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学五年级开始我们语文课本上就出现了文言文,一直到现在还在学。
问题是,学了有用么?
鲁迅说过这么几句:“其实呢,现在的人们大可以不必看古书,即使古书里真有好东西,也可以用白话来译出的”“我们要活过来,首先就须由青年们不再说孔子、孟子和韩愈、柳宗元们的话。时代不同,情形也两样,孔子时代的香港不这样,孔子口调的“香港论”是无从做起的,“吁嗟阔哉香港也”,不过是笑话。”奋斗了半天,好不容易活过来了,结果现在课本上又放回了文言文,编者可是想让我们再去死么?
看了上面这段,想必有些人要急了:“现在的课本上难道没告诉你怎么翻译么?你不会翻译成白话再看么?”不错,翻译是有的,然而那翻译真是对的么?“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怎么翻译的来着?
再者,就算把古文翻译过来了,我们有必要读么?
子曰:“...夫若发怒,不可生嗔。退身相让,忍气低声...”这段想必不翻译各位也能看懂。说出如此荒谬之语的人,倒被我们的语文课本奉为神明了。若你要说孔神的这句话并非选入课本,那么《氓》又作何解释?在高中课本上放上这么一篇,恐怕无非是让班主任有了另外一个给学生扣上早恋帽子的强力武器吧?
鲁迅说过:“我们此后实在只有两条路:一是抱着古文而死掉,一是舍掉古文而生存。”
呜呼!在这进步的时代,我们的课本却在极力给思想套上枷锁!看来课本的编者是要抱着古文而死掉了。
最重要的语文学科尚且如此,其他学科又能好到哪去?
问题是,学了有用么?
鲁迅说过这么几句:“其实呢,现在的人们大可以不必看古书,即使古书里真有好东西,也可以用白话来译出的”“我们要活过来,首先就须由青年们不再说孔子、孟子和韩愈、柳宗元们的话。时代不同,情形也两样,孔子时代的香港不这样,孔子口调的“香港论”是无从做起的,“吁嗟阔哉香港也”,不过是笑话。”奋斗了半天,好不容易活过来了,结果现在课本上又放回了文言文,编者可是想让我们再去死么?
看了上面这段,想必有些人要急了:“现在的课本上难道没告诉你怎么翻译么?你不会翻译成白话再看么?”不错,翻译是有的,然而那翻译真是对的么?“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怎么翻译的来着?
再者,就算把古文翻译过来了,我们有必要读么?
子曰:“...夫若发怒,不可生嗔。退身相让,忍气低声...”这段想必不翻译各位也能看懂。说出如此荒谬之语的人,倒被我们的语文课本奉为神明了。若你要说孔神的这句话并非选入课本,那么《氓》又作何解释?在高中课本上放上这么一篇,恐怕无非是让班主任有了另外一个给学生扣上早恋帽子的强力武器吧?
鲁迅说过:“我们此后实在只有两条路:一是抱着古文而死掉,一是舍掉古文而生存。”
呜呼!在这进步的时代,我们的课本却在极力给思想套上枷锁!看来课本的编者是要抱着古文而死掉了。
最重要的语文学科尚且如此,其他学科又能好到哪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