忧郁事情跨度略大![](https://tb2.bdstatic.com/tb/editor/images/tsj/t_0012.gif?t=20140602)
原帖关注成都略降![](https://tb2.bdstatic.com/tb/editor/images/tsj/t_0009.gif?t=20140602)
应字母歌吧主@JGJWYH 建议重开一帖![](https://tb2.bdstatic.com/tb/editor/images/tsj/t_0028.gif?t=20140602)
简略概括一下事情,由于吧友@cherish_vitas 对@云台山土蜂蜜 的栾树蜜产生疑问,@云台山土蜂蜜勇敢的提出检测。我厚颜无耻的答应代送检。![](https://tb2.bdstatic.com/tb/editor/images/tsj/t_0005.gif?t=20140602)
当初初步定下检测三项:蔗糖含量,碳-4,SM-R。由于样品只有50克勉强只能够一项检测。
进过排除筛选只检测一项碳-4。
下面我说一下我的排除思路:
质疑原因是蜂蜜有“糖”味,关于掺假造假无非就是用廉价糖代替蜂蜜中的糖,通常是蔗糖、高果糖浆、大米糖浆、甜菜糖浆。我虽然之前从没有真正的养过蜜蜂,毕竟我出生前20年我爸就在养蜂了,从小深受熏陶,对于养蜜蜂、蜂蜜、和养蜂人海事比较了解。
一个真正的专业养蜂人造假的很少,尤其是非大转场养蜂人。养蜂人的蜂蜜之所以有“糖”味无非就是蔗糖问题,也就是“底糖”。
收到云台山土蜂蜜发给我的500G样品之后更加印证了我的想法,因为蜂蜜的状态和卖相真的不是很好。分层结晶当时气味有一些发酵之前的微酸味(决定不用云台山提供的样品之后 一直放在北京 发到老家的时候已经涨瓶严重发酵了)正是这个没有卖相的状态排除了专业勾兑造假。
思路再次引到“底糖”。“底糖”就是在没有蜜源的情况防止蜜蜂饿死喂蜜蜂吃的糖。通常用“一级白砂糖”。养蜂人一般情况不会轻易喂糖,不但是为了保证蜂蜜品质,相信大多数养蜂人考虑的是是白砂糖价格真心不便宜。蜜蜂会把糖水也像蜂蜜一样保存起来,没有吃完的糖就是“底糖”。检测“蔗糖含量”和“碳-4”都可以判定是否有“底糖”但是数量少的话检测“蔗糖含量”就会无效,因为蜜蜂也会把白砂糖中的蔗糖分解成单糖。所以就只检测一项“碳-4”。![](https://tb2.bdstatic.com/tb/editor/images/tsj/t_0024.gif?t=20140602)
样品提供是美丽的@77→若 提供
下面上检测报告部分截图:
![](https://imgsa.baidu.com/forum/w%3D580/sign=0e838a1d56e736d158138c00ab514ffc/d89e7b899e510fb3b9a9b356db33c895d0430c16.jpg)
结果显示,此样品“碳-4”检测项目合格。由于标准是<7%所以合格之后就写成了<7%,没有写具体数值。可能就是检测惯例?无可厚非结果显示合格!
我对此时还有一点感想:这次质疑无疑是我见过最理性、最绅士、最有态度、最有水准的质疑。从始至终都是非常理性客观并且是当事人彼此非常尊重对方。并且两位姐姐在私下和我的沟通也都非常理性客观,这在蜂蜜吧非常很少见。为@云台山土蜂蜜 和 @cherish_vitas 点赞!![](https://tb2.bdstatic.com/tb/editor/images/face/i_f48.png?t=20140602)
现在,有什么想问的?![](https://tb2.bdstatic.com/tb/editor/images/tsj/t_0021.gif?t=20140602)
![](https://tb2.bdstatic.com/tb/editor/images/tsj/t_0012.gif?t=20140602)
原帖关注成都略降
![](https://tb2.bdstatic.com/tb/editor/images/tsj/t_0009.gif?t=20140602)
应字母歌吧主@JGJWYH 建议重开一帖
![](https://tb2.bdstatic.com/tb/editor/images/tsj/t_0028.gif?t=20140602)
简略概括一下事情,由于吧友@cherish_vitas 对@云台山土蜂蜜 的栾树蜜产生疑问,@云台山土蜂蜜勇敢的提出检测。我厚颜无耻的答应代送检。
![](https://tb2.bdstatic.com/tb/editor/images/tsj/t_0005.gif?t=20140602)
当初初步定下检测三项:蔗糖含量,碳-4,SM-R。由于样品只有50克勉强只能够一项检测。
进过排除筛选只检测一项碳-4。
下面我说一下我的排除思路:
质疑原因是蜂蜜有“糖”味,关于掺假造假无非就是用廉价糖代替蜂蜜中的糖,通常是蔗糖、高果糖浆、大米糖浆、甜菜糖浆。我虽然之前从没有真正的养过蜜蜂,毕竟我出生前20年我爸就在养蜂了,从小深受熏陶,对于养蜜蜂、蜂蜜、和养蜂人海事比较了解。
一个真正的专业养蜂人造假的很少,尤其是非大转场养蜂人。养蜂人的蜂蜜之所以有“糖”味无非就是蔗糖问题,也就是“底糖”。
收到云台山土蜂蜜发给我的500G样品之后更加印证了我的想法,因为蜂蜜的状态和卖相真的不是很好。分层结晶当时气味有一些发酵之前的微酸味(决定不用云台山提供的样品之后 一直放在北京 发到老家的时候已经涨瓶严重发酵了)正是这个没有卖相的状态排除了专业勾兑造假。
思路再次引到“底糖”。“底糖”就是在没有蜜源的情况防止蜜蜂饿死喂蜜蜂吃的糖。通常用“一级白砂糖”。养蜂人一般情况不会轻易喂糖,不但是为了保证蜂蜜品质,相信大多数养蜂人考虑的是是白砂糖价格真心不便宜。蜜蜂会把糖水也像蜂蜜一样保存起来,没有吃完的糖就是“底糖”。检测“蔗糖含量”和“碳-4”都可以判定是否有“底糖”但是数量少的话检测“蔗糖含量”就会无效,因为蜜蜂也会把白砂糖中的蔗糖分解成单糖。所以就只检测一项“碳-4”。
![](https://tb2.bdstatic.com/tb/editor/images/tsj/t_0024.gif?t=20140602)
样品提供是美丽的@77→若 提供
下面上检测报告部分截图:
![](https://imgsa.baidu.com/forum/w%3D580/sign=0e838a1d56e736d158138c00ab514ffc/d89e7b899e510fb3b9a9b356db33c895d0430c16.jpg)
结果显示,此样品“碳-4”检测项目合格。由于标准是<7%所以合格之后就写成了<7%,没有写具体数值。可能就是检测惯例?无可厚非结果显示合格!
我对此时还有一点感想:这次质疑无疑是我见过最理性、最绅士、最有态度、最有水准的质疑。从始至终都是非常理性客观并且是当事人彼此非常尊重对方。并且两位姐姐在私下和我的沟通也都非常理性客观,这在蜂蜜吧非常很少见。为@云台山土蜂蜜 和 @cherish_vitas 点赞!
![](https://tb2.bdstatic.com/tb/editor/images/face/i_f48.png?t=20140602)
现在,有什么想问的?
![](https://tb2.bdstatic.com/tb/editor/images/tsj/t_0021.gif?t=20140602)
![](https://imgsa.baidu.com/album/s%3D1600%3Bq%3D90/sign=47c26ba969600c33f479dace2a7c6a7e/b812c8fcc3cec3fdd0a20fc8d488d43f869427ea.jpg?v=tb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