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充武术吧 关注:26贴子:108
  • 7回复贴,共1

陈晓东先生的武术生涯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陈晓东先生的武术生涯——陈德昌著(陈晓东嫡孙)
先祖父陈晓东(1871-1934),原籍天津静海人,5岁时随父来川,定居于顺庆府(今南充市顺庆区)。幼时体弱多病,少年时拜名拳师周湘廷门下习武。周之师父人称李毛大爷,技艺闻名遐迩,其拳技源于明朝抗倭名将戚继光所创编之《拳经捷要篇》三十二势。《拳经捷要篇》系戚氏以“妙、猛、快、柔”之技法要则,对当时民间流传较广、比较著名的古今拳家、拳种、拳套、拳法进行比较筛选,取其精华,“故择其善者三十二势,势势相承。遇敌制胜,变化无穷。微妙莫测,窃焉寞焉,人不得而窥者谓之神”。先祖父尊师重道,学习勤奋刻苦,且悟性极高,深得周的喜爱,遂倾其所学尽授之,故得真传。苦练十余载,在川北一带已颇负盛名。
清光绪后期,天津兴顺镖局镖师张午亭护送知府戚年赴任,途经顺庆府,戚因故需作短暂停留,张亦借机拜访武术界名人。当闻知陈晓东系川北一带之武术名家,即登门拜访。张告之自己所习拳技属内家拳,亦曾受北平太极拳名家杨班侯先生指点,并示意与之较技。先祖父欣然同意。交手若干合,先祖父虽力大拳沉,招势得当,但拳法偏刚,被张以柔化之,并用顺势借力之法院,施以一朝阳跌,将其仰面跌倒。先祖父服其技,更慕其步法园转敏捷、技法柔化圆活、顺势借力、变化多端,即求拜为师。张坚辞不允,逊之再三,言道:“君之技与我伯仲间,今侥幸占先,绝勿拜师之谈,或可交友,共商技法。”先祖父大喜,留张寓家中,朝夕与之论理谈法,讨经较技。张感其诚,遂为挚友。留顺庆期间,张授以鹞子拳,六乘枪,白虹剑等拳械套路,作相交纪念。


IP属地:四川1楼2014-05-23 10:26回复
    后二年,有四川酉阳人何铁耕,出游至顺庆府,闻知先祖父习内家拳,特求一见。何自述其先祖曾于张松溪出游四川时,得其传授内家拳法,经数传至铁耕。何恳请先祖父演示拳械各一路,讲其法,知与已所学同出一辙,即与之深入交流拳理。经周、张传技,再与何交流拳理,先祖父拳技造诣日深。
    关于内家拳,因其授受极严、文字记载少、传播不广、而鲜为人知。温敬铭先生在《国术概论》讲义中作了如下叙述:“武当、少林两大派系,盖此两地实为古代两个讲武的书院,都是因地而得名。前者为道士,道士带家修行,故名曰内家;后者为和尚,和尚是出家修行,故又名曰外家”。“拳术在动作方面看是柔和的,在姿势方面看是腹实胸宽的,在用法方面讲是‘以柔克刚’的,在精神方面讲是以静为主的,其主要点在内部的,都称为内家”。


    IP属地:四川2楼2014-05-23 10:27
    回复
      他博采众长,去粗取精,潜心探索,融会贯通,精心编排、实战演练,运用内家拳以静待动,后发先至,刚柔相济,顺势借力、闪惊巧取等拳理,与打、跌、擒、拈、腿诸法有机而巧妙揉合,使之打中带擒、擒中有跌,跌、打、擒、拈相兼;照左击右、声东击西、上惊下取、妙变无穷;攻中寓守,守中有攻;招势柔化圆活,刚柔合宜;身法步法灵巧园转。结构紧凑、用法连环、首尾相应、变化多端,将内家拳技提升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度,为内家拳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撰写了《拳略》一书(未出版),先后创编拳、刀、棍、鞭、锏等13个套路,加上保留张午亭传授的9个拳械套路,达22个之多。在川北一带,人们称之为陈家拳。
      他求技若渴,闻人有一招两势之长,必往求教,常常自戏为“收荒匠”。1925年接上海精武体育会邀请参加全国精武大会,便派先父伯庸先生赴沪参加,嘱其虚心学习他人之长。先父在沪期间,虚心向他人讨教,带回了精武谭腿和徐致一先生传授的吴式太极拳。继之又派先父之弟子林济群到上海精武体育会学习(见《中华武术》2004年第10期《顾留馨自述寻名师访高朋—忆四川友人林济群》—文)。以打法著名的邱海东与先祖父友善,常与之交流技艺,先祖父将邱之打法及荷兰拳式之精华与自身所习打、跌、擒、拈(打拿穴位)法融为一体,创编出一套“七星拳”。


      IP属地:四川4楼2014-05-23 10:28
      回复
        先祖父对拳械技法的钻研达到了废寝忘食乃至痴迷的程度。走路、品茶、吃饭、睡觉做梦都在思考。
        我自幼就常听祖母及父母讲述许多先祖父创编拳械套路的故事:张午亭走后不久,先祖父对所授“鹞子穿林”一势用法解不透,一夜梦见午亭,请求其法。张接手上步一手穿肩,横手一撇,另一手捧腿将其提起,往地上一掷,遂惊醒,乃南柯一梦。此时已三更,立即起床,因无人陪练,便操一长条凳竖立而练,直到精熟方罢。又一晚,梦一须发皆白之老者对其言道:“我双手笼袖与尔斗,能败我否?”先祖父遂与之斗,用尽各种招势,老者均以肘法破之,老者忽侧身以一杀肘将其击倒。一觉惊醒,立即下床揣摸老者之招势,且笔录记之,后创编出以肘法为主的“七肘拳”。一次祖母笑得泪出地对我讲述:一日与祖母到娘家探视岳父母,恰逢岳父端出一盆熟嫩苞米棒,先祖父随手拿两棒边吃边舞,逗得全家捧腹大笑,这就是他创编“连环双锏”的过程。


        IP属地:四川5楼2014-05-23 10:28
        回复
          先祖父品德高尚,学富而愈谦,技精而愈敛,举手投脚必循礼义。时任南充联合中学校长的张澜先生,特聘其为该校的国术教师。在校期间,他对人和蔼谦让,彬彬有礼,尊重师友,热爱学生,初见者误为该校国文教师。张澜先生对他评价为:“座遇不面之客,均以文士相目,即所教弟子,亦和光照人,绝无纠纠之气”。
          先祖父技精但不自炫,尤对好勇斗狠,以技炫人者深恶之。他少与人角,角则必胜,参加川内擂台赛无一败迹。在西充县团练局任国术教习时,一次举行毕业典礼,局长鲜特森请他参加,并说:“今天我想看看陈老师的功夫”。又对学员道:“你们愿与陈老师较量的就站出来,可以群攻,谁能击中陈老师一下,便可出师”。话完便有十多人出列,围成圈状群攻,先祖父施展撤退步、赶粘步、连珠步等侧闪斜挪之步法,用声东击西、上惊下取等技法,打、跌、拿交替出击,仅三五合,倒地三四人,余者均不敢前。鲜赞不绝口:“陈老师武功之高绝,今天我算是大开眼界了”。
          川军二十九军三师驻保宁府(现阆中市)期间,师长罗乃琼嗜武,欲请一武师,遂登报招聘,应者二三十,经较技择其善者三人留教。二十九军连络官陈润民来阆,见拳师在罗身上批打,即阻止,罗曰:“师傅说学打先学挨”。陈曰:“闻南充有一陈老师功夫了得,何不请来教你”罗同意并亲书一信委陈相请。先祖父见信感其诚,随陈赴阆。见罗被批打,乃言道:“被动挨打算何本事,打我不着而被我打才叫功夫”。谢、宋、周三拳师不服,要求与之较技,罗亦想见识先祖父功夫,言道:“你们较技可以,只需点到为止,勿伤和气”。由是三人轮番上场,谢、宋二人均在一、二招内被跌法跌倒,姓周的上场后,拳脚并施,用力凶狠,忽以一记黑虎掏心,猛击先祖父胸口,先祖父以一招顺势借力的迎送手,侧身接住来拳,以手送之,将其抛出一丈开外。周爬起后一声不哼地离开了。罗喜出望外,立即将其三人辞去,留先祖父一人教拳。


          IP属地:四川7楼2014-05-23 10:29
          回复
            罗不仅对先祖父之拳技为之倾倒,更对其人品钦佩有加,除军队事务外的社交活动,均请先祖父参加,并尊为上座,先祖父回南充,都派轿相接送。1934年秋,先祖父由阆返家,不久因病不起,月余与世长辞,享年63岁。
            先祖父走了,但他对祖国、对民族的无限热爱;学富而愈谦、技精而愈敛的高贵品格;他以愚公移山之志、数十年如一日勤奋习武之坚强毅力;他废寝忘食地潜心探索、刻苦钻研之精神;他独到的见解和博采众长、融会贯通,开拓性地发展了内家拳的成功经验,都将永远铭刻在我们心中。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先祖父对中华武术的献身精神和高尚品德、精湛的技艺一道构成了一座亮丽的丰碑,永远矗立在人们的心中,永远值得人们学习,永远值得人们纪念。
            先祖父有三子:长子伯庸、次子仲亥、三子季康。仲亥攻文;拳技传伯庸,季康和婿林明章。一生授徒众多,如马如龙、赵子虬等。


            IP属地:四川8楼2014-05-23 10:29
            回复
              先父伯庸先生(1894-1975),自幼随父习拳技,一生致力于研究发展本门拳技和中医内科学。在传承原有拳械套路基础上,新编了入门初练的披挂拳,以诱为主的拭面拳,集本门打、跌、腿、肘法于一身的镙旋拳,集各种朝阳招势变化的朝阳拳,新编单刀套路闪幻刀,为本门拳技传承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先父有三子:长子岁丰,次子德昌、三子德伟,拳技传岁丰,德昌。一生授徒若干,主要有林济群、张树勋、朱锐之、苏友为、吴兴贵、吴世泽、廖成荣、陈伯约、李良鹄、杜文辉等,晚年收关门弟子文运平、任青年。
              先叔父季康先生(1912-1991),少年随父习武,1963年回南充后,开始传授本门拳技,曾任四川省武协委员。南充市武协副主席,技传侄德伟、甥林承泰。授徒众多,主要有:陈开泰、陈景亮、黄延忠、易思白、赵通强、李含光、张礼顺、黄定良、林安奎、张强、李治等。
              第二代传人:家兄陈岁丰(1926-1995)自幼随父习家传拳技,精通中医外科,长子长根曾随父习武,授弟子廖先治拳技和中医外科术。先父病逝后,文运平、任青年拜师家兄,继续学拳技。
              第二代传人:陈德昌,自幼随父习家传拳技,传甥婿石岳星,授弟子刘兵、安立新、王洪勇、杨兴平。


              IP属地:四川9楼2014-05-23 10:31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