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用书:二李全书 无师自通 1800题 文都高数,线代,概率论辅导讲义,660题,二李真题解析,二李冲刺超越135分,二李400题,张宇8+4模拟题,汤八 合工大五套卷
先说下我自己的情况,高中数学还不错,大一的时候高数也还不错,线代和概率论基本没学,都是考前突击,所以我觉得我也差不多是零基础复习。
去年7月10号决定考研,每天早上8点前去自习室看李王全书,早上3个多小时,晚上2-3个小时,每天一章,看了半个多月,看完高数和线代,进度比较快,好多都没看明白,题不会做。然后回家呆了一个多月,没看书。9月初下载了老汤视频,开始跟着老汤学高数,每天至少看8个小时的数学,看完基础看强化,一章一章的看,自己跟着记笔记,他写什么,我抄什么,看完后做1800配套习题,基础通关夺冠全做。大概看了20多天,高数看完了,虽然还是有好多不会,也勉强能过得去,好多题都可以自己做了。9月末的时候看了一个星期的线代,同样的是基础强化一起看,然后做配套习题,这次连带着无师自通和讲义的题都做了,所以线代当时觉得学的挺好。十一的时候看了一个星期的黄先开概率论强化视频,然后做1800。这个时候数学基本全复习完了。后来就开始做660题,花了一个星期,正确率大概80左右,不高但也还过得去,这个时候每天晚上看二李全书,仍然是一天一章的进度,会发现二李全书好多的题自己都会做,已经不是那个什么都不会的了,二李全书我觉得还是有看的必要的,知识点梳理比较系统,例题也都不错,就当是查缺了。十月末的时候开始做历年真题,开始是打算两天一套,后来觉得进度有点慢,就改成一天一套了,真题错的不多,改成150分后的基本都是130左右,最次也是120多,好多题都是自己以前在其他书上做过的,会感觉容易。十一月中旬开始做模拟题,一天一套,有的时候是一天两套,一套对完答案大概也就2个多小时的时间,所以还是很轻松的。从张宇的8+4开始,然后是汤八,400题,最后是合工大五套卷也就是跨考的最后模拟题,基本也都是120分以上。全部做完后基本就要快考试了,12月基本除了做做模拟题,其他的就没看。
看片我觉得很重要,集中两个小时看一章,一点一点看,所有细节都要注意,可能哪一个基础没记清楚,后面做题就会出现各种麻烦。自己做的笔记如果有时间可以每天背一背,每一个定理,公式都要记住,一点错误都不能有,各种题型自己要知道,不要看见题什么想法都没有,这些都需要自己慢慢做题积累。线代我只用了老汤的,我觉得他讲的就够了,看懂了,基本题目都可以自己做出来。概率论老汤的没用过,不知道怎样,黄先开我觉得讲得不错。后来积分一直学的不好,又看了张宇的,感觉积分讲的不错,最起码看完好多东西懂了。中值定理是个难点,我最后又看了下传说中的陈文灯的中值定理,觉得讲的东西跟老汤差不多,处理方法没啥大区别。真题很重要,自己做的时候多总结大题会考什么,怎么考,然后根据真题自己在侧重复习,对于模拟题中的偏题怪题,如果想考140,在基础牢靠的时候可以研究研究,不然的话我觉得还是不要浪费那个时间了。
我建议先看基础视频,看课本和讲义,自己做笔记,然后做配套习题,等强化看了后,可以做无师自通和二李全书,这些都看完了,可以做660题和真题,最后是各种模拟题。660题我觉得很难,做660的时候是痛苦的,但是做完后我觉得会有很大的提升。
我觉得数学更注重基础了,还是需要积累,多做题,多记公式,定理,常见的解题套路都要记熟,时间充足不用赶进度,慢慢看,慢慢学,学一章就会一章,即便最后只看了一遍,考研我觉得数学都会拿高分的。还有计算的问题,平时多练,平时的时候就要保证会做就不会错,不然最后很可能因为计算问题,成绩不理想,我有个同学复习很好,真题都有满分的时候,今年因为计算问题,数学考的不理想,不过最后还是考了上交第二名。祝愿16考生金榜题名。
先说下我自己的情况,高中数学还不错,大一的时候高数也还不错,线代和概率论基本没学,都是考前突击,所以我觉得我也差不多是零基础复习。
去年7月10号决定考研,每天早上8点前去自习室看李王全书,早上3个多小时,晚上2-3个小时,每天一章,看了半个多月,看完高数和线代,进度比较快,好多都没看明白,题不会做。然后回家呆了一个多月,没看书。9月初下载了老汤视频,开始跟着老汤学高数,每天至少看8个小时的数学,看完基础看强化,一章一章的看,自己跟着记笔记,他写什么,我抄什么,看完后做1800配套习题,基础通关夺冠全做。大概看了20多天,高数看完了,虽然还是有好多不会,也勉强能过得去,好多题都可以自己做了。9月末的时候看了一个星期的线代,同样的是基础强化一起看,然后做配套习题,这次连带着无师自通和讲义的题都做了,所以线代当时觉得学的挺好。十一的时候看了一个星期的黄先开概率论强化视频,然后做1800。这个时候数学基本全复习完了。后来就开始做660题,花了一个星期,正确率大概80左右,不高但也还过得去,这个时候每天晚上看二李全书,仍然是一天一章的进度,会发现二李全书好多的题自己都会做,已经不是那个什么都不会的了,二李全书我觉得还是有看的必要的,知识点梳理比较系统,例题也都不错,就当是查缺了。十月末的时候开始做历年真题,开始是打算两天一套,后来觉得进度有点慢,就改成一天一套了,真题错的不多,改成150分后的基本都是130左右,最次也是120多,好多题都是自己以前在其他书上做过的,会感觉容易。十一月中旬开始做模拟题,一天一套,有的时候是一天两套,一套对完答案大概也就2个多小时的时间,所以还是很轻松的。从张宇的8+4开始,然后是汤八,400题,最后是合工大五套卷也就是跨考的最后模拟题,基本也都是120分以上。全部做完后基本就要快考试了,12月基本除了做做模拟题,其他的就没看。
看片我觉得很重要,集中两个小时看一章,一点一点看,所有细节都要注意,可能哪一个基础没记清楚,后面做题就会出现各种麻烦。自己做的笔记如果有时间可以每天背一背,每一个定理,公式都要记住,一点错误都不能有,各种题型自己要知道,不要看见题什么想法都没有,这些都需要自己慢慢做题积累。线代我只用了老汤的,我觉得他讲的就够了,看懂了,基本题目都可以自己做出来。概率论老汤的没用过,不知道怎样,黄先开我觉得讲得不错。后来积分一直学的不好,又看了张宇的,感觉积分讲的不错,最起码看完好多东西懂了。中值定理是个难点,我最后又看了下传说中的陈文灯的中值定理,觉得讲的东西跟老汤差不多,处理方法没啥大区别。真题很重要,自己做的时候多总结大题会考什么,怎么考,然后根据真题自己在侧重复习,对于模拟题中的偏题怪题,如果想考140,在基础牢靠的时候可以研究研究,不然的话我觉得还是不要浪费那个时间了。
我建议先看基础视频,看课本和讲义,自己做笔记,然后做配套习题,等强化看了后,可以做无师自通和二李全书,这些都看完了,可以做660题和真题,最后是各种模拟题。660题我觉得很难,做660的时候是痛苦的,但是做完后我觉得会有很大的提升。
我觉得数学更注重基础了,还是需要积累,多做题,多记公式,定理,常见的解题套路都要记熟,时间充足不用赶进度,慢慢看,慢慢学,学一章就会一章,即便最后只看了一遍,考研我觉得数学都会拿高分的。还有计算的问题,平时多练,平时的时候就要保证会做就不会错,不然最后很可能因为计算问题,成绩不理想,我有个同学复习很好,真题都有满分的时候,今年因为计算问题,数学考的不理想,不过最后还是考了上交第二名。祝愿16考生金榜题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