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之人吧 关注:34,067贴子:736,170

《WAR 1941-1942 黑海在燃烧》正式发布,请勿插楼。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本文章讲诉的是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发生在苏德战场的“里米亚战役”,文中资料均引用自外文资料,根据俄罗斯一家关于苏联卫国战争内容的网站介绍;“战争初期苏军在撤退时会焚毁资料档案,尤其克里米亚战役中90%随军记者和摄影师于战斗中阵亡”因此资料的搜索与整理非常吃力,所以,如有资料存在错误或翻译问题还望海涵。
特别鸣谢:
维基百科
谷歌
WW2DB
WW2INCOLOR
ALLWORLDWARS
Axis History Forum


IP属地:辽宁1楼2015-03-31 16:34回复
    Mark!


    IP属地:加拿大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5-03-31 17:57
    回复
      ..


      IP属地:云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5-03-31 17:58
      回复
        全书完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5-03-31 18:40
        收起回复

          遭到轰炸的敖德萨铁路

          敖德萨市郊的苏军




          保留至今的敖德萨地下工事
          (敖德萨地下工事照片来源:blog.sina.com.cn/liulangmaoheliulanggou)


          IP属地:辽宁9楼2015-03-31 19:04
          回复
            敖德萨的照片帖子被删除了


            IP属地:辽宁10楼2015-03-31 19:07
            回复
              我已经玩过了


              IP属地:黑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15-03-31 20:24
              回复
                我还以为楼主 做了 罗马尼亚军团


                来自iPhone客户端14楼2015-04-02 00:09
                收起回复

                  苏联-30号炮台指挥官:“格里戈里·亚历山大洛维奇·亚历山大”少校

                  高尔基1号炮台猛烈的炮火拖延了德军,从辛菲罗波尔和巴赫奇萨赖撤退的苏军得以撤回塞瓦斯托波尔。然而由于辛菲罗波尔机场的突然失守,克里米亚苏军失去了最后的作战机组和侦察机,因此没有侦察机进行弹道校正的炮台未能对德军造成毁灭性的打击。
                  11月12日“格里戈里·伊万诺维奇·库利克”元帅抵达刻赤督战,这次库利克元帅几乎没有部队可以调动。他不得不到处去拦截从前线溃退下来的部队并将之重新组织起来,在意识到苏军缺乏必要的兵力和防御工事后,库利克元帅认为在当时的条件下是无法扭转战局并保住刻赤的。于是,在15日,库利克元帅率部下撤离了刻赤半岛,致使德国占领了刻赤半岛。之后库利克元帅因作战不力和失败主义情绪的罪名被剥夺了苏联元帅军衔和苏联英雄称号,并被送上军事法庭,战后库利克元帅被以叛国罪处决。

                  在11月17日,乌克兰苏军在“谢苗·康斯坦丁诺维奇·铁木辛哥”元帅的指挥下由撤退转入防御,并在罗斯托夫顶住了克莱斯特装甲集团军的进攻,续而实施反击,致使德军损失惨重。德军统帅部命令第十一集团军下属第73和第170步兵师增援罗斯托夫,经过曼斯坦因的抗议后,他被允许保留第170步兵师,第十一集团的进攻兵力再次遭到削弱。
                  同时由于苏联潜艇对罗马尼亚港口近海的封锁,以及苏德两国铁轨的差异,加上德军在南第聂伯河地区的五列列车中四辆因不同原因毁损,而苏军在撤退中破坏了大部分桥梁和公路设施,因此第十一集团军进攻塞瓦斯托波尔要塞的计划不得不一拖再拖。
                  由于德军的进攻时间一拖再拖,塞瓦斯托波尔守军得以重新进行防御部署,
                  黑海舰队主任工程师阿尔奇尔和敖德萨军区主任工程师赫林诺夫负责防御工程,赫林诺夫根据他在敖德萨防御战的经验,对原有的三层防线做了改进,将原本的主要防御地带向前延伸到和前进防御地带相接的地方,这样实际上要塞只有两道防线了(当然不包括斜切阵地),前进防御地带的四个独立支撑点,和主要防御地带共同构成了要塞地区的第一道防线,而直接设在塞瓦斯托波尔城郊的后方防御地带成为了第二道防线。在形成这两道环形防线后,从北至南分为四个防御地区,分别守住通往塞瓦斯托波尔的四个主要方向。
                  同时各重点的防御地带内设有大量的永备和半永备的防御工事,火炮普遍采用下沉式安装,并有绝对优势射界。而各各工事之间铺设有通讯线路,这样便可以相互取得联系,同时还设有大量步兵掩体,机枪掩体,迫击炮和火炮掩体,在各掩体之间又挖掘了堑壕相互连接(包括地下交通壕)以便于随时向任一地点进行增援。


                  这是一张源自1855年的塞瓦斯托波尔地图,从图中可以看出,这里沿海地带到处是峭壁悬崖,船只难以靠近实施登入作战,而一些小港湾要么地势陡峭不利于进攻,要么由于太小,难以容下大量船只,唯一可以容纳大型战舰的便是北湾。而向内陆发展,倒是是高地,山脉,交通极为不便,可以说苏军占据了极大的地利优势。
                  塞瓦斯托波尔的防御分为四个区域:

                  在塞瓦斯托波尔北湾为第四防区,主要防守巴拉克拉瓦-普利莫尔斯克方向,其主要防区,设置在别利别克河南岸和谢维尔亚湾之间,另外在河北岸的柳比莫夫卡地区还设立了一个支撑点,以牵制德军的行动。
                  红军构筑了12个防御地域,其中2个位于面临河岸的斜坡附近:西面的那个被德国人称为“马克西姆—高尔基1号”炮台,而东北面的,则称为“巴格拉季昂1号”要塞。这两个据点的前方部署了东西两个堡垒群:西面的堡垒群,由“莫洛托夫”,“契卡”,“格别乌”等堡垒组成。东面的则包括“斯大林”,“西伯利亚”,“伏尔加”,“顿涅茨”和“乌拉尔”堡垒群组成,其中斯大林堡位于东西两个堡垒群核心高地上。
                  塞瓦斯托波尔第三防区,这一地区地势险要,其北面是卡梅什雷峡谷,向南为布满矮树丛林的梅肯基亚,从北面通过塞瓦斯托波尔的道路就由此经过,封锁这条道路附近地区的核心阵地,被德军称为“巴格拉季昂2号”要塞,与之相连的有“库贝”“巴勒库勒瓦”堡垒。
                  紧邻梅肯基亚的是第二防区,该区域的主要防御从梅肯基亚向城市延伸的公路,并依托乔尔亚纳河附近的费久希内高地,封锁背面道路与南面道路之间的交汇点。苏军在这里依托的圆拱形山头,被德军称为“白糖帽子”,“北方鼻子”,“废墟山”。
                  这些山头一直这样延伸到红军的第一防区,该地区依托设在卡马雷的防御枢纽,封锁着塞瓦斯托波尔南岸通向该城的公路。由“上坡”“秃鹫”“风车”和“萨蓬山”组成防御阵地,其中萨蓬山防线是苏军阻止德军的最后地理屏障,其地势极其陡峭。炮兵观测员在上面居高临下,可以看到整个要塞地区,而在它的后方则是“马克西姆-高尔基2号炮台”,驻守兵力主要由海军步兵和苏联内务部队组成。
                  苏军的所有防御据点均由钢筋混凝土建造,重炮,加农炮,迫击炮等等火炮掩体均采用下沉式设计,防御阵地周围布满了铁丝网,雷场,而开阔地则布满了防坦克障碍。

                  (上为黑海舰队主任工程师阿尔奇尔的介绍,遗憾的是作者未能找到敖德萨主任工程师赫林诺夫的资料。)
                  曼斯坦因原计划在12月8日对塞瓦斯托波尔发动攻击,但连又遭遇了连雨天,12月的冰雨滞缓了攻击准备工作,行动再次拖延。
                  苏军克里米亚战区司令:“伊万·叶菲莫维奇·彼得罗夫”将军认为德军会以装甲部队为先导沿地处平原开阔地的雅尔塔公路发起突击,因此将雅尔塔公路定位防御核心。


                  IP属地:辽宁18楼2015-04-05 20:57
                  回复
                    摸角~


                    19楼2015-04-05 20:58
                    回复
                      摸角~~~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20楼2015-04-05 21:09
                      回复
                        但曼斯坦因反其道而行,选择了地势陡峭,布满苏军防御工事和被高尔基1号炮台火力覆盖的北湾地区发起攻击,其目的是占领“希菲尔纳亚湾”(SEVERNAYA BAY),掐断苏军的主要水路补给线,这将是对苏军的致命一击。
                        德军第22步兵师(指挥官:“里特基恩·沃尔夫中将”Lt-Gen.Wolff)和第132步兵师(指挥官:“弗里兹·林德曼中将”)负责攻打“喀恰”至“贝尔贝克”之间的地带。
                        德军第50步兵师(指挥官:“弗雷德里希·施密特中将”)和24步兵师负责由东向“希菲尔纳亚湾”发起突击。

                        德军的攻击一开始便受阻于位于主攻方向上的苏军密集的堡垒群,连环碉堡和堑壕,上图为位于德军主攻方向上的“斯大林堡”这是一座钢筋混凝土防御工事,装备有4门76MM防空炮和一些高射机枪,周围遍布堡垒,碉堡,堑壕。为了突破苏军北湾防线,德军多次出动航空部队实施轰炸,双方在地面展开了激烈的炮战,据点争夺战。
                        11月20日,德第22师第16步兵团(指挥官:“卓尔·冯·肖尔提兹 少校”)突破北湾外围防线,突进到斯大林堡垒附近。
                        同日“弗雷德里希·施密特中将”指挥德军第50步兵师向乔尔纳亚河附近的乌帕发起攻击。
                        11月21日,“弗里兹·林德曼中将”指挥的德军第132步兵师占领梅肯兹亚村。这一天苏联女兵“妮娜·安德烈耶夫娜·奥尼洛娃”上士在梅肯兹亚村击毁了德军一辆坦克,因此得到了彼得罗夫将军亲手颁发的红旗勋章。

                        12月,彼得罗夫将军意识到凭借要塞自身无法击退德军,德军随时可能攻攻破北湾并占领港口,因此向苏联统战部求援,黑海舰队司令“菲利普·谢尔盖耶维奇·奥克佳布里斯基”中将在电报中写道“以敌军目前的进攻速度,防线最多只能坚持三天”。

                        为了缓解塞瓦斯托波尔要塞的压力,苏联统战部决定派遣部队在刻赤半岛的“费奥多西亚”登入攻击德军侧翼。攻击部队由两支步兵师和红海军精锐部队“海军第79陆战旅”组成。计划原定于12月19日,然而行动两天前,德军对塞瓦斯托波尔防线发动猛烈攻击,第79旅奉命加入塞瓦斯托波尔保卫战。
                        12月22日,塞瓦斯托波尔号战列舰加入要塞保卫战,水兵们用305MM舰炮为地面部队提供了20个小时的火力支援。

                        12月底前,在消耗了大量炮弹,炸弹和兵力后,德军已经突进到斯大林堡周围,苏军与德军展开了近距离搏斗,为了避免堡垒陷落,一支由海军志愿者组成的敢死队冒着炮火增援斯大林堡,并在堡垒旁加入了守军与德军的白刃战中,双方的炮火甚至直接打在堡垒附近,战况十分惨烈,苏军统战部亦多次电令守军殊死抵抗。由于苏军的殊死抵抗,德军各攻击部队指挥官情绪消极,纷纷向曼斯坦因抱怨攻部队已经无力继续进攻。恰逢此时莫斯科对外公开广播了苏军登入刻赤的计划,并宣称该计划由斯大林亲自制订并指挥,誓要夺回克里米亚。于是曼斯坦因不顾希特勒严禁后退的命令,停止攻击并将部队向后撤了,以做休整。
                        事后,曼斯坦因元帅在回忆中写道“我们必须把部队撤退到安全地区,任何拖延都可能是致命的”。





                        IP属地:辽宁21楼2015-04-09 19:23
                        收起回复




                          上图为残存在北湾的苏军碉堡

                          被击沉在港口的驱逐舰

                          以坦克炮塔改装的火力点

                          海军130㎜炮台


                          IP属地:辽宁22楼2015-04-09 19:2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