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市
临汾:
北魏时在今临汾市区建“白马城”,移平阳县于此。隋开皇三年(583年),隋文帝杨坚嫌“平阳”与“平杨”谐音,改平阳县为临汾县,取“滨临汾河”之意。1971年在此设临汾市,2001年设地级临汾市。辖一区两市十四县。
尧都区:
尧都区相传为五帝之一的文明始祖帝尧陶唐氏诞生、建都之地。春秋时期晋国置平阳县,历秦、汉、魏、晋不改。2001年设地级临汾市时,改县级临汾市为尧都区,以纪念“尧都平阳”之历史。
侯马市:
古称“新田”,春秋时为晋国都城。秦、汉置绛县,刘邦封周勃为绛侯于此。东汉、魏、两晋置绛邑县。明洪武八年(1375年)绛州金台驿迁“下马里”为驿站时,因忌讳“下马”二字,而“下”在当时地方言中读如“侯”,故将驿站登记为“侯马驿”,侯马从此成为正式地名。1958年,曲沃、新绛、汾城合并建侯马市。1962年去市复设曲沃县。1971年,复置侯马市。
霍州市:
隋开皇十八年(598年)改为霍邑县,金贞佑三年(1215年)置霍州,因境内有霍太山得名。1912年绛州为县,始称霍县。1990年撤县建市,名为霍州市。
曲沃县:
曲沃之名,始于西周初期,原出自“沃泉”(即今景明瀑布),九曲而北入于浍,萦回盘旋,西流入汾,得名曲沃。周平王二十六年(公元前745年),晋昭侯封成师(桓叔)于此,号“沃国”。西汉置绛县,东汉改称绛邑县。北魏太和十一年(487年)废绛邑县置曲沃县。
翼城县:
隋开皇十八年(598年),以古翼城为名。古翼城在今南梁翔翱山之下故城村,因山形如鸟舒翼,故名。
浮山县:
唐武德二年(619年)置浮山县,相传尧舜时,洪水横流,其山随水高低,其形若浮,因名“浮山”。
襄汾县:
由襄陵、汾城两县于1954年9月合并而成襄汾县。原襄陵县因境内有晋襄公陵墓而得名,汾城因作为汾河岸边的城邑得名。
临汾:
北魏时在今临汾市区建“白马城”,移平阳县于此。隋开皇三年(583年),隋文帝杨坚嫌“平阳”与“平杨”谐音,改平阳县为临汾县,取“滨临汾河”之意。1971年在此设临汾市,2001年设地级临汾市。辖一区两市十四县。
尧都区:
尧都区相传为五帝之一的文明始祖帝尧陶唐氏诞生、建都之地。春秋时期晋国置平阳县,历秦、汉、魏、晋不改。2001年设地级临汾市时,改县级临汾市为尧都区,以纪念“尧都平阳”之历史。
侯马市:
古称“新田”,春秋时为晋国都城。秦、汉置绛县,刘邦封周勃为绛侯于此。东汉、魏、两晋置绛邑县。明洪武八年(1375年)绛州金台驿迁“下马里”为驿站时,因忌讳“下马”二字,而“下”在当时地方言中读如“侯”,故将驿站登记为“侯马驿”,侯马从此成为正式地名。1958年,曲沃、新绛、汾城合并建侯马市。1962年去市复设曲沃县。1971年,复置侯马市。
霍州市:
隋开皇十八年(598年)改为霍邑县,金贞佑三年(1215年)置霍州,因境内有霍太山得名。1912年绛州为县,始称霍县。1990年撤县建市,名为霍州市。
曲沃县:
曲沃之名,始于西周初期,原出自“沃泉”(即今景明瀑布),九曲而北入于浍,萦回盘旋,西流入汾,得名曲沃。周平王二十六年(公元前745年),晋昭侯封成师(桓叔)于此,号“沃国”。西汉置绛县,东汉改称绛邑县。北魏太和十一年(487年)废绛邑县置曲沃县。
翼城县:
隋开皇十八年(598年),以古翼城为名。古翼城在今南梁翔翱山之下故城村,因山形如鸟舒翼,故名。
浮山县:
唐武德二年(619年)置浮山县,相传尧舜时,洪水横流,其山随水高低,其形若浮,因名“浮山”。
襄汾县:
由襄陵、汾城两县于1954年9月合并而成襄汾县。原襄陵县因境内有晋襄公陵墓而得名,汾城因作为汾河岸边的城邑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