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精灵的家吧 关注:144贴子:1,541
  • 1回复贴,共1

【错错错】分享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错错错》概要
一、这本书是怎样编写出来的
二、目录
三、文章及评点举例
(一)这本书是怎样编写出来的
中国的环境形势很严峻,问题很多,政府官员和公众的环境意识很落后,当前要做的事很多,但我认为最根本的问题是转变人们的观念,这涉及到思想、道德、伦理、哲学、文化以及中国古代和西方现代的精神成果,因此我要出版这样一本书。经过22年的写作,两年征集评点,这本书终于编写成了。
我已经72岁。回顾近二十多年的绿色征途,可以说是异彩纷呈,隽永深长。但不能说和前五十年人生经历毫无关联。历经民族灾难(日本侵华八年)、政治迫害(1957年被打成右派,长达20年丧失了工作和做人的权利)和家庭不幸(妻子在文化大革命中被打死,女儿流落他乡),一切酸辛苦辣,都为以后的道路铺垫了基础。所以,这本书既是我的各种著作的浓缩本,也是我人生的浓缩本。
浓缩的原则有三:
——与绿色有关,这里说的是广义的绿色,既包括自然生态,也包括人文生态;
——我认为有意义的;
——可能不对,但确属于我自己的。
这本书的书名曾想了五十多个,后来决定用《错!错!错!》。出处来自古代诗人陆游的《钗头凤》:“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这似乎反射了一种心境,也体现了这本书的潜在主题。这个错,不是指某个人、某件事、某个地方、某个时期,而是人类发展过程中一个历史的、根本的、越来越严重的、迄今尚未认识的大错。提出这个问题,不是我心血来潮,也不是冥思苦想,而是经历了很长时间的绿色实践和反思,在我眼前不断浮现出这个模糊不清而又震惊心魄的“错”字。
编这本书有一个标新立异的想法,也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出版形式,想搞个“百家评点本”。这样做不是要大家来捧场,而是以此为平台,引发共鸣、联想、碰撞、交流,既可以反对,也可以嬉笑怒骂,以达到荟萃绿色的观点为目的。众人拾柴火焰高,这样一来就可能成为一本推动中国环保事业的书。好在我在环保界、青年界、学术界、新闻界、文艺界、政界和普通读者中拥有广泛的朋友,他们支持我这样做;同时,这本书跨度大,涉及面广,焦点多,能引发各种议论。
经过两年的努力,证明了我这个想法是对的,已经有132位朋友以极大的热情参加了评点。写得最多的126条,年龄最大的90岁,有的抱病写作,有的四易其稿,还有的不仅自己评点,还约请他的朋友写。我确实感谢各行各业的专家,在百忙之中留下了他们宝贵的墨迹和思想,增加了这本书的厚重和色彩。但我不是“追星族”,还有许多普通的读者,他们可能是工人、农民、小学生、教师、退休人员、我的亲友和环保志愿者,只要他们的评点有思想,有特点,我都一视同仁。我珍惜这些评点来自不同的方面、不同的专业、不同的经历、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思路,不同的情感,许多观点非同一般,是独特的,卓越的,发人深思的。至于有些观点批评了我,或者与别人的看法不一致,这没有什么关系,世界是如此丰富多彩,我们的观点为什么不可以丰富多彩?譬如我说:“做自然的奴隶,当社会的主人!”这是多年沉淀在我心灵深处的一种呐喊。这句话赢得了许多赞同,也招来了不少的反对。我赞同“赞同”,也不反对“反对”,还是兰州尹赞先生的一则简短的评点,算是无误地表达了我的思想:“黄钟大吕,发聩振聋。不当自然的主人,不做社会的奴隶。”
我好比是一个淘金者,发现了一个越挖越富的金矿,使这本原来属于个人的著作逐步发展为群体的著作,它必将成为一本有广泛影响的书,甚至可能成为一本“中国绿色史鉴”:在21 世纪初叶,关注环保的一群中国人曾有过如此这般的看法。所以我做得很认真,很细致,差不多每个评点的背后,都有一个故事。把这些绿色思想的珍珠一串串编织起来,让广大读者和我、和我们大家永远站在一起,站在绿色文化的前端。我充满自豪地认为,这是一种前无古人的创作,这是一个伟大的事业。环保需要这本书,当代需要这本书,历史需要这本书。
唐锡阳 2002/10/10


1楼2014-07-31 11:03回复
    我在旧世纪生活了整70年,不能说看得很多,但也看到不少。在以往的百年里,人类对自然生态的破坏太厉害了,远远超过了历史上的任何百年。不说全球,只说中国,大片大片原始森林被砍伐,亚洲犀、新疆虎、野马已经灭绝,白鱀豚、华南虎、海南长臂猿也即将灭绝,长江暴怒,黄河断流,泊沼变色,沙漠肆虐,酸雨、农药、汽车尾气威胁着人类和一切生命。经历了这些,我不禁叹曰:自然的历史是成熟的,历史的人类是幼稚的。和动物、植物及一切生命相比,人类太狂妄,太自私,太贪婪,太跋扈,太残暴,太短视,也太混乱。对于人类的许多伟大行动,大自然感到无可奈何,无限惋惜,无比愤怒!有位恐龙专家跟我说:“恐龙已经灭绝,人类也会灭绝。恐龙的灭绝是自然的原因,不是自身的原因;而人类的灭绝可能是自身的原因,这是人类比恐龙要聪明的地方。”这个说法似乎尖刻了一点,但未尝不反映了现实。
    严重问题是人类还认识不到这点,把这一切都掩饰在文明、进步、发展之中。其思想根源仍然是认为人类是万物之灵,是大自然的中心,是大自然的主宰,科技能解决所有问题。我希望21世纪的人类,能够认识这是一个错误。大自然是伟大的,大自然创造了万物,也创造了人类。人类最有智慧,最有能量,但终究是自然界的一员。自然界是个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有机整体。人在其中,不在其外,更不在其上。当然,人在自然界中有其应有的位置,应该发挥应有的作用。但是现在太过分了,过分到倚强仗势,唯我独尊,恣意妄为,不顾一切。也许我走得多,看得多,想得多,所以在我的脑子里就形成一种自然观,也是哲学观:“物我同舟,天人共泰,尊重历史,还我自然。”我希望在新的世纪里,人类能够摆正自己的位置,承认自己的渺小和无知,虚心向大自然学习,引发对经济路线、生活方式以及相应的价值观、人生观、生态观、宇宙观的反思和调整。在人类社会中确立生态伦理、生态道德、生态文明,以求得主客观两个世界的相互沟通与和谐相处。
    如果能做到这点,这将是新世纪的最辉煌成就。
    吴 琦(南京昆虫学家)评点:
    唐先生说:“自然的历史是成熟的,历史的人类是幼稚的。和动物、植物及一切生命相比,人类太狂妄,太自私,太贪婪,太跋扈,太残暴,太短视,也太混乱。对于人类的许多伟大行动,大自然感到无可奈何,无限惋惜,无比愤怒!”这是对多灾多难的大自然和多灾多难的人类的诗人屈原“离骚”式的慨叹,是对“改造自然,征服自然”论调的严厉驳斥。这种论调至今仍在作用,仍在指导着、影响着人类的各种壮举和蠢行。
    然而人类或部分人类开始反省这个错误,这便是曙光和希望所在。
    王玉庆(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副局长)评点:
    过分追求物质享受,不但降低了人的精神境界,而且使人类走上了与自然不协调的不归之路。
    吴国盛(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 《绿色经典文库》主编)评点:
    人们不懂得生态财富是至高无上的顶级财富。近五百年世界史,是一部“生态智慧”遗忘史
    董智勇(国家林业部前副部长 中国野生生物基金会主席)评点:
    中国目前的情况是:点上治理,面上破坏;局部好转,全局恶化。把保护摆在第一位,应该是我们的战略观点。
    徐凤翔(森林生态学家 西藏高原生态研究所所长)评点:
    捧读唐锡阳先生所著的《错!错!错!》,使我这个年老的生态工作者感同身受,感慨良多,由衷地感谢!
    唐锡阳先生为了生态保护,动真情,讲真话,做真事。生态呼唤:真!真!真!
    金 涛(记者 作家)评点:
    人与环境,人与自然的关系,归根结底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包含着很深厚的人文因素,而其中最为重要的是人的爱心,即博爱精神。“让世界充满爱!”遗憾的是,在这方面,恰恰是现今的中国人所缺乏的,爱心离我们的人群十分遥远而陌生,更多的却是冷漠、冷酷、麻木,我不知道这是不是一个经历了太多的磨难的民族的无奈,但这种普遍化的心灵癌症却像爱滋病一样蔓延,侵袭许多人的机体。唤醒久已消失的爱心,是比种几棵树,治理污染,建立自然保护区困难得多的艰巨工程。愿唐先生的声音能够化作春风春雨,给大众的心灵以爱的滋润。
    郭 耕(北京麋鹿苑主任 地球奖获得者)评点:
    “每一份文明的记录,恐怕同时也是一份野蛮的记录”。这句听似刺耳的话,其实充满哲理。让我们记取圣雄甘地的话:“人类的伟大之处,与其说是善于改造自然,不如说是善于改造自我。”
    MarciaTravels with Us
    (此文太长,请参照《错错错》和根据你的想法删节)
    In respect to the continued existenceand evolution of all forms of life, life and death are both meaningful,valuable and positive. Life and death are both forms of transformation ofsubstance, energy and wisdom. Therefore, they are also the ladder on whichcommunities are strengthened, species evolve and society progresses. Supposethere was only life but no death in this world. It would be as if there wasonly death and no life. It would mean the end of all life, evolution anddevelopment I associate this with the death of the salmon which swim thousandsof miles, unafraid of hardships, difficulties or interception by naturalpredators. In the end they are tired out and die a cruel death giving all theyhave to ``life.** They create a phenomenon of life that is the most tenacious, mostvigorous and greatest in the animal kingdom. In a broad sense, the formation ofa new and better community, the birth of a higher animal species, and thematurity of human society are all the result of countless ``deaths.**
    Therefore when we received the terriblebut irrefutable information piece by piece,from the X-ray films, from the eyesof the doctor and the laboratory test reports, we did not shed tears or sigh;we were sustained by a pure love, tacit understanding, rational philosophy andgenuine idealism, that included the hope that the world we leave behind wouldnot just be a little better materially but spiritually enriched as well.


    3楼2014-07-31 11:0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