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背后有高人吧 关注:412贴子:1,523

《周易的历史》,有图有真相!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你确定看过《周易》?进来看看什么是《周易》,亮瞎你的眼。——背后有高人


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5-02-11 20:39回复


    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5-02-11 20:46
    收起回复
      《周易》这本书
        开始之前,先看看我们的研究对象。当然,如果你手头上有一本就更好了。


      3楼2015-02-11 20:53
      收起回复
        只要一本简简单单的《周易》就好,我们背后有高人,所以不需要什么大师的白话文注释本。
          翻开它——当然,你需要注意的是,它跟以前的《周易》是有区别滴。


        4楼2015-02-11 20:53
        回复
          过去的《周易》是什么样子的?
            下面你看到的,就是一个两千多年前版本的《周易》。


          5楼2015-02-11 20:54
          回复


            6楼2015-02-11 20:54
            收起回复
              这个版本的《周易》,于1973年12月在长沙的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墓主人是汉初长沙丞相轪侯利苍的儿子,据专家判断,此卷抄写的时间约在西汉文帝初年(约公元前180年至170年间)。由于是抄写在帛上的书,所以叫做“帛书周易”,简称“帛书易”或“帛易”。


              7楼2015-02-11 21:02
              回复
                除了抄写在布帛上,《周易》还有抄写在竹简上的。


                8楼2015-02-11 21:03
                回复
                  1977年,安徽省阜阳市双古堆1号汉墓出土了抄在竹简上的《周易》。由于墓主是西汉第二代汝阴侯夏侯灶,卒于汉文帝十五年(公元前165年),所以可以确定,这部《周易》的年纪至少和马王堆的帛书《周易》不相上下,可是不知道这什么,这竹简却比帛还脆弱,烂成了一堆小片片,专家们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终于把它的残片七拼八凑的,勉强看出这上面原来抄的是《周易》,真不容易呀!


                  9楼2015-02-11 21:04
                  回复


                    10楼2015-02-11 21:05
                    回复
                      前面这两部《周易》,都已经是两千多年前西汉时代的版本了,但还不是最古老的版本。


                      11楼2015-02-11 21:05
                      回复
                        1994年,上海博物馆从香港文物市场上购藏了一批战国楚竹书,是为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从这批竹简中,整理出了目前所见最早的一种《周易》版本,其年代为战国晚期。(据说,2008年7月,清华大学通过校友的捐赠,自香港抢救收藏的2388枚战国竹简中也有与《周易》有关的内容,由于专家们在研究完竹简之前是不肯把所有照片公布的,所以,据鄙人观察,目前流出的清华简照片中尚未发现《周易》文本。因此,目前为止,我们可以放心地说,上海博物馆藏的《周易》,是我们可以看到的最早版本的《周易》了。)


                        12楼2015-02-11 21:05
                        回复
                          下图便是上海博物馆藏的楚简版《周易》


                          13楼2015-02-11 22:36
                          回复
                            话说唐朝初年,印刷术未发达,读书人想找本标准教科书很困难,为了方便大家学习,唐文宗太和四年(公元830年),在郑覃、唐玄度的建议下,皇帝派人花了七年时间,把12部经典在了石头上,这就是有名的“开成石经”。12部经典中,第一部刻在石头上的就是《周易》。


                            15楼2015-02-11 22:36
                            回复
                              那么,“开成石经”上的《周易》,究竟又是从哪个地方抄来的呢?原来,唐朝初年,为了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整顿混乱的学术界和教育界,朝廷决定出面撰修并颁布统一经义的教科书。 唐太宗下令,由国子祭酒孔颖达召集当时一些著名的学者,共同撰修《五经正义》。所谓的五经,就是《周易》、《尚书》、《诗经》、《礼》和《春秋》。由于孔颖达精通魏时《王氏易》(王弼曾注《周易》),于是就将王弼注本中的《周易》经文选为《五经正义》的官方版本。贞观十六年(642年),《五经正义》撰成,王弼所注的《周易》版本从此成为正式版本。“开成石经”上所刻的《周易》,其实也就是王弼版本的《周易》,也就是我们目前市场上所有通行版本的最初面目。


                              17楼2015-02-11 22:4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