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之战是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孙军与曹军以合肥为目标的争夺战。合肥是一座曹操命刘馥所建设,位处东南方战略要地的坚固城池,后来又再增筑一城远水互为据守,名为合肥新城。而其主要作用是抵抗敌人的寨垒,所以守备能力对曹魏军极为重要;而东吴若要北伐,合肥是位于其进军路线的交通要冲,所以双方于208年至253年在此地爆发过五次较大型的冲突,孙吴军皆未能攻克曹军守势,北进之路从未展开。
合肥故称庐州。被称为淮右噤喉,江南唇齿,系长江以北守卫的咽喉重镇,向西可以达申、蔡故地,北则为徐、寿,江南势力必先得合肥而后争胜于中原;中原势力得合肥,则"扼江南之吭而拊其背矣"。魏明帝曹睿评价:先帝东置合肥,南守襄阳,西固祁山,贼来辄破之于三城之下者,地有所必争也。盖终吴之世,曾不能得淮南尺寸地,以合肥为魏守也。(先帝魏武帝曹操在东部部署了合肥城,南边边陲防守襄阳城,西疆稳固祁山的守备,敌兵进犯立即被遏制于这三个卫城之下,地位是在是重要。直到吴国将近沦亡,也不曾侵占淮南半点,都归结于合肥的守备之功。)[1]
合肥城(Hefei Castle)由曹操命令刘馥修建。遗址位于合肥市西十五公里的鸡鸣山东麓,东西约200余米,南北约300余米,约为长方形设立四门,唯南面无门,移设东侧,城内有环城墙的深宽坑道。[2] 合肥新城(New Hefei Castle)是按照满宠提议在旧城西北方向三十里修筑的新防御工事,因为远水和有险可依而造。今遗址位于合肥西北郊15公里、鸡鸣山东2.5公里、淝河北岸,今郊区三十岗乡古城郢南侧。城池南北长约400米,东西宽约250米呈长方形。城四周可分辨出宽约50米的护城河道。[3]今已辟为遗址公园,系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合肥故称庐州。被称为淮右噤喉,江南唇齿,系长江以北守卫的咽喉重镇,向西可以达申、蔡故地,北则为徐、寿,江南势力必先得合肥而后争胜于中原;中原势力得合肥,则"扼江南之吭而拊其背矣"。魏明帝曹睿评价:先帝东置合肥,南守襄阳,西固祁山,贼来辄破之于三城之下者,地有所必争也。盖终吴之世,曾不能得淮南尺寸地,以合肥为魏守也。(先帝魏武帝曹操在东部部署了合肥城,南边边陲防守襄阳城,西疆稳固祁山的守备,敌兵进犯立即被遏制于这三个卫城之下,地位是在是重要。直到吴国将近沦亡,也不曾侵占淮南半点,都归结于合肥的守备之功。)[1]
合肥城(Hefei Castle)由曹操命令刘馥修建。遗址位于合肥市西十五公里的鸡鸣山东麓,东西约200余米,南北约300余米,约为长方形设立四门,唯南面无门,移设东侧,城内有环城墙的深宽坑道。[2] 合肥新城(New Hefei Castle)是按照满宠提议在旧城西北方向三十里修筑的新防御工事,因为远水和有险可依而造。今遗址位于合肥西北郊15公里、鸡鸣山东2.5公里、淝河北岸,今郊区三十岗乡古城郢南侧。城池南北长约400米,东西宽约250米呈长方形。城四周可分辨出宽约50米的护城河道。[3]今已辟为遗址公园,系市级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