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扇
Written by 云何
铁扇先生,不详其名,自称姓冯,不知何处人,明嘉靖四十年一家三口迁来仙游县,于城郊万寿村定居,任该村私塾的授业先生。
冯先生常年手执一把纸扇,不论寒暑,总是随身带着,炎炎夏日是扇风的利器,到了课堂上就是用来打手心的戒尺,若是没将昨日所教的经文背出,少不了挨两下扇打。曾有好事的生徒想去偷先生的“戒尺”,结果发现先生的扇子虽是以木和纸为原料制得,却是异常的重。该生徒将这件事偷偷地告诉几位伴当,却不知是哪个走漏的,冯先生有一把重木扇的消息就在这小村里悄悄传开了,传言也越传越奇怪,渐渐变成了冯先生有一把铁扇子。消息最终还是传到了冯先生的耳里,先生不怒反喜,给自己起了个“铁扇先生”的别号。生徒偷扇的事也就这样不了了之了,而“铁扇先生”这个名号反而传开了,渐渐成了村民对冯先生的敬称。
嘉靖四十二年冬,倭寇入侵,不日攻下兴化府,西向,围城仙游。万寿村民得知噩耗,便知城郊是呆不下去了,赶紧收拾东西举村连夜逃走。在逃亡时村人按照冯先生的布置,半数青壮年都被安排在队尾,以防倭寇的追袭。可是再好的安排,当执行的人只是乡野村民时,是万万不可能敌得过训练有素的敌军的。
接近凌晨时,在一隘口,倭寇追上了逃亡的队伍。为了尽可能的保留有生力量,前队被迫先行离开,留下队尾的青壮年与倭寇对峙。村人所持之物不过是日常的柴刀、斧头之流,遇上锐利而修长的日本刀便形如废铁,只能是被砍缺的份。看着身旁的同伴一个个的倒下,每个人的心头都是一紧,一股难以言喻的滋味在心头缠绕,说不清是恐惧、愤怒还是悲伤,也来不及去体味,只能握紧手中姑且称之为“武器”的东西,去捍卫活下去的权利。因为不反抗,只能死。
突然人群中暴起一个人影,迅速地向倭寇方坠去。
黎明的晨光下,他手中的扇子尖端寒光奕奕。
“铁扇先生……”一个村人的喃喃自语点破了黑影的身份。“没想到那扇子真的是铁做的啊!”另一个人接过了话茬。
交战因这飞起的人影而暂停,所有人都在抬头仰望着这身影。
“咻——”铁扇先生凭着落下的势,手中的铁扇信手一挥,便割了敌方领头的喉,血液飞溅,染红了先生的青衫。目光随着先生落下的身影,留下的村人们为先生流畅而优美的动作所惊艳,又为敌方领头被杀而欣喜。“啊——”热血上涌,村人握紧了手中的利器朝倭寇砍去。而下落的铁扇先生,就地向前一翻,而后来了个鲤鱼打挺,又跃起,连杀二寇。
双方再次混战在一起,冲天的怒吼,飞溅的血液,在晨光的揉搓下构成了瑰丽的画卷。人人都杀红了眼,不论村人还是倭寇。这就是战争,唯有热血与热血相互喷溅。
嘉靖四十二年除夕,戚家军通过联合夹击粉碎了倭寇对仙游城的围困。倭寇余众向泉州、惠州方向遁去。万寿村人及各地逃亡群众返乡。隘口血战以倭寇溃逃为结果告终,而参与战斗的万寿村青年唯余二三人矣,铁扇先生亦战死,只剩下他所使用的铁扇被作为遗物带回给其妻冯杨氏,冯杨氏见扇便失声痛哭,几度昏死过去。看见冯杨氏如此这般,村人也只好将到嘴的一个个疑问咽回肚里。
冯先生究竟是什么人?又为什么拥有这把扇子……
一切问题直到今天也没有人知道。而唯一知道谜底的冯杨氏直到尘归尘土归土也不曾透露一丝。
后来铁扇在几百年间辗转数人,落到了我太爷爷的手上,结果遇着文革“破四旧”,不得已交与他人保管,文革后也不记得去讨,只得不了了之。根据我爷爷引自太爷爷的描述,那把“铁扇”外观与普通木扇并无二致,只是内含机关,开启后扇尖便会有铁刺出现,仅此而已。只可惜那铁扇不曾传下来,唯有传奇代代相传。
(完)
Written by 云何
铁扇先生,不详其名,自称姓冯,不知何处人,明嘉靖四十年一家三口迁来仙游县,于城郊万寿村定居,任该村私塾的授业先生。
冯先生常年手执一把纸扇,不论寒暑,总是随身带着,炎炎夏日是扇风的利器,到了课堂上就是用来打手心的戒尺,若是没将昨日所教的经文背出,少不了挨两下扇打。曾有好事的生徒想去偷先生的“戒尺”,结果发现先生的扇子虽是以木和纸为原料制得,却是异常的重。该生徒将这件事偷偷地告诉几位伴当,却不知是哪个走漏的,冯先生有一把重木扇的消息就在这小村里悄悄传开了,传言也越传越奇怪,渐渐变成了冯先生有一把铁扇子。消息最终还是传到了冯先生的耳里,先生不怒反喜,给自己起了个“铁扇先生”的别号。生徒偷扇的事也就这样不了了之了,而“铁扇先生”这个名号反而传开了,渐渐成了村民对冯先生的敬称。
嘉靖四十二年冬,倭寇入侵,不日攻下兴化府,西向,围城仙游。万寿村民得知噩耗,便知城郊是呆不下去了,赶紧收拾东西举村连夜逃走。在逃亡时村人按照冯先生的布置,半数青壮年都被安排在队尾,以防倭寇的追袭。可是再好的安排,当执行的人只是乡野村民时,是万万不可能敌得过训练有素的敌军的。
接近凌晨时,在一隘口,倭寇追上了逃亡的队伍。为了尽可能的保留有生力量,前队被迫先行离开,留下队尾的青壮年与倭寇对峙。村人所持之物不过是日常的柴刀、斧头之流,遇上锐利而修长的日本刀便形如废铁,只能是被砍缺的份。看着身旁的同伴一个个的倒下,每个人的心头都是一紧,一股难以言喻的滋味在心头缠绕,说不清是恐惧、愤怒还是悲伤,也来不及去体味,只能握紧手中姑且称之为“武器”的东西,去捍卫活下去的权利。因为不反抗,只能死。
突然人群中暴起一个人影,迅速地向倭寇方坠去。
黎明的晨光下,他手中的扇子尖端寒光奕奕。
“铁扇先生……”一个村人的喃喃自语点破了黑影的身份。“没想到那扇子真的是铁做的啊!”另一个人接过了话茬。
交战因这飞起的人影而暂停,所有人都在抬头仰望着这身影。
“咻——”铁扇先生凭着落下的势,手中的铁扇信手一挥,便割了敌方领头的喉,血液飞溅,染红了先生的青衫。目光随着先生落下的身影,留下的村人们为先生流畅而优美的动作所惊艳,又为敌方领头被杀而欣喜。“啊——”热血上涌,村人握紧了手中的利器朝倭寇砍去。而下落的铁扇先生,就地向前一翻,而后来了个鲤鱼打挺,又跃起,连杀二寇。
双方再次混战在一起,冲天的怒吼,飞溅的血液,在晨光的揉搓下构成了瑰丽的画卷。人人都杀红了眼,不论村人还是倭寇。这就是战争,唯有热血与热血相互喷溅。
嘉靖四十二年除夕,戚家军通过联合夹击粉碎了倭寇对仙游城的围困。倭寇余众向泉州、惠州方向遁去。万寿村人及各地逃亡群众返乡。隘口血战以倭寇溃逃为结果告终,而参与战斗的万寿村青年唯余二三人矣,铁扇先生亦战死,只剩下他所使用的铁扇被作为遗物带回给其妻冯杨氏,冯杨氏见扇便失声痛哭,几度昏死过去。看见冯杨氏如此这般,村人也只好将到嘴的一个个疑问咽回肚里。
冯先生究竟是什么人?又为什么拥有这把扇子……
一切问题直到今天也没有人知道。而唯一知道谜底的冯杨氏直到尘归尘土归土也不曾透露一丝。
后来铁扇在几百年间辗转数人,落到了我太爷爷的手上,结果遇着文革“破四旧”,不得已交与他人保管,文革后也不记得去讨,只得不了了之。根据我爷爷引自太爷爷的描述,那把“铁扇”外观与普通木扇并无二致,只是内含机关,开启后扇尖便会有铁刺出现,仅此而已。只可惜那铁扇不曾传下来,唯有传奇代代相传。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