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津时代源之圆吧 关注:250贴子:1,443
  • 1回复贴,共1

别被潜在危害打个冷不防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在人们的印象里,秋冬季节会经常出现大气污染,空气质量通常比较差。但专家提醒,夏季即使晴朗天气、天高云淡,也可能出现大气污染,需要警惕的主要污染物是低空臭氧,以及臭氧与细颗粒物复合型污染带来的人体健康危害。
关注一:夏季臭氧缘何易超标?
夏季持续高温和强日照天气有利于大气光化学反应,近地面臭氧大部分由氮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物等在高温、强光照条件下发生光化学反应生成。因此,夏季臭氧浓度易随着气温上升而升高。
环境保护部今日向媒体发布了2014年6月份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区域及直辖市、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等74个城市空气质量状况。
6月份,74个城市平均达标天数比例为69.9%,轻度污染天数比例为21.5%,中度污染为6.3%,重度及以上污染为2.3%。主要污染物为臭氧,其次为PM2.5。与5月份相比,6项监测指标中,京津冀区域13个城市,臭氧日最大8小时值平均超标率上升8.4个百分点;长三角区域25个城市,臭氧日最大8小时值平均超标率下降1.1个百分点;珠三角区域9个城市,臭氧日最大8小时值平均超标率上升13.1个百分点。

  臭氧(O3)是氧气(O2)的同素异形体,在常温下,它是一种有特殊臭味的淡蓝色气体。臭氧是天然大气中的重要微量组分之一,也是重要的大气氧化剂,在地球大气化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据北京师范大学大气环境研究中心主任田贺忠教授介绍,通常可将大气层中的臭氧分为对流层近地面臭氧和平流层臭氧两部分。平流层集中了大气中约90%的臭氧,可有效吸收太阳紫外辐射,是对地球表面生活的人类和动植物有益的紫外屏障,是人类需要保护的大气臭氧层。;对流层臭氧仅占10%左右,“近地面的臭氧,除了平流层输入,大部分是由人为源排放的氮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物等在高温、强光照条件下发生光化学反应二次转化形成的。”田贺忠告诉记者,其中,氮氧化物主要来自机动车、发电厂、燃煤锅炉和水泥炉窑等高温燃烧或工艺过程排放;挥发性有机物主要来自机动车、石化工业排放和有机溶剂挥发等。
  臭氧污染带有明显的季节性特点,一般5月~9月浓度比较高。盛夏季节,空气扩散条件比较好,是一年中PM2.5浓度相对较低的季节,人们常常可以看到蓝天白云的艳阳天,但夏季恰恰是臭氧超标最明显的季节。强烈的太阳辐射和较高的温度是造成光化学烟雾和二次臭氧生成的主要原因,因为持续高温和强日照天气有利于大气光化学反应,从而生成地面臭氧和乙酰硝酸酯等强氧化剂。因此,夏季,臭氧也会随着气温的上升而增多。
  如果地面风速较低、混合层高度较低,还会导致地面臭氧不断累积。同时,大气中的气态污染物也可能在这种强氧化环境中生成二次气溶胶,进一步加重PM2.5污染,呈现出地面臭氧和PM2.5复合型污染的特征。
关注二:臭氧超标有哪些危害?
田贺忠表示,空气中的臭氧浓度升高,会产生一系列不利于人体和动植物健康的负面影响,对人和动物的眼睛和呼吸道有强烈刺激作用,对人和动物的肺功能也有影响,还会损伤植物叶片。
  “臭氧是一种强氧化剂,当臭氧被吸入呼吸道时,就会与呼吸道中的细胞、流体和组织很快发生反应,导致肺功能减弱和组织损伤,症状主要有咳嗽、呼吸短促、鼻咽刺激,甚至在呼吸时有不适或痛感。”田贺忠特别强调,较高浓度的臭氧会损伤儿童的肺功能,引发胸痛、恶心、疲乏等症状;如果孕妇在怀孕期间接触臭氧,宝宝也会受到不良影响。
专家甚至表示,某些情况下臭氧的危害较PM2.5有过之而无不及。可见,臭氧超标的危害甚大。那么,长期暴露于臭氧环境下,又会产生怎样的健康危害呢?对此,田贺忠遗憾地表示,目前人类对于在臭氧大气浓度下暴露的长期效应还不是十分清楚。
田贺忠提醒,在夏季,臭氧污染出现时间段主要在午后至傍晚,一般情况下,室外比室内浓度更高,下风向比上风向浓度高。如果臭氧浓度较高,尤其是阳光照射比较充足的时段,建议尽量减少户外活动。
目前,在已经开始实施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城市,要求环保部门每小时都进行臭氧监测,并实时发布数据;而在空气质量日报中,则报告臭氧8小时浓度值,即以一天中最大的连续8小时臭氧浓度均值,作为评价这一天臭氧污染水平的标准。
臭氧污染已经成为我国大气环境治理新挑战。专家表示,我国现阶段空气治理重点为PM2.5,臭氧或将成为下一阶段防治重点。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目前相关部门及公众注意力均集中在PM2.5防治上,夏季的臭氧污染极易被忽视。有专家建议,应尽快开展相关研究,了解臭氧发生机制,明确臭氧前体物污染来源清单,有效控制氮氧化物及挥发性有机物等臭氧前体物的排放,掌握其在大气中的比例和光化学烟雾的生成机制,以减少臭氧的生成并降低其对公众健康和生态环境的危害。


1楼2014-07-21 17:01回复


    3楼2014-07-22 16:5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