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epaper.chinatibetnews.com/xzsb/html/2013-01/12/content_421026.htm
原载《西藏商报》
当代著名作家。 以本名和笔名在海内外华文报刊发表作品百万余字。出版长篇小说《平行塔》等各类著作13部,入选百余种最佳文学选集、经典合集文库等。获得海内外数百家媒体关注, 《中国青年报》发表书评认为《平行塔》“推动中国社会推理走向成熟”。
告别的仪式
■文/沈嘉柯
你知道你与故乡最短的距离是多少吗?
也许你有一个大概的数字。
那么准确到小数点,你知道吗?
也许你不知道。其实我也不知道,即便我已过了而立之年。我只知道一个大概的数字,有多少人会拿着游标卡尺,摊开地图按比例换算呢?
有一天晚上,不知道为什么睡不着,同时心头却很平静。半夜漫无目的的看着一些东西,忽然去搜索了一下地图。我用测距功能,在两点之间拉出一条直线,瞬间显示出数据,此时此刻此地,我距离故乡最短的距离是172.5公里,精确到小数点后。这是现代科技的厉害之处,乡愁,也可以不费吹灰之力,得以量化。
反复在心里默念这个数字,顿时少年和童年时代的全部记忆扑回。我对当下的所有生出强烈的飘渺感,已经消逝的年月反倒无比真切。
事实上,172.5公里是我少年时代的小镇,出生地是另外一个小镇。1999年,17岁去省城念大学,然后如同一江向东流的水,毕业、就职、买房、父母搬来同住,卖掉了过去的房子。就这样,我和父母一起移居到省城,我与故乡的联系,仅仅在于,祖父祖母仍在老家。
前些年很爱去旅行,到处跑,渐渐地,每去一个繁华热闹的大城市,每去一个风景很好的村落小镇,我就忍不住拿它来跟自己定居的城市比较,跟自己度过青少年时期的宁静小镇作比较,跟自己祖辈所在的乡村平原作比较。
我这才醒悟,年少时灵魂柔软,尚未固定,一个背包天南地北独自跋涉,从不眷念,不知道明天睡在哪里,也不知道在哪里醒来,更不知道在哪个城市读书、工作和定居。可是长大后呢?尔后,将在世上飘零,直到落脚。我的灵魂在哪里定型,哪里就是我的故乡。
然而,我仍未完全断开那条无形的丝线。
去年最末尾三天,79岁的祖母因为心肌梗塞,突然病逝,我与父母匆忙赶回故乡。守夜送葬之后,我沿着街道仍然熟悉的小镇转悠,楼屋和建筑面目全非。这里有与城市一模一样的大超市、连锁快餐厅和服装专卖店,店子里都悬挂着许多液晶电视。
祖母的丧事办完,父亲先回,我和母亲乘坐地铁,再转迅捷的动车,172.5公里,原来只不过是80多分钟的车程。
我的故乡空间上并不遥远,却又在时间上无限遥远。直至与亲人做彻底的告别,直至我回去已变成了客人的身份。这一刻我不得不承认,我的确已经失去了故乡,并且,不知不觉中,我已经执行了告别的仪式——我搞清楚了精确的地理距离。
那些记忆,那些眷念,那些依依不舍的回响,我在潜意识里,缓慢又沉默地整理好,打包,随身携带。我将生命中1982年至1999年,我的小半生,那最初的源起,内化为我自身的一部分,莫失莫忘,不离不弃。
原载《西藏商报》
当代著名作家。 以本名和笔名在海内外华文报刊发表作品百万余字。出版长篇小说《平行塔》等各类著作13部,入选百余种最佳文学选集、经典合集文库等。获得海内外数百家媒体关注, 《中国青年报》发表书评认为《平行塔》“推动中国社会推理走向成熟”。
告别的仪式
■文/沈嘉柯
你知道你与故乡最短的距离是多少吗?
也许你有一个大概的数字。
那么准确到小数点,你知道吗?
也许你不知道。其实我也不知道,即便我已过了而立之年。我只知道一个大概的数字,有多少人会拿着游标卡尺,摊开地图按比例换算呢?
有一天晚上,不知道为什么睡不着,同时心头却很平静。半夜漫无目的的看着一些东西,忽然去搜索了一下地图。我用测距功能,在两点之间拉出一条直线,瞬间显示出数据,此时此刻此地,我距离故乡最短的距离是172.5公里,精确到小数点后。这是现代科技的厉害之处,乡愁,也可以不费吹灰之力,得以量化。
反复在心里默念这个数字,顿时少年和童年时代的全部记忆扑回。我对当下的所有生出强烈的飘渺感,已经消逝的年月反倒无比真切。
事实上,172.5公里是我少年时代的小镇,出生地是另外一个小镇。1999年,17岁去省城念大学,然后如同一江向东流的水,毕业、就职、买房、父母搬来同住,卖掉了过去的房子。就这样,我和父母一起移居到省城,我与故乡的联系,仅仅在于,祖父祖母仍在老家。
前些年很爱去旅行,到处跑,渐渐地,每去一个繁华热闹的大城市,每去一个风景很好的村落小镇,我就忍不住拿它来跟自己定居的城市比较,跟自己度过青少年时期的宁静小镇作比较,跟自己祖辈所在的乡村平原作比较。
我这才醒悟,年少时灵魂柔软,尚未固定,一个背包天南地北独自跋涉,从不眷念,不知道明天睡在哪里,也不知道在哪里醒来,更不知道在哪个城市读书、工作和定居。可是长大后呢?尔后,将在世上飘零,直到落脚。我的灵魂在哪里定型,哪里就是我的故乡。
然而,我仍未完全断开那条无形的丝线。
去年最末尾三天,79岁的祖母因为心肌梗塞,突然病逝,我与父母匆忙赶回故乡。守夜送葬之后,我沿着街道仍然熟悉的小镇转悠,楼屋和建筑面目全非。这里有与城市一模一样的大超市、连锁快餐厅和服装专卖店,店子里都悬挂着许多液晶电视。
祖母的丧事办完,父亲先回,我和母亲乘坐地铁,再转迅捷的动车,172.5公里,原来只不过是80多分钟的车程。
我的故乡空间上并不遥远,却又在时间上无限遥远。直至与亲人做彻底的告别,直至我回去已变成了客人的身份。这一刻我不得不承认,我的确已经失去了故乡,并且,不知不觉中,我已经执行了告别的仪式——我搞清楚了精确的地理距离。
那些记忆,那些眷念,那些依依不舍的回响,我在潜意识里,缓慢又沉默地整理好,打包,随身携带。我将生命中1982年至1999年,我的小半生,那最初的源起,内化为我自身的一部分,莫失莫忘,不离不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