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法家吧 关注:654贴子:3,369
  • 56回复贴,共1

【资料汇集】法家著作及其相关历史著作大合集,持续更新中!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欢迎各位来到新法家吧,为方便法家爱好者的学习,在下将各法家著作以及有关的历史著作分享与大家。
若资料有不全之处,吧友可以补充,为浏览方便,此楼禁止带小尾巴和签名图的发言,否则必删之。


1楼2014-05-19 18:17回复
    1、《管子》:http://pan.baidu.com/s/1q2ev0
    著作简介
      《管子》由中国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前476)齐国政治家、思想家管仲及管仲学派的著述总集。大约成书于战国(前475~前221)时代。刘向编定《管子》时共86篇,今本实存76篇,其馀10篇仅存目录。
    《管子》76篇,分为 8类:《经言》9篇,《外言》8篇,《内言》 7篇,《短语》 17篇,《区言》5篇,《杂篇》10篇,《管子解》 4篇,《管子轻重》 16篇。书中《韩非子》、贾谊《新书》和《史记》所引《牧民》、《山高》、《乘马》诸篇,学术界认为是管仲遗说。《立政》、《幼宫》、《枢言》、《大匡》、《中匡》、《小匡》、《水地》等篇,学术界认为是记述管仲言行的著述。《心术》上下、《白心》、《内业》等篇另成体系,当是管仲学派、齐法家对管仲思想的发挥和发展,学术界也有人认为是宋钘、尹文的遗著。
    《水地》提出水是万物本原的思想,学术界有人认为这是管仲的思想,也有人认为是稷下唯物派的思想。
    《心术》上下、《白心》、《内业》中,提出了精气为万物本原的朴素唯物主义精气说,认为万物、人都产生于精气;精气是一种精细的气。说“凡物之精,此则为生,下生五谷,上为列星”,“精也者,气之精者也”。文中也讲“道”,认为道是“虚而无形”,不能被感官直接感知,口不能言,目不能见,耳不能听。道与精气的关系,讲得不明确。
    著作研究
    戴望,《管子校正》。
    颜昌峣,《管子校释》。颜氏此书用力颇勤,值得参考。但不幸遗稿交给某书社出版,标点错误百出,不忍卒读。
    郭沫若、闻一多、许维遹等:《管子集校》。这本书出版时当作郭沫若先生的独著,曾收入“郭沫若全集”的“历史编”。
    黎翔凤:《管子校注》。
    马非百:《管子轻重篇校诠》,这书对管子成书的年代估计得比较晚,但理论不充足。


    2楼2014-05-19 18:43
    回复
      2、《商君书》http://pan.baidu.com/s/1o6wPkoE(建议初看者,通读一遍商君书无注释版,形成自己的理解)
      《商君书高亨注释》:http://pan.baidu.com/s/1dD5pbtJ
      《商君书》,亦称《商君》或《商子》,是中国法家学派的代表作之一,在战国后期颇为流行,《韩非子·五蠹》说:“今境内之民皆言治,藏商、管之法者家有之。”但因《商君书》中《更法》、《错法》、《徕民》等多篇涉及商鞅死后之事,显非出自商鞅之手。《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云“殆法家流,掇鞅馀论,以成是编”,应是商鞅及其后学的著作汇编,其中着重论述了商鞅一派的变法理论和具体措施。此书现存26篇,其中2篇有目无书。《汉书·艺文志》著录29篇,现存24篇。韩非子曾提到过这部书。司马迁说:“余尝读商君《开塞》、《耕战》书,与其人行事相类”,认为它的思想内容和商鞅所从事的政治活动相符合。
        《商君书》侧重记载法家商鞅辅佐秦孝公时进行革新变法、重农重战、重刑厚赏、反斥儒家言论,主要反映了战国法家的政治思想。《开塞》篇提出了社会发展的三个阶段:“上世亲亲而爱私,中世上贤而说仁,下世贵贵而尊官。”这种历史变化的观点在哲学史上有重要的进步意义。在具体措施上,此书主张加强君权,建立赏罚严明的法治制度,取消贵族的世袭特权,奖励军功,提倡耕战,同时反对用诗书礼乐和道德教化的手段治理国家。


      3楼2014-05-19 18:46
      回复
        3、《慎子》:http://pan.baidu.com/s/1bn5Zgib
        《慎子》中国战国时期法家的重要代表人物慎到所着。慎到(约公元前390年~公元前315年),赵国人,原来学习道家思想,是从道家中分出来的法家代表人物。齐宣王时他曾长期在稷下讲学,对于法家思想在齐国的传播做出了贡献。司马迁《史记·孟子荀卿列传》说《慎子》有“十二论”。徐广注释道:“今《慎子》,刘向所定,有四十一篇。”班固《汉书·艺文志》着录为四十二篇,宋代《崇文总目》记为三十七篇。现存《慎子》只有七篇,即《威德》、《因循》、《民杂》、《德立》、《君人》、《知忠》、《君臣》。据滕振孙《直斋书录解题》记载,北宋时期,《慎子》已有两种版本:一是官府所藏《慎子》37篇,一是民间流传的5 篇本。宋末王应麟考证,《慎子》37篇已佚,’准《威德》、 《因循》、《民杂》、《德立》、《君人》5篇尚存。近人推测,《汉 书·艺文志》所录42篇乃《崇文总目》所录37篇与流传的 5篇的总和。明朝末年又出现一部《慎子》,乃慎憋赏所伪作。现存《慎子》版本有影印明刊《子汇》本、严可均辑本、钱熙柞辑本、《守山阁丛书》本。 此外,还有佚文数十条。
          慎到在《慎子》一书中表现出来的思想具有明显的道家和法家的特点。一方面,慎到主张因循自然,清静而治,所以,他说:“天道,因则大,化则细,因也者,因人之情也。人莫不自为也,化而使之为我,则莫可得而用矣”(《慎子·因循》)意思是说,任其自然,则万物亨通,化而变之,物就不得其用了。自然界是这样,社会也是这样。他在《民杂》中说:“民杂处而各有所能,所能者不同,此民之情也。大君者,太上也,兼畜下者也。下之所能不同,而皆上之用也。是以大君因民之能为资,尽包而畜之,无所去取焉。是故不设一方以求于人,故所求者无不足也。大君不择其下,故足。不择其下,则易为下矣。易为下则莫不容。莫不容故多下,多下之谓太上。”
          “因民之能为资,尽包而畜之,无所去取”,这就是在治理百姓时也要因其所能,不要偏取,有所去取,这样才能富足。另一方面他又强调法和势。法就是法律、法规,势就是权势。这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势是前提,法是手段。慎到认为:“大君任法而弗躬,则事断于法矣”(《慎子·君人》)。他明确地说过:“飞龙乘云,腾蛇游雾。云罢雾霁,而龙蛇与寅岂同矣,则失其所乘也。……尧为匹夫不能治三人,而桀为天子能乱天下,吾从此知势位之足恃,而贤智之不足慕也。”这是《韩非子·难势》中转引慎到的话。龙蛇之所以腾空飞天,主要凭借云雾的威势,一旦云雾消失,龙蛇就与地上的蚯蚓一样,无所作为,原因在于失去了它们赖以飞腾的势。同样,没有了权势,聪明贤能如尧这样的君主连三个普通人也治理不了;而有了权势,昏聩平庸如桀这样的人却能使天下大乱。


        4楼2014-05-19 18:48
        回复
          4、《申子》:http://pan.baidu.com/s/1kTzDjaZ
          《申子》即战国时期法家申不害的著作。申不害(约前385~前337),郑国人。曾为韩昭侯相,十五年间,国治兵强。《史记·老子韩非列传》载申子“本于黄老,而主刑名,著书两篇,故名《申子》”。 《汉书·艺文志》载《申子》六篇。据《史记集解》引刘向《别录》讲:“今民间所有上下二篇,中书六篇,皆合,二篇已备。”可见只是分法不同。该书已失传,从《汉书·宣帝纪》颜师古注知有《君臣篇》 。 《淮南子·泰族》讲:“申子之三符”,不知是篇名还是仅指符验之术。唯《大体篇》保存于《群书治要》第三十六卷。另有马总《意林》收集了申不害的一些言论,共六节。清马国翰《玉函山房辑佚书》有《申子》辑本,已非原貌。


          5楼2014-05-19 18:52
          回复
            5、《韩非子》http://pan.baidu.com/s/1sjJJJ4p(建议先看)
            白话译文:http://pan.baidu.com/s/1hqh2yOW
            《韩非子》是战国末期韩国法家集大成者韩非的著作。 这部书现存五十五篇,约十余万言,大部分为韩非自己的作品,但由他逝世后,后人辑集而成。《汉书·艺文志》著录《韩子》五十五篇,《隋书·经籍志》著录二十卷,张守节《史记正义》引阮孝绪《七录》(或以为刘向《七录》)也说“《韩子》二十卷。”篇数、卷数皆与今本相符,可见今本并无残缺。自汉而后,《韩非子》版本渐多,其中陈奇猷《韩非子集释》尤为校注详赡,考订精确,取舍严谨;梁启雄的《韩子浅解》尤为简明扼要,深入浅出,功力深厚。
            《韩非子》一书,重点宣扬了韩非法、术、势相结合的法治理论,达到了先秦法家理论的最高峰,为秦统一六国提供了理论武器,同时,也为以后的封建专制制度提供了理论根据。
            当时,在中国思想界以儒家、墨家为显学,崇尚“法先王”和“复古”,韩非子的观点是反对复古,主张因时制宜。韩非子根据当时的形势情况,主张法治,提出重赏、重罚、重农、重战四个政策。韩非子提倡君权神授,自秦以后,中国历代封建王朝的治国理念都颇受韩非子学说的影响。


            6楼2014-05-19 18:56
            回复
              6、《睡虎地秦简》:http://pan.baidu.com/s/1kTkehLX睡虎地秦简,亦称云梦秦简,为1975年12月于中国湖北省云梦县城关睡虎地十一号墓出土的秦代竹简,记录当时的法律及公文,经整理的竹简内容,被收入《睡虎地秦墓竹简》一书。此批竹简是研究战国晚期至秦始皇时期政治、经济、文化、法律、军事的珍贵史料,也是校核古籍的依据。
              据考证,该墓的主人名叫“喜”,生前曾担任过县的令吏,参与过“治狱”,这些竹简可能是墓主人生前根据工作需要对秦朝的法律和法律文书所作的抄录。
              睡虎地秦墓竹简计1155枚,残片80枚,现将其分类整理为十部分内容,包括:《秦律十八种》、《效律》、《秦律杂抄》、《法律答问》、《封诊式》、《编年记》、《语书》、《为吏之道》、甲种与乙种《日书》。其中《语书》、《效律》、《封诊式》、《日书》为原书标题,其他均为后人整理拟定。竹简长23.1~27.8厘米,宽0.5~0.8厘米,内文为墨书秦篆,写于战国晚期及秦始皇时期。


              8楼2014-05-19 19:01
              回复
                7、《邓析子》:http://pan.baidu.com/s/1i3kOhKx
                《邓析子》共两卷,相传为中国春秋时代名家的邓析所作,但是有人也指出内容参杂其他家说法,很大可能为后人伪托。《四库全书》将其归入子部法家类。不过关于《邓析子》的真伪,学术界争论不一,也有人以为邓析子一书“虽真而残”。《邓析子》分为无厚篇与转辞篇两篇,无厚篇所强调的是君主与臣民的共生关系,劝勉君王治国时应该以平等的心对待臣民,归结到最后就是无厚,是民本的反映。而转辞篇主要强调“缘身而责名,缘名而责形,缘形而责实,臣惧其重诛之至,于是不敢行其私矣”,也就是君王对官员的控制。
                邓析(?~公元前501),春秋末年郑国思想家和革新家。子产执政时,任郑国大夫。从现有史料看,他是坚决反对“礼治”的先行者,“不法先王,不是礼义”。他不满子产所铸刑书,竟自己编了一部《竹刑》。晋人杜预在注《左传》时说,邓析“欲改郑所铸旧制,不受君命,而私造刑法,书之于竹简,故言竹刑”。邓析提出“事断于法”的主张,意即必须以法作为判断人们言行是非的标准,这正是后来法家反对“礼治”、主张“法治”的要求。目前流传的《邓析子》据传是后人伪托。但其中有些观点当源于邓析。


                9楼2014-05-19 19:14
                回复
                  申子怎么拿出来了,我觉得申不害是权谋之变,和韩非子一书完全是两码事。或者说韩非的权谋之变一部分的是借鉴申子的权谋之变,发展成自己的东西。直接看还是韩非子的比较不错。


                  IP属地:广东10楼2014-09-12 18:58
                  收起回复


                    IP属地:甘肃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14-09-14 17:54
                    收起回复


                      IP属地:广东12楼2014-10-03 13:0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