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为网络贴:
作者:北京地坛医院 蒋荣猛
来源:北京也云感染论坛
随着布病发病的增加,难治性布病也逐渐增多。作为一个可以预防的人畜共患传染病,预防应是最重要的。
布病多了起来
最近,关于一些牧区“布病暴发、羊肉不能吃了”这样的信息最终被定性为“谣言”,不管怎样,现实生活中,布病的确是实实在在的多了。顺便解释一下,“布病”是“布鲁菌病”的简称,以前也叫“布氏杆菌病”.布鲁菌有很多种,其中以牛种菌和羊种菌致病性最强。
国家卫生计生委网站公布的2014年全国法定传染病疫情显示,2014年全国报告布鲁菌病57222例,比2013年增长了31.48%,在甲乙类法定传染病中居然位列第八,排在病毒性肝炎、乙型肝炎、肺结核、梅毒、丙型肝炎、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和淋病之后。
布病的传播途径
不单是全国的布鲁菌病发病数字增长了,而且我们在临床工作中,遇到的各种各样传播的布病也丰富了起来。
如一位饲养藏獒的男子,因在市场买小羊羔肉,回家后将其切成块喂食藏獒,结果被感染,而且两个多月后才确诊;一位男子为一家医院的厨师,负责切肉,因没有戴手套,而被感染;另一位男子为一家肉联厂的加工员,尽管他也知道有的是病死羊,还戴了手套,但还是未能幸免。
从上面可以看出,布鲁菌病最常见的传播途径,即布鲁菌通过体表皮肤、粘膜接触侵入人体。由于引起布鲁菌传播的动物主要是家畜如羊、牛、猪等,故而,人通过直接接触病畜或其排泄物而感染,也可因接生病死流产胎而感染。因此,在饲养、挤奶、剪毛、屠宰、加工皮毛、肉等过程中防护不到位,便可经破损的皮肤或黏膜感染。另外,也可间接接触病畜污染的环境及物品而感染。
除了接触传播外,还可经消化道、呼吸道传播。如果进食含菌的未煮熟的肉、奶,吸入含有病菌的气溶胶也会被感染。
布病的诊断
当细菌侵入人体,便可累及多个组织器官,临床上以长期发热、多汗、乏力、关节疼痛、肝脾及淋巴结肿大为特点。有的患者表现为骨、关节损害,如腰椎破坏,疼痛难忍,行动不便,有的表现为脑膜炎,头痛、呕吐、颈项强直。由于布鲁菌病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临床误诊率高。因此,对长期发热的患者要注意询问有无牛羊接触史,周围邻居有没有养殖牛羊的。换句话说,诊断最重要的依据反而并非临床表现,而是流行病学接触史。
有流行病学接触史、有临床表现,再做一个布病凝集试验,如果阳性,便可以确诊了。
治疗要规范,疗程要足够
虽然随着人们对布鲁菌病的认识增强,流行区的人们逐渐知道主动到医院筛查,但由于布鲁菌病的治疗药物特殊,治疗时间相对较长,许多人一旦经治疗后体温正常、症状好转或消失,便停止用药,有的用药也不规范,结果导致复发。
对急性布病来说,治疗至少需要6周,有合并骨关节损害、睾丸炎、心内膜炎、脑膜炎的,甚至需要半年时间。如果疗程不够,不能彻底杀死细胞内的病菌,便会复发。由于布鲁菌属于细胞内菌,很多高级、广谱抗生素反而效果不佳,有效的反而是极为便宜的四环素类药物如多西环素。但是无论多西环素,还是利福平,都有标准的用药剂量和间隔时间。有的患者服用多西环素剂量明显不够,一天只吃一片,有的因为多西环素有恶心、影响食欲,便吃吃停停,结果也就可想而知了。
一旦复发,变成慢性布鲁菌病,如果出现药物抵抗,治起来就困难了。因为临床上可选择的药物太有限。加上,布鲁菌属于生物安全等级III类致病微生物,是最容易引起实验室感染的疾病之一,当处理培养物和严重感染样品(如流产的材料)时要采取严格的安全预防措施,必须在严格的生物安全三级或更高控制条件下进行。而普通医院没有这样的条件允许做药敏试验,因此,不能给治疗带来更加精准的选择。
布病的个人预防
对一个本可以预防的人畜共患传染病来说,还是应该强调预防为主,何况,预防的措施并不复杂。 可是,正是不太复杂的预防措施却常常被人们忽视了。
作为人畜共患传染病,发病人群还是以畜牧为职业的人群为多。对他们来说,防止经皮肤和黏膜感染显然是最重要的措施。尤其是在处理流产胎儿、死胎时要做好个人防护。如穿工作服、橡皮围裙、帽子、口罩、胶鞋外,还应戴乳胶手套,备有接产袋和消毒液,严禁赤手抓拿流产物。再如,剪毛、收购、保管、搬运和加工皮毛的工作人员,工作时要做好个人防护,不要赤手接触皮毛,工作后做好手卫生。
但是,有的布病患者却说,我要以此为生,不得不天天得接触牛羊,即便明知是病死羊,我也无权将其丢弃,拒绝加工,也必须要处理它。而且,我们的个人防护哪能做到像实验室专业人员那样周全? 此外,就跟流产的羊羔流入市场一样,病死牛羊会不会流入市场呢?如果这样的话,感染的人群就不再局限于畜牧从业人员。而且,这已经涉及布病防控的另一个话题了。
近期“布病XXXXX”的主题贴出现在本吧,是否真实存在,本人无从考量!以上内容是本人的某个兄弟转发的,看到此主题特发到贴吧让吧友都了解下,有病治病没病预防嘛!以上内容为网络贴....如有不适,请联系本人24小时之内删除,谢谢!.
作者:北京地坛医院 蒋荣猛
来源:北京也云感染论坛
随着布病发病的增加,难治性布病也逐渐增多。作为一个可以预防的人畜共患传染病,预防应是最重要的。
布病多了起来
最近,关于一些牧区“布病暴发、羊肉不能吃了”这样的信息最终被定性为“谣言”,不管怎样,现实生活中,布病的确是实实在在的多了。顺便解释一下,“布病”是“布鲁菌病”的简称,以前也叫“布氏杆菌病”.布鲁菌有很多种,其中以牛种菌和羊种菌致病性最强。
国家卫生计生委网站公布的2014年全国法定传染病疫情显示,2014年全国报告布鲁菌病57222例,比2013年增长了31.48%,在甲乙类法定传染病中居然位列第八,排在病毒性肝炎、乙型肝炎、肺结核、梅毒、丙型肝炎、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和淋病之后。
布病的传播途径
不单是全国的布鲁菌病发病数字增长了,而且我们在临床工作中,遇到的各种各样传播的布病也丰富了起来。
如一位饲养藏獒的男子,因在市场买小羊羔肉,回家后将其切成块喂食藏獒,结果被感染,而且两个多月后才确诊;一位男子为一家医院的厨师,负责切肉,因没有戴手套,而被感染;另一位男子为一家肉联厂的加工员,尽管他也知道有的是病死羊,还戴了手套,但还是未能幸免。
从上面可以看出,布鲁菌病最常见的传播途径,即布鲁菌通过体表皮肤、粘膜接触侵入人体。由于引起布鲁菌传播的动物主要是家畜如羊、牛、猪等,故而,人通过直接接触病畜或其排泄物而感染,也可因接生病死流产胎而感染。因此,在饲养、挤奶、剪毛、屠宰、加工皮毛、肉等过程中防护不到位,便可经破损的皮肤或黏膜感染。另外,也可间接接触病畜污染的环境及物品而感染。
除了接触传播外,还可经消化道、呼吸道传播。如果进食含菌的未煮熟的肉、奶,吸入含有病菌的气溶胶也会被感染。
布病的诊断
当细菌侵入人体,便可累及多个组织器官,临床上以长期发热、多汗、乏力、关节疼痛、肝脾及淋巴结肿大为特点。有的患者表现为骨、关节损害,如腰椎破坏,疼痛难忍,行动不便,有的表现为脑膜炎,头痛、呕吐、颈项强直。由于布鲁菌病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临床误诊率高。因此,对长期发热的患者要注意询问有无牛羊接触史,周围邻居有没有养殖牛羊的。换句话说,诊断最重要的依据反而并非临床表现,而是流行病学接触史。
有流行病学接触史、有临床表现,再做一个布病凝集试验,如果阳性,便可以确诊了。
治疗要规范,疗程要足够
虽然随着人们对布鲁菌病的认识增强,流行区的人们逐渐知道主动到医院筛查,但由于布鲁菌病的治疗药物特殊,治疗时间相对较长,许多人一旦经治疗后体温正常、症状好转或消失,便停止用药,有的用药也不规范,结果导致复发。
对急性布病来说,治疗至少需要6周,有合并骨关节损害、睾丸炎、心内膜炎、脑膜炎的,甚至需要半年时间。如果疗程不够,不能彻底杀死细胞内的病菌,便会复发。由于布鲁菌属于细胞内菌,很多高级、广谱抗生素反而效果不佳,有效的反而是极为便宜的四环素类药物如多西环素。但是无论多西环素,还是利福平,都有标准的用药剂量和间隔时间。有的患者服用多西环素剂量明显不够,一天只吃一片,有的因为多西环素有恶心、影响食欲,便吃吃停停,结果也就可想而知了。
一旦复发,变成慢性布鲁菌病,如果出现药物抵抗,治起来就困难了。因为临床上可选择的药物太有限。加上,布鲁菌属于生物安全等级III类致病微生物,是最容易引起实验室感染的疾病之一,当处理培养物和严重感染样品(如流产的材料)时要采取严格的安全预防措施,必须在严格的生物安全三级或更高控制条件下进行。而普通医院没有这样的条件允许做药敏试验,因此,不能给治疗带来更加精准的选择。
布病的个人预防
对一个本可以预防的人畜共患传染病来说,还是应该强调预防为主,何况,预防的措施并不复杂。 可是,正是不太复杂的预防措施却常常被人们忽视了。
作为人畜共患传染病,发病人群还是以畜牧为职业的人群为多。对他们来说,防止经皮肤和黏膜感染显然是最重要的措施。尤其是在处理流产胎儿、死胎时要做好个人防护。如穿工作服、橡皮围裙、帽子、口罩、胶鞋外,还应戴乳胶手套,备有接产袋和消毒液,严禁赤手抓拿流产物。再如,剪毛、收购、保管、搬运和加工皮毛的工作人员,工作时要做好个人防护,不要赤手接触皮毛,工作后做好手卫生。
但是,有的布病患者却说,我要以此为生,不得不天天得接触牛羊,即便明知是病死羊,我也无权将其丢弃,拒绝加工,也必须要处理它。而且,我们的个人防护哪能做到像实验室专业人员那样周全? 此外,就跟流产的羊羔流入市场一样,病死牛羊会不会流入市场呢?如果这样的话,感染的人群就不再局限于畜牧从业人员。而且,这已经涉及布病防控的另一个话题了。
近期“布病XXXXX”的主题贴出现在本吧,是否真实存在,本人无从考量!以上内容是本人的某个兄弟转发的,看到此主题特发到贴吧让吧友都了解下,有病治病没病预防嘛!以上内容为网络贴....如有不适,请联系本人24小时之内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