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44年1月15日(农历11月26日) 62岁的兵部尚书陈官俊获得了一项特殊 荣誉。道光皇帝降旨赐兵部尚书陈官俊 紫禁城骑马。何为紫禁城骑马?
在明代,基本上就没有在禁宫中骑 马或乘轿的情况出现。明代大臣们从左 右长安门入宫,步行至午门。明嘉靖时 阁臣沈鲤带病入朝,行走不便,经常跌 倒,为时人所怜。到清代,紫禁城骑马 或乘轿,也称为赏朝马,成为对宗室王 公及文武重臣的一种非常崇高的礼遇。 清初,仅有少数近支王公准许骑马进入 紫禁城,但只能到景运门外下马,其他 大臣则徒步入朝。正式的明文允许大臣 们骑马入宫,始于乾隆时期,如大将军 岳钟琪因讨平两金川土司,特赐紫禁城 骑马。到嘉庆时特许年过七十的大臣, 可以在紫禁城中乘坐肩舆。《啸亭续 录》有一段记载:说明了赐紫禁城骑马 在乾、嘉时期的大概情况:“乾隆中,上 念诸臣待漏入直,每遇风雪,徒步数 里,甚为颠蹶,因特许诸阁臣乘马入 内,以示荣宠。嘉庆己巳,上特旨诸大 臣年逾七十者,赐肩舆入直,尤为旷典 云。”大体上,官员们受赐在紫禁城中 用的肩舆与皇帝的步舆类似,但椅子要 小些,而且只由两个人抬行。嘉庆二十 四年,下令旗籍大臣六十岁以上,汉臣 六十以上并曾赏朝马者,均可乘肩舆入 朝,至应下马处下舆。年龄更大些的官 员,还可以乘轿入内城。后来更有在紫禁 城内坐暖轿的情况出现,道光间,七十 七岁的大学士长龄、八十岁的大学士曹 振镛、八十六岁的大学士富俊等,都可 在紫禁城内坐暖轿,用以御寒,也是对 老年大臣的特殊优待。 赏朝马制度中,后来用的最多的还 是二人抬的椅轿,也称为腰舆,与乾隆 时用两根抬杆绑在椅子两侧有所不同, 这种腰舆是把椅子固定在平板上,两边 绑短木杆,行走时并不抬在轿夫的肩 上,而是抬在腰部,增加了稳定性和安 全感。
晚清时期,赐紫禁城骑马之制,已是 慈禧太后控制、笼络朝臣的手段之一 了。如咸丰间,工部左侍郎杜翰、户部 尚书柏葰均加恩赏紫禁城内骑马。礼部 右侍郎刚毅因护送慈禧西逃,李鸿藻因 镇压捻军有功等,均加恩在紫禁城内骑 马,慈禧之父惠征官仅侍郎,亦准在紫 禁城内骑马。 然而不管怎么说,能够赐紫禁城骑 马,也还是有清一代对臣下的一种礼 遇。
在明代,基本上就没有在禁宫中骑 马或乘轿的情况出现。明代大臣们从左 右长安门入宫,步行至午门。明嘉靖时 阁臣沈鲤带病入朝,行走不便,经常跌 倒,为时人所怜。到清代,紫禁城骑马 或乘轿,也称为赏朝马,成为对宗室王 公及文武重臣的一种非常崇高的礼遇。 清初,仅有少数近支王公准许骑马进入 紫禁城,但只能到景运门外下马,其他 大臣则徒步入朝。正式的明文允许大臣 们骑马入宫,始于乾隆时期,如大将军 岳钟琪因讨平两金川土司,特赐紫禁城 骑马。到嘉庆时特许年过七十的大臣, 可以在紫禁城中乘坐肩舆。《啸亭续 录》有一段记载:说明了赐紫禁城骑马 在乾、嘉时期的大概情况:“乾隆中,上 念诸臣待漏入直,每遇风雪,徒步数 里,甚为颠蹶,因特许诸阁臣乘马入 内,以示荣宠。嘉庆己巳,上特旨诸大 臣年逾七十者,赐肩舆入直,尤为旷典 云。”大体上,官员们受赐在紫禁城中 用的肩舆与皇帝的步舆类似,但椅子要 小些,而且只由两个人抬行。嘉庆二十 四年,下令旗籍大臣六十岁以上,汉臣 六十以上并曾赏朝马者,均可乘肩舆入 朝,至应下马处下舆。年龄更大些的官 员,还可以乘轿入内城。后来更有在紫禁 城内坐暖轿的情况出现,道光间,七十 七岁的大学士长龄、八十岁的大学士曹 振镛、八十六岁的大学士富俊等,都可 在紫禁城内坐暖轿,用以御寒,也是对 老年大臣的特殊优待。 赏朝马制度中,后来用的最多的还 是二人抬的椅轿,也称为腰舆,与乾隆 时用两根抬杆绑在椅子两侧有所不同, 这种腰舆是把椅子固定在平板上,两边 绑短木杆,行走时并不抬在轿夫的肩 上,而是抬在腰部,增加了稳定性和安 全感。
晚清时期,赐紫禁城骑马之制,已是 慈禧太后控制、笼络朝臣的手段之一 了。如咸丰间,工部左侍郎杜翰、户部 尚书柏葰均加恩赏紫禁城内骑马。礼部 右侍郎刚毅因护送慈禧西逃,李鸿藻因 镇压捻军有功等,均加恩在紫禁城内骑 马,慈禧之父惠征官仅侍郎,亦准在紫 禁城内骑马。 然而不管怎么说,能够赐紫禁城骑 马,也还是有清一代对臣下的一种礼 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