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泽百家吧 关注:185贴子:1,880
  • 5回复贴,共1

《道德情操论》——亚当斯密著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亚当斯密,18世纪著名的经济学家和伦理学家。1723年6月5日出生于苏格兰法夫郡;1737年进入格拉斯哥大学学习哲学;1740年被选入牛津大学深造;1748年,任爱丁堡大学讲师;1751年,任格拉斯哥大学教授;1763年,任英国财政大臣养子的伴游导师;1778年任爱丁堡关税局长;1790年7月17日辞世。
亚当斯密一生奉献了两部传世经典:《道德情操论》(1759年)和《国富论》(1776年)。前者为伦理学著作,它的出版使亚当斯密享誉学术界;后者为经济学著作,它的出版标志着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诞生,也成就了亚当斯密作为“经济学之父”的不朽名声。


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5-02-07 21:22回复
    我们的感官从来没有,也绝不可能,带给我们超出我们自身以外的感受;只有透过想象,我们才能对别人的感觉有所感知。而想象的机能,除非是向我们描述,倘若我们身处他的境地时,我们自己将会有的感觉外,也不可能以其他任何方式帮助我们对他的感觉有所体会。——第一节 同情感


    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5-02-07 22:15
    回复
      同情感,与其说是因为我们看到某种感情所引起的,不如说是因为我们看到引起那种感情的处境所引起的。——第一节 同情感


      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15-02-07 23:57
      回复
        旁观者的同情感,必定完全来自于他想到,当自己沦落到同样不幸的情况,同时又能够(这也许是不可能的)以他目前的理智与判断去看待那种状况时自己将会有的感觉。


        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15-02-08 00:04
        回复
          每一个人都须承认,我们赞许他人的意见与否,只不过表示他们的意见和我们自己的意见符合与否。——第三节 论通过他人的情感与我们的是否相和来评论他人的情感合宜与否的方式


          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15-02-08 01:23
          回复
            行为的功与过或行为的性质,究竟是使它有资格得到奖赏抑或受到惩罚,全在于引发行为的情感所欲产生或倾向产生的后果,性质上是有益的抑或是有害的。 ——第三节 论通过他人的情感与我们的是否相和来评论他人的情感合宜与否的方式


            来自Android客户端16楼2015-02-08 01:3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