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露吧 关注:11,458贴子:195,696
  • 11回复贴,共1

【141009-转载】用月食确定《长安幻夜》之时代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一楼度,在微博看到的,转自果壳,虽然不是很明白但是觉得好厉害啊!给技术宅考证党跪了,作者胡一钗


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4-10-09 09:39回复
    便将新月出现的日期统一定为初一。这也是为何会有大小月了。(注释2)
    中国古代对预报日月食是非常重视的,预报对了自然是严阵以待,漏报错报了更是等于妖言惑众,要作死的事情。因此,我国史书中天文志和司天监对日月食记录的可信度和完整度,要比君臣言行记载的可信度高不少……
    正因为日月食的规律性和记录的准确性,才成为了推断历史事件发生的一个重要手段。

    好了,书包掉了这么多,现在进入正题:《长安幻夜》之时间定位。
    《长安幻夜》(注释3)是一部以唐朝李隆基先生治世年间为背景的异怪清谈小说,每章背后还附有创作秘话和历史小知识。在本文一开头就说到,本文是借着《长安幻夜》来实战一下年代考古的小知识,并不是想钻牛角尖啦。
    假设,《长安幻夜》里面所述的都是真实发生过的事情,那我们怎样精确定位每个事件的发生时间呢?看完前面啰嗦的铺垫后,大概都明白了:寻找里面出现的日食或者月食时间!
    而我选择了从《长安幻夜》的《昆仑夫人》入手。
    《昆仑夫人》说的是主角们和一枚有灵气的猫形镇纸,为了消灭猎食儿童魂魄的妖怪“鬼车鸟”,借用月食天狗的力量取得胜利的故事。里面关于那场月食的说法,有以下记载:
    “听说是司天台观测出明晚将有不祥天象,术士们都进宫准备禳解的仪式去了。”
    “皇后也要斋戒的话,大概说的是月食吧?”
    那么就从这个月食开始入手去考据吧!


    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4-10-09 09:42
    回复

      故事发生的地点是唐朝的首都长安,也就是今天西安一带。所以,首先要找出李隆基先生治世年间,在西安可以观测到的月食。
      李隆基在位的年代是公元712年至756年,距离现在一千两百多年了,还能追溯吗?能,而且还精确到秒。
      我使用的工具,是NASA开发的月食发生日期在线查询:
      http://eclipse.gsfc.nasa.gov/JLEX/JLEX-index.html
      选择Asia and Asia minor,Xian(西安),日期段选择0701-0800,公元8世纪在西安(长安)可以观测到的月食——包括月偏食和月全食——都会列出来了。当然我们需要的只是公元712年至756年的数据。可是,这样筛选一下,也有差不多一百条记录,显然不适合排查。
      这个时候就需要其他条件了。我发现《昆仑夫人》里描述月食发生之夜,有这么一个关键句子:
      “这是小暑节气未至的一个满月夜。”
      这句话说明,这是小暑之前的农历十五日。而“小暑”这个节气,公历日期都是在7月7日或8日。
      也就是说,我们只需要“发生在公历6月的月食”数据,一共是7次:


      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4-10-09 09:42
      回复
        接下来做进一步筛查。《昆仑夫人》记载,为了准备月食的禳解仪式,著名道士司马承祯也入宫了。
        “司马承祯”在史上真有其人,乃是茅山道士(无误),于公元727年在王屋山建立道院。他的生卒年是公元647年-735年,因此,至少可以排除掉736年之后的月食了。
        这样我们得到了三个可能的日期:
        公元717年6月28日,公元726年6月19日,公元727年6月8日。

        跟电视剧里面播放的不同,日食和月食都不是几分钟之内就完成的过程。以月食为例,从月亮进入半影区开始,经历初亏、食甚、复圆、离开半影区,整个过程需要约3-6个小时(视月偏食和月全食而不同。)如果月食发生的时间太早,太阳还没落山,那最后只能看到复圆后的一部分。
        很明显,根据小说记载,肉眼感觉到的月食(“倒影中那一轮白芙蓉花般的月亮,正从边缘一点点、一丝丝地浸染上青气”)发生前已经入夜了。那么至少初亏的时候就已经是傍晚。对照上表的初亏时间,717年6月28日的月偏食和727年6月8日的月全食最有可能。
        小说中并没有明确说明是偏食还是全食。《长安幻夜》的各篇章如果没有说明,都是按照时间先后顺序进行的,可以根据人物出场先后时间判断。在《昆仑夫人》之前的《香恋歌》,曾提到李隆基之女万安公主在长安居家修道。根据《新唐书》记载,她开始修道是在716年农历五月后,《香恋歌》发生的日期是“伏月的末尾”也即农历六月底,之后至少经过了一个秋冬,进展到立夏(公历5月6日)后的《青莲姬》,再跳过了秋冬到达《红叶宫词(发生在春日)》的章节,才到《昆仑夫人》所在的夏天。也就是说,《香恋歌》和《昆仑夫人》间隔了至少两年。
        如果《昆仑夫人》发生的月食发生在公元717年6月28日,那么逆推上溯,《香恋歌》发生的日期将最晚在715年,显然与万安公主修道的时间不符合。
        因此,通过排除法,可以判断《昆仑夫人》发生的那场驱妖战斗,发生在727年6月8日的月全食之夜,晚上约8点的时候。


        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4-10-09 09:43
        回复

          通过上面半恶搞半究真的考据,我们可以总结出根据日月食确定历史事件时间的一般路线:
          首先,确定史料及天文现象记载的准确性。
          其次,根据史料记载的地点和季节,筛选出一个范围的事件列表。
          接着,从事件牵涉的人物生平,进一步确定最接近的时间点。
          如果以上过程无法得出符合史实可能性的时间,那么就要检讨是否对天文现象记载存在误读。例如,《竹书纪年》关于“天再旦”的记载(注释4),普遍解释为“伴随日出发生的日全食”,但也有观点认为那只是“日出天阴复晴”的气候现象。
          好了,考据到此结束了。顺便一说,大家可以算一下,本文开始时所提到那场差点要了李淳风老命的日食,发生在什么时候?
          注释1:《隋唐嘉话》:“太史令李淳风校新历成,奏太阳合日蚀当既,於占不吉。太宗不悦,曰:‘日或不蚀,卿将何以自处?’曰:‘有如不蚀,则臣请死之。’及期,帝候日於庭,谓淳风曰:‘吾放汝与妻子别。’对以尚早一刻,指表影曰:‘至此蚀矣。’如言而蚀,不差毫发。”来源:GOOGLE数字图书馆 http://www.google.cn/books?id=iR6WaFYl5u8C&lr=
          注释2:来自WIKIPEDIA“日食”条目的注释:“在中国史书上记录的日食中有部分发生在晦日,即农历三十,如《史记•孝文本纪》有‘(二年)十一月晦,日有食之。十二月望,日又食’,‘三年十月丁酉晦,日有食之’的记录;《史记•孝景本纪》有‘七年十二月晦,日有食之’,‘中三年……九月戊戌晦,日食’的记录。这是因为当时的历法是采用平朔的方法,这种方法没有考虑到日月的运行差距,定出的历法存在偏差,真正的新月有时可能会出现在前一月的最后一天或这个月的第二天。所以会出现日食在晦日的情况。隋唐以后历法采用定朔的方法,将太阳的黄经和月的黄经一致的那一天作为每月的初一,因此隋唐后日食只可能发生于朔,即农历初一当日。”http://zh.wikipedia.org/wiki/%E6%97%A5%E9%A3%9F#cite_note-1


          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4-10-09 09:43
          回复
            给跪了!!!


            来自手机贴吧7楼2014-10-10 22:11
            回复
              这是我下个月的膝盖!
              这个真心高端大气上档次可惜我看不懂


              IP属地:重庆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14-10-12 06:36
              回复
                好厉害的样子。


                10楼2014-10-12 13:14
                回复
                  。。。。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14-10-19 06:22
                  回复
                    不明觉厉


                    来自iPhone客户端12楼2014-10-26 12:04
                    回复
                      哇赞!


                      来自iPhone客户端13楼2014-10-26 13:2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