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考古吧 关注:8,946贴子:21,396
春秋初期,齐与主要竞争对手鲁国之间经常发生战争。公元前689年,齐襄公灭鲁的与国纪,扫除东面障碍。公元前686年,公孙无知杀襄公自立,公子纠奔鲁,公子小白奔莒。次年,无知被杀。鲁伐齐,欲纳公子纠,而齐高氏、国氏已召小白先入,击败鲁师,立为齐桓公。桓公任用管仲进行改革,国力富强,成为霸主。公元前684年,齐灭掉西面小国谭,向鲁推进。公元前681年,又与宋、陈、蔡、邾会于北杏,南下灭小国遂,迫使鲁与齐言和,盟于柯。次年,齐假王命合陈、曹伐宋,迫使宋国屈服,并与宋、卫、郑会于鄄,又次年,齐与宋、陈、卫、郑复会于鄄,开始称霸诸侯。  

春秋中期,齐桓公以“尊王攘夷”为号召,联合中原诸夏,讨伐戎、狄、徐、楚,安定周室。公元前664年,齐北伐山戎,救燕;又逐狄,存邢救卫;公元前656年,齐合诸侯之师侵蔡伐楚,与楚盟于召陵。此后,齐多次大会诸侯。公元前651年,齐会鲁、宋、卫、郑、许、曹于葵丘。齐霸业达于顶峰。公元前643年,桓公卒,齐从此失去霸主地位。公元前589年,齐、晋大战于鞍(今山东济南),齐大败。到灵公、景公时,齐依旧是仅次于晋的中原强国。前567年齐灵公灭莱国,疆土扩大到山东东部。疆域东到海,西到黄河,南到泰山,北到无棣水(今河北盐山南)。  

春秋末年,齐衰落,卿大夫相互兼并。公元前548年,崔抒杀庄公,立景公。公元前546年,庆封灭崔氏之族。庆封专齐政。次年,庆舍与栾、高(齐惠公之后)、陈(田)、鲍四族攻庆封,庆封奔吴。景公时,陈桓子施惠于民,民归陈氏,陈氏因而强大。公元前532年,陈桓子联合鲍氏攻栾氏、高氏,栾施、高疆奔鲁。公元前489年,景公卒,国氏、高氏(齐文公之后)立晏孺子,次年,陈僖子联合鲍氏攻国氏、高氏,国夏、高张奔鲁,遂杀晏孺子,立公子阳生为齐悼公。悼公在位四年,被杀,阚止为政。公元前481年,陈成子杀阚止,专齐政。公元前386年,陈成子玄孙太公和立为诸侯,迁齐康公于海上。公元前379年,康公卒,姜齐绝祀。  

田齐妫姓国家,出于陈厉公之子陈完。陈与田古音相近,故古书往往作田。公元前672年,陈完入齐,事齐桓公。陈完传五世至陈桓子,陈氏开始强大。以后陈氏逐渐兼并齐国的栾、高(齐惠公之后)和国、高(齐文公之后)以及鲍、阚等族,专齐政。田齐的国都仍在临淄,疆域亦袭姜齐之旧。  

田齐立国时,已经进入战国中期。太公和是第一代齐侯。太公和之孙桓公午在国都临淄的稷下置学宫,“设大夫之号”,招聚天下贤士。前386年周安王承认田和为齐侯。到威王 、宣王时,稷下人才济济,成为东方学术文化的中心。齐威王任用邹忌为相,改革政治,齐国遂强大。公元前353年,齐大败魏军于桂陵。公元前341年,齐又大败魏军于马陵。公元前334年,齐威王与魏惠王“会徐州相王”,正式称王。威王晚年,相邦邹忌与将军田忌争政。公元前322年,田忌攻临淄,求邹忌,不胜,逃亡楚国。齐宣王时燕国发生“子之之乱”。公元前314年,在孟轲劝说下,宣王命匡章率“五都之兵”、“北地之众”伐燕,五旬克之,一度占领燕国。齐成为战国七雄之一。  

战国晚期,齐仍保持着强盛的地位。公元前301年,齐联合韩、魏攻楚,大败之。公元前298-前296年,齐联合韩、魏连年攻秦,入函谷关,迫秦求和。公元前288年,齐、秦并称东、西帝,旋皆放弃帝号。次年,苏秦、李兑合赵、齐、楚、魏、韩攻秦,罢于成皋。又次年,齐灭宋。公元前284年,燕以乐毅为上将军,合燕、秦、韩、赵、魏攻齐,攻入临淄,连下七十余城。齐城不下者只有莒和即墨。齐闵王逃入莒,被淖齿杀死。王孙贾与莒人杀淖齿,立闵王子法章为齐襄王。燕引兵东围即墨,城中推举田忌为将。双方相持达五年。公元前279年,田单组织反攻,用“火牛阵”大败燕军,收复失地。齐虽复国,但元气大伤,无力再与秦抗衡。公元前221年,秦灭韩、魏、楚、燕、赵后,使将军王贲从燕地南攻齐国,俘虏齐王建,齐国灭亡。  

著名战役 
长勺之战  
葵丘之会  
田氏代齐  
桂陵之战(围魏救赵)  
马陵之战  
田单复国  



删除|1楼2007-11-25 10:34回复
    姜齐 
    称号 国君姓名 在位年份 在位年数 
    齐太公 姜尚,字子牙 前年—前1000年 在位年 
    齐丁公 姜伋 (一说姜及) 前999年—前年 在位年 
    齐乙公 姜得 前年—前年 在位年 
    齐癸公 姜慈母 前年—前年 在位年 
    齐哀公 姜不辰 (一说姜不臣) 前年—前863年 在位年 
    齐胡公 姜静 前862年—前860年 在位3年 
    齐献公 姜山 前859年—前851年 在位9年 
    齐武公 姜寿 前850年—前825年 在位26年 
    齐厉公 姜无忌 前824年—前816年 在位9年 
    齐文公 姜赤 前815年—前804年 在位12年 
    齐成公 姜脱 (一说姜说) 前803年—前795年 在位9年 
    齐前庄公 姜购 前794年—前731年 在位64年 
    齐厘公 姜禄 前730年—前698年 在位33年 
    齐襄公 姜诸儿 前697年—前686年 在位12年 
    齐前废公 姜无知(公孙无知) 前686年 在位2月 
    齐桓公 姜小白 前685年—前643年 在位43年 
    齐中废公 姜无诡 前643年 在位3月 
    齐孝公 姜昭 前642年—前633年 在位10年 
    齐昭公 姜潘 前632年—前613年 在位20年 
    齐后废公 姜舍 前613年 在位5月 
    齐懿公 姜商人 前612年—前609年 在位4年 
    齐惠公 姜元 前608年—前599年 在位10年 
    齐顷公 姜无野 前598年—前582年 在位28年 
    齐灵公 姜环 前581年—前554年 在位6年 
    齐后庄公 姜光 前553年—前548年 在位6年 
    齐景公 姜杵臼 前547年—前490年 在位58年 
    齐晏孺子 姜荼 前489年 在位10月 
    齐悼公 姜阳生 前488年—前485年 在位4年 
    齐简公 姜壬 前484年—前481年 在位4年 
    齐平公 姜骜 前480年—前456年 在位25年 
    齐宣公 姜积 前455年—前405年 在位51年 
    齐康公 姜贷 前404年—前379年 在位26年 

    田齐 
    称号 国君姓名 在位年份 在位年数 
    齐太公 田和 前404年—前384年 在位21年 
    齐废公 田剡 前383年—前375年 在位9年 
    齐桓公 田午 前374年—前357年 在位18年 
    齐威王 田因齐 前356年—前320年 在位37年 
    齐宣王 田辟强 前319年—前301年 在位19年 
    齐愍王 田地 前300年—前284年 在位17年 
    齐襄王 田法章 前283年—前265年 在位19年 
    齐废王 田建 前264年—前221年 在位44年


    删除|2楼2007-11-25 10:34
    回复
      开国君主 姜尚(吕尚,姜子牙,姜太公) 
      都城 营丘(后称临淄,今山东淄博东北) 
      地理位置 今山东北部 
      建国时间 约前11世纪 
      灭亡时间 前379年(为田齐所灭) 
      (田齐)前221年(为秦所灭)


      删除|3楼2007-11-25 10:34
      回复
        周初封建,太公望在齐立国之后,一方面,因为周朝初定,东夷人并未顺服,他们不但利用“营丘边莱”的有利条件,“与太公争国”[24]。而且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时相骚扰,迫使齐国“比及五世,皆反葬于周”[25]。这样,齐国与东夷莱人之间如此密切的杂处和“边莱”情形,就使得齐国在建设自己的文化时,不可能,也无法将东夷文化拒于国门之外。另一方面,太公封齐以后,又主动采取了开明的文化政策,“因其俗,简其礼”[26],有意识地继承和保留了东夷文化,使东夷文化成为齐文化重要的渊源之一。如果我们把后来齐文化的某些特点与东夷文化作比较分析,就不能难发现他们之间的这种承继关系。例如,《齐风》中反映出的齐地尚武风习,就是东夷人古老的风习之一。据《说文》云:“夷,东方之人也。从大从弓。”《说文·矢部》:“吉者夷牟初作矢。”说明在先人的眼里,夷族命名的本身,即与狩猎有直接的关系,且是弓箭的最早发明者。而在上古神话传说中,后羿这位勇力无比,“上射十日,下杀猰貐”[27]的英雄神射手,则是一位东夷族的部落首领,因而又被称为夷羿。甚至有的专家考定,后羿与太公望的先祖有更直接的同宗同族关系[28]。近年来,还有的学者以若干文物资料为证据,证明,齐地之“齐”字,在甲骨和金文中,“应是三枚无箭或有箭的镞头之形,为远射兵具的摹画”。因而得出结论:“齐地之所以以‘齐’为名,原因在于齐地先民有尚箭崇武的这一风习。”[29]这就更清楚地表明东夷文化对齐文化的影响。 
        另外,齐礼女子不卑这一母系氏族遗俗的特点,也可以找到与东夷文化的继承关系。李白凤先生从齐地出土的 (上己下其)器刻有“妇奠”、“诸妇”一类文字,认为这即“表明当时还保留着妇女参加祭祀或主持祭祀的遗制”[30]。这说明至少在齐统一半岛地区之前,东夷族的礼俗中早就保留着妇女主持祭祀、社会地位比较高的情况。这对后来史载的“齐俗,妇人首祭事”[31]是一个很好的注脚。尽管限于史料,我们不能更细地理出东夷文化对齐文化影响的痕迹,但是,作为齐地古老的土著文化,东夷文化对齐文化的巨大影响是很明显的。 

        (二)炎帝氏族文化的遗风。齐为姜姓封国。姜姓部族,原为一生活于西北黄土高原的民族。《说文》:“姜,神农居姜水,以为姓。”《国语·晋语》:“炎帝以姜水成。”邹衡先生运用考古资料说明,姜姓有自己独有的文化特点,来源于辛店、寺洼文化系统,并名之为姜炎文化。姜炎族在西部与周民联姻、文化渐趋融合的过程中,“进行是比较缓慢的”。到周克商以后,“一部分姜炎放迁出了陕西到洛阳,因受到强大的商文化影响,文化面貌可能已经全变了样。最大的一支贵族,被分封到了山东,但带去的似乎是已经混合了的周文化”[32]。目前学术界对姜炎族何时到达齐地,是有争议的。但笔者认为,姜炎文化在转徙东进的过程中,受到商文化的巨大影响,与之发生融合、吸收的变化过程,是很合乎实际的。姜炎文化,带有浓厚的商文化色彩来到齐地,与当地土著的东夷文化交汇融合,共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齐文化。另外,近些年来大量的研究成果都表明:至迟到商代末年,商人的势力范围,已经达到齐地,商文化对齐文化的巨大影响,更是不言而喻的[33]。这样,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齐文化常常表现为与商文化有许多共通之外,而与周文化的代表——鲁文化特色不同了。 

        (三)地理环境的滋育。人类文化史的发展表明:一切文化的表现,往往要受到地理环境和自然条件以及由此形成的经济条件的强烈制约和影响。正如班固所云:“凡民函五常之性,而其刚柔缓急,音声不同,系水土之风气,故谓之风。”[34]齐国独特的地理条件,也是造成它的文化特色的重要原因。 

        齐国的疆域,在太公初受封之时,仅限于营丘(临淄)一带,其地不足百里。其后,齐君受命征伐,范围逐渐扩大。到桓公时,“正封疆,地南至于 (左饣右陶),西至于济,北至于河,东至于纪酅。”[35]这说明,晚到齐桓公首霸时,齐国已经拥有海岱之间的广大地区。这是一个由南部鲁中丘陵与北部黄河冲积平原相连接的山麓冲积平原。这种依山滨海、宽缓开阔的地理环境,容易造成齐人阔达自由的天性。歌乐的舒缓、深广,与其地理环境的特点,也应该是有机联系在一起的。


        删除|10楼2007-11-25 10:39
        回复
          齐人尚侈,与齐国的地理环境和经济条件也有直接关系。根据有关科学考查:齐地在春秋之前,气候是温暖的,湿润的[36]。而且土质较好,仅次于雍、徐二州[37]。又由于依山傍海,多山泽鱼盐之利,又得桑麻林木之丰,为“膏壤千里”之地。虽然太公初封时还为一草莱之地,但经几代人的努力,齐国成为春秋、战国时代的经济强国。这种经济条件,最容易培植奢侈的风气。因而,春秋时期已经“其俗弥侈”,到了战国,就一派“甚富而实,其民无不吹竽、鼓瑟、击筑、弹琴,斗鸡……”的侈靡景象了。 
          齐文化特色的形成,是多个因素的集合,其他如统治者的喜好和提倡,相邻地域文化的影响等,也都是不容忽略的因素,限于篇幅,仅作如上的略析。 
           
          注释: 

          [1]《礼记·王制》。 

          [2]《诗切·齐风》。 

          [3]见《诗经原始》对《还》、《卢令》的解释。 

          [4]《史记·货殖列传》。 

          [5]《战国策·齐策》。 

          [6]《韩非子·外储说左下》。 

          [7]《汉书·地理志》。 

          [8]《战国策·东周策》。 

          [9]以上均见《晏子春秋》。 

          [10]《韩非子·内储说》。 

          [11]《汉书·龚遂传》。 

          [12]译文据袁梅《诗经译注》。 

          [13]《诗集传》。 

          [14]《太平御览》卷五四○引《礼外传》。 

          [15]《南山·毛序》。 

          [16]参看陈子展《诗经直解》。 

          [17]《战国策·秦策》。 

          [18]《古优解》。 

          [19]《诗经原始·诗旨》。 

          [20]《论语·八佾》。 

          [21]《左传·襄公二十九年》。 

          [22]《楚辞学论文集》。 

          [23]逄振镐《东夷及其史前文化试论》,见《东夷古国史研究》第1辑。 

          [24]《史记·齐太公世家》。 

          [25]《礼记·檀弓上》。 

          [26]《史记·齐太公世家》。 

          [27]《淮南子·本经训》。 

          [28]骆宾基《金文新考》第86—87页。 

          [29]王树明《齐地得名推阐》,载《东夷古国史研究》第1辑。 

          [30]李白凤《东夷杂考·莱夷 (上己下其)族考》。 

          [31]牟润孙《注史斋丛稿》引《公羊解诂·哀公六年》。 

          [32]均见邹衡《夏商周考古学论文集·论先周文化》。 

          [33]参看《李亚农史论集》第一章、郭沫若《中国史稿》、金景芳《中国奴隶社会史》。 

          [34]《汉书·地理志》。 

          [35]《国语·齐语》。 

          [36]竺可桢《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载《考古学报》1972年第1期。 

          [37]据《汉书·地理志》,载《汉代青州土质情况推测》。


          删除|11楼2007-11-25 10:39
          回复
            ■李英森 程刚 王秀珠 

            大致说来,我国传统的经济文化表现为重农抑商,或曰重本抑末。 
            先秦时期的齐国则不然。 

            姜齐建国伊始,面对的具体情况是:人少、地狭,近海有鱼盐之 
            利,多山拥桑麻之饶;地处交通要道,商旅往来频繁等。上述这些客 
            观条件和地理环境,无疑促使当时的齐国朝着工商经济的方向发展。 
            因此,姜太公从特定的国情出发,正确地制定了“通商工之业,便鱼 
            盐之利”;“劝女工,极技巧”的优先大力发展工商经济的基本国策, 
            从而建构了一个崭新的滨海工商经济发展模式。这种经济模式使齐人 
            把眼光放得很宽很远,将齐国以外的广大地区和许多诸侯国都纳入本 
            国经济发展体系之中。历史证明,齐国的工商开放型经济,确已达到 
            了强国、富民的目的。据史载:太公当世就大见成效,齐国冠带衣履 
            天下,成为东方大国。 

            春秋前中期,桓公即位,管仲相齐。这时齐国的客观条件和外部 
            环境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农业生产已经成了齐国主要的经济部门之 
            一。既便如此,姜太公倡导的“工商之业”,不但没有遭到削弱,反 
            而得以继承创新、发扬光大。据《史记·货殖列传》载:“(太公) 
            其后齐中衰,管子修之,设轻重九府,则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 
            天下。”《齐太公世家》亦载:“桓公既得管仲,与鲍叔、明、高 
            修齐国政,连五家之兵,设轻重鱼盐之利”。《国语·齐语》又云: 
            “通齐国鱼盐于东莱,使关市讥而不征,以为诸侯利,诸侯称广焉。” 
            可见,这时的齐国在农工商三业并举、高度发达的基础上,其商品经 
            济和对外贸易迅速发展起来了。 

            以盐为例。从社会需求来看,盐具有广阔的市场;从客观条件来 
            看,内陆各诸侯国很少产盐,而齐国则三面环海,拥有取之不尽、用 
            之不竭的自然资源;从产盐方式来看,太公建国时,生产技术落后, 
            主要靠自然蒸发而得盐,周期长,产量低。到了春秋时期,已经发明 
            了海水煮盐技术。煮盐,可使水分蒸发快,生产周期短,操作简便易 
            行,产量也相应地得到提高。因此,齐桓公下令每年冬闲之际都要 
            “伐菹薪,煮沸水为盐……十月始征,至于正月,成盐三万六千钟”, 
            “粜之梁赵宋魏濮阳,彼尽馈食之也。”(《管子·轻重甲》)大批 
            食盐出口到各内陆国,换得“成金万一千余斤”,再以这笔巨款买回 
            粮食,又得千万钟,再通过粮食专卖,一进一出,盈利百万。 

            齐国通过发展生产不仅促进了进出口贸易和周边地区的经济文化 
            交流,而且更以外贸为政治、军事、外交活动的辅助手段,威德并施, 
            匡服天下,使齐国成为春秋五霸之首。 

            以纺织业为例,一向被称为纺织业发达的齐国,到了战国时期, 
            纺织技术更加先进,产品质量更加提高,花色更加精美。齐国不仅能 
            生产出罗、纨、纱、等大批丝织品,而且能生产出更加精致的锦帛 
            缟缣、文秀纂组等近20种精品,成为扩大出口贸易的重要物资资源。 
            张骞通西域,开辟丝绸之路的壮举,人皆尽晓。而齐国早在战国以前, 
            就已经开始了东方“海上丝绸之路”的开辟和海外贸易了。这条路是 
            由齐地商民或移民自发开辟而成的,因而具有开放性和分散性特点。 
            它不像陆上丝绸之路那样,由官方出使外国到达西域各国,进行国事 
            交往,而是由齐国沿海的芝罘(烟台)、蓬莱、海阳、崂山(青岛 
            琊(胶南县),海阳、斥山(石岛)等港口出发,北渡长山列岛至大 
            连,再转向东南,沿带方(朝鲜)西海岸南下,过济州海峡到达倭奴 
            (日本)的。由于当时的航海条件还不能抵御大海的狂风巨浪,无法 
            横渡大海直达日本,只能绕道而行。这样,可利用海水左旋回流的漂 
            移作用减少人力消耗。同时沿大连或带方海岸航行,还便于补充粮食 
            和淡水。同时朝鲜、日本的商民也有沿此航线到达齐国进行贸易的。 
            例如,当时渔村小港斥山就出现过中、日、朝商人在此转口贸易,进 
            行文皮(虎豹之皮)的交易活动。 

            从史料记载和考古发掘来看,这条海上丝绸之路是存在的。日本 
            在公元前3—4世纪时,还处于绳文化时期(日本的新石器时代),没 
            有铜、铁和纺织品,然而在左贺县高来郡三会树景化园的墓葬中,却 
            发掘出了纺织品随葬物,经测定为日本弥生文化时期(相当于我国战 
            国末年)的产物,而且经纬线与齐地所产丝绢极为相似。据专家推断, 
            这可能是齐国商民为中日文化交流留下的原始记录。 

            东方海上丝绸之路,开辟于战国时期的齐国,发展于秦汉,盛行 
            于唐宋,繁荣于明清,是中、朝、日人民自古以来友好往来和经济文 
            化交流的见证。至今,日本的羽田、波多、羽太、八田等姓氏日语发 
            音为“八夕”(意为“机织人”)。他们曾自豪地称自己的祖先是来 
            自中国的移民。许多日本人以从事采桑养蚕和纺织为生,故日本又称 
            “扶桑”。 

            总之,齐国由姜太公奠基的“工商之业”及随之发展起来的对外 
            经济文化交流,是同时代的其他诸侯国所不能比拟的,其开放政策的 
            先进性、措施的适用性、政令的可行性也是其他诸侯国所不及的。


            删除|12楼2007-11-25 10:39
            回复
              1. 辉煌的齐国军事文化 

              战化军 

                齐国军事文化在我国古代军事文化中具有特别突出的地位。 

                名将辈出是齐国军事文化的显著特点之一。齐国始封君主姜太公 
              是西周初年最为著名的军事家。在兴周灭殷、朝代更替的过程中,他 
              始终是西周的军事统帅。尽管除牧野之战外,其他的军事活动由于时 
              代久远多已模糊不清,但他仍被公认为我国的兵家始祖。《史记·齐 
              世家》:“其事多兵权与奇计,故后世之言兵及周之阴权皆宗太公为 
              本谋。”唐玄宗曾下令两京及天下各州各建一所太公庙。唐肃宗追封 
              太公为武成王,按文宣王孔子庙的规格建立庙宇,显然太公已被尊为 
              与文圣孔子同一级别的武圣。宋仁宗时又在武成王庙建立武学,太公 
              被尊为武学鼻祖,成了武学的象征。南宋以后,姜太公的武圣地位逐 
              渐被三国时的关公所取代,但在民间仍然是武将之首。元代刊印的 
              《武王伐纣书》、明代长篇小说《封神演义》将民间传说中的姜太公 
              形象固定下来,确立了斩将封神的兵家创始人地位。春秋初期,管仲 
              辅佐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成为春秋五霸之首。管仲不仅 
              是当时最为著名的政治家,也是当时首屈一指的军事家,对于抵御夷 
              狄入侵、保卫华夏民族发挥了重要作用,极受孔子的称道。其他如司 
              马穰苴、孙武、孙膑、田单等等,都是堪称一流的军事家。司马穰苴、 
              孙武都以军纪严明著称于世,司马穰苴斩监军庄贾、孙武为吴王训练 
              宫女连斩二名爱姬,都已成为军事史上执法如山的典范。孙膑指挥的 
              桂陵之战与马陵之战、田单指挥的火牛阵,也是古代战争的成功范例。 
              正是这些杰出的军事家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兵家传统,使齐国在相 
              当长的时期内保持着军事强国的地位。 

                重视军事学研究是齐国军事文化的又一显著特点。首先,一些著 
              名的将领同时就是军事学家。孙武作有《孙子兵法》,孙膑作有《孙 
              膑兵法》,司马穰苴也作有兵法,被齐威王附于古《司马兵法》中。 
              其次,齐国活跃着一群研究、整理兵法的学者。他们研究、整理齐国 
              传统兵学,为保存、弘扬齐国兵学成果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据《汉书 
              ·艺文志》记载,在姜太公名下的著作就有237篇,其中《谋》81篇, 
              《言》71篇,《兵》85篇。现存《管子》一书中比较集中地论述军事 
              的有十多篇,这也反映出对管仲兵学的研究也曾盛极一时。《孙子兵 
              法》、《孙膑兵法》也都经过了后学的整理,书的作者被称为“孙子” 
              即是明证。另外,齐国统治者高度重视整理兵学成果,这是齐国兵学 
              兴盛的重要原因。姜太公本来就是以军功封国,齐国从立国开始就具 
              有重视兵学的传统。特别是齐威王时,组织力量整理古代的司马法, 
              形成了《司马兵法》一书,《汉书·艺文志》著录为155篇,内容非常 
              丰富。司马迁称为“闳阔深远,虽三代征伐,未能竟其义”。当时, 
              齐国的稷下学宫是规模最大的文化学术中心,各派学者云集。经齐威 
              王组织、提倡,很多学者对军事学研究投入了很大的精力。在齐国历 
              史上,凡著名将领大多都有兵书传世,这在当时是绝无仅有的现象。 
              这与齐国君主组织研究、整理齐国传统兵学有着直接的关系。 

                齐国的兵学成果代表了我国古代军事学的最高水平。现存先秦时 
              期的军事著作多出于齐国。《汉书·艺文志》:“汉兴,张良、韩信 
              序次兵法,凡百八十二家,删取要用,定著三十五家。”由此可知当 
              时兵书流传的基本状况。但这些兵书大多失传,现今所见不过《孙子》、 
              《吴子》、《司马法》、《孙膑兵法》、《尉缭子》、《六韬》等寥 
              寥数种。《吴子》是卫人吴起所撰,《尉缭子》作者不明,其他均为 
              齐国兵学的产物。齐国军事著作存世最多不是偶然现象,这是因为齐 
              国军事著作代表了当时兵学发展的最高成就,所以为人重视,历久不 
              衰。宋元丰三年,宋神宗下诏编纂《武经七书》,收录了从先秦至唐 
              宋间的七部兵书,即《孙子》、《吴子》、《司马法》、《六韬》、 
              《三略》、《尉缭子》、《李卫公问对》。《武经七书》是中国古代 
              军事著作的精华,是自宋以后封建社会武举应试的基本教材。“七书” 
              中先秦兵书五种,而齐国兵书占了三种,这充分说明了齐国军事学在 
              中国古代军事学史上的崇高地位。 

                齐国兵学内容丰富,体系完整,具有广泛而又深远的影响。《武 
              经七书》之一《李卫公问对》说兵学“大体不出三门”,这三门即 
              《太公谋》、《太公言》、《太公兵》,可见太公兵学在古代军事史 
              上占有重要地位。特别是《孙子兵法》,它不仅是我国古代最为著名 
              的军事著作,也是世界上最为古老的兵书。《孙子兵法》在唐代武则 
              天时就流传到了日本,18世纪流传到欧洲,被译成法文在巴黎出版。 
              现在《孙子兵法》已被译成20多种文字,在世界上广为流传,并受到 
              了高度的重视和评价。 

                目前,研究齐国军事文化最为完备、系统的成果尚属《齐文化丛 
              书》。该丛书分“文献集成”、“资料汇编”、“研究专辑”、“人 
              物评传”四大部分,“文献集成“部分收录了《齐兵书》(第七册), 
              共有《孙子兵法义疏》、《孙膑兵法注》、《司马法校注》、《六韬 
              校注》四种,反映了齐国兵书的基本面貌,并且校注详尽,便于研读。 
              “研究专辑”部分收录了《齐国军事史》(第十五册),该书对齐国 
              的军事制度、军事人物、军事思想、战事经验作了系统的考辩和理论 
              概括,是迄今研究齐国军事史的最重要的著作。“人物评传”部分收 
              录了《名将评传》(第二十二册),对齐国主要的军事家,如姜尚、 
              管仲、司马穰苴、孙武、孙膑、田忌、田单等人的生平、时代背景、 
              军事实践活动、军事思想以及对后世的深远影响,作了细致、详尽的 
              考证、论述,全面系统地显现了齐国名将的历史风采。《齐兵书》、 
              《齐国军事史》、《名将评传》互为补充,基本上反映了齐国军事文 
              化的全貌,是迄今研究齐国军事文化的最为得力之作。


              删除|13楼2007-11-25 10:39
              回复
                  齐国瓦当是指带有齐文化色彩的瓦当,包括春秋战国时的齐国,汉代的齐国及周边受 
                齐化影响的地区所发现的瓦当。 
                  基本范围在今山东省范围之内。江苏徐州考古报道发现树木纹半瓦当,陕西发现树木 
                双马纹半瓦当,是特殊意义的建筑,另需研究论证。 
                  齐国瓦当初期是素面夹砂,以后有简单刻划几何纹的半瓦当,均没有用范制造。到了 
                战国时期,生产力大发展。《战国策·齐策》记载“临淄之途,车毂击,人肩摩,连衽成 
                帷,举袂成幕,挥汗成雨,家敦而富,志高而扬”。瓦当也随着新建筑的林立而 遍步大 
                小城邑。齐瓦当也用范大量翻出漂亮的图案。而思想的解放,也使瓦当的图案呈现多种风 
                格,战国时的齐瓦当除了个别为降低成本还是素面,还有珍罕的追求豪华十分巨大的瓦当 
                王(直径在50厘米左右),大部分直径在12-16厘米,有少部分可能是王室宫殿用瓦,直 
                径在20厘米以上。传为安平城内发现,可推理战国时齐国基本控山东北部中部东部,外敌 
                只有西面,西南方向,在淄河宽大河谷保护下,王室住在河东岸更安全。 
                   齐文化源远流长,瓦当上的乳钉纹,自大汶口文化就有,又在商周青铜器上表现, 
                而云雷纹,更是直接继承商代青铜纹饰。齐文化又神秘诡异,与当时方士神仙学说流行有 
                关,青龙、朱雀、社树、守宫、避水的獬豸变幻的云纹,还有现代人无法读懂的图案。 
                  齐文化又崇尚自然,树木纹,山峰,各种鸟兽,表示国家实力的马,骑士等多种多样 
                的图案美不胜收,特别是在其它地域文化没有的人物,在齐国瓦当上有多件出现。研究汉 
                画像的国内外专家看了齐瓦当资料以后表示,齐瓦当是汉画像的主要源头。 
                  战国的终结是由改革更彻底的实力事来后上的秦国统一了六国。秦国实施的高压统治 
                象“车同轨、书同文”,虽然统一,但刑罚残酷,焚书坑儒导致天下大乱,临淄遭到战乱 
                破坏。工匠减少,瓦当的设计必然减少。 
                  汉武帝统一天下,分封诸子功臣,临淄物质丰富,“非天子亲弟爱子,不得王此”。 
                社会生产力很快恢复发展,但汉代大一统的形势下,瓦当的设计在思想上受到限制,现在 
                实物中有两件半瓦当作一件圆瓦使用,也有圆瓦设计但一分为二作半瓦当使用的。总的品 
                种在减少,保持了齐地特有的树纹,云纹,但圆瓦当比例增多,半瓦当逐步减少。说明国 
                家逐步统一。但一直保留齐文化的印迹。而考古发现广州、福建的汉城遗址出土瓦当,已 
                同长安城出土瓦当风格一致了,可能是南方土著文化同汉文化相比较还较落后的原因,建 
                筑工匠是从长安过去的。齐瓦当的制造则是当地工匠的力量完成的。 
                  齐国封国到东汉还有,但瓦当品种又较西汉进一步减少,半瓦当完全消失,圆瓦当风 
                格接近洛阳。瓦当在各地均呈简单模式,瓦当的艺术魅力走向衰弱。 
                  南北朝时全国佛教兴起,加上不再有齐国封号,临淄已同全国各地一样,建筑上流行 
                莲花纹瓦当,以后是兽面纹瓦当,就是现今临淄人俗称“猫头”的由来。 
                  比较齐国其它文物,齐国瓦当系列是唯一跨越时间长,分布广,代表齐文化的文化遗 
                产。齐国瓦当博物馆有幸汇集珍贵瓦当品种,愿与大家共同分享这一份宝贵的文化遗产, 
                共同研究齐文化,发扬光大。 

                瓦当王 
                  齐国瓦当系列中有一种大型瓦当,因瓦制硕大,倍受瞩目。 
                  现介绍一品:残长23厘米,高19厘米,瓦筒厚2厘米。根据弧线推测,复原后瓦的直 
                径52厘米,高26厘米。 
                  大瓦虽然虽残存了一小部分,但设计传神,立眉怒目,威摄人心。遥想当年繁华的建 
                筑群中,齐王高大的大宫上有这种大瓦当,足以威加海内,王中称王。


                删除|14楼2007-11-25 10:39
                回复
                    姜子牙,姜姓,吕氏,名望,字子牙,也称吕尚、姜尚俗称姜子牙商朝未年人相传姜子牙的先祖本是个贵族在舜帝时作过官,而且屡立战功,被舜封在吕地(今河南南阳),所以又称吕尚。但到了姜子牙出世以后,家境已经败落了,成了普通了贫民,所以姜子年轻的时候干过宰牛卖肉的屠夫,也开过酒店卖过酒,聊补无米之炊。但姜子牙人穷志不短 无论宰牛也好,还是做生意也好,始终勤奋刻苦地学习天文地理、军事谋略,研究治国安邦之道,期望能有一天为国家施展才华。 
                    姜子牙在世的年代,正是殷商走向衰亡、地处商朝西的一个属国周逐渐上升的时期。姜子牙听说周伯姬昌施行仁政经济发达政治清明社会稳定大得人心便很想为兴周灭商一展雄才大略而此时姬昌也正在为治国兴邦而广揽人才于是姜太公便下定决心,离开了商朝,不辞劳苦,来到了周的领地渭水之滨,终日以钓鱼为生,其实是在观察世态的变化,寻找大展宏图的机会。据说,姜子牙钓鱼用的是直钓,鱼当然钓不上来,所以才有“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的说法 。    
                   


                  删除|17楼2007-11-25 10:42
                  回复
                     本帖转自齐国吧,可去见原帖.


                    删除|20楼2007-11-25 10:46
                    回复
                      • 119.178.169.*
                      buhao


                      21楼2009-10-13 19:35
                      回复
                        很好嘛


                        禁言 |22楼2010-03-11 19:46
                        回复


                          禁言 |24楼2010-03-27 03:43
                          回复
                            • 221.212.13.*
                            ai


                            25楼2010-03-29 19:37
                            回复
                              春秋初期,齐与主要竞争对手鲁国之间经常发生战争。公元前689年,齐襄公灭鲁的与国纪,扫除东面障碍。公元前686年,公孙无知杀襄公自立,公子纠奔鲁,公子小白奔莒。次年,无知被杀。鲁伐齐,欲纳公子纠,而齐高氏、国氏已召小白先入,击败鲁师,立为齐桓公。桓公任用管仲进行改革,国力富强,成为霸主。公元前684年,齐灭掉西面小国谭,向鲁推进。公元前681年,又与宋、陈、蔡、邾会于北杏,南下灭小国遂,迫使鲁与齐言和,盟于柯。次年,齐假王命合陈、曹伐宋,迫使宋国屈服,并与宋、卫、郑会于鄄,又次年,齐与宋、陈、卫、郑复会于鄄,开始称霸诸侯。   
                              春秋中期,齐桓公以“尊王攘夷”为号召,联合中原诸夏,讨伐戎、狄、徐、楚,安定周室。公元前664年,齐北伐山戎,救燕;又逐狄,存邢救卫;公元前656年,齐合诸侯之师侵蔡伐楚,与楚盟于召陵。此后,齐多次大会诸侯。公元前651年,齐会鲁、宋、卫、郑、许、曹于葵丘。齐霸业达于顶峰。公元前643年,桓公卒,齐从此失去霸主地位。公元前589年,齐、晋大战于鞍(今山东济南),齐大败。到灵公、景公时,齐依旧是仅次于晋的中原强国。前567年齐灵公灭莱国,疆土扩大到山东东部。疆域东到海,西到黄河,南到泰山,北到无棣水(今河北盐山南)。   
                              春秋末年,齐衰落,卿大夫相互兼并。公元前548年,崔抒杀庄公,立景公。公元前546年,庆封灭崔氏之族。庆封专齐政。次年,庆舍与栾、高(齐惠公之后)、陈(田)、鲍四族攻庆封,庆封奔吴。景公时,陈桓子施惠于民,民归陈氏,陈氏因而强大。公元前532年,陈桓子联合鲍氏攻栾氏、高氏,栾施、高疆奔鲁。公元前489年,景公卒,国氏、高氏(齐文公之后)立晏孺子,次年,陈僖子联合鲍氏攻国氏、高氏,国夏、高张奔鲁,遂杀晏孺子,立公子阳生为齐悼公。悼公在位四年,被杀,阚止为政。公元前481年,陈成子杀阚止,专齐政。公元前386年,陈成子玄孙太公和立为诸侯,迁齐康公于海上。公元前379年,康公卒,姜齐绝祀。   
                              田齐妫姓国家,出于陈厉公之子陈完。陈与田古音相近,故古书往往作田。公元前672年,陈完入齐,事齐桓公。陈完传五世至陈桓子,陈氏开始强大。以后陈氏逐渐兼并齐国的栾、高(齐惠公之后)和国、高(齐文公之后)以及鲍、阚等族,专齐政。田齐的国都仍在临淄,疆域亦袭姜齐之旧。   
                              田齐立国时,已经进入战国中期。太公和是第一代齐侯。太公和之孙桓公午在国都临淄的稷下置学宫,“设大夫之号”,招聚天下贤士。前386年周安王承认田和为齐侯。到威王 、宣王时,稷下人才济济,成为东方学术文化的中心。齐威王任用邹忌为相,改革政治,齐国遂强大。公元前353年,齐大败魏军于桂陵。公元前341年,齐又大败魏军于马陵。公元前334年,齐威王与魏惠王“会徐州相王”,正式称王。威王晚年,相邦邹忌与将军田忌争政。公元前322年,田忌攻临淄,求邹忌,不胜,逃亡楚国。齐宣王时燕国发生“子之之乱”。公元前314年,在孟轲劝说下,宣王命匡章率“五都之兵”、“北地之众”伐燕,五旬克之,一度占领燕国。齐成为战国七雄之一。   
                              战国晚期,齐仍保持着强盛的地位。公元前301年,齐联合韩、魏攻楚,大败之。公元前298-前296年,齐联合韩、魏连年攻秦,入函谷关,迫秦求和。公元前288年,齐、秦并称东、西帝,旋皆放弃帝号。次年,苏秦、李兑合赵、齐、楚、魏、韩攻秦,罢于成皋。又次年,齐灭宋。公元前284年,燕以乐毅为上将军,合燕、秦、韩、赵、魏攻齐,攻入临淄,连下七十余城。齐城不下者只有莒和即墨。齐闵王逃入莒,被淖齿杀死。王孙贾与莒人杀淖齿,立闵王子法章为齐襄王。燕引兵东围即墨,城中推举田忌为将。双方相持达五年。公元前279年,田单组织反攻,用“火牛阵”大败燕军,收复失地。齐虽复国,但元气大伤,无力再与秦抗衡。公元前221年,秦灭韩、魏、楚、燕、赵后,使将军王贲从燕地南攻齐国,俘虏齐王建,齐国灭亡。   
                              著名战役  
                              长勺之战   
                              葵丘之会   
                              田氏代齐   
                              桂陵之战(围魏救赵)   
                              马陵之战   
                              田单复国   
                              


                              禁言 |26楼2010-04-14 19:3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