娄睿墓壁画
1979年发掘的北齐大司马、太尉、太傅、太师、东安王娄睿墓,壁画保存完整,规模巨大,气势恢宏,保存面积达200多平方米。长卷式构图,主从有序,疏密相宜,每组画面前有二导骑,随后为多人主骑和载物驼队。西壁绘主人坐骑出行,众骑相随;东壁画主从相随牵马步行回归,200余匹雄健的战马栩栩如生。此画勾线极为地道,线条劲挺有力而又生动流畅,在勾描中结合彩色晕染,画面层次分明,人物形象准确、生动、严谨、写实、个性突出,有极强的现实感,鲜卑人及鲜卑化的汉人形象非常传神,时隔一千五百年,我们仍能从坝上草原农民脸上看到这种形象。画工对形象很有概括能力,能按画面需要,随意变化,互相呼应,画面的整体感极强。出行图是西汉以来墓室壁画的固有题材,构图形式应有章可循,但人物形象、马的造型当系画工独创,对不同人物的身份,做不同的处理,整个画面有聚有散,勾线亦有紧有松,并广泛运用了色彩晕染,明暗映衬和远近对比的手法,层次明确、富有韵律感。娄睿墓壁画水平极高,人、马处理十分杰出,联系到画史所载杨子华画马有通灵之美誉,再加上娄睿家族的显赫地位,因此专家推测,此画很可能出自杨子华之手,是中国绘画艺术史上的旷世杰作。
北齐校书图
所画的是北齐天保七年(556年)文宣帝高洋命樊逊和文士高干和等11人负责刊定国家收藏的《五经》诸史的情景。图中画三组人物,中心是士大夫四人坐于榻上,榻上有盘盛的菜肴、 酒杯、砚台、箭壶、琴等。榻内一人大概是樊逊,正在认真执笔书写;其余三人,一人手执毛笔,一手举着刚写完的书绢似在审阅;另一人是背面,盘膝而坐,琴的一角搭在腿上,一角搭在榻上,伸右手拉住右边一人的腰带;右边此人似乎欲逃酒下榻,一童仆正给他穿靴。榻旁围列女侍五人,或捧杯、或执卷、或抱凭几、或抱着靠垫、或提着酒壶,排列有致,顾盼生姿。画左侧有奚官三人,马两匹,一灰一黑,皆静立观望。 画中人物其神情均极生动。此图用笔细劲流动,细节描写神情精微。设色简易标美。整个画面既反映了北齐对古代文献整理的史实,又不乏诙谐、随意,给人一种轻松的艺术享受。
画中人物的特征,已不同于顾、张等人的“秀骨清象”,人物面孔都呈鹅蛋形,与出土的娄睿墓壁画相吻合。因为他善于画壁画,所以有人把1979年出土的北齐娄睿墓的壁画推测为他的手笔。唐代阎立本评其画曰:“自像人以来,曲尽其妙,简易标美,多不可减,少不可逾,其唯子华乎!”
1979年发掘的北齐大司马、太尉、太傅、太师、东安王娄睿墓,壁画保存完整,规模巨大,气势恢宏,保存面积达200多平方米。长卷式构图,主从有序,疏密相宜,每组画面前有二导骑,随后为多人主骑和载物驼队。西壁绘主人坐骑出行,众骑相随;东壁画主从相随牵马步行回归,200余匹雄健的战马栩栩如生。此画勾线极为地道,线条劲挺有力而又生动流畅,在勾描中结合彩色晕染,画面层次分明,人物形象准确、生动、严谨、写实、个性突出,有极强的现实感,鲜卑人及鲜卑化的汉人形象非常传神,时隔一千五百年,我们仍能从坝上草原农民脸上看到这种形象。画工对形象很有概括能力,能按画面需要,随意变化,互相呼应,画面的整体感极强。出行图是西汉以来墓室壁画的固有题材,构图形式应有章可循,但人物形象、马的造型当系画工独创,对不同人物的身份,做不同的处理,整个画面有聚有散,勾线亦有紧有松,并广泛运用了色彩晕染,明暗映衬和远近对比的手法,层次明确、富有韵律感。娄睿墓壁画水平极高,人、马处理十分杰出,联系到画史所载杨子华画马有通灵之美誉,再加上娄睿家族的显赫地位,因此专家推测,此画很可能出自杨子华之手,是中国绘画艺术史上的旷世杰作。
北齐校书图
所画的是北齐天保七年(556年)文宣帝高洋命樊逊和文士高干和等11人负责刊定国家收藏的《五经》诸史的情景。图中画三组人物,中心是士大夫四人坐于榻上,榻上有盘盛的菜肴、 酒杯、砚台、箭壶、琴等。榻内一人大概是樊逊,正在认真执笔书写;其余三人,一人手执毛笔,一手举着刚写完的书绢似在审阅;另一人是背面,盘膝而坐,琴的一角搭在腿上,一角搭在榻上,伸右手拉住右边一人的腰带;右边此人似乎欲逃酒下榻,一童仆正给他穿靴。榻旁围列女侍五人,或捧杯、或执卷、或抱凭几、或抱着靠垫、或提着酒壶,排列有致,顾盼生姿。画左侧有奚官三人,马两匹,一灰一黑,皆静立观望。 画中人物其神情均极生动。此图用笔细劲流动,细节描写神情精微。设色简易标美。整个画面既反映了北齐对古代文献整理的史实,又不乏诙谐、随意,给人一种轻松的艺术享受。
画中人物的特征,已不同于顾、张等人的“秀骨清象”,人物面孔都呈鹅蛋形,与出土的娄睿墓壁画相吻合。因为他善于画壁画,所以有人把1979年出土的北齐娄睿墓的壁画推测为他的手笔。唐代阎立本评其画曰:“自像人以来,曲尽其妙,简易标美,多不可减,少不可逾,其唯子华乎!”