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风台风台风台风...吧 关注:214贴子:1,459
  • 1回复贴,共1

又是魔法少女的东西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聚餐回来有点时间发文....弱弱的冒个泡好了
其实我没有很深入的去探讨或思索过这个问题......我这边尽可能就我所学阐述我的看法
毕竟我平常连机构的报文甚麽的其实也没啥去看(炸)
更遑论认定副热带及温带热带系统上能否提供甚麽精确意见.....
我把您的问题简化一下:
进入内部的冷空气的量多寡对於热带气旋强度结构的影响如何?
少量的冷空气被消耗完之后是否会继续以热带气旋身分维持甚至有进一步增强的可能?
先说结论,从理想实验中我觉得你的论点也许可行,但现实生活中恐怕很难存在。
精确的量化估计要考虑的因素很多同时也是目前技术难以做到的,我们先以简单定性过程来看:
一股冷空气下沉进入了热带气旋内部的影响是甚麽?
单一稳定暖心结构藉由维持径向气压梯度力使系统得以藉CISK及WISHE过程来维持其强度并发展,但要注意这种位於中高层的暖心结构某一程度上也加大了内核区域的垂直稳定性,这是一个抑制台风强度的因素。
成也暖心败也暖心,但显然就尺度分析以及观测结果来看这种抑制作用是有限的。
冷空气进来后呢?
其所到之处倾向於将暖湿空气进一步抬升使其释放潜热爆发对流,也就是囚锢过程,不论是这个过程正在进行或是已经进行结束,在变性中的系统有时也可看到强烈的对流爆发过程,姑且将其视为回光返照好了,总之一旦冷空气进入,由於其本身冷的性质加上抬升暖湿空气在其前缘的锋区产生上升运动进一步释放潜热,这将会导致系统内径向温度梯度结构分布被破坏(潜热无法中在内核释放),形成非单一化的状态,进而使得内流无法集中往核心再上升。
进一步的,此种囚锢过程造成的抬升释放潜热作用在中上层区区域,对於内核暖心可能还有短期加强的趋势,但由於底层是冷空气侵入的缘故,此种效应无形中更加大了整体的气层稳定度进一部又更抑制内流往中心上升趋势。
简单来说就是加大垂直向的温度梯度却又破坏水平向的温度梯度分布。
现在让我们把焦点放在冷涡上,我想重点在於冷涡提供的冷空气量究竟为何?
冷涡我想这里指的是割离低压而非热带副热带洋面的CCL对吧,那麽这种中纬割离低压有两种型态。
伴随地面旋生过程的割离低压往往有相当强且大范围的地面冷空气(大陆冷高压),常和阻塞脊相伴,这种状况下源源不绝的冷空气灌入台风内部,下场自是不言而喻。
而另外一种割离低压(您文中提及的这种),其冷空气可能来自於中高层极涡分裂南下过程,地面不一定有系统型态近似孤立。
注意一点,不论是何种型态都是属於综观尺度的千公里级,比台风大得多。
故两者接近且因台风气旋式风场作用导引冷空气南下,加上接近时冷空气自中高层向下入侵的前述对於气旋内温度场作用,又可能进一步导致气旋与台风间区域高度场下降,两者又更接近冷空气进一步侵入....
再无显着高层系统仅孤立低压的情况下,这综观尺度的割离冷涡提供的冷空气我想规模便足以使台风变性完成
,只要时间够长的话,因此的确如您所说这种冷空气强度范围可能有限,但考虑到两者的尺度差异,即使是"有限",这个限度恐怕也已超过台风暖心(水平尺度顶多百公里,甚少超过500km)容忍的极限,要用光恐怕也是办不到的。
所以其实我觉得不管是遇到此型割离低压或是进入强斜压性的西风带,变性成温带气旋只是快与慢的问题。
而且基本上接触到冷空气时代表已经有一定的纬度,地球自转的效应容易使纬度越高的台风更易往北行进加速接触更多冷空气而变性,不论有无导引驶流。
就如同您另外补充的Rita,我相信即使有暖湿水气上来支援,冷涡对其的影响其实可能一直都在(我没看到当时的天气图故只能推测),而且这样额外的暖湿水气对於底层有冷空气入侵的台风而言,其更可能因为遇上自外围入侵的冷空气抬升,导致额外的对流降水潜热释放无法集中入核心而在外围(这部分我的看法似和您相反),未必有利强度维持。
因此除非有甚麽因素使得该低压突然北收或大幅浅化(基本上考量到孤立低压与台风都是相对独立的系统,两者一旦接触由於正涡度相引的关系感觉不太容易突然分开),使台风得以脱离其影响,加上台风所在位置为高海温以及有持续暖湿水气输送,方有可能产生您说的结果,但一句话:除非有密集观测否则现阶段仅可能用模式设定参数印证。
否则一旦遇上割离低压,不论何种型态,我想对台风而言恐怕都是吹响黄昏的号角而已。
不过这篇是很棒的思考....您提出的问题对於版上的大气研究所学子而言恐怕是有利毕业的好素材
您本身也是气象相关吗,有时我觉得非本科生反而能跳出书本理论的局限去想到更多有趣的问题....


IP属地:天津1楼2014-12-14 10:37回复


    IP属地:江苏2楼2020-04-16 16:3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