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科协副主席田文(左)、中国营养学会理事长程义勇研究员(右)、
北京营养师协会理事长杨月欣教授(中)为北京营养师协会揭牌。
本报讯 (记者刘艳芳)北京市的营养师们拥有了一个正规的学习交流、互助合作、发展壮大的平台。由营养师和从事营养教学、科研、科普工作职业者及单位自愿组织建立,经北京市社会团体登记机关核准登记的非营利性社会团体法人——北京营养师协会于日前正式成立,同期召开的第一届会员大会表决通过了《北京营养师协会章程》等文件,并投票选举出第一届理事会和监事会。
营养师被誉为“现代人健康的守门员”,是指能够正确指导膳食营养以促进身体健康的专业保健人士,主要有公共营养师(社区健康人群膳食指导)、临床营养师(医院病人膳食)、管理营养师(培训教育等)等。北京营养师协会第一届理事会包括理事36名,其中,个人理事的来源构成包括:从专业背景来看,疾病预防控制系统9名,占总数的28%;医院系统9名,占总数的28%;教育系统6名,占总数的19%;其他系统8名,占总数的25%。也就是说,主要是营养与食品卫生工作者、临床营养师和公共营养师。从学历来看,研究生以上占66%,本科34%。从年龄来看,35-50岁占66%,50岁以上22%,35岁以下14%。
北京营养师协会第一届理事长、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杨月欣教授介绍说,近10年来,营养师职业在卫生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部委的关心和支持下蓬勃发展,目前,全国持有公共营养师证书者超过30万人次。据不完全统计,北京市拥有营养师包括在此岗位专业人员已超过5万余人,活跃在医疗机构、托幼机构、各级各类学校、众多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居民社区、各类餐饮业单位、各种食品企业及健身中心和专业运动队等多个领域,从事健康管理、膳食指导、营养教育及咨询服务等工作。同时,北京作为中国的首善之区,云集了大批营养学专家学者,拥有丰富的学术资源和雄厚的技术实力,这为协会的创办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中国营养学会理事长程义勇研究员表示,预防公众营养缺乏和营养失衡、预防慢性疾病的蔓延、发展临床营养支持、提高民众健康素养、应对虚假宣传、促进营养健康产业健康发展,无不需要建立起一支营养师队伍,“希望北京营养师协会能够形成星火燎原之势”。
杨月欣教授说,在北京全面建设世界城市、全面实施“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的“十二五”规划中,膳食营养、膳食行为、膳食文化作为健康的基础和核心,被提到重要的议事日程上。眼下,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更安全、更营养、更合理的饮食模式成为居民日益增长的需求,但是,“大众营养知识依然贫乏;油、盐的摄入仍然居高不下;北京市居民与营养相关慢性病如高血压、糖尿病蔓延不衰;我们有着极大的空间去工作、去奋斗。”
与此同时,北京营养师协会也面临着收拢和规范行业的挑战。
北京是营养师活动的中心,社会上出现了一些松散性、群众自发的组织形式,活跃在各大媒体上,由于多由学员自行组织,且多数经营公司,加之学科知识并不牢固,所以常常自觉、不自觉地进行不准确的营养信息传播,已经引起学界专家的极大关注和担忧。另外,尽管这些松散的营养师组织并未在政府部门备案注册,但其活动相当“多样化”,比如组织评审“营养健康教育行业先进单位”、“营养健康教育信息化推广贡献人物/单位”、“优秀营养师”、“优秀组织单位”等,造成社会不良影响。一些营养师有个人“工作室”或销售实体,从事保健食品、滋补品等的销售,基于个人利益的考虑,在群众之中和网络、媒体上有目的地宣传片面或不实信息;有些营养师则是因为自身知识欠缺,营养信息传播中掺杂大量错误信息,严重扰乱了群众对健康信息的正确接受和选择。北京营养师协会秘书长刘兰告诉记者,“协会下一步将重点做好会员的继续发展工作,让更多符合条件的营养师加入到我们的行列中来,成为协会的主要力量。并加大协会建设,提高协会的管理能力和影响力。”
不断提高公众营养师的职业技能是协会的另一重要议题。目前,除大学专业培养的营养师专业人才外,社会上许多非专业机构纷纷开展营养师培训,出现了培训标准不统一、培训质量难保证的局面。有的学员经过几十个学时培训,就可以得到“营养师”、甚至“高级营养师”的资格证书,根本达不到“营养师”专业水平的要求。针对公共营养师教育不规范和营养师队伍整体素质良莠不齐这一现状,北京营养师协会计划有目标地制订培训规划,比如对获得“营养师”资格证书的学员启动再教育,建立继续教育学分制度;以及从源头上督促学校、学员更好地掌握营养知识和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