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武器 于是在战火之外,双方都用上了经济这一武器。 巴沙尔政权燃烧农田、炮击那些被反对派控制的区域,以使得农田抛荒,减弱其经济活力;同样的,反对派则袭击电网、攻击巴沙尔政权的油罐车,希望使燃料等供应枯竭。 这甚至造成了一种奇观:为了维持经济的正常运行而获得民心,在战场上你死我活的双方,甚至在交战的城市中达成了维持经济运转的默契。 阿勒颇坐落在叙利亚最北部,是叙利亚最大的城市,拥有400万人口,也是叙利亚的经济中心。在2011年初爆发内战之前的10年,这个城市经历了一轮经济繁荣。因此当这个城市被卷入冲突之时,巴沙尔政权和反对派都把它当成了决定战争走向的关键之地。巴沙尔政权派出了成千上万的援军来坚守市中心和反击反政府武装,而反对派则加强了围城的力量。 从去年夏天开始,阿勒颇外围已变成了一个狙击手出没、布满地雷的战场。数十万人逃离。难民们涌入市中心。时至今日,战争仍在持续。政府军飞机时常低空扫射反政府武装控制的地区,坦克在大街上逡巡,阿勒颇的中世纪城堡驻扎上了军队。 尽管反对派已经包围了政府控制的市中心,切断了来自大马士革的后续增援,但在收紧包围圈的过程中,反对派武装没有让这座城市挨饿。这当然是争取民心的考量:起义的目的是为了赢得民心。 资金支持(以汇款形式)仍在流入阿勒颇。很多公司虽已关门,但银行继续营业,据西联汇款(Western Union)的工作人员介绍,虽然2012年向叙利亚的汇款有所减少,但汇款仍是阿勒颇的一条重要生命线。此外,自去年冬天出现食物短缺后,反对派武装已准许面粉运抵这个城市的面包店。并且在夺下阿勒颇的发电厂之后,他们也与巴沙尔政权协商,如何与其控制的城区共享电力。 在战场上你死我活的人,在经济生活中,却建立起了一套秩序,让这个城市中的生活能够继续下去。 于是,人们甚至可以看到这样的场景:在阿勒颇市中心,市民的生活仍然维持着表面上的正常。啤酒价格已大幅飙升,但酒吧仍满座;年轻人依旧在大街上嬉笑打闹;不停电的时候,电视节目依然能看到HBO。女人们还是在做指甲和头发,男人们上咖啡馆,抽水烟,饭店内也坐满了人。你甚至听得到几公里之外,有呼啸的子弹声和隆隆的迫击炮声,有人正在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