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年这个时候,葡萄已收尾,而今年,沙县南阳乡南阳村葡萄种植基地至今葡萄还挂满枝头。9月11日下午,记者到这个种植基地采访,基地负责人林宗德告诉记者:“去年,我们这里一批又一批的游客,慕名前来体验采摘葡萄,可今年游客却很少,葡萄卖不出去,有可能本钱都收不回来。”
记者采访部分县(市、区)的葡萄种植户和超市业主,了解到:与往年相比,今年葡萄不好卖,销售价格普遍走低。
为何会出现这个情况呢?
种植户:种得越多,亏本越多
林炳坤是三元区中村乡的葡萄种植户,他今年在回瑶村等地有120多亩葡萄,他说:“今年销售情况一般,总体情况不如去年好卖,主要靠个人买,单位团购的很少。”为了解决卖难问题,他特地建了网站,开通公共销售微信平台,通过网购,客户直接与他下订单。如红乳、着色香、夏黑等不同葡萄品种,在厦门卖的价钱比在三明卖得要好,价格高,利润较好,在三明超市卖得利润较低。
沙县旺农种植专业合作社林理事长说,今年葡萄种得越多,亏本越大,目前还有将近一万公斤葡萄没卖掉,已委托阳尊葡萄酒厂加工葡萄酒。
市场:葡萄运输要保持新鲜穗粒完整
三明水果批发市场批发商张选明反映,今年葡萄价格走低原因很多,但与葡萄运输有很大关系,比如:有的客户运来的葡萄,采用大箱装运,一串葡萄提起来会掉果五六粒,甚至十几粒,卖相实在差。
张选明说,现在消费者生活消费观念变了,对葡萄的保鲜度要求也高了,所以葡萄要特别注意保持新鲜和防止掉粒。
记者走访市区部分超市和小摊贩。超市营业员反映,今年葡萄价格从一开始就不行,有时降价销售也没人要。
列东汽车站和西客站人流较多。9月18日,记者在这两处了解到,葡萄(提子)价格每斤仅6.50元。摊贩沈香妹说:“去年这个时候,每斤葡萄最少都可以卖到12元左右。”
“什么原因?”记者问她们。
她们回答说:“可能三明人不喜欢吃葡萄,卖相不好可能是一个重要原因。”
葡萄运输如何保持新鲜,如何防止掉粒?
沙县旺农种植基地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林宗德说:“用小纸箱,每箱装3公斤,箱内还放置冰块。运输时,箱与箱之间做到不挤压。”
市农副产品信息中心:单位团购很少
市政府农副产品信息中心工作人员说,葡萄销售由农业部门管理,他们主要负责全市农特产品信息工作。从他们掌握到的情况看,今年葡萄价格走低主要原因是仅靠个人买,而单位团购很少,大面积的葡萄只能外销,或者自己消化做葡萄酒。目前有部分葡萄种植户到中心,请求帮助发布葡萄销售信息。
市农业部门:休闲采摘缺乏后劲
市农业局经作站站长罗应贵、副站长范新单认为,以前,我市葡萄种植较少。由于采后贮运易造成掉果、烂果,外地销到三明的葡萄也少。从2010年开始,我市各地兴起葡萄种植热,目前主要运作方式是休闲体验采摘。刚开始,市民感到新奇,前些年,前往体验的市民很多,尽管每公斤葡萄(提子)高达30元,也会购买,但随着时间推移,如果没有新特色和亮点,缺乏新鲜感,自然失去了活力。
果树专家分析认为,如果种植户一味采取休闲采摘观光的方式进行投资,每亩成本投入高达3~8万元,也指望葡萄销售价格走高,一旦达不到期望值,将很难收回投资。
农业专家提醒:要科学适度规划种植
提醒一:不要盲目跟风,要科学合理规划种植。
近年来葡萄生产方兴未艾,成为国内增长势头最好的果树之一,各地葡萄种植积极性很高,我市自2010年来开始兴起种植热潮,2013年底全市葡萄种植面积达6779亩,产量近万吨。
果树专家提醒种植户:虽然种植葡萄见效快,但千万不能盲目跟风,一定要根据市场和形势的变化,紧密结合当地实际,进行科学合理规划,特别是要从过去休闲体验采摘种植模式,理性地回归到正常的葡萄生产种植。与宁德、南平葡萄产区相比,我市葡萄生产规模还很小,生产仍有潜力。据福安、建阳等主产区的果农反映,如果按正常生产模式管理,葡萄种植仍然有利可图,据测算,如果葡萄每公斤的批发价在8-10元左右,每亩产量大概1500公斤,年收入1.2-1.5万元左右,按正常的避雨种植方式,棚架每亩投资成本约1.1万元,加上生产成本3000-5000元左右,进入结果第二年便能收回投资,即便价格再低些,每亩也有5000元左右的利润,因而理性投资,合理控制成本,不贪大,是今后葡萄发展的正确选择。
提醒二:注重新品种与新技术的推广,错峰销售,延长供应期,调节市场销售。
目前,葡萄品种主要为夏黑、巨峰,成熟期较集中,果品扎堆上市,市场销售压力较大。要选择适合市民口味的新优品种,种植不同成熟期的品种,保持果品均衡供市,合理搭配鲜食品种与加工品种,力求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特。”
同时,要注重新技术的推广应用,使果品成熟期提前或延后,做到错峰销售,缓解旺季销售压力。所谓提前,就是利用大棚的保温作用,提前扣棚升温,破眠处理,让葡萄提前萌芽、开花、结果,果实提前成熟上市。而延后,则可通过实施“一年两熟”栽培制度来实现,即适当减少第一季挂果量,在第一季果成熟后,通过施肥、灌水、摘叶、破眠、保果等措施,使葡萄再生产一季果,这样,不仅能减少第一季果供应量,又能延长果品供应期,提高效益。这一技术在台湾已应用数十年,广西等省应用也相当成熟,我省福安、建阳等产区推广效果也很好,目前我市尤溪、宁化部分葡萄园正在试验。一旦成功,今后葡萄供应期就能推迟到11月份后。
提醒三:多渠道消化果品,重视冷链运输,保持果品新鲜度。
种好葡萄的同时,要花心思抓好销售,多管齐下促销,首先要积极开发休闲采摘,开展促销活动,扩大客源;其次是要开拓市场,不能仅盯住本地市场,或者坐等销售,而应主动出击,要加强外地销售,通过在外设窗口、发展电子商务等方式,扩大销售半径,在运输上要采用冷链运输,保持葡萄的新鲜度,延长货架寿命;再者要注重葡萄的深加工(如葡萄酒等),缓解旺季销售压力,调节葡萄生产与销售,促进葡萄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记者采访部分县(市、区)的葡萄种植户和超市业主,了解到:与往年相比,今年葡萄不好卖,销售价格普遍走低。
为何会出现这个情况呢?
种植户:种得越多,亏本越多
林炳坤是三元区中村乡的葡萄种植户,他今年在回瑶村等地有120多亩葡萄,他说:“今年销售情况一般,总体情况不如去年好卖,主要靠个人买,单位团购的很少。”为了解决卖难问题,他特地建了网站,开通公共销售微信平台,通过网购,客户直接与他下订单。如红乳、着色香、夏黑等不同葡萄品种,在厦门卖的价钱比在三明卖得要好,价格高,利润较好,在三明超市卖得利润较低。
沙县旺农种植专业合作社林理事长说,今年葡萄种得越多,亏本越大,目前还有将近一万公斤葡萄没卖掉,已委托阳尊葡萄酒厂加工葡萄酒。
市场:葡萄运输要保持新鲜穗粒完整
三明水果批发市场批发商张选明反映,今年葡萄价格走低原因很多,但与葡萄运输有很大关系,比如:有的客户运来的葡萄,采用大箱装运,一串葡萄提起来会掉果五六粒,甚至十几粒,卖相实在差。
张选明说,现在消费者生活消费观念变了,对葡萄的保鲜度要求也高了,所以葡萄要特别注意保持新鲜和防止掉粒。
记者走访市区部分超市和小摊贩。超市营业员反映,今年葡萄价格从一开始就不行,有时降价销售也没人要。
列东汽车站和西客站人流较多。9月18日,记者在这两处了解到,葡萄(提子)价格每斤仅6.50元。摊贩沈香妹说:“去年这个时候,每斤葡萄最少都可以卖到12元左右。”
“什么原因?”记者问她们。
她们回答说:“可能三明人不喜欢吃葡萄,卖相不好可能是一个重要原因。”
葡萄运输如何保持新鲜,如何防止掉粒?
沙县旺农种植基地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林宗德说:“用小纸箱,每箱装3公斤,箱内还放置冰块。运输时,箱与箱之间做到不挤压。”
市农副产品信息中心:单位团购很少
市政府农副产品信息中心工作人员说,葡萄销售由农业部门管理,他们主要负责全市农特产品信息工作。从他们掌握到的情况看,今年葡萄价格走低主要原因是仅靠个人买,而单位团购很少,大面积的葡萄只能外销,或者自己消化做葡萄酒。目前有部分葡萄种植户到中心,请求帮助发布葡萄销售信息。
市农业部门:休闲采摘缺乏后劲
市农业局经作站站长罗应贵、副站长范新单认为,以前,我市葡萄种植较少。由于采后贮运易造成掉果、烂果,外地销到三明的葡萄也少。从2010年开始,我市各地兴起葡萄种植热,目前主要运作方式是休闲体验采摘。刚开始,市民感到新奇,前些年,前往体验的市民很多,尽管每公斤葡萄(提子)高达30元,也会购买,但随着时间推移,如果没有新特色和亮点,缺乏新鲜感,自然失去了活力。
果树专家分析认为,如果种植户一味采取休闲采摘观光的方式进行投资,每亩成本投入高达3~8万元,也指望葡萄销售价格走高,一旦达不到期望值,将很难收回投资。
农业专家提醒:要科学适度规划种植
提醒一:不要盲目跟风,要科学合理规划种植。
近年来葡萄生产方兴未艾,成为国内增长势头最好的果树之一,各地葡萄种植积极性很高,我市自2010年来开始兴起种植热潮,2013年底全市葡萄种植面积达6779亩,产量近万吨。
果树专家提醒种植户:虽然种植葡萄见效快,但千万不能盲目跟风,一定要根据市场和形势的变化,紧密结合当地实际,进行科学合理规划,特别是要从过去休闲体验采摘种植模式,理性地回归到正常的葡萄生产种植。与宁德、南平葡萄产区相比,我市葡萄生产规模还很小,生产仍有潜力。据福安、建阳等主产区的果农反映,如果按正常生产模式管理,葡萄种植仍然有利可图,据测算,如果葡萄每公斤的批发价在8-10元左右,每亩产量大概1500公斤,年收入1.2-1.5万元左右,按正常的避雨种植方式,棚架每亩投资成本约1.1万元,加上生产成本3000-5000元左右,进入结果第二年便能收回投资,即便价格再低些,每亩也有5000元左右的利润,因而理性投资,合理控制成本,不贪大,是今后葡萄发展的正确选择。
提醒二:注重新品种与新技术的推广,错峰销售,延长供应期,调节市场销售。
目前,葡萄品种主要为夏黑、巨峰,成熟期较集中,果品扎堆上市,市场销售压力较大。要选择适合市民口味的新优品种,种植不同成熟期的品种,保持果品均衡供市,合理搭配鲜食品种与加工品种,力求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特。”
同时,要注重新技术的推广应用,使果品成熟期提前或延后,做到错峰销售,缓解旺季销售压力。所谓提前,就是利用大棚的保温作用,提前扣棚升温,破眠处理,让葡萄提前萌芽、开花、结果,果实提前成熟上市。而延后,则可通过实施“一年两熟”栽培制度来实现,即适当减少第一季挂果量,在第一季果成熟后,通过施肥、灌水、摘叶、破眠、保果等措施,使葡萄再生产一季果,这样,不仅能减少第一季果供应量,又能延长果品供应期,提高效益。这一技术在台湾已应用数十年,广西等省应用也相当成熟,我省福安、建阳等产区推广效果也很好,目前我市尤溪、宁化部分葡萄园正在试验。一旦成功,今后葡萄供应期就能推迟到11月份后。
提醒三:多渠道消化果品,重视冷链运输,保持果品新鲜度。
种好葡萄的同时,要花心思抓好销售,多管齐下促销,首先要积极开发休闲采摘,开展促销活动,扩大客源;其次是要开拓市场,不能仅盯住本地市场,或者坐等销售,而应主动出击,要加强外地销售,通过在外设窗口、发展电子商务等方式,扩大销售半径,在运输上要采用冷链运输,保持葡萄的新鲜度,延长货架寿命;再者要注重葡萄的深加工(如葡萄酒等),缓解旺季销售压力,调节葡萄生产与销售,促进葡萄产业持续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