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怀念的故乡常营,似乎已不再是慰藉灵魂的一剂良药,不再是漂泊游子栖息停靠的岸。依然每年都回常营,却越来越找不到儿时的景象。故乡,就这样被我弄丢了。
国庆假期,离开蜗居的城市才几天,就没来由地开始想回城了,而且这种想念像喝饱了水的玉米,无尽地疯长。我真是个麻烦的人,在城市时想回故乡,回到故乡后又想城市了。
我发现,从我十六岁进城的那一刻起,我一直在异乡的镜花水月里寻找身份,问自己为何在异乡跳跃?慌惑,溃散,难以投入形象。虽然这种找寻屡屡无果而终,但我从未停止过。我自认为是一个无家可归者,虽然过着还算幸福的小日子,但常营依然是我疲惫的时候最想回去的地方。
可是,春节回乡,我的父亲说,每年正月十五还没过完,镇子里就很少能见到个人影,静得人心慌。大部分年轻人都进城打工了,有些夫妻外出谋生路,镇子里只剩下老人和小孩,勉强维系着一座小镇的呼吸。
我很无力,一直在这座没有给我任何安全感的城市里漂泊,我怕生病,怕有任何多出的开支,怕丢饭碗,怕出任何事儿……那个从前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快乐少年现在变得唯唯诺诺,变得越来越不快乐,也没有任何能力带我的父母来城里跟他一起生活。幸福,于我是个问号,更是个引号和叹号。
在哪里都是个过客,这就是我当下的境遇。虽然每年春节我都会回家过年,但漂泊、流浪的感觉丝毫都没有减少,反而与认定返乡应有的心安理得相对峙。回到故乡,我屡屡试图寻找只属于自己与这个地方的隐秘对话。总爱早起几次,穿过十字街,走到老镇政府,再走到老回小,走到一中,走过沙庄医院,再走到河西看到二中﹍﹍才能找到一点家乡的影子。镇子的前世今生,既不属于从前的我,更不属于现在的我,它的存在或许只是岁月剥夺我们时光的某种道具。
在既熟悉又陌生的村子里晃荡,多出了好些陌生的少年面孔。那些少年的脸上写满了世俗与不屑,他们不像年少时的我和我的小伙伴们,见到陌生人到访村庄,会充满好奇,抑或报之以粲然一笑。遇到曾经熟识的长辈走上前去跟他们打招呼,但他们的回应中也流淌着陌生的忧伤,没有熟稔,有的只是寡淡的客套。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已是故乡人眼里的外乡人了。
想起小时候,镇外的小河比现在要宽,麦田也就在庭院门前,一切都离人家很近。那些我童年时的灰墙乌瓦没有围墙的民居现已消失殆尽,整个镇子就像兜里的金钱一样迅速膨胀。这种摧枯拉朽的“换新颜”多少带有某种煽风点火的感染力。在镇子里行走,找不到那棵接满榆钱的大树,找不到曾经嬉戏的清澈河水,找不到十字街的大礼堂,找不到推着拉车的拨浪鼓,找不到爆米花机的砰砰声,也找不到童年捉迷藏的打麦场,更找不到六月初一赶大戏的心境,感觉失落的东西真是太多了。
想看一眼曾经喜欢的女孩,也因为已客居他乡变成了泡影,不免伤怀。最让人伤怀的是再也看不到到父母健硕的身躯,如果有一天他们老去,常营不知道还有什么值得我去思念。
我有个朋友说,自小向往城市高楼林立,现在却怀念故乡茅檐低小。可是我们怀念的故乡、想寻一片僻静之地散心的故乡,早变成了新农村,变得更像一座城。村庄,再也不是慰藉灵魂的一剂良药,再也不是漂泊游子栖息停靠的岸。一个与我同样有失乡之痛的朋友如是说:“开始时你还能追述,还能饶有兴致地走到麦地里指点你的童年。但是很快,你依然每年回到故乡,却越来越找不到儿时的故乡。”故乡,就这样被我们弄丢了。
我时常在想,究竟是故乡先一步把我们无情地抛弃,还是在我们离它而去时就丢弃了它?在故乡,那时候每天面对贫瘠的土地,面对疯长庄稼和野草,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粗茶淡饭,几乎能够预测到老的生活景象,只要月亮一升起,我们就望着满天的星星开始做梦。 想一想,以前的陈旧是必须要扔掉的裹脚布;如若不这样遗忘,便难以飞得更高走得更远。乡野无门,也留不住人。现代化诱惑着乡下人纷纷离开故乡,挤进华丽无边的都市做着淘金梦,那里有霸道的磁场引力,一旦进去了,似乎再也无法抽身而退。
进不去城,回不去乡,生来注定漂泊的,岂止我一个?
每个人都有一个灵魂故乡,有些人回去了,有些人一辈子也回不去。你是否找到了返回故乡的那条路?
国庆假期,离开蜗居的城市才几天,就没来由地开始想回城了,而且这种想念像喝饱了水的玉米,无尽地疯长。我真是个麻烦的人,在城市时想回故乡,回到故乡后又想城市了。
我发现,从我十六岁进城的那一刻起,我一直在异乡的镜花水月里寻找身份,问自己为何在异乡跳跃?慌惑,溃散,难以投入形象。虽然这种找寻屡屡无果而终,但我从未停止过。我自认为是一个无家可归者,虽然过着还算幸福的小日子,但常营依然是我疲惫的时候最想回去的地方。
可是,春节回乡,我的父亲说,每年正月十五还没过完,镇子里就很少能见到个人影,静得人心慌。大部分年轻人都进城打工了,有些夫妻外出谋生路,镇子里只剩下老人和小孩,勉强维系着一座小镇的呼吸。
我很无力,一直在这座没有给我任何安全感的城市里漂泊,我怕生病,怕有任何多出的开支,怕丢饭碗,怕出任何事儿……那个从前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快乐少年现在变得唯唯诺诺,变得越来越不快乐,也没有任何能力带我的父母来城里跟他一起生活。幸福,于我是个问号,更是个引号和叹号。
在哪里都是个过客,这就是我当下的境遇。虽然每年春节我都会回家过年,但漂泊、流浪的感觉丝毫都没有减少,反而与认定返乡应有的心安理得相对峙。回到故乡,我屡屡试图寻找只属于自己与这个地方的隐秘对话。总爱早起几次,穿过十字街,走到老镇政府,再走到老回小,走到一中,走过沙庄医院,再走到河西看到二中﹍﹍才能找到一点家乡的影子。镇子的前世今生,既不属于从前的我,更不属于现在的我,它的存在或许只是岁月剥夺我们时光的某种道具。
在既熟悉又陌生的村子里晃荡,多出了好些陌生的少年面孔。那些少年的脸上写满了世俗与不屑,他们不像年少时的我和我的小伙伴们,见到陌生人到访村庄,会充满好奇,抑或报之以粲然一笑。遇到曾经熟识的长辈走上前去跟他们打招呼,但他们的回应中也流淌着陌生的忧伤,没有熟稔,有的只是寡淡的客套。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已是故乡人眼里的外乡人了。
想起小时候,镇外的小河比现在要宽,麦田也就在庭院门前,一切都离人家很近。那些我童年时的灰墙乌瓦没有围墙的民居现已消失殆尽,整个镇子就像兜里的金钱一样迅速膨胀。这种摧枯拉朽的“换新颜”多少带有某种煽风点火的感染力。在镇子里行走,找不到那棵接满榆钱的大树,找不到曾经嬉戏的清澈河水,找不到十字街的大礼堂,找不到推着拉车的拨浪鼓,找不到爆米花机的砰砰声,也找不到童年捉迷藏的打麦场,更找不到六月初一赶大戏的心境,感觉失落的东西真是太多了。
想看一眼曾经喜欢的女孩,也因为已客居他乡变成了泡影,不免伤怀。最让人伤怀的是再也看不到到父母健硕的身躯,如果有一天他们老去,常营不知道还有什么值得我去思念。
我有个朋友说,自小向往城市高楼林立,现在却怀念故乡茅檐低小。可是我们怀念的故乡、想寻一片僻静之地散心的故乡,早变成了新农村,变得更像一座城。村庄,再也不是慰藉灵魂的一剂良药,再也不是漂泊游子栖息停靠的岸。一个与我同样有失乡之痛的朋友如是说:“开始时你还能追述,还能饶有兴致地走到麦地里指点你的童年。但是很快,你依然每年回到故乡,却越来越找不到儿时的故乡。”故乡,就这样被我们弄丢了。
我时常在想,究竟是故乡先一步把我们无情地抛弃,还是在我们离它而去时就丢弃了它?在故乡,那时候每天面对贫瘠的土地,面对疯长庄稼和野草,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粗茶淡饭,几乎能够预测到老的生活景象,只要月亮一升起,我们就望着满天的星星开始做梦。 想一想,以前的陈旧是必须要扔掉的裹脚布;如若不这样遗忘,便难以飞得更高走得更远。乡野无门,也留不住人。现代化诱惑着乡下人纷纷离开故乡,挤进华丽无边的都市做着淘金梦,那里有霸道的磁场引力,一旦进去了,似乎再也无法抽身而退。
进不去城,回不去乡,生来注定漂泊的,岂止我一个?
每个人都有一个灵魂故乡,有些人回去了,有些人一辈子也回不去。你是否找到了返回故乡的那条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