就没没有了。
没有副食。菜里没啥油水。至于肉,更是传说中的事情。
而日军,不但经常吃牛肉、鱼、兔肉等各类罐头,还大量供应鸡蛋和蔬菜。甚至,日军还供应砂糖、茶叶、香烟、酒、糖果等奢侈品。
战争后期日军曾经公布了一些被俘的国军和八路军新四军士兵的照片。这些士兵统一的特征就是瘦,有的瘦的几乎只剩一把骨头,而且面色蜡黄,双眼深陷,一看就是长期处于严重的营养不良中。
而同一时期的日军照片可以看到,日军虽然普遍矮挫,身体却都比较强壮,看起来都很结实,用东北话来说就是那种车轴汉子。
因此,不管是素质、训练、装备,还是后勤,中国军队都处于绝对劣势。从某种意义上讲,中国军民是以强大的民族感情和责任感,才可以以极度的劣势来抵抗极度的强势8年之久。
作者:何仁勇
转自抗战吧吧
因为,在真实的抗战史上,往往是中国军队不堪一击。很多时候一个师打不过日军一个大队。
在抗战中,国军司令部统计了1944年国军与日军的力量对比。在1战区,敌我兵力比是14:100,在第2战区是13:100,在第3战区是20:100,平均国军6—7人才可以抵抗1个日军
当时国军一个师是5000—7000人,日军一个大队是1000来人。按照上面的力量对比,可以看出,国军一个师刚好对抗了日军一个大队。
这还是在水田山地上,国军以防御姿态对阵。如果到了平原,正常情况下国军一个师根本就抵抗不了日军一个大队。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分析一下,大致有下面几种原因。
一是国军训练缺乏。
由于国情使然,国军文化水平偏低,后期招募的新兵几乎都是文盲。他们难以掌握枪械、机枪和火炮的正确使用和保养方法,也掌握不了班级战术。在训练中,国军通常把不堪训练的人不管不问就放在一边,只专心训练少数堪教的壮丁。打仗的时候,就是那些堪教壮丁在打,其他那些人就是山上摇旗呐喊,让自己显的人多一点就可以了。如果这少数堪教壮丁被打败了,那山上的人自然也就很自觉的溃散了。
日军呢,从入伍开始,就进行最严苛的军事训练。以步兵为例,除了射击技术外,挖战壕、工事伪装、侧防、障碍物开辟、近迫作业……全都要日夜练习。所以,日军在进攻时行军速度很快,而在防御时战斗力更强。日军还善于独立作战,哪怕一个小队,一个分队被优势对手包围也可以不谎不忙的沉着战斗。还利用夜间进行夜袭反击
二是国军装备奇差。
国军分为嫡系部队和杂牌军。有王牌之称的国军74军,除了少数的河南制造的中正式步枪以外,其他都是汉阳厂制造的笨重的老套筒。机枪也不多,一个团也只有2-3挺重机枪。一个师只3门很老的克鲁格山炮。直到常德会战,参战的第74军师级部队都没有1门山炮,而只有迫击炮。
杂牌军的装备就更差了。有些国军杂牌军,全师全是当地作坊土造步枪,还有点磨掉了线的机枪,一个师的重火力就是几门迫击炮。杂牌军士兵还是用竹桶子当军用水壶,竹扳子做背包。
日军一个正规野战步兵大队是1110人,2门70MM步兵炮,4门曲射步兵炮,20挺重机枪,38挺轻机枪,50个掷弹筒和670只步枪。在火力上可以对国军一个师形成压制。
三是国军后勤寒酸。
国军在抗战期间,根本没有一天三顿饭一说,只能吃两顿饭。只有最精锐的机械化部队第五军以及后方黄埔军校最受重视的学员,一天才能吃三顿饭。米也不全是大米,能找到什么米就是什么米。米里面往往有不少石子沙土之类,吃饭时候必须很小心,因为不注意就会把牙齿崩坏。
这么可怜的米饭也未必全部保障。电影《三毛从军记》中,国军中央军士兵蜂拥盛饭,三毛挤进去的时候 已经是空饭盆了。这其实也符合历史,因为饭肯定是不够的,盛饭时候往往大家都去抢,慢一步也就没没有了。
没有副食。菜里没啥油水。至于肉,更是传说中的事情。
而日军,不但经常吃牛肉、鱼、兔肉等各类罐头,还大量供应鸡蛋和蔬菜。甚至,日军还供应砂糖、茶叶、香烟、酒、糖果等奢侈品。
战争后期日军曾经公布了一些被俘的国军和八路军新四军士兵的照片。这些士兵统一的特征就是瘦,有的瘦的几乎只剩一把骨头,而且面色蜡黄,双眼深陷,一看就是长期处于严重的营养不良中。
而同一时期的日军照片可以看到,日军虽然普遍矮挫,身体却都比较强壮,看起来都很结实,用东北话来说就是那种车轴汉子。
因此,不管是素质、训练、装备,还是后勤,中国军队都处于绝对劣势。从某种意义上讲,中国军民是以强大的民族感情和责任感,才可以以极度的劣势来抵抗极度的强势8年之久。
作者:何仁勇
转自抗战吧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