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咸平吧 关注:75,832贴子:3,385,290

是谁让英雄永眠!?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通过百度相册上传1楼2014-08-02 18:42回复
    各位,有谁还记得昔日初中课本里的“悲壮的两小时”,又有谁记得因为一个小数点的错误,这宇航员被迫永远留在宇宙,最后还有谁记得那伟大的宇航员在漂流宇宙之前,鼓励女儿好好学习?


    2楼2014-08-02 18:46
    回复
      前排!


      IP属地:上海来自手机贴吧4楼2014-08-02 18:53
      回复

        1967年4月23日,苏联宇航员、空军上校弗拉基米尔•科马洛夫乘坐“联盟1号”飞船升上太空。第二天,因为返回地球着陆时降落伞失灵,飞船坠毁,科马洛夫不幸身亡。这个事件的详情至今还是讳莫如深。原因是显而易见的:这不是一起偶然发生的惨案,而是当时国家最高领导层急于取得“太空胜利”酿成了这起事故。


        5楼2014-08-02 19:03
        回复
          在专制国家没有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IP属地:江苏7楼2014-08-02 19:17
          回复
            屡试屡败
            鉴于地面实验基地不足,对有人驾驶飞船的研究,当时在苏联是以发射无人驾驶飞船开始的。1966年底,第一艘无人驾驶的“联盟”号飞船完成了发射前的准备工作。但是这艘飞船的飞行没有成功。
            飞船进入运行轨道后发现,由于飞船上发动机的工作不稳定,飞船无法改变方向。由于同样的原因,它无法脱离运行轨道。后来总算稍微减慢了飞船的速度,但是降落轨道的弧度不够,结果飞船越过苏联,向外国方向落去。

            在这种情况下,只好利用专用系统炸毁了飞船。第二艘无人驾驶飞船在发射时出了事。先是运载火箭的自动系统在点火前数秒突然发生故障,停止工作。发射场上忙碌了起来,准备查找原因,国家委员会的成员走出掩体,赶往发射地。
            突然,一声巨响,飞船营救系统的火药发动机按运载火箭陀螺仪的指今突然起动。结果热调节系统的热载体着火,随后就是飞船燃料罐爆炸,第3级火箭爆炸,整个运载系统爆炸,这一切都是在几秒钟内发生的,幸好,国家委员会的所有成员都没有遇难。第三艘“联盟”号无人驾驶飞船的飞行总说还算正常。不过,降落时还是出了小故障。飞船前部隔热板上有一个小疵点,进入大气层时被烧穿,船体上烧出一个窟窿。飞船恰好落在冰水里,数分钟后,葬身水中。


            8楼2014-08-02 19:23
            回复
              羡慕俄罗斯,苏联解体是人类史上的伟大进步


              IP属地:上海来自手机贴吧9楼2014-08-02 19:26
              收起回复


                10楼2014-08-02 19:30
                回复
                  强行发射
                  这个时候,可笑又可悲的荒诞剧上演了,在无人驾驶飞船的飞行屡次失败后,狗急跳墙的苏联高层居然决定发射有人驾驶的“联盟”号飞船!1967年4月,决定利用“联盟”号飞船进行空中对接试验,安排“联盟1号” (载1人)、“联盟2号”(载3人)分别于4月23日、24日发射,然后于4月25在地球轨道上交会对接,并实现空间转移。
                  但是,国家委员会中还是一些有良心又有胆量的人对此提出口头疑问:
                  “同志们,请想想我们在干什么?难道无人驾驶飞行试验失败后,我们能用这种不过关的飞船送人上天吗?”
                  看来,不少人都有同感,只是没有说出不罢了。
                  原来这是上面来的“压力”,要用“宇航成就”庆祝十月革命50周年。4月23日凌晨3点,弗拉基米尔•科马洛夫上校乘坐“联盟1号”飞船,在一片欢呼声中,从拜科努尔航天发射场发射升空。果然不出所料,“联盟1号”飞船载着宇航员科马洛夫进入轨道后,马上就出了问题。两个太阳能电池板中的一个打不开,飞船的动力就少了一半。

                  可是这艘飞船恰好需要足够的动力校正航向、靠近并与另一艘飞船对接。看来,载着宇航员贝科夫、叶利谢耶夫和赫鲁诺夫的“联盟2”号飞船已不能再发射,幸运的是,这艘飞船的发射总算取消了。一昼夜以后,国家委员会决定提前停止“联盟1”号飞船的飞行。
                  但是飞船在计算好的一圈上没有降落成,据宇航员报告,航向标突然失灵,发动机的制动开关未能启动。后来弄清楚,原来“联盟1号”飞船当时正处于地球的夜面,进入了“离子洞”,即离子的浓度太低,已影响到传感器的灵敏度。
                  但是飞船必须停止飞行,这只能靠宇航员手动操纵。而且科马洛夫必须在晚间做,因为如果白天降落,飞船就要落到苏联之外。怎么办?要知道,在苏联,国家的“荣耀”,领导的面子远比一个宇航员的生命重要千百倍!
                  位于莫斯科近郊的指挥中心里一片紧张气氛。指挥中心急忙打电话给两年前靠手动操纵使“东方2号” 飞船安全降落的宇航员别利亚耶夫,问他:靠月圆时的光,能否在夜间把住飞船的航向。别利亚耶夫给了肯定回答。指挥中心马上给科马洛夫传去了相应的指令。


                  11楼2014-08-02 19:38
                  回复
                    英雄的抉择
                    读到这里,你可能会说,那弗拉基米尔•科马洛夫是傻的?看见那人工飞行器上天出事了,还要这样上飞船?放在我们天朝,一可装病,二可出远门,三还可以去吊唁。
                    不,他很清楚,他知道他不得不这样做,因为他有一个挚友,叫尤里,加加林。
                    根据《星球人》的内容,首位进入太空的尤里·加加林被选中参与这次行动,作为科马洛夫的替补,万一科马洛夫在出发前发生异常,加加林将代他出征。科马洛夫与加加林是非常要好的朋友,经常一起打猎、喝酒……

                    科马洛夫(右) 加加林(左)(腐女请远离这里,他们都是有家室的人!!)
                    出发前,加加林和其他一些高级技术人员仔细检查了“联盟一号”飞船,发现了203个结构性问题,这些问题让飞船在太空中的飞行变得很危险。鉴于问题严重,加加林提议推迟这次任务。
                    检查出“联盟一号”存在的许多问题并非难事,难就难在没人敢向勃列日涅夫说明情况。
                    加加林把检查结果写成了一份10页的备忘录,交给了他在克格勃的好友温雅明·伊万诺维奇·卢萨耶夫。卢萨耶夫犹豫了好久,一直不敢把它上交。
                    不过事情还是走漏了风声,看过这份备忘录的人,包括卢萨耶夫,不是被降职,就是被开除。此时距离发射只有不到一个月。
                    科马洛夫意识到,推迟发射根本不可能。他找到被降职的卢萨耶夫,和他进行了一次谈话。科马洛夫说:“这次飞行我不可能活着回来了!”
                    卢萨耶夫问:“你为什么不拒绝这次飞行任务呢?”
                    科马洛夫答道:“如果我不去,他们就会让尤里去。”科马洛夫泪流满面。
                    《真理报》记者雅洛斯拉弗·戈洛瓦诺夫的报道显示,1967年4月23日发射当天,加加林也在发射现场——哈萨克斯坦拜科努尔发射场。尽管这次执行飞行任务的并不是加加林,但他还是要求工作人员给他穿上太空服。
                    戈洛瓦诺夫的报道称,加加林的这一行为是“一次突发的任性行为”。但后来有分析人士认为,当时加加林想执行这次任务,以便挽救好友的生命。
                    但加加林的想法没能实现。
                    凌晨3时35分,“联盟一号”飞船在一片欢呼声中,载着科马洛夫准时升空。


                    12楼2014-08-02 19:56
                    回复
                      这注定是一场灾难之旅。
                      当飞船绕地球飞行到第二圈时,科马洛夫向地面报告说:飞船左边的太阳能电池帆板没有打开,无线电短波发射机没有工作,飞船处于不规则运行中。此后,飞船的故障进一步加剧。
                      这时,地面上的科学家、工程师们忙个不停,一方面密切监视“联盟一号”的情况,指挥科马洛夫排除故障,另一方面还要决定是否按计划发射“联盟二号”飞船。最后,地面指挥中心决定,中止“联盟二号”飞船的发射计划,“联盟一号”飞船在绕地球飞行第17圈时返回地球。
                      但飞船在飞行的第17圈因调整姿势失败未能返回,直到第19圈,科马洛夫采用手动控制,才让飞船进入返回轨道。然而,当飞船离地面还有10公里,该打开主降落伞时,地面指挥人员却听到科马洛夫说:“降落伞没有打开!”

                      1967年4月24日凌晨6时24分,带着火光的“联盟一号”坠毁于乌拉尔地区奥尔斯克以东65公里处,发出猛烈的爆炸声。科马洛夫当场身亡。


                      13楼2014-08-02 19:58
                      回复
                        祸不单行
                        由于技术并不成熟,上世纪60年代的太空飞行危险重重。科马洛夫遇难两年后,美国进行登月飞行,白宫事先准备了一份演讲稿,以备在宇航员遭遇不测的情况下宣读。
                        但科马洛夫的死几乎是可以预见的。事故发生数周后,加加林在接受《真理报》采访时,尖锐地批评了那些让科马洛夫去执行这次飞行任务的官员。
                        后来,加加林在和他的克格勃朋友卢萨耶夫会面时,又谈到了科马洛夫之死,《星球人》一书描述了他们的谈话:
                        加加林在卢萨耶夫的公寓里和他见面,但拒绝在他家的任何一间屋子里谈话,因为他担心被窃听。电梯和大堂也不安全,于是两个人在公寓的楼梯间里上上下下,边走边谈。
                        1967年的加加林已经和1961年首次进入太空时的那个年轻人完全不同,科马洛夫之死让他背负了沉重的负罪感,他为自己没能劝说勃烈日涅夫取消发射深感内疚。他说:“我必须去见那个大人物。”
                        加加林离开卢萨耶夫家前,已经表现出愤怒之情。“我会设法让他(勃烈日涅夫)知道,如果让我发现他明明了解所有情况,仍让这一切发生的话,那我就知道自己该干什么了。”
                        卢萨耶夫说:“我不太确定尤里脑子里在想什么。也许要在他(勃烈日涅夫)脸上狠狠打一拳。”他警告加加林要谨慎行事。“我对他说,‘你做任何事情前要先和我说一下’。”
                        在《星球人》中,作者提到了一个从未被证实的说法——一天,加加林和勃烈日涅夫碰面,把一杯饮料泼到了勃列日涅夫脸上。
                        1968年,加加林死于飞机失事。有传言称,那是勃列日涅夫授意的谋杀。


                        14楼2014-08-02 20:06
                        回复
                          已经不错了,那块土地还能出科马洛夫和加加林这样的人,希望还是有的


                          IP属地:湖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6楼2014-08-02 21:31
                          回复
                            二战之后,美国和苏联疯狂抢夺科学家,像什么火箭卫星原子弹之类的东西,都是来自德国,这也是为什么美国和苏联能称霸的原因,但是最终还是体制的问题,导致苏联走向灭亡。所以苏联在航天上有成就不算什么。


                            17楼2014-08-02 22:5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